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達活泉公園石碑上的化石或為石炭紀「三葉蟲」和「古馬陸」

2020-12-06 邢臺這片天

近日一則達活泉公園的石碑上有蟲子化石的消息被網友關注,其實石碑並無稀奇,化石也不稀奇,如果化石和石碑在一起那就有點稀奇了。小編也懷著好奇的心,來到位於達活泉公園九龍柱南側的兩塊石碑處,一看究竟。

果不其然,在矗立的石碑上確實有類似蟲子的物體,其實這兩塊石碑是明代所立,一塊為廣源廟碑,一塊為廣源閘碑記,距今近500年。當然這個時間只是立碑時間而非化石形成時間。但是石頭上的蟲子究竟是什麼化石呢,小編只能一通亂拍,回來研究了。

通過查閱資料,加上小編的猜想得出了蟲子是何物的結論。

西側石碑為「三葉蟲"化石

由於方位的問題,就以東西兩側石碑為準了。在西側石碑上有個比較明顯的蟲子印記,也是這兩塊石碑上最為明顯的一處,當然石碑上還有海螺和其他無脊椎蟲子的痕跡。

如圖所示,蟲子只剩軀體部分,這對判斷蟲子特徵上難度很大。從形狀和形體的紋理分析,經小編在資料中對比,初步認定為此物為」三葉蟲「,在距今3.6億~2.5億年前石炭紀/二疊紀,三葉蟲綱下的10個目都繁衍的相當興盛。對於石碑上的形狀和三葉蟲相似,所以斷定為「三葉蟲」。

東側石碑為「古馬陸"化石

再來看下東側石碑陰面一側的蟲子形狀。

如圖所示,蟲子形狀修長比西側石碑上的三葉蟲要大上6,7倍的樣子,而且身上有一條條的紋理,判斷為多足蟲子。經資料對比,初步判定為「古馬陸」,此生物是生活在三億年前石炭紀時期,一種靠類固醇為生的蜈蚣。該生物是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節肢動物。

判斷依據和形成時間

從上述資料中不難看出,三葉蟲和古馬陸都為石炭紀時期活躍的生物物種,而達活泉公園的兩塊石碑又是同時而立,從工匠們找的石材來看,應該出於同一地方的石頭。所以這塊化石形成的時代應該為石炭紀時期。而這個時期也是形成的地層中含有豐富的煤炭重要時期,因而得名「石炭紀」,這樣就不難看出邢臺為什麼礦產豐富,為什麼邢臺能出現「石炭紀」化石的原因了。

以上分析均為小編大膽猜測和結合資料得出的結論,如有雷霆純屬巧合,如有不妥敬請諒解。如果各位專家有什麼其他的結論也歡迎拍磚。

相關焦點

  • 2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足跡,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
    根據現在人類已掌握的信息來看,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百萬年以前。科學家們的這些發現幸虧有化石的存在,這些化石的出現可以幫我們更好的研究史前文明和整個生物體系的構成。但是也有一些化石的出現,打破了我們曾經對於地球生命進化的認知,就比如曾經發現的這些足跡化石以及三葉蟲的化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三葉蟲化石」距今5億多年,上面為何會有人類腳印,誰能解釋
    ,學名叫三葉蟲化石。依據如今人們已掌握的信息內容看來,人們在地球上的活動,最開始能夠上溯百萬年之前。專家的這種發現多虧有化石的產生,這種化石的出現能夠幫大家更快的科學研究遠古文明和全部生物系統的組成。可是還有一些化石的出現,破除了我們曾經對地球生命演變的認識,就例如以前發現的這種足跡化石及其三葉蟲的化石,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三葉蟲化石
    本報訊 (記者李鳳虎 通訊員王曉慧)一塊距今約5億年的三葉蟲化石,5月18日在登封市民陳懷玉家中展出。  陳懷玉說,這塊化石是他前幾天在登封附近一處巖壁上發現的,後經專家鑑定為形成於距今5億年左右的寒武紀三葉蟲化石。
  • 生物化石珍藏熱門 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外形為向背部(上部)凸起的扁橢圓形,因背部具有容易形成為化石的鈣質硬殼——背甲,故成為早古生代最常見的重要化石之一。三葉蟲的背 甲被兩條「背溝」縱向分為中央「軸葉」及左右兩個「側葉」,因而得名。其背甲也可再分為頭甲、胸甲及尾甲三個部分。 三葉蟲是地球生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類古生物。
  • 穿越者的足跡:踩在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
    三葉蟲是一種早已經滅絕了的動物,出現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擁有著極其巨大的數量,所以三葉蟲的化石數量也十分巨大,但是有一片三葉蟲化石的發現卻震驚了整個世界,因為在那個化石上赫然出現了一個人類的腳印。
  • 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那些不為人知的遠古文明
    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那些不為人知的遠古文明文/高登權人類文明,在我們的理解中,就是從石器的製作開始到今天的高級文明,這是目前我們比較清楚的人類文明,這一文明的時間大概在10000年左右,超過一萬年,用現在的科學來進行分析,原則上是沒有人類文明的。
  • 一塊化石引發科學突破,三葉蟲的眼睛居然和蜜蜂類似!
    一塊完整的化石通常是為博物館裡熠熠生輝的展品,但對於生物學家們來說,化石並不是研究古生物的唯一依據。一些化石中可能保留了古生物比較主要的信息,但是有的時候,科學家們可以從其它方面揭示古生物更多的細節。在一個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中,一條裂縫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 三葉蟲化石:五億年前,翩翩燕子飛
    這是著名詩人範曾的一首詠題燕子石的詩,詩中所描述的燕子石,其實是一種叫做三葉蟲的古生物的化石。在各地的自然博物館裡,基本都能找到三葉蟲的化石。它們粗看如同鞋底,是帶有橫向條紋的圓形或橢圓形。再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身體縱向分為頭甲、胸甲和尾甲三部分,由一條突起的中軸貫穿,胸甲兩側則是一條條肋骨狀的體節。
  • 城口雞鳴寺之謎:石碑表面驚現不明古生物化石,近看像蟲,遠看如羽毛
    ▲寺廟石碑上的不明化石▲寺廟石碑上的不明化石「最近幾年,不少來寺內觀光敬佛的遊客也察覺了這個秘密。大家的反應幾乎一致,都說石碑裡怎麼鑽出了一條『蟲』。」一名僧人撓撓頭說,至於這到底是不是蟲類化石,僧人們也百思不得其解。
  • 罕見化石讓科學家發現三葉蟲的眼睛結構
    最近,一位科學家從一塊有著4.29億年歷史的三葉蟲 化石的斷裂面,發現了三葉蟲眼睛結構的秘密。 科學家估計三葉蟲最早從距今5.21億年以前出現,在地球上存在了幾億年,有的只有鈕扣那麼大、有的有一個碟子大,大約在距今2.52億年前滅絕。至今世界各地出土了大量三葉蟲的化石。
  • 三葉蟲化石上的鞋印又是怎麼回事?
    有一隻皮鞋踩在在三葉蟲上,這個怪事也讓全球的地質學家、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們張口結舌。1968年6月,美國一名化石喜好者米斯特到猶他州的羚羊泉尋覓搜集化石。與他同行的還有他的妻兒,當他們找到了幾個三葉蟲化石後,米斯特用錘子敲開一塊石頭,發現那塊石頭居然看上去去像翻開的書籍一樣,使人震驚的是一隻近乎完全無缺的三葉蟲化石呈現在石頭上,上面很是清晰的能看到踩著一隻人類的足跡,而這個足跡還是皮鞋的鞋印!這隻皮鞋鞋印約莫長28釐米,寬8.5釐米。
  • 歷經6億年的三葉蟲化石上竟出現了人類的腳印
    ,在探索遠古生物留給世人的骨駭中,幸運地發現幾塊三葉蟲化石,很多人可能對三葉蟲不太了解,我先在這介紹一下。三葉蟲是一種細小的海洋無脊椎古生節肢動物,可以說是蝦蟹的祖輩,距今6億年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經發現10000多種,其中我國就已經發現了1000多種。
  • 山東棗莊發現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
    4月15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在水峪村海拔300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500米、高5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在該分布帶上三葉蟲標本隨處可見,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 山東名硯,燕子石即三葉蟲化石
    燕子石生成於古代寒武紀後期,是我國稀有的古生物化石之一,伴有如蜜蜂、蜻蜓、蝴蝶之形者,顏色或為土黃,或為棕灰,凸凹不平,色澤古雅,紋彩特異,形似浮雕,有極強的立體感和觀賞性。又因其全身縱橫分為三節,被學術界稱之為三葉蟲化石,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的汶水河床和泰山支脈的萊蕪山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三葉蟲化石最多的地方。
  • 3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上有人類的足跡,是真的嗎?
    「三葉蟲」是已經滅絕的生物物種,出現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在地球上繁衍了,近3.2億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當時數量最多的生物,也是,當時生命力極強的物種,它屬於,節肢動物,全身明顯分為頭、胸、尾三個部分,背部有著堅硬的外殼,被兩條縱向深溝,割裂成大致相等的三片,所以稱之為「三葉蟲
  • 這塊化石裡有一對「母子」三葉蟲
    活動現場 潘禧銘 攝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11日訊(記者郭可瀅 通訊員王祥波)透過一塊化石看見了一對「母子」三葉蟲。11日,30名小學生來到武漢中華奇石館,參加「我在奇石館修化石」第三堂課,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院「地學之光」講師團程柳菱博士指導下,學習修復化石的基本方法,認識了三葉蟲的「基礎款」——張氏蟲。「長形張氏蟲是常見的化石,一般在1釐米左右大小,產量大,是不錯的入門三葉蟲化石。」
  • 三葉蟲化石中為何會有涼鞋印?
    化石,出現在巖石之中,形成於數千年之前。但是目前仍有一定數量的化石無法通過地質學或歷史學進行理解認識。比如,1968年6月1日,自稱為「巖石狂」的赫克爾公司監察人梅斯特和妻子、兩個女兒與朋友的家人到猶他州得爾塔西北約43英裡的「羚羊噴泉」度假時,發現了一些三葉蟲化石。
  • 雲南發現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釐米
    5.3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奇蝦、三葉蟲、撫仙湖蟲、蠕蟲……在遙遠的5.3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上曾經活躍著這樣一群生物,它們是地球生命歷史中最為關鍵的演化環節之一。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經過多年努力,在雲南昆明發現的一處新的軟軀體化石產地,再現了雲南東部地區5.3億年前的海洋生物世界。多達3000多塊古生物化石,或將釋疑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因。
  • 山東棗莊發現長500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近日在當地水峪村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五百米、高五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為新發現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寒武紀(6億年)海底,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山東省浙蒙山區的三葉蟲化石分布很廣,費縣、平邑縣等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