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伯研發的捕鼠盒現在已經是第三代。新民晚報陳浩攝
「玻璃盒」的材料隨處可見,內部能放「三菜一湯」。新民晚報陳浩攝
被困進玻璃盒的老鼠。新民晚報陳浩攝
朱老伯自製迷你玻璃盒巧捕鼠。新民網陳東達製作
【新民晚報·新民網】幾片玻璃,幾根小木條,幾段吸管……用這些小道具搭出的一個個迷你玻璃盒毫不起眼。不過,就是這些看似簡單的玻璃盒已經捕獲了64隻老鼠,讓人大嘆驚奇。昨天,記者在長風一村找到了玻璃盒的製作者朱幼松老伯。
迷你盒困住老鼠
剛進長風一村小區,就聽得有人在喊:「又抓住一隻老鼠!」只見居民樓前的綠化帶中,放置著一個長方體玻璃盒,長約20釐米,高不過10釐米。一隻老鼠在裡面亂鑽,但前後兩道玻璃如閘門切斷了它的退路。
聽到居民報信,朱老伯馬上趕來處理。他身材魁梧,右手不太活絡,走路慢悠悠的看上去不太敏捷。長風一村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吳月珍告訴記者,老伯3年前突發腦梗,右手落下病根,只剩左手如常。「看不出他如此心靈手巧吧。」她說,以前小區裡常使用捕鼠筒和捕鼠籠,效果都不佳。「鐵籠子最多抓一隻,以後老鼠就不上當了,每個鐵籠子15元還不便宜。」朱老伯自製的捕鼠盒貌不驚人,對老鼠卻很有殺傷力。
捕鼠盒更新三代
今年67歲的朱老伯怎麼會想到要給老鼠設「機關」的呢?「我家附近小飯店多,老鼠多得不得了,像我這種住在底樓的人家經常開門就會看到老鼠。」
從去年11月起,朱老伯開始製作捕鼠盒子,至今已有三代。第一代是木板結構,試用一次就被打入了冷宮。「老鼠發起急來,可以把木板咬出一個洞,沒法用。」第二代改進了很多地方。捕鼠盒的整體框架由木板改為玻璃,成了一個「玻璃盒」。「我在盒子裡面放了油條,如果老鼠上鉤,就觸動機關,玻璃閘門自動落下。」但朱老伯發現,有的老鼠很聰明,它捧著油條「憑空」吃,甚至將吊油條的細繩咬斷——細繩沒有拉扯之力,就無法觸動玻璃閘門落下。第三代有了更大的進步。記者看到,玻璃盒內有一塊類似蹺蹺板的裝置,老鼠只要踏入其中,還未走到油條前面,隨著重心移動,蹺蹺板自動反翹,玻璃閘門已落下。
製作和投放過程中,朱老伯還多次「小修小補」。比如最初閘門落下後,個別老鼠會利用淺淺的一道縫逃生,現在他在落閘處挖了一道槽,更「嚴絲合縫」。為更好地引誘老鼠進入,他還在玻璃盒子內設置了4道格,可放上「三菜一湯」:麻油、油條、鴨腿、水等。
製作成本並不高
長風一村居委會主任梅小萍告訴記者,朱老伯製作捕鼠盒子使用的材料非常簡陋,幾乎隨處可揀。記者看到,他自備一個「金剛鑽」切割碎玻璃,木條是從建築垃圾中「抽」出來的,就連最常見的飲料吸管,也擔當大任,化身拉環,成了閘門能否自動落下的關鍵。他的設計思路簡單而構思精巧,製作成本很低。
如今,在居委會的肯定下,朱老伯的捕鼠盒子開始在小區綠化帶和下水道附近布置。
居委會主任梅小萍告訴記者,很多居民看到捕鼠盒子效果奇佳,索性拿回家用。甚至還有其他小區的居民聽說,上門討要的。採訪中,不時有居民走過,對他的設計嘖嘖讚嘆。
朱老伯至今已製作了近百個捕鼠盒子,其中一部分已送人。他記得,8個月來,他「投放」了不少捕鼠盒子,屢有「斬獲」,如今共抓獲了64隻老鼠,其中最多的一天抓了4隻。
朱老伯說,他以前在一單位做人事工作,不過,卻為單位設計過洗瓶器、矽膠灌裝裝置,「生活中的小發明,我是第一次嘗試。」
本報記者 陳浩
朱老伯的捕鼠盒如今共抓獲了64隻老鼠,其中最多的一天抓了4隻。新民晚報陳浩攝
新民網茶館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newteahouse
無節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時事脫口秀!
你今天腦補了嗎?
新民網事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xinminwangshi
突發事、新鮮事、有趣事
感人事、煩心事等你來爆料!
掃一掃,關注有禮!
儂好上海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樂、上海故事、同城活動
每天熱愛上海多一點
加入小儂家族就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