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紀時期的森林是什麼樣的

2021-01-15 儒家學徒

那時的森林大不相同。它由巨大的樹木組成,但它們不是落葉或外觀現代的針葉樹,而是蕨類植物和最初的裸子植物。森林裡,你能看見的不是通常的樹冠,而是大量的蕨類植物。

石炭紀或碳,是很久以前-大約3.6億年前開始的。那是一個神奇的時期,人類擁有了煤炭。是的,今天,這種燃料不被認為是最環保的,但是由於煤炭的存在,人們在涼爽的氣候中生存了數千年。在此期間,很可能不僅會形成煤炭,而且還會形成石油以及天然氣。人類應該感謝碳的本質,碳給我們留下了如此獨特的財富。

那是蕨類植物和植被繁榮的時期,尤其是在這個時期的開始。在被水溫高的海洋所環繞的陸地上,它又溼又溫暖,是所有塵世間的真正天堂。那裡有很多植物,蕨類植物長得非常大,並出現了裸子植物,即現代針葉樹的祖先,與它們共存於碳森林中。由於植物的豐富和綠色物質的顯著增加,在此期間開始時,地球大氣中存在大量的氧氣-其含量達到35%。這些是創紀錄的數字,在石炭紀末期開始下降。

大量植物已導致大量垂死的有機殘留物。但是,據科學家稱,當時沒有足夠的有機體,特別是真菌,可以有效分解所有這些有機物。是的,昆蟲生活在陸地上,兩棲動物逐漸出現,離開了海洋以及爬行動物,但它們都無法應付地球在非常有利的氣候下產生的綠色物質。結果,大量的有機物被簡單地壓縮並被植物垂死部分的以下層覆蓋。於是形成了巨大的煤層,人們在世界不同地區開採。

星球的面貌完全不同。當然,地球上存在著另一片土地,而不是現代大陸。在整個石炭紀,持續了大約6000萬年,被海洋團塊隔開的不同土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超大陸-Pangea。由於形成了如此巨大的陸地,其中一部分位於極地,地球上的氣候開始發生變化-降溫開始。由於這些過程,綠色植物的生長,植物碎屑的形成以及因此死有機物的沉積隨處可見。世界正在變得不同。在地球的歷史上,仍將有變暖,暴風雨的綠色和大氣中氧氣的增加,但如此大量的煤炭將永遠不會在其中形成-生長和發展中的動物世界已經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揭秘,巨蟲時代,遠古石炭紀
    這一時期,氣候溫暖,溼潤。遍布這繁茂的高大樹木和沼澤地。現如今我們使用的煤炭,就有一些是這一時期形成的!所以起名「石炭紀」!石炭紀是地球大氣含氧量達到巔峰的時刻,氧氣濃度幾乎是現在的2倍。受此影響,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許多節肢動物,體型也都是異常巨大。在這裡,我們平時一隻手就能捉到的蜻蜓,變得和老鷹一樣大。石炭紀的蠍子,如果放到現在,除了我們,可能很難遇到天敵。因為它們不但擁有堅硬的外殼,有力的鉗子,還有帶著劇毒的尾刺!
  • 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身長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
    對於人類來說,石炭紀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因為石炭紀的生物,大多體型龐大,那個時代的各種生物,哪怕是今天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昆蟲,在石炭紀都有可能是龐然大物。比如說石炭紀生活著翼展1米的蜻蜓、人頭大小的蜘蛛、巨型引螈(類似於今天的蠑螈)體長可達2.2米、還有我們今天要說到的石炭紀巨型蜈蚣,據說其體長可以達到3米,現在世界上體長最大的蜈蚣體長也不過才30釐米,但是看起來就已經足夠令人生畏了,而石炭紀的蜈蚣竟然達到了3米長,想想它具有厚厚的盔甲以及數不清的腳,那該是怎樣一種恐怖的存在啊?
  • 「左子聊史前」之第六期——石炭紀
    在石炭紀,一批新的陸地生命出現了。       石炭紀是古生代的第六個紀元,始於3.58億年前,結束於2.98億年前。由於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中含有豐富的煤炭,因而得名"石炭紀"。前面五個紀元的名稱可謂是讓人「秒慫」,因為都是些從日語中音譯過來的!而「石炭紀」可總算是意譯了……在石炭紀,歐美大陸終於碰上了岡瓦納大陸,合體。而西伯利亞大陸已經和它倆遙遙在望。
  • 遠古石炭紀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在地質史上,它被稱為「巨蟲時代」,該時期,地球上曾孕育出一大批巨型節肢動物。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氣候溫暖潮溼,遍布著繁茂高大的樹木和沼澤地,在石炭紀,全球陸地被廣闊的森林覆蓋,當時的植物類群與之前的泥盆系頗為相似,主要由楔葉類、石松類真蕨類、種子蕨類和科達類等植物構成,在溼潤地區中蓬勃生長,事實上,此時植物登陸不過幾千萬年,令人詫異的是,早期石炭紀的森林就已經可以用參天古木一詞來形容了,畢竟,石炭紀是地球大氣含氧量達到巔峰的時期,
  • 石炭紀,碳與氧的盛宴
    櫛羊齒:石炭紀、二疊紀常見的真蕨類植物。種類繁多,「羊齒」是指羽狀複葉的細小葉片,在當時留下的煤層中常有他們的化石。石炭紀的大陸和海洋:在石炭紀,全球陸地被廣闊的森林覆蓋。當時的植物類群與之前的泥盆系相似。主要由楔葉類,石松類真蕨類,種子蕨類,和科達類等植物構成。在溼潤地區蓬勃生長,其實植物登陸才幾千萬年時間。但早石炭紀的森林已經可以用參天古木來形容了(在北美洲地質學家通常把石炭紀分為兩個紀,但是按目前國際地質學的標準石炭紀仍然是個正式的紀元)一些種類的鱗木,科達木等能長到30~50米高。
  • 遠古石炭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現如今我們使用的煤炭就有一些是這一時期形成的,所以起名為石炭紀。石炭紀的明顯特徵1.造山活動(山地建築)在上石炭紀時期,幾乎所有大洲都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陸地,稱為Pangea(意為「所有土地」)。
  • 石炭紀又稱巨蟲時代,是什麼原因導致昆蟲會變得異常巨大呢?
    石炭紀是地球演化的一個年代,大約距今2.9億年到3.5億年,是現代化石燃料煤炭的主要形成時期,所以叫做石炭紀,石炭紀的陸地面積比現在大很多,陸地上的生物得到空前的發展,當時的氣溫溫暖溼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森林,這也是煤大規模形成的原因。
  • 石炭紀真的有3米長的巨型蜈蚣嗎?為什麼?
    這個時期的生物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體型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石炭紀的「巨型蜈蚣」考古學家確實挖掘出了石炭紀巨型多足生物的化石,但是它是巨型馬陸,並非巨型蜈蚣。因為,嚴格意義上說,馬陸和蜈蚣並非同一物種。首先,蜈蚣是指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唇足綱下的動物,而馬陸是指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倍足綱下的動物。
  • 為什麼石炭紀的巨型蜻蜓有1米長,現在的蜻蜓卻那麼小?
    石炭紀時期出現過非常多的巨型昆蟲,除了巨脈蜻蜓外,還有千足蟲和巨大的蠍子,因此石炭紀又被稱為「巨蟲時代」。其中一種名為「巨脈蜻蜓」的昆蟲,體型不僅達到了0.95米,還成為了當時的天空霸主,要知道在現在,蜻蜓別說成為天空霸主了,就連體型都縮小了很多。那麼,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近1米的巨型蜻蜓呢?
  • 希氏根齒魚:石炭紀的河中巨怪
    希氏根齒魚:石炭紀的河中巨怪提起石炭紀,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體型巨大的昆蟲,比如3米長的超級蜈蚣和像鳥一樣大的遠古蜻蜓。石炭紀最可怕的殺手並不在陸地上和天空中,因為在河流、湖泊中潛藏著巨大的掠食魚類,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希氏根齒魚!樹根般的牙齒19世紀初,對於古生物學來說是個重要的時期,居維葉、歐文等古生物學前驅們以自己的慧眼審視著來自地面之下的化石,他們先後命名了滄龍、恐龍、翼龍、大地懶等古生物。
  • 石炭紀的場景告知一切!
    石炭紀的場景告知一切!地球上最不缺的資源包括水和氧氣,水是萬物生存的根本,它被稱為生命之源。任何生物每天都要攝入足量的水,否則身體平衡會被破壞。氧氣與水同等重要,地球上的氧氣含量並非一成不變的。石炭紀的場景告知一切!富氧環境會帶來哪些變化?回溯以往的歷史,地球曾經經歷過一次富氧階段,氧氣含量高達35%。在石炭紀時期,動植物遍處都是,動物的體型也不大,以至於植被長得非常茂盛,當時地球被森林籠罩著。
  • 石炭紀昆蟲大的驚人蜻蜓體長2.4米~蜈蚣體長更是達到驚人的2.6米
    距今有3億年的古生代石炭紀地球上還沒有開花植物,那時到處是繁茂叢生的巨大的羊齒類植物形成的森林。在沼澤旁邊,巨大的蜻蜓盤旋飛翔,此番情景蔚為壯觀。巨脈蜻蜓來自石炭紀時期超級大蜈蚣,距離現在已經有3億年了,它們在二疊紀時期滅絕。
  • 今天的人類為什麼要感謝幾億年前的森林?
    圖2 遠古的森林復原圖森林出現1000萬年後,植物世界進入大繁盛時期,迎來了石炭紀——一個造煤的時代。那時的氣候似乎格外的溫暖溼潤,陸生植物從濱海地帶向大陸內部延伸,形成大規模的森林和沼澤,給煤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在這一時期的地層中,煤炭儲量約佔全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石炭紀」的名字由此而來。
  • 歷史生物,繁殖力最強的昆蟲,石炭紀,最大的蜻蜓
    在距今35000一27000萬年以前的石炭紀,氣候溫暖潮溼,在志留紀晚期出現的原始蔗類—裸旅的後代已經茁壯成長,第一次形成了原始森林。這時的植物不僅有草本,而且也有了木本,有的成了高大挺立的喬木,有的成為低矮叢生的灌木。當時的原始森林真是雄偉壯觀。例如有一類叫鱗木的大樹,可以達到30一40米高,樹身的直徑達2米多,狹長的葉子有1米多長。
  • Science Advances:紫外線(UV-B)輻射引發泥盆紀-石炭紀界線陸地...
    Science Advances:紫外線(UV-B)輻射引發泥盆紀-石炭紀界線陸地生物滅絕泥盆紀末期高溫氣候損害臭氧層使地表接受紫外線輻射大幅增強,破壞植物DNA,造成孢子畸形,陸地森林生態系統徹底崩潰。現今全球變暖對臭氧層的影響需要高度重視。
  • 地球冰河時期
    而到了第四次大的冰期,發生在3億6千萬年前至2億6千萬年前石炭紀和二疊紀(古生代)的卡魯冰期,持續時間有1億年時間。最後大的冰期也跟我們人類的進化息息相關,那就是發生在200-300萬年前結束於1萬年以前的第四紀大冰期,持續時間僅僅只有幾百萬年時間。而期間還發生過數不清的小冰期,現在的我們正處在間冰期並且很快就會進入下一個寒冷的冰期。
  • 森林不是越多越好?3.06億年前,地球因為森林太多發生災難
    ,大量的生物滅絕,最後人類反而會自食惡果,雖然森林這麼重要,也並不是森林越多越好,生態系統最重要的就是「多樣性」,如果森林的覆蓋率太多,反而會讓地球的生態系統失去多樣性,並且還可能會帶來更加可怕的後果,在地球的歷史上,就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大陸被森林覆蓋,最終導致了一場可怕的災難。
  • 邢臺達活泉公園石碑上的化石或為石炭紀「三葉蟲」和「古馬陸」
    從形狀和形體的紋理分析,經小編在資料中對比,初步認定為此物為」三葉蟲「,在距今3.6億~2.5億年前石炭紀/二疊紀,三葉蟲綱下的10個目都繁衍的相當興盛。對於石碑上的形狀和三葉蟲相似,所以斷定為「三葉蟲」。東側石碑為「古馬陸"化石再來看下東側石碑陰面一側的蟲子形狀。
  • Science Advances:紫外線(UV-B)輻射引發泥盆紀-石炭紀界線陸地生物滅絕
    泥盆紀末期高溫氣候損害臭氧層使地表接受紫外線輻射大幅增強,破壞植物DNA,造成孢子畸形,陸地森林生態系統徹底崩潰此次生物滅絕首先發生於海洋,隨後出現於陸地,造成陸生魚類及森林生態系統徹底破壞。相較於顯生宙其他生物滅絕,人們對泥盆紀晚期系列生物滅絕原因的認識最為模糊,尤其泥盆紀-石炭紀界線陸地生物滅絕的原因至今沒有明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