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祖傳捕鼠弓一次捕鼠800斤[組圖]

2020-12-08 東方網

  梁叔的捕鼠工具簡單方便,十分精巧,捕鼠十拿九穩。曹景榮、陳安、喬軍偉、劉雷攝

昨天,梁叔帶上他的老鼠弓去佛山捕鼠。

  東方網12月29日消息:千百年來,為對付鼠患,人們發明了老鼠膠、老鼠藥、電鼠器等工具,但往往難敵老鼠的狡猾,而芳村龍溪村村民梁叔的一件家傳捕鼠工具,讓捕鼠變得十分簡單有效。據介紹,這項絕技傳了數代人,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其狀如弓箭,快如機槍,田鼠跑過,瞬間斃命,下200捕鼠弓,一次捕鼠多達800多斤。昨日,記者跟隨梁叔下田捕鼠,見證了這一簡易工具的神奇。

  竹條麻繩手工製作捕鼠弓

  梁叔今年已經63歲,然而動作敏捷,是村裡公認的捕鼠大王,一次捕鼠,收穫少則300斤多則800多斤。如此有效,源於一種捕鼠武器。天氣好的時候,梁叔就會在龍溪村口製作捕鼠工具。仔細一看,這件工具的材料主要是鄉村最常見的竹條和麻繩,外形像一把弓,使用簡單。「這一工具對田鼠有著致命的殺傷力。」梁叔介紹說。

  「這是家傳的製作方法,從太公就開始流傳了。」梁叔說,這個工具有兩處關鍵的部位,「竹絲」好比橡皮筋,而「米」則扣在其中一個缺口處,好比一個加速器。最為傳統的是,兩處麻繩原來是用最廉價的尼龍繩,人工在小腿上擰搓出來的,「這樣才最吻合整個工具的關鍵部位,買都買不到合適的。」製作工具也只有兩把削竹條的刀,「我一天可以做50個這樣的老鼠弓。」

  如何使用?他即場演示:田鼠經過,身體碰到「長絲」,整個工具就像一把自動彈弓一樣,老鼠經過,立刻發射,把老鼠的脖子或上身夾住截斷,瞬間斃命。

  捕鼠40多年竅門只有兩個

  農民種田,最頭疼的就是田鼠太多,影響產量。每逢秋冬,梁叔便帶著工具前往湖南、湛江、高明、四會、肇慶等地為當地農民捕田鼠除害。他說,因為老鼠狡猾,很多人都想盡辦法滅鼠,放藥、放金屬老鼠夾、老鼠膠或者用電,但命中率不高。他解釋說,金屬老鼠夾主要原理是夾住老鼠的後肢,老鼠還有前肢啊,可以掙扎爬走,下老鼠藥和用電,對人不安全。

  梁叔出自捕鼠世家,從十二三歲開始,他就跟著父親學習捕鼠、製作工具,至今已有40多年經驗。在他看來,捕鼠不用多想,竅門只有兩個。「蛇有蛇路,鼠有鼠路,老鼠走路會按照一定的線路從洞裡出來,不需要任何誘餌,看準鼠路就行;其二就是在鼠路埋伏這一祖傳的工具,捕鼠多年,從未失手。」捕到鼠之後他立即放進筒裡用鹽作無毒處理。

  過去捕鼠為民除害也為生計

  「入秋正是捕鼠的旺季。」在昨日的捕鼠行動中,梁叔在田裡走了一遍又一遍,尋找鼠路。然後才開始下「老鼠弓」,按照一定的間隔像插秧一樣依次插在田間,然後就靜靜地在一旁守候。他說,一般在下午3時開始行動,逐漸天黑的時候就會見到收穫了。果然,經過耐心等待,在傍晚5時30分時,記者在一處老鼠弓處見到了一隻出來「散步」的田鼠被當場斃命,而梁叔只管收穫「戰利品」即可。

  說起為何捕鼠,梁叔感嘆,在過去,農民種田被鼠患所困,平時收入很少。捕鼠,可以除害,提高產量。

  過去,梁叔步行幫人捕鼠,隨後換騎自行車,現在則是開車去捕鼠。如今生活好了,他還是舍不下「捕鼠癮」,一有時間就到珠三角地區幫別人除鼠去。「過去,別人沒有什麼答謝的,會把自家最好的菜送給我,自己也就很滿足了。」梁叔說。現在,只要他拿著家傳工具出現在田間捕鼠,農田主人都表示歡迎,有的地方還邀請他上門除害。

  「就像釣魚一樣,捕鼠還需要耐心。」在記者參與的捕鼠行動中,儘管工具了得,但等待田鼠出洞上鉤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如今,梁叔已把技術傳授給兒子,有村民建議他申請專利,他只是一笑置之。

  梁叔獨門捕鼠器揭秘:

  ●長約70釐米的竹條,稱為「乸」;

  ●一條次長的竹條,稱為「橫擔」;

  ●一條竹弓;

  ●一個1釐米長短的竹機關,稱為「米」;

  ●一條約10釐米長的細竹條,稱為「長絲」;

  ●兩條竹條組成的「筷子」;

  ●麻繩,用來連接竹弓、「米」和整個工具。

相關焦點

  • 村民祖傳「捕鼠弓」 一次捕鼠800斤(組圖)
    ,十分精巧,捕鼠十拿九穩。  千百年來,為對付鼠患,人們發明了老鼠膠、老鼠藥、電鼠器等工具,但往往難敵老鼠的狡猾,而芳村龍溪村村民梁叔的一件家傳捕鼠工具,讓捕鼠變得十分簡單有效。據介紹,這項絕技傳了數代人,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其狀如弓箭,快如機槍,田鼠跑過,瞬間斃命,下200捕鼠弓,一次捕鼠多達800多斤。昨日,記者跟隨梁叔下田捕鼠,見證了這一簡易工具的神奇。
  • 捕鼠籠滅鼠法
    今天給大家講述一種滅鼠方法捕鼠籠滅鼠法簡單來講就是用捕鼠籠捕捉老鼠
  • 紐西蘭捕鼠記
    紐西蘭素有大洋洲最美麗的國家之稱,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自然資源和森林資源。然而鼠災的出現卻打破了紐西蘭堪稱完美的生態系統。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紐西蘭人始終致力於滅鼠行動,但卻收效甚微。最近幾年,紐西蘭人改進了捕鼠方法,大大提高了捕鼠效率。如今的紐西蘭已經全面進入「全國捕鼠模式」。
  • 劇毒蛇捕鼠被困老鼠籠 幸得民警救出
    鍾欣 攝中新網昆明9月29日電(繆超 田仁梅 楊傑)記者29日從雲南省文山州森林公安局獲悉,一條劇毒紅脖頸槽蛇爬入當地一居民家中捕食老鼠,被捕鼠匣緊緊夾住,幸得民警將其救出。該戶居民發現蛇後,當即向森林公安機關報警。在現場,民警看到蛇頭被捕鼠匣緊緊夾住,大半截蛇身露在外面,紅脖子蛇拼命掙扎,卻無法脫身。
  • 3種非常簡單捕鼠裝置,自製容易,材料常見,家用捕鼠效果非常好
    當家庭、倉庫等場所出現耗子時,手頭又沒有粘鼠板、捕鼠夾等專用工具,可以用接下來介紹的幾種方法,使用身邊常見物品,快速製作出捕鼠工具。經檢測,這幾種方法介紹的捕鼠工具效果非常好。一、第一種這種捕鼠裝置,材料使用塑料瓶、細繩、木棍、皮筋、鐵絲等,都非常常見。
  • 衛生局按戶分送捕鼠籠
    ▲1910年《神州日報》(3月25日)的附送畫報中印有一幀《防疫捕鼠》插圖 1894年在中國廣東暴發的鼠疫,來勢迅猛,曾傳播蔓延至內地各大城市,沿海傳至香港、上海等地,內陸則傳至東北、華北各地。在這樣嚴重的疫情之下,各地地方政府,均部署了一定的預防措施,主要是推廣用捕鼠方式來預防鼠疫傳播。這從清末風行一時的畫報中刊印的「防疫圖」中,可見一斑。1910年,上海《神州日報》(3月25日)的附送畫報中印有一幀《防疫捕鼠》插圖,體現的正是清末天津防疫的實情。畫面上繪有天津地方公務人員逐戶檢疫,按戶分送捕鼠籠的情景。
  • 專業捕鼠40年 今年已滅鼠1000隻 「湖北捕鼠第一人」環保捉老鼠
    武漢晚報記者跟隨採訪「湖北捕鼠第一人」——胡秋波。有著40多年捕鼠經驗的他,10多歲便開啟滅鼠生涯,「斷送」在他手下的老鼠數不勝數。今年,他已經消滅了老鼠1000只左右。  環保捕鼠現場超乾淨  在武漢不同區域之間,老鼠密度的高低跟環境成正比。排除人為、天地的幹擾,一個區域食源、水源的豐富,是老鼠「主動遷徙」的理由。多年來,胡秋波早已摸清城市老鼠的「喜怒哀樂」。
  • 甘肅:農民土專家發明捕鼠「神器」 帶動鄉鄰共同致富
    村民們在忙著加工組裝捕鼠器。今年54歲的趙恆4年前發明了一種捕鼠器,由於結構簡單、攜帶方便、操作容易、捕獲率高、生態環保,獲得了國家專利。因此被政府部門評為「農民土專家」,產品已經得到國內很多地方政府和農技部門的認可,集中採購推廣使用。
  • 捕鼠達人一晚抓到過18隻!還自製4種捕鼠工具(圖)
    蔣運保演示他最得意的捕鼠工具。最近,蔣運保發明了4種捕鼠工具,其中的一種捕起鼠來非常管用,他希望能跟大家分享。蔣運保還說,如果有人想學怎麼抓老鼠,他很樂意傳授方法。捕鼠解悶大約在六年前,蔣運保在跟一位師傅聊天時偶然聊到了怎樣抓老鼠,這位師傅說起抓老鼠來頭頭是道,而桂青園裡總有老鼠出沒,因此他從師傅那裡學來一種用老鼠夾抓老鼠的方法。
  • 高中生發明捕鼠神器 知名企業欲收購專利
    原標題:武漢高中生發明捕鼠神器登上央視 ▲李翔和他手工製作的捕鼠神器 老鼠是人類長久以來的敵人,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似乎仍拿它們沒有太好的辦法。武漢一名高中學生設計了一套捕鼠裝置,突破了老鼠學習能力及群體預警性極強的特點,獲得了第69屆紐倫堡國際發明展暨第十屆世界創意節金獎。昨晚,央視科教頻道《我愛發明》欄目對此進行了專題介紹。 昨日下午,在節目播出前,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武漢睿升學校,採訪了這套捕鼠裝置的發明人、該校高三(11)班的李翔。他研製的捕鼠設備初看就是一個大木箱子,上面搭著一段木橋。
  • 捕鼠有新招一月捕27隻
    許多人用籠子捕鼠。這種籠子一般設置一個機關,一頭放置餌料,另一頭將籠子門吊起來,老鼠吃餌料時,將機關絆動,吊起的門便自動關閉。有時由於放置的餌料太小,餌料被老鼠吃完了,籠子門還沒能關閉。有的老鼠因餌料太小不願進去吃,還有的老鼠因對籠子有戒心而不敢冒險進去,所以捕鼠率不是很高,有時一個月捕不到一隻。
  • 貓和老鼠,湯姆研究得捕鼠陷阱卻害了自己
    貓和老鼠這部動漫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很多八零後九零後都是看著這部動漫長大的一樣,這部動漫也是在童年時期帶給了我們很大的歡樂,今天我帶給大家的是貓和老鼠中很經典的一集,湯姆費盡心思製作了捕鼠陷阱不但沒有捕到老鼠,還把自己咋成了「四方貓」故事的開頭呢,就是湯姆一個人在一個實驗室一樣的地方
  • 老鼠橫行家具食物全遭殃 阿伯巧妙製作捕鼠籠
    且看阿伯捕鼠籠。東南網3月15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林莉莉 呂波 實習生 劉淑清 文/圖)簡單的槓桿原理,東拼西湊的鐵線鐵皮,加上巧手和智慧,還有誓將老鼠滅絕到底的決心,讓78歲的阿伯吳民生製作了一件滅鼠利器——捕鼠籠。
  • 盤點搞笑捕鼠神器
    各種各樣的捕鼠神器應運而生。 南波萬:這款捕鼠器構造十分簡單。在它的下面是一個大玻璃罐子,使用者把一個吹好的氣球放在玻璃罐上面的罐口處,讓氣球正好把罐口給封住。然後找來一個剪掉了底面的塑料桶,將塑料桶的底緣套在玻璃罐的罐口處,讓它把氣給包住。然後使用者將糧食均勻地灑在玻璃桶桶壁和氣球交界的地方。
  • 居民練就捕鼠絕活一夜活擒70碩鼠
    社會4-「捕鼠大王」一夜活擒70碩鼠   昨晚,荔灣區橋中街的「捕鼠大王」梁錦松協同區滅鼠隊的4名隊員,在河沙農貿市場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捕鼠大戲。記者在現場看到,每10分鐘便有4隻老鼠被擒,一個晚上捕獲碩鼠70多隻。
  • 華中師大博士生發明捕鼠神器 紅外傳感罩住老鼠
    原標題:華中師大博士生發明捕鼠神器 紅外傳感罩住老鼠   帶紅外傳感,有控制電路,秒殺傳統的老鼠夾、粘鼠板、捕鼠藥。昨日獲悉,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安忙忙發明一種捕鼠「神器」,不僅獲得4項專利,還將於近日參加中央電視臺「發明夢工場」節目。
  • [每日新聞報]牛人自製捕鼠工具 老鼠束手就擒
    [每日新聞報]牛人自製捕鼠工具 老鼠束手就擒 牛人自製捕鼠工具,老鼠束手就擒。
  • 朱老伯自製玻璃盒"機關" 8個月內捕鼠64隻
    朱老伯研發的捕鼠盒現在已經是第三代。新民晚報陳浩攝「玻璃盒」的材料隨處可見,內部能放「三菜一湯」。新民晚報陳浩攝被困進玻璃盒的老鼠。她說,以前小區裡常使用捕鼠筒和捕鼠籠,效果都不佳。「鐵籠子最多抓一隻,以後老鼠就不上當了,每個鐵籠子15元還不便宜。」朱老伯自製的捕鼠盒貌不驚人,對老鼠卻很有殺傷力。  捕鼠盒更新三代  今年67歲的朱老伯怎麼會想到要給老鼠設「機關」的呢?「我家附近小飯店多,老鼠多得不得了,像我這種住在底樓的人家經常開門就會看到老鼠。」
  • 職業捕鼠人的別樣生活:10年抓鼠上萬隻(圖)
    一位職業捕鼠人的別樣生活  在九江,有一個以捕殺老鼠為職業的人。他叫盧曰紅,來自湖北陽新縣。今年36歲的他,已經有10多年的捕鼠歷史,每年被他「判死刑」的老鼠有1萬隻以上,他被市民親切地稱為「藍貓警長」。10月16日下午,記者採訪這位職業捕鼠人。盧曰紅向記者講述了他捕鼠人生的酸甜苦辣。
  • 安徽農民鄉間捕鼠發明電擊捕鼠器 籤約多家飯店
    這個春節,不少人在為就業前景擔心時,胡傳金,這個來自安徽農村、憑電捕鼠這一「絕活」謀起生路的人,不但自己解決了工作問題,日子還過得越來越滋潤。  初到上海幫飯店送菜謀生  47歲的胡傳金來自安徽蕪湖,幾年前,他來上海打工,由於只有小學文化,只好幫飯店送菜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