曾大爺做老鼠籠的手藝了得。
昨日上午10點,成都市金牛區馬鞍東路19號的13幢大院裡,曾德安坐在小板凳上,手拿鉗子和鐵絲,正為鼠籠做籠門。這位已經84歲高齡的老人,因為設計和製作的鼠籠機關精巧、捕鼠準確,而成為遠近聞名的「捕鼠明星」。
昨天,曾德安準備放心「收山」,因為他的手藝終於傳給了一名徒弟,「人家還是大學生!」
鼠籠很好用有人專程趕來買
曾德安年輕時是工地上的塔吊工人,幹起賣鼠籠的行當純屬偶然。1988年,老鼠鬧得曾家不得安寧。曾德安找來木板、鐵絲,做起鼠籠。「彈簧不好使。」曾德安便發明了「踏板式」鼠籠,四周鐵絲交叉相纏,踏板、鼠門由幾根鐵絲、木銷環環相扣,形成機關,老鼠一旦碰到進籠,只能有來無回。
10餘年前偶然的一天,曾德安將鼠籠帶到市場上去買麻雀。一位路人竟以35元將這個鼠籠買下。曾德安於是開始做鼠籠賣。
「大爺的鼠籠我買過,真的很好用。」老鄰居曾祥衷說,好多鄰居都買了曾德安的鼠籠,甚至還有家住簡陽的顧客,專門到成都來買。
八年前,老人為女兒曾永麗家做了鼠籠。「原來我們家在底樓,老鼠特別多,這個鼠籠起碼抓了兩百多隻老鼠!」曾永麗說。
如今,因為年事過高,曾德安的視力和體力都成了問題。原本一個星期就能做好一個籠子,今年卻一個都還未完成。
大學生來拜師二十年的手藝可傳承
還好,讓曾德安放心的是,如今他花費了二十多年,苦心研究而成的手藝,有人繼承了。
去年10月,楊海兵找到了曾大爺的住處「拜師」。楊海兵2002年大學畢業,曾在一所高校裡教舞蹈5年,偶然得知曾大爺做的「捕鼠利器」後,便前來求學,沒想到曾大爺爽快答應了。
從如何挑選材料,到製作細節,曾大爺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楊海兵。如今,楊海兵已能夠獨立製作鼠籠,不到一年時間,便做了五六十個。楊海兵說:「拜師不是為了賺錢,只是想多學一門手藝。(記者龐山嵐 譚夢媛 實習生李思佳 攝影郝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