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化石讓科學家發現三葉蟲的眼睛結構

2020-12-06 騰訊網

古生物學家從一塊意外裂開的三葉蟲 化石裡面,發現一個保存完好的眼睛結構,發現原來三葉蟲的眼睛具有類似現代的蜜蜂、蜻蜓一樣的複眼 結構。

原封不動的化石是適合博物館展出的藏品,但是古生物學家需要的信息往往深藏在化石內部,而被科學家忽略。最近,一位科學家從一塊有著4.29億年歷史的三葉蟲 化石的斷裂面,發現了三葉蟲眼睛結構的秘密。

科學家估計三葉蟲最早從距今5.21億年以前出現,在地球上存在了幾億年,有的只有鈕扣那麼大、有的有一個碟子大,大約在距今2.52億年前滅絕。至今世界各地出土了大量三葉蟲的化石。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國科隆大學(University of Cologne)的古生物學家肖尼曼(Brigitte Schoenemann)說:「三葉蟲的頭部和眼睛都很大,我一直很喜歡,所以我買了一個(化石)。」

常見的三葉蟲化石

這塊化石是1846年在捷克發現,後來輾轉於收藏家的手中,可是肖尼曼從這塊化石的裂縫中有了意外的發現。

發現三葉蟲眼睛構造的化石

這塊化石上三葉蟲的一隻眼睛是破損的,但是保存完好,暴露了眼睛內部的細節結構。肖尼曼說,細胞結構都保存完好的化石是很難得的。

很長時間以來,考古學家只能遇到骨骼、牙齒和其它肢體較硬的部位保存得較好的化石,像眼睛這樣軟體部位保存完好的化石,這太稀有了。這很大程度上要在快速缺氧後被埋葬的情況下才能保存下來。

分析發現,三葉蟲的眼睛是類似現代蜻蜓和蜜蜂的複眼 。沒有參與這份研究的同行、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的古生物學家帕特森(John Paterson)說:「從這塊化石分析獲得的直接信息是,三葉蟲在出現的早期就是複眼的結構,並且這個物種之後一直延續這種結構。」

肖尼曼說,這種眼睛裡面有近200個鏡頭,看到的畫面應該是馬賽克式的,絕對能分清各種物體、明暗區域、物體的形狀和其它生物。科學家認為頭足類生物是當時三葉蟲的天敵,三葉蟲這樣的複眼視力看到它們應該是沒問題。

結合以前其它一些對三葉蟲視力的研究,肖尼曼說,從眼睛內鏡頭的大小,和物理學上對這種鏡頭採光能力的分析,這種眼睛在較亮的環境中視力最好。因此這份新研究認為,這種三葉蟲當時生活在光線較亮的淺水環境中,而且很可能在白天比較活躍。

這份研究近期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相關焦點

  • 一塊化石引發科學突破,三葉蟲的眼睛居然和蜜蜂類似!
    一塊完整的化石通常是為博物館裡熠熠生輝的展品,但對於生物學家們來說,化石並不是研究古生物的唯一依據。一些化石中可能保留了古生物比較主要的信息,但是有的時候,科學家們可以從其它方面揭示古生物更多的細節。在一個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中,一條裂縫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 眼睛是如何起源的?科學家研究了4.29億年前三葉蟲眼睛
    遠古動物與現生動物眼睛有何變化?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來自4.29億年前的一個三葉蟲化石眼睛的內部結構幾乎與現代蜜蜂的眼睛一模一樣。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許多現代昆蟲和甲殼動物眼睛的視覺原理至少已有5億年的歷史。
  • 國際最新研究:4.29億年前三葉蟲眼睛內部結構與現代蜜蜂一樣
    (圖片來自Brigitte Schoenemann)自然科研 供圖研究中的三葉蟲化石(Barrande, 1846)。(圖片來自Brigitte Schoenemann)自然科研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動物視覺原理是怎樣演化的?遠古動物與現生動物眼睛有何變化?
  • 國際最新研究:4.29億年前三葉蟲眼睛內部結構與現代蜜蜂一樣
    國際最新研究:4.29億年前三葉蟲眼睛內部結構與現代蜜蜂一樣 2020-08-14 14:58:50遠古動物與現生動物眼睛有何變化?三葉蟲右眼。(圖片來自Brigitte Schoenemann)自然科研 供圖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來自4.29億年前的一個三葉蟲化石眼睛的內部結構幾乎與現代蜜蜂的眼睛一模一樣。  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許多現代昆蟲和甲殼動物眼睛的視覺原理至少已有5億年的歷史。
  • 三葉蟲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科學家揭開複眼之謎,複眼猶如計算機
    來自德國的科學家通過數字顯微技術對古老生物三葉蟲的眼睛進行透析檢測,結果發現它的眼睛結構與如今的複眼一模一樣,這樣的發現能說明複眼是從三葉蟲身上開始起源的嗎?三葉蟲是一種什麼樣的古生物?在了解該研究之前,我們需要對三葉蟲這種古生物有所了解。
  • 科學家「透視」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它們已經進化出類似昆蟲...
    它是一種三葉蟲:一種有點像樹蝨(woodlouse)的海洋動物,與昆蟲和蝦有親緣關係。研究人員發現,孔鯛體積小,數量多,它們穿越溫暖的寒武紀海洋,眼睛有深色的環,這使它們能夠在大陸邊緣明亮的淺水中生存。他們使用數字顯微鏡,檢查了這隻三葉蟲眼睛化石的內部結構。
  • 穿越者的足跡:踩在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
    三葉蟲是一種早已經滅絕了的動物,出現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擁有著極其巨大的數量,所以三葉蟲的化石數量也十分巨大,但是有一片三葉蟲化石的發現卻震驚了整個世界,因為在那個化石上赫然出現了一個人類的腳印。
  • 4.29億年前三葉蟲眼睛內部結構與現代蜜蜂一樣 (1/5)
    4.29億年前三葉蟲眼睛內部結構與現代蜜蜂一樣 (1/5) "← →"翻頁
  • 三葉蟲化石
    本報訊 (記者李鳳虎 通訊員王曉慧)一塊距今約5億年的三葉蟲化石,5月18日在登封市民陳懷玉家中展出。  陳懷玉說,這塊化石是他前幾天在登封附近一處巖壁上發現的,後經專家鑑定為形成於距今5億年左右的寒武紀三葉蟲化石。
  • 四川興文發現三葉蟲化石 專業人士稱有幾億年歷史
    四川興文發現三葉蟲化石 專業人士稱有幾億年歷史 楊先生說,發現石頭的地方,距離石海景區的大漏鬥景觀也就幾百米,因為石頭上有圖案,回家就拿給孩子玩了,後來經過上網查詢、比對,發現這塊石頭應該是幾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  楊先生介紹,石頭呈不規則的橢圓形,直徑約5釐米,厚度約4釐米,圖案就像一雙翅膀。「我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化石,之前也未聽說過,從這個化石來看,莫非興文以前是一片海洋?」楊先生說。
  • 雲南發現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釐米
    5.3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奇蝦、三葉蟲、撫仙湖蟲、蠕蟲……在遙遠的5.3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上曾經活躍著這樣一群生物,它們是地球生命歷史中最為關鍵的演化環節之一。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經過多年努力,在雲南昆明發現的一處新的軟軀體化石產地,再現了雲南東部地區5.3億年前的海洋生物世界。多達3000多塊古生物化石,或將釋疑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因。
  • 為什麼能發現幾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卻找不到進化中的人類化石?
    相信大家可能有一個疑問,為何我們能夠找到幾億年前三葉蟲(生物)的化石,確實找不到進化半路中的古人類化石?這是不是說人類進化是錯誤的?其實並不是。三葉蟲在早期的海洋中繁殖的非常成功,很容易達到數十億,它們的數量如此龐大,持續了數億年。
  • 山東棗莊發現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
    4月15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在水峪村海拔300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500米、高5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在該分布帶上三葉蟲標本隨處可見,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 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鞋印,誰留下的腳印?
    史前文明一直是現代人研究的課題,無獨有偶,1968年的6月份意外發現了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本以為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化石,沒想到在化石上竟然意外發現了人類腳印,讓很多人不了解,在5億年前已經有人類了嗎?答案肯定是沒有的,那麼這一腳印是誰留下的?眾人紛紛懷疑到了史前文明的頭上。
  • 距今幾億年前三葉蟲化石上發現類似人類腳印圖案,這是怎麼回事?
    三葉蟲在在古生代的早期達到巔峰,也被稱為當時的霸主。但在二疊紀末期,因一場生物大滅絕,三葉蟲也在此次的滅絕中消失。不過,雖然三葉蟲消失了,但三葉蟲化石是所有化石動物中種類最為豐富的,根據科學家考察,至今為止一共確定有15000多個種類。
  • 2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足跡,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
    2億年前的三葉蟲,被殘忍踩死,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自從達爾文進化論提出之後就備受質疑。因為它的出現,打破了曾經人們對於神的信仰。更是因為在後世對達爾文進化論研究的過程當中,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正在推翻進化論。
  • 生物化石珍藏熱門 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外形為向背部(上部)凸起的扁橢圓形,因背部具有容易形成為化石的鈣質硬殼——背甲,故成為早古生代最常見的重要化石之一。三葉蟲的背 甲被兩條「背溝」縱向分為中央「軸葉」及左右兩個「側葉」,因而得名。其背甲也可再分為頭甲、胸甲及尾甲三個部分。 三葉蟲是地球生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類古生物。
  • 山東棗莊發現長500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近日在當地水峪村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五百米、高五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為新發現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寒武紀(6億年)海底,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山東省浙蒙山區的三葉蟲化石分布很廣,費縣、平邑縣等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
  • 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那些不為人知的遠古文明
    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那些不為人知的遠古文明文/高登權人類文明,在我們的理解中,就是從石器的製作開始到今天的高級文明,這是目前我們比較清楚的人類文明,這一文明的時間大概在10000年左右,超過一萬年,用現在的科學來進行分析,原則上是沒有人類文明的。
  • 陳根: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另一方面,是科學家對於複眼的結構和機制更深入的探索。現在,德國科學家利用數字顯微技術「透視」了一個來自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的眼睛,發現其內部結構幾乎與現代昆蟲眼睛一模一樣,這提供了早期複眼的雛形,也為探索遠古生命提供了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