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祖傳「捕鼠弓」 一次捕鼠800斤(組圖)

2020-12-08 央視網
專題:圖片頻道

  梁叔的捕鼠工具簡單方便,十分精巧,捕鼠十拿九穩。曹景榮、陳安、喬軍偉、劉雷攝

昨天,梁叔帶上他的老鼠弓去佛山捕鼠。

  千百年來,為對付鼠患,人們發明了老鼠膠、老鼠藥、電鼠器等工具,但往往難敵老鼠的狡猾,而芳村龍溪村村民梁叔的一件家傳捕鼠工具,讓捕鼠變得十分簡單有效。據介紹,這項絕技傳了數代人,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其狀如弓箭,快如機槍,田鼠跑過,瞬間斃命,下200捕鼠弓,一次捕鼠多達800多斤。昨日,記者跟隨梁叔下田捕鼠,見證了這一簡易工具的神奇。

  竹條麻繩手工製作捕鼠弓

  梁叔今年已經63歲,然而動作敏捷,是村裡公認的捕鼠大王,一次捕鼠,收穫少則300斤多則800多斤。如此有效,源於一種捕鼠武器。天氣好的時候,梁叔就會在龍溪村口製作捕鼠工具。仔細一看,這件工具的材料主要是鄉村最常見的竹條和麻繩,外形像一把弓,使用簡單。「這一工具對田鼠有著致命的殺傷力。」梁叔介紹說。

  「這是家傳的製作方法,從太公就開始流傳了。」梁叔說,這個工具有兩處關鍵的部位,「竹絲」好比橡皮筋,而「米」則扣在其中一個缺口處,好比一個加速器。最為傳統的是,兩處麻繩原來是用最廉價的尼龍繩,人工在小腿上擰搓出來的,「這樣才最吻合整個工具的關鍵部位,買都買不到合適的。」製作工具也只有兩把削竹條的刀,「我一天可以做50個這樣的老鼠弓。」

  如何使用?他即場演示:田鼠經過,身體碰到「長絲」,整個工具就像一把自動彈弓一樣,老鼠經過,立刻發射,把老鼠的脖子或上身夾住截斷,瞬間斃命。

  捕鼠40多年竅門只有兩個

  農民種田,最頭疼的就是田鼠太多,影響產量。每逢秋冬,梁叔便帶著工具前往湖南、湛江、高明、四會、肇慶等地為當地農民捕田鼠除害。他說,因為老鼠狡猾,很多人都想盡辦法滅鼠,放藥、放金屬老鼠夾、老鼠膠或者用電,但命中率不高。他解釋說,金屬老鼠夾主要原理是夾住老鼠的後肢,老鼠還有前肢啊,可以掙扎爬走,下老鼠藥和用電,對人不安全。

  梁叔出自捕鼠世家,從十二三歲開始,他就跟著父親學習捕鼠、製作工具,至今已有40多年經驗。在他看來,捕鼠不用多想,竅門只有兩個。「蛇有蛇路,鼠有鼠路,老鼠走路會按照一定的線路從洞裡出來,不需要任何誘餌,看準鼠路就行;其二就是在鼠路埋伏這一祖傳的工具,捕鼠多年,從未失手。」捕到鼠之後他立即放進筒裡用鹽作無毒處理。

  過去捕鼠為民除害也為生計

  「入秋正是捕鼠的旺季。」在昨日的捕鼠行動中,梁叔在田裡走了一遍又一遍,尋找鼠路。然後才開始下「老鼠弓」,按照一定的間隔像插秧一樣依次插在田間,然後就靜靜地在一旁守候。他說,一般在下午3時開始行動,逐漸天黑的時候就會見到收穫了。果然,經過耐心等待,在傍晚5時30分時,記者在一處老鼠弓處見到了一隻出來「散步」的田鼠被當場斃命,而梁叔只管收穫「戰利品」即可。

  說起為何捕鼠,梁叔感嘆,在過去,農民種田被鼠患所困,平時收入很少。捕鼠,可以除害,提高產量。

  過去,梁叔步行幫人捕鼠,隨後換騎自行車,現在則是開車去捕鼠。如今生活好了,他還是舍不下「捕鼠癮」,一有時間就到珠三角地區幫別人除鼠去。「過去,別人沒有什麼答謝的,會把自家最好的菜送給我,自己也就很滿足了。」梁叔說。現在,只要他拿著家傳工具出現在田間捕鼠,農田主人都表示歡迎,有的地方還邀請他上門除害。

  「就像釣魚一樣,捕鼠還需要耐心。」在記者參與的捕鼠行動中,儘管工具了得,但等待田鼠出洞上鉤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如今,梁叔已把技術傳授給兒子,有村民建議他申請專利,他只是一笑置之。

  梁叔獨門捕鼠器揭秘:

  ●長約70釐米的竹條,稱為「?」;

  ●一條次長的竹條,稱為「橫擔」;

  ●一條竹弓;

  ●一個1釐米長短的竹機關,稱為「米」;

  ●一條約10釐米長的細竹條,稱為「長絲」;

  ●兩條竹條組成的「筷子」;

  ●麻繩,用來連接竹弓、「米」和整個工具。

責編:汪蛟龍

相關焦點

  • 村民祖傳捕鼠弓一次捕鼠800斤[組圖]
    東方網12月29日消息:千百年來,為對付鼠患,人們發明了老鼠膠、老鼠藥、電鼠器等工具,但往往難敵老鼠的狡猾,而芳村龍溪村村民梁叔的一件家傳捕鼠工具,讓捕鼠變得十分簡單有效。據介紹,這項絕技傳了數代人,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其狀如弓箭,快如機槍,田鼠跑過,瞬間斃命,下200捕鼠弓,一次捕鼠多達800多斤。昨日,記者跟隨梁叔下田捕鼠,見證了這一簡易工具的神奇。
  • 鏡頭下的陝北捕鼠人-高清圖片-西部網 陝西新聞網
    50年前學捕鼠 摸清鼠路下鼠弓  「我十幾歲就跟農科所的叔叔學習捕鼠,當時學的人還不少。」李書森回憶道:「以前一個村裡也就一點果樹,幹這行的人漸漸就減少了,現在全縣基本上就我一個人。」  「蛇有蛇道,鼠有鼠路,要捉老鼠,先認鼠路。」
  • 世界最大貓科動物:這隻獅虎獸重達800多斤!
    世界最大貓科動物:這隻獅虎獸重達800多斤!聞香師這種職業產生於13世紀,歷史上很多聞香師的技藝是祖傳的,由於王室對香水品質要求很高,聞香師被冠以「藝匠」之名備受推崇。
  • 搬重物別再請人了,這貨堪稱「神器」,一次可搬800斤
    不過下面我要介紹的這貨,堪稱「神器」,一次可搬800斤,簡直太好用了,分享出來,和大家一起感受如何一個人輕鬆移動重物。話不多說,我就詳細的介紹下這「搬家神器」吧。其實主要利用的是輪滑原理,它採用高強度的複合材料製成,先進的仿原木色工藝,北歐風的造型,5D防水。
  • 捕鼠籠滅鼠法
    捕鼠籠分為連續捕鼠籠和非連續捕鼠籠,連續捕鼠籠可以連續捕捉多隻老鼠,最常見的就是中央十套「我愛發明」節目多次播出的薈萃連續捕鼠籠。非連續捕鼠籠每次只能捕捉一隻老鼠。非連續捕鼠籠又分為單門捕鼠籠和雙門捕鼠籠。
  • 工程師發明捕鼠神器亮相央視 一次可捕6隻鼠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款捕鼠器,一次性捕捉一隻老鼠就算效果不錯了;如果能全自動可連續性捕鼠呢?是不是很「高大上」?8月15日,央視十套《我愛發明》欄目播放的《捕鼠特工》專題中,營山鄉友陳康向觀眾展示了他發明的全自動可連續性捕鼠神器,在節目播出後的當晚,陳康的電話就被數十個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打爆。  那麼,他發明的捕鼠神器有哪一點吸引了《我愛發明》欄目?此神器一出,能為咱們老百姓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
  • 劇毒蛇捕鼠被困老鼠籠 幸得民警救出
    鍾欣 攝中新網昆明9月29日電(繆超 田仁梅 楊傑)記者29日從雲南省文山州森林公安局獲悉,一條劇毒紅脖頸槽蛇爬入當地一居民家中捕食老鼠,被捕鼠匣緊緊夾住,幸得民警將其救出。該戶居民發現蛇後,當即向森林公安機關報警。在現場,民警看到蛇頭被捕鼠匣緊緊夾住,大半截蛇身露在外面,紅脖子蛇拼命掙扎,卻無法脫身。
  • 李元霸的雙錘重800斤,換算成現代重量,有多少斤?
    那麼李元霸手中的大錘,放到現在到底有多少斤呢?和你想的不一樣! 第一條好漢李元霸,手拿雙錘800斤,一人一馬,半天時間將185萬反賊殺的只剩65萬,戰鬥力爆表。
  • 甘肅:農民土專家發明捕鼠「神器」 帶動鄉鄰共同致富
    村民們在忙著加工組裝捕鼠器。今年54歲的趙恆4年前發明了一種捕鼠器,由於結構簡單、攜帶方便、操作容易、捕獲率高、生態環保,獲得了國家專利。因此被政府部門評為「農民土專家」,產品已經得到國內很多地方政府和農技部門的認可,集中採購推廣使用。
  • 紐西蘭捕鼠記
    紐西蘭素有大洋洲最美麗的國家之稱,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自然資源和森林資源。然而鼠災的出現卻打破了紐西蘭堪稱完美的生態系統。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紐西蘭人始終致力於滅鼠行動,但卻收效甚微。最近幾年,紐西蘭人改進了捕鼠方法,大大提高了捕鼠效率。如今的紐西蘭已經全面進入「全國捕鼠模式」。
  • 組圖:洗腦組織聲稱連接宇宙能量 最高收費800萬
    組圖:洗腦組織聲稱連接宇宙能量 最高收費800萬 (1/4)通過精神控制,進行有害培訓,以達到非法斂財的目的,收費最高可達800萬元。該組織目前已發展會員逾萬名。圖為主持人帶領大家歡呼:「讓宇宙聽到我們的聲音。」
  • 村民樹林抓知了日賺千元 一晚上最多能抓100斤
    近日,在進賢縣張公鎮紅山村裡,數十名村民持手電筒,背著網袋,連夜在樹林中穿梭尋找知了。據收購的商人介紹,一斤知了的收購價為25元,有村民一晚上最多抓了100斤知了。村民陳先生拿著手電筒放在地上照射樹頂的方向,順著梯子爬上樹杈後,用力搖晃樹枝,沒過多久樹上的知了全都掉了下來,陳先生開心地從地上撿起知了,放進了腰間的可樂瓶,多的時候搖晃一次可以抓到近10隻。「樹上的膠帶很光滑,若蟲從土裡出來後,往樹上爬時,就會打滑掉到地面,捕捉時可以省不少力。」陳先生告訴記者。
  • 65斤蟒蛇吞下80斤羊,被村民活捉後吐了一個多小時
    65斤蟒蛇吞下80斤羊,被村民活捉後吐了一個多小時 近段時間來, 福建泉州安溪縣村民姚先生發現 自己家羊圈裡20多頭羊接連失蹤。
  • 《隋唐演義》李元霸的雙錘重800斤,換算成現代重量有多少斤呢?
    《隋唐演義》這部小說可以說是融合了歷史和神話傳說寫成的,裡面的武將武力值基本上不是說招數多麼精湛,大部分是以力量來排名,這就體現在所使用的兵器上,給大家展示隋唐排名前十的好漢武器重量:1、第一好漢,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李元霸,他的武器是一對擂鼓甕金錘,共重800斤。
  • 老人叫價800萬賣祖傳字畫,專家估價1萬,老人轉身賣了1980萬元
    但曾經有個老人叫價800萬賣祖傳字畫,卻被專家估價1萬,老人轉身就賣了1980萬元。同樣的一幅畫,為什麼會出現跳樓價般的差距?如果老人相信了這個專家的話,豈不是要虧大了?賣畫的老人1995年,這個年近七旬的老人,拿著自己祖傳的畫作到當地的文物局找專家,想請他們幫忙鑑定自己的這幅畫到底值多少錢。因為自己著急用錢,所以他把自己內心的估價告訴了這裡的專家。
  • 高清組圖:長奶頭的1809年的古銀杏樹
    高清組圖:長奶頭的1809年的古銀杏樹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2016年01月11日15:56 圖為秋季的1809年的古銀杏樹 人民網十堰1月11日電 銀杏樹出現在幾億年前,被譽為活化石,由於分雄性和雌性,村民們稱其為公樹和母樹,公樹不結果,母樹結果,公母區分以長奶頭的為母樹。
  • 村民挖龍骨石賣錢 專家稱是古生物化石(組圖)
    村民挖出的部分「龍骨石」 本組圖片由本報記者當地村民採挖「龍骨石」已有數年。 日前,當記者把這些所謂的藥材拿到延安市文物研究所時,才知這些碎塊是目前未知的古生物化石。 山裡挖出「止血仙丹」 7月7日,吳家灣村村民告訴記者,大概三四年前,村裡有人在附近山上的紅膠土層中發現了類似動物骨骼的東西,「這東西好像年代很長了,看著像骨頭,但用手一搓就變成了粉末。
  • 淮濱「水鬼事件」引發村民恐慌,真相被還原!
    1972年候莊水庫投放各類淡水寸魚魚苗15萬尾,到了1982年十年期間候莊水庫出產成品魚33.800(三萬三千八百)斤。 1983年,候莊水庫庫區四周村莊民眾傳言候莊水庫出現水鬼,原因之一:庫區一村民在水庫洗澡遊泳時候,被水下一個力量巨大的不明物體衝撞,險些喪命,幸虧被附近村民救起。
  • 老漢開價800萬出手祖傳字畫,專家說頂多值1萬,老漢扭頭賣1980萬
    有這樣一位老漢開價800萬出手自己的祖傳字畫,然而專家鑑定後卻說這幅畫頂多值1萬元,不過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老漢離開之後扭頭賣了1980萬元!據老人所述,這幅畫是自家的祖傳寶物,是爺爺那一輩傳下來的,所以自己一直把此畫視為珍寶。後來家裡面經濟狀況出了問題,為了緩解家中的經濟情況,這才忍痛割愛。
  • 村民挖出罕見的野生「冬筍王」 重量3.5斤
    「溫嶠鎮白巖下村一村民在山上挖到一株冬筍,有3.5斤重,像這樣大的冬筍,我還是第一次見,這株冬筍可以稱得上是『冬筍王』了。」12月28日,台州溫嶺溫嶠鎮嶺腳村村民林衛星打進本報熱線報料說。12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溫嶠鎮白巖下村葉桂香家,她拿出一編織袋的冬筍倒在地上,果然,這株3.5市斤重的「冬筍王」明顯比其他冬筍來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