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棗莊發現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

2021-01-18 搜狐網

  4月15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在水峪村海拔300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500米、高5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在該分布帶上三葉蟲標本隨處可見,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據介紹,三葉蟲屬節肢動物門、三葉蟲綱,距今5至6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出現,5億至4.3億年前發展到高峰,至2.4億年前的二疊紀完全滅絕。此次三葉蟲化石分布帶的發現,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

  中新社發 李宗憲 攝

(責任編輯:劉曉靜)

相關焦點

  • 山東棗莊發現長500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近日在當地水峪村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五百米、高五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為新發現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寒武紀(6億年)海底,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山東省浙蒙山區的三葉蟲化石分布很廣,費縣、平邑縣等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
  • 山東名硯,燕子石即三葉蟲化石
    山東名硯,燕子石即三葉蟲化石。因其全身縱橫分為三節,故名三葉蟲。形如飛翔著的燕子、蝙蝠,故其化石又名燕子石、蝙蝠石。在山東泰安地區大汶口汶水河床多有發現。明朝崇禎年間,朝廷大臣張延登在山東泰安大汶口,發現了一種包裹在石頭裡的"怪物",其外形頗似蝙蝠展翅,被他命名為"蝙蝠石"。在其它地方,因形如飛燕,也被稱為"燕子石"。
  • 三葉蟲化石
    本報訊 (記者李鳳虎 通訊員王曉慧)一塊距今約5億年的三葉蟲化石,5月18日在登封市民陳懷玉家中展出。  陳懷玉說,這塊化石是他前幾天在登封附近一處巖壁上發現的,後經專家鑑定為形成於距今5億年左右的寒武紀三葉蟲化石。
  • 生物化石珍藏熱門 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外形為向背部(上部)凸起的扁橢圓形,因背部具有容易形成為化石的鈣質硬殼——背甲,故成為早古生代最常見的重要化石之一。三葉蟲的背 甲被兩條「背溝」縱向分為中央「軸葉」及左右兩個「側葉」,因而得名。其背甲也可再分為頭甲、胸甲及尾甲三個部分。 三葉蟲是地球生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類古生物。
  • 罕見化石讓科學家發現三葉蟲的眼睛結構
    古生物學家從一塊意外裂開的三葉蟲 化石裡面,發現一個保存完好的眼睛結構,發現原來三葉蟲的眼睛具有類似現代的蜜蜂、蜻蜓一樣的複眼 結構。 原封不動的化石是適合博物館展出的藏品,但是古生物學家需要的信息往往深藏在化石內部,而被科學家忽略。
  • 棗莊驚現史前犀牛頭骨化石 距今160萬年(圖)
    發現的犀牛頭骨化石。  本報棗莊5月9日訊(記者 李淼 武春澍) 9日,記者從棗莊市文物文化遺產研究所獲悉,日前棗莊市發現一具完整的犀牛頭骨化石。據介紹,該化石距今大約已經有160萬年的歷史,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歷史價值。
  • 三葉蟲化石:五億年前,翩翩燕子飛
    這是著名詩人範曾的一首詠題燕子石的詩,詩中所描述的燕子石,其實是一種叫做三葉蟲的古生物的化石。說到古生物,你可能會想到龐大的恐龍、神奇的始祖鳥,以及我們的老祖宗古猿……但還有一類不起眼的史前動物,不光資歷比上面這些明星都古老得多,而且知名度也毫不遜色:這就是三葉蟲,曾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顧名思義,三葉蟲的外表,就像是三片葉子組合起來一樣。
  • 雲南發現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釐米
    5.3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奇蝦、三葉蟲、撫仙湖蟲、蠕蟲……在遙遠的5.3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上曾經活躍著這樣一群生物,它們是地球生命歷史中最為關鍵的演化環節之一。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經過多年努力,在雲南昆明發現的一處新的軟軀體化石產地,再現了雲南東部地區5.3億年前的海洋生物世界。多達3000多塊古生物化石,或將釋疑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因。
  • 四川興文發現三葉蟲化石 專業人士稱有幾億年歷史
    楊先生撿到的化石(圖由受訪者提供)  該化石為市民在路邊隨手撿回,專業人士稱已有幾億年歷史楊先生說,發現石頭的地方,距離石海景區的大漏鬥景觀也就幾百米,因為石頭上有圖案,回家就拿給孩子玩了,後來經過上網查詢、比對,發現這塊石頭應該是幾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  楊先生介紹,石頭呈不規則的橢圓形,直徑約5釐米,厚度約4釐米,圖案就像一雙翅膀。「我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化石,之前也未聽說過,從這個化石來看,莫非興文以前是一片海洋?」楊先生說。
  • 三葉蟲化石、非遺錫雕……首屆文旅博覽會來看「萊蕪文創大餐」
    來自寒武紀時代的三葉蟲化石、傳承400餘年的錫雕技藝、醇和濃鬱的齊魯幹烘茶……萊蕪展區為廣大市民帶來了琳琅滿目的文創展品,展現著萊蕪區的「好山好水好物」。老技藝煥發新生,三葉蟲化石、非遺錫雕「匠心獨具」「萊蕪是『生態淨土』『紅色熱土』『創業沃土』,『五山兩氺一湖』孕育了萊蕪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中國國際航空體育節永久舉辦地;萊蕪戰役紀念館、省工委舊址、709文化產業園等一批紅色文化基地,正帶動紅色教育、影視產業、文創產業等旅遊文化加快發展;區劃調整後
  • 山東濰坊,5億年前的「兔耳朵蟲」被發現,將是三葉蟲的新品種?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你對古生物感興趣麼?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山東濰坊發現了一種長相怪異的「兔耳朵」蟲,它的外形輪廓很像一隻兔子,為了讓人們更好的記住他,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研究員趙方臣驚嘆,「這樣怪長相的蟲,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長達幾米甚至幾十米的遠古型巨蟲,很遺憾,這個小傢伙僅僅只有4釐米,不過它奇特的外表迅速吸引了研究者的興趣。
  • 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鞋印,誰留下的腳印?
    史前文明一直是現代人研究的課題,無獨有偶,1968年的6月份意外發現了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本以為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化石,沒想到在化石上竟然意外發現了人類腳印,讓很多人不了解,在5億年前已經有人類了嗎?答案肯定是沒有的,那麼這一腳印是誰留下的?眾人紛紛懷疑到了史前文明的頭上。
  • 花木草蟲:大明名鼎鼎的三葉蟲你就了解多少?
    300多年前的明朝崇禎年間,有人在山東泰安大汶口發現了一種包埋在石頭裡的「怪物」,其外形容貌頗似蝙蝠展翅,於是他就為之命名為「蝙蝠石」。到了20世紀20年代,我國的古生物學家對「蝙蝠石」進行了科學研究,終於弄清楚這原來是一種名為三葉蟲的化石。在距今5億多年以前的寒武紀時期,陸地上是一片荒涼,沒有動物,沒有森林,甚至連一根草都沒有,到處是光禿禿的巖石。雖然陸地上毫無生氣,但海洋裡已經生氣勃勃了!海水裡充滿了海藻以及千千萬萬的動物,其中主要是無脊椎動物。
  • 15歲初中男生喜歡收集各類石頭 曾撿到一塊三葉蟲化石
    在湖北採集到的三葉蟲化石。收藏間靠窗的位置,放著 14 個藍色塑料筐,筐裡每塊礦石和化石標本都被報紙和氣泡墊包好隔開。「如果一一擺放,實在擺放不下,現在擺在柜子上的都是比較珍貴的,在箱子裡還有很多礦石和化石標本沒有來得及挑選,在原來的家裡還有8筐藏石沒有帶來。」父親沈松華說。沈冠宇向記者展示了他採集到的魚化石、樹葉化石和昆蟲化石等,「這些化石是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山東搜集到的。
  • 穿越者的足跡:踩在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
    三葉蟲是一種早已經滅絕了的動物,出現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擁有著極其巨大的數量,所以三葉蟲的化石數量也十分巨大,但是有一片三葉蟲化石的發現卻震驚了整個世界,因為在那個化石上赫然出現了一個人類的腳印。
  • 這塊化石裡有一對「母子」三葉蟲
    活動現場 潘禧銘 攝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11日訊(記者郭可瀅 通訊員王祥波)透過一塊化石看見了一對「母子」三葉蟲。11日,30名小學生來到武漢中華奇石館,參加「我在奇石館修化石」第三堂課,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院「地學之光」講師團程柳菱博士指導下,學習修復化石的基本方法,認識了三葉蟲的「基礎款」——張氏蟲。「長形張氏蟲是常見的化石,一般在1釐米左右大小,產量大,是不錯的入門三葉蟲化石。」
  • 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那些不為人知的遠古文明
    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那些不為人知的遠古文明文/高登權人類文明,在我們的理解中,就是從石器的製作開始到今天的高級文明,這是目前我們比較清楚的人類文明,這一文明的時間大概在10000年左右,超過一萬年,用現在的科學來進行分析,原則上是沒有人類文明的。
  • 2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足跡,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
    2億年前的三葉蟲,被殘忍踩死,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自從達爾文進化論提出之後就備受質疑。因為它的出現,打破了曾經人們對於神的信仰。更是因為在後世對達爾文進化論研究的過程當中,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正在推翻進化論。
  • 距今幾億年前三葉蟲化石上發現類似人類腳印圖案,這是怎麼回事?
    三葉蟲在在古生代的早期達到巔峰,也被稱為當時的霸主。但在二疊紀末期,因一場生物大滅絕,三葉蟲也在此次的滅絕中消失。不過,雖然三葉蟲消失了,但三葉蟲化石是所有化石動物中種類最為豐富的,根據科學家考察,至今為止一共確定有15000多個種類。
  • 90後研究生用周杰倫專輯為5億年前三葉蟲命名
    孫智新(左一)與導師和團隊成員一起發掘範特西蟲化石。受訪者供圖長著「一對兔耳朵」的三葉蟲三葉蟲是一種奇特的遠古動物,半圓形的頭部、紋理分明的肋葉,讓它們看起來就像戴著頭盔、穿著鎧甲的武士。2018年,孫智新與導師趙方臣研究員等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發現一類獨特的三葉蟲。這種三葉蟲具有特殊的頭部輪廓,酷似一對兔子耳朵。它頭部長度接近背殼總長度的一半;鞍前區向前延長,中部有一個凹口;由於特殊的頭蓋形態,活動頰特化成側邊緣平直的砍刀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