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款捕鼠器,一次性捕捉一隻老鼠就算效果不錯了;如果能全自動可連續性捕鼠呢?是不是很「高大上」?8月15日,央視十套《我愛發明》欄目播放的《捕鼠特工》專題中,營山鄉友陳康向觀眾展示了他發明的全自動可連續性捕鼠神器,在節目播出後的當晚,陳康的電話就被數十個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打爆。
那麼,他發明的捕鼠神器有哪一點吸引了《我愛發明》欄目?此神器一出,能為咱們老百姓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
設計工程師的發明夢 研發捕鼠神器
今年35歲的陳康是營山縣小橋鎮長石村人。1999年,他從南充某中專學校畢業後,同許多年輕人一樣,懷揣著夢想到南方打拼,這一打拼,就是十幾年。如今,他是東莞一家電子廠研發部的一名結構設計工程師。
這個結構設計工程師自然對發明充滿了濃厚興趣。他的夢想就是能有一項獲得專利的發明。
「廣東東莞,工廠集中、工人眾多。大量生活垃圾的產生,也使得鼠患頻發,除了吃人類的剩菜剩飯,它們還潛入工廠內部,破壞生產資料,咬碎工人的生活用品,死後若不及時處理,還具有傳播疾病的安全隱患。可以說,嚴重影響了人類的正常生活。」陳康在日記裡記錄著現狀,工廠鼠患橫行,廠裡想了多種辦法都沒有成功消除鼠患。於是,他便有了研發一款捕鼠器投放到市場的想法。
說幹就幹,2014年9月下旬,陳康在一幫好友的幫助下開始設計捕鼠器。
最高紀錄一次捕獲6隻老鼠 成功申請專利
陳康設計的第一代捕鼠器的方案是老鼠通過斜梯,進入掉滿食物的入口,觸碰紅外光控,地面的翻板快速翻開,老鼠跌入到隔離倉,此時翻板復位。這時隔離倉的驅趕板動作,將老鼠通過單向門推入到儲鼠倉,入口頂部的食物桶轉動一個角度,漏出誘餌,開始等待下一個捕鼠循環。
通過測試,陳康發現當老鼠觸動單向門時,門會產生壓迫,它又十分謹慎,不敢往裡鑽了。後來他將單向門取消,老鼠果然經常「光顧」捕鼠器。但單向門已經取消,無法觸碰磁控開關,就無法達到抓捕老鼠的目的。
當然,靠老鼠去鑽單向門是不現實的。於是他又開始第二代捕鼠器的設計。該方案採用前後雙開門式,取消食物桶的結構,採用人工撒布誘餌。
雖然第二代樣機的測試效果很好,但是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隔離倉空間太小,無法裝入更多體型巨大的南方老鼠,同時取鼠也極為不方便,需要兩個人同時操作,很麻煩。
後來,陳康將機體與儲鼠倉分離出來,同時將儲鼠倉做成雙層,便於儲存更多數量的老鼠。此儲鼠倉還有一個優點便是,可以取死鼠,也可以取活鼠。
另外,將通道下方的底板也做成活動的,需要清洗時,將通道底板取出單獨處理,比較方便,不會因為整機清洗時誤將水滴濺到電子元件上,對電路造成損傷。
就這樣,第三代捕鼠器問世。這一次測試中,陳康的捕鼠紀錄刷了新高———一次性成功捕獲6隻老鼠。8月初,他成功取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