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藏在古詩中的月球「運動」

2020-11-22 光明網

  那些藏在古詩中的月球「運動」

  身邊的天文學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才情並茂的先輩們留下了無數詠月名篇。例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張先)等等,可謂篇篇珠玉,馥勝茗香。「詩言志,歌詠言」,古人詩詞中的月亮常常寄託著思鄉懷遠、高潔曠達、感喟時空等清幽的情感,多著墨於月亮的靜態之美。

  描寫月亮運動的詞句,數量相對要少一些。如「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李白)、「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王安石)、「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蘇軾《前赤壁賦》)等。

  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上述3句詩文分別描述了月亮的3種運動。

  「山月隨人歸」寫的其實是人行而非月動。人在行走時,近處可見物換景移,而月亮離我們極遠,它與人的相對位置幾無變化,因此我們看到月亮仿佛沒有移動,一直在與人同行。這是最常見的月亮「運動」,幾乎人人都有過這種體驗。古人還有「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宋·呂本中)等,也是如此。

  王安石詩中的「月移花影」,反映的則是月亮的周日視運動——因地球自轉而導致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運動。古詩詞中關於月亮運動的描寫大都屬於此類。例如「風生雲盡散,天闊月徐行」(陸遊),以及月出(「四更山吐月,殘夜月明樓」,杜甫)、月落(「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張若虛)等,莫不如此。周日視運動速度較快,月亮位置移動明顯,容易被人們察覺。

  蘇東坡「徘徊於鬥牛之間」一句,如果不是細緻入微的觀察,斷不可能寫得出來。在此我們不去計較當時的月亮是否的確在鬥牛,也無須臆測月之「徘徊」是不是舟楫浮動產生的錯覺,以文論事,此句描寫的應是月亮相對星空背景的運動。

  鬥宿即現在人馬座的南鬥六星,牛宿位於鬥宿的東邊,相當於現在摩羯座的右角附近天區,它們之間相距20度左右。在地球上觀測,我們看到月亮、太陽、行星等在星空背景上不斷移動著位置,這其實是地、月、行星公轉運動的反映。月亮大約27.3天繞地球公轉一周,稱為恆星月,因此我們差不多一個月能見到它在星空中走過一圈。細心的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這個現象,並且把月亮經過的軌跡稱為「白道」。

  和周日視運動相比,這一運動要緩慢得多,月亮大約1個小時才在星空中走過一個月面直徑的距離,至少需要觀察一個月才能一窺全貌。在《前赤壁賦》中,當晚從月出到月落,月亮一共走過了差不多六七度,大致是鬥宿、牛宿之間三分之一的距離。若非蘇子與客「飲酒樂甚,扣舷而歌」、洗盞更酌徹夜流連,恐怕還真不易察覺。

  當然,這並不是說古代文人鮮少知道月亮的這一運動,只不過是因為其時間尺度要大大超過詩文創作或者詩中意向所描繪的時間段,文學作品中記述較少而已。

  太陽每天相對於星空背景也有位置變化,一年變動一周,稱為太陽的「周年視運動」,需要至少一年的觀測才能略窺大概。古人根據日出前或日落後的亮星和星座以及日月食等現象,找到了太陽在一年中所走過的路線,稱為「黃道」,這其實是地球公轉運動的反映。

[ 責編:宮辭 ]

相關焦點

  • 古籍中有關月球的離奇記載
    古籍中有關月球的離奇記錄,現已被證明,但卻無人敢信月球便是咱們每天晚上抬頭所見的月亮,最早的時刻也叫太陰、玄兔、玉盤等,很多古詩詞裡都能找到這些稱呼
  • 古籍中發現了有關月球的離奇記載,如今已被證實,但依然無人敢信
    很多古詩詞裡都能找到這些稱呼。這個歷史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後來經過多方面的研究證實:海水漲潮還是退潮受地球引力的影響,並且在地殼運動發生到一定變化的時候,月球的引力有極大的可能會導致地球板塊發生震動。當月球到達離地球最近的時候,也就是每年的夏曆初一和十五以後,潮汐就會比平時猛烈的多。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致力於研究潮汐與地震的關係,目前只發現它們在海底深處或火山附近的聯繫會比較明顯。
  • 月球總是一面朝向地球,月球背面是不是永遠黑暗?答案藏在日食中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幾十億年以來,月球一直陪伴在地球的身邊。當我們人類的祖先第一次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就知道月球的存在了。月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我國古代的傳說中月亮上面有廣寒宮,有桂花樹,有嫦娥還有砍桂花樹的吳剛和一隻會搗藥的兔子。
  • 探知月球,那些神秘建築,還原真相
    在《石頭月球之旅》(7 o a Rocky Moon,月球地質學《聖經》之一)一書中,行星地質學家、作者唐。1972年之後,NASA倉促地命令約翰斯頓銷毀所有「剩餘的阿波羅圖片集這明顯的政治意圖是為了向公眾和媒體提供篡改後的圖像版本,但是結果卻適得其反:約翰斯頓只是將一系列原始圖像藏在一個隱蔽的「時代文化密藏器」裡。因此,霍格蘭才得以發現阿波羅14號著陸點的兩張未經修改的全景圖片,並且每一套組合圖畫都包含有單獨的哈色勃萊德圖像,衝印在兩張8x10的相片紙上。
  • 月球圍繞地球的運動(圖)
    月球從她誕生之日起就永恆地圍繞著地球旋轉,同時地球和月球構成一個行星系統——地月系統,一起圍繞著太陽運動。     仔細觀察,我們很自然地會注意到月球在星座間的移動,我們把它在星空中移動的軌跡稱為「白道」。
  • 霍金曾警告過人類不要登月,月球背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文/仗劍走天涯霍金曾警告過人類不要登月,月球背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呢?難道月球的背面藏著怎樣的秘密嗎?大家都非常的清楚,在上個世紀,美國的阿波羅號有著阿姆斯特朗的那一艘飛船登上了月球。月球留下了人類進步的腳印,也是人類首次登上月球,這樣的成就已經載入人類太空的裡程碑了。那一刻的美國,那一刻阿姆斯特朗是世界上最享有名譽的了。不過阿姆斯特朗只是登陸了月球的正面。
  • 太空中的「大明星」——月球
    既然是中秋節,那就不得不請出我們今天的「主角」、太空中的「大明星」——月亮啦!中國古代流傳有「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其中,「嫦娥奔月」講的是嫦娥偷吃丈夫后羿藏的仙丹後飛到月亮上的「廣寒宮」,再也無法返回人間的故事。
  • 月球上看太陽和地球的運動,與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的運動一樣嗎?
    就算是在太陽系範圍內,關於地球、月球以及其他行星的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也已經令很多人覺得十分有難度,不容易想像。但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幾乎感受不到地球的轉動,不過只要我們抬頭看看天上的天體,每天太陽、月球以及其他星星的東升西落現象,都是地球自轉而產生的。我們把我們肉眼看到的天體運動情況,稱為天體的「視運動」。
  • 詩歌中的月相知識
    我們學習的古詩詞中,常常會出現「月亮」的意象。它有時代表美好纏綿,有時又代表愁思萬千。可你是否知道,這些帶有月亮的古詩詞中,還隱藏著一些月相小知識。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月相的概念。在天文學上,我們把月亮的圓缺變化稱為月相變化。在遠古時代,聰明的人類已經觀察到了月相的變化。
  • 月球運動與曆法(圖)
    月球和地球的周期性運動導致地球上氣象、氣候、天象、地物景等周而復始有規律地出現,自古以來,人們就以此為參照和根據,制定時間單位,這就是所謂的日曆和月曆。
  • 背誦和默寫:古詩文教學頭宗罪
    目前,小學教材中的古詩文篇目,可謂不少矣。僅以蘇教版為例,小學生有配套教材《古詩文誦讀》(拼音版),小學階段,必背75首古詩。多年的機械背誦,使孩子們早已養成了生吞活剝死記硬背的習慣,背誦一首古詩或者一篇古文,像小和尚念經一般,一字字一句句哼哼唧唧,重複又重複,唧唧復唧唧,背誦時,一口氣從頭哼到尾,千萬不敢喘氣,一喘氣就會中斷,一中斷必須從頭再來,孩子們背誦,憑藉的不是悟性靈性,更不是邏輯關係梳理,意群歸納分析,更不要說揣摩回味涵泳體會,主要是靠——「慣性」。背誦,成了一個物理運動,而不是思維活動,更沒有情感體驗。
  • 關於月球的3個未解之謎!太空中的神秘超乎你的想像
    這些電荷四處運動產生磁場,科學家稱之為發電機效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都認為月球不可能有磁場,但後來阿波羅號的太空人帶回了一堆月球隕石後,這個觀點就被推翻了。這些月球隕石大部分都是有磁性的,在分析這些巖石和做了一些電腦模擬之後,科學家們現在認為月球有一個熔融的外核。
  • 關於月球的3個未解之謎!太空中的神秘超乎你的想像!
    科學家們猜測月球曾經比現在更接近地球。曾經的月球可能是晃動的或者旋進的,所以早在月球早期,它的熔融流體就開始運動,或者也許月球被眾多小行星攻擊。它被迫流體四處潑濺才逐漸沒了磁場。但最有前景的想法之一是月球內部的混合。由於地球的引力牽引,月球的核心和地幔可能在不同的軸上旋轉,如果這些層不是完美的球形,那麼熔融流體就會混合在一起。
  • 孩子幼時學古詩,長大就忘沒意義,常讀90首古詩,大腦留下潛意識
    除了那些天賦異稟的能去詩詞大會,普通人也去不了。所以對幼兒學詩,又感到是無用功,浪費時間,有這功夫還不如出去散散步。一旦有這樣的想法,放棄讓孩子學古詩,就有些可惜了,學古詩的好處,可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呢!
  • 月球裡究竟藏著什麼?
    而在月球空心的內部,還可能有水的海洋,那些外星人或許就生活在這海洋中吧!而這,剛好跟天狼星人是兩棲類高等智慧生物的傳說吻合。那些與巖石融為一體的重金屬,會不會就是女媧後來補上去的呢?然後,第二個細節是支撐月球的天柱被擊斷後,月球可能砸在什麼地方?有沒有災難發生時的具體描述?
  • 不同視野的月球、地球、太陽運動軌跡
    看看各種認識下的太陽、地球、月球運動軌跡就知道是什麼答案了。  一、地面上的一般人來看,星星、太陽、月球每天都會從東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周而復始一年又一年。星星、太陽、月球都是從東方冒出來的,到西方消失,因此古代的中國產生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和哲學構想,月亮、太陽是中國《易》經陰陽邏輯認識形成的基礎。這種認識的地面與天空共同組成了一個人們很難達到邊際的空間。
  • 寬約9米,重15噸,月球隕石坑中藏著外星飛船?
    月球存在著大量隕石坑,除了大小差距,所有隕石坑的外表幾乎沒有不同之處,然而NASA的月球探測飛行器就在月球表面拍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隕石坑:在隕石坑的中間並不是空的,而是一種很像人造物體的結構,大概體長15米,寬約9米。雖然沒有其它證據,但還是有人以此大肆宣揚——或許與外星文明有關,並且它們可能就藏在月球的背面。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 月球起源說,或許外星人就藏在月球背面
    古代有佔星術和觀星臺,現在人們則直接乘坐宇宙飛船前往太空,對月球的了解在不斷加深。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一張名為「極限終結者月球」的圖片。攝影師安德魯·麥卡錫從盈月起的兩個星期中,拍攝了大量月球圖像,從中挑選對比差異度較大的部分拼湊在一起,進而呈現出了月球表面的豐富紋理結構。圖片中的月球布滿了大大小小空洞的凹陷,看著十分神秘與震撼。
  • 古人早已識破月球的秘密,傳說中的「廣寒宮」早已被科學家證實
    隨著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我們也在月球背面認識了未知世界。
  • 中秋「九問」|一文讀懂關於「月球」的那些事兒
    這是8月3日在成都拍攝的滿月(圖片來源:新華網)月球與地球形成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衛星系統(金星據說也曾有衛星),地月間的潮汐力不斷地改變著地球與月球的運動速度。由於月球質量比地球小,這個變化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