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達活泉公園的石碑上有蟲子化石的消息被網友關注,其實石碑並無稀奇,化石也不稀奇,如果化石和石碑在一起那就有點稀奇了。小編也懷著好奇的心,來到位於達活泉公園九龍柱南側的兩塊石碑處,一看究竟。
果不其然,在矗立的石碑上確實有類似蟲子的物體,其實這兩塊石碑是明代所立,一塊為廣源廟碑,一塊為廣源閘碑記,距今近500年。當然這個時間只是立碑時間而非化石形成時間。但是石頭上的蟲子究竟是什麼化石呢,小編只能一通亂拍,回來研究了。
通過查閱資料,加上小編的猜想得出了蟲子是何物的結論。
西側石碑為「三葉蟲"化石
由於方位的問題,就以東西兩側石碑為準了。在西側石碑上有個比較明顯的蟲子印記,也是這兩塊石碑上最為明顯的一處,當然石碑上還有海螺和其他無脊椎蟲子的痕跡。
如圖所示,蟲子只剩軀體部分,這對判斷蟲子特徵上難度很大。從形狀和形體的紋理分析,經小編在資料中對比,初步認定為此物為」三葉蟲「,在距今3.6億~2.5億年前石炭紀/二疊紀,三葉蟲綱下的10個目都繁衍的相當興盛。對於石碑上的形狀和三葉蟲相似,所以斷定為「三葉蟲」。
東側石碑為「古馬陸"化石
再來看下東側石碑陰面一側的蟲子形狀。
如圖所示,蟲子形狀修長比西側石碑上的三葉蟲要大上6,7倍的樣子,而且身上有一條條的紋理,判斷為多足蟲子。經資料對比,初步判定為「古馬陸」,此生物是生活在三億年前石炭紀時期,一種靠類固醇為生的蜈蚣。該生物是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節肢動物。
判斷依據和形成時間
從上述資料中不難看出,三葉蟲和古馬陸都為石炭紀時期活躍的生物物種,而達活泉公園的兩塊石碑又是同時而立,從工匠們找的石材來看,應該出於同一地方的石頭。所以這塊化石形成的時代應該為石炭紀時期。而這個時期也是形成的地層中含有豐富的煤炭重要時期,因而得名「石炭紀」,這樣就不難看出邢臺為什麼礦產豐富,為什麼邢臺能出現「石炭紀」化石的原因了。
以上分析均為小編大膽猜測和結合資料得出的結論,如有雷霆純屬巧合,如有不妥敬請諒解。如果各位專家有什麼其他的結論也歡迎拍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