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合肥市蜀山區福樂家園小區,一戶業主家中收藏了大量的礦石和化石藏品,這些都是 15歲男生沈冠宇的寶貝。從2010 年上幼兒園時,沈冠宇便開始撿鵝卵石,並慢慢喜歡上了收集礦石標本、藏石等。如今沈冠宇已經上初三了,每當長假來臨,他都會在父親沈松華的陪同下,前往各地尋找礦石、化石標本。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沈冠宇家中,見識到他的豐富藏品。
沈冠宇和他的藏石。
在湖北採集到的三葉蟲化石。 (受訪者提供)
豐富藏品令人目不暇接
家中專門有一個房間,是沈冠宇用來存放石頭的收藏間,收藏間的柜子上擺了各式各樣的巖石、礦物標本,部分標本還配有木質底座。收藏間靠窗的位置,放著 14 個藍色塑料筐,筐裡每塊礦石和化石標本都被報紙和氣泡墊包好隔開。
「如果一一擺放,實在擺放不下,現在擺在柜子上的都是比較珍貴的,在箱子裡還有很多礦石和化石標本沒有來得及挑選,在原來的家裡還有8筐藏石沒有帶來。」父親沈松華說。
沈冠宇向記者展示了他採集到的魚化石、樹葉化石和昆蟲化石等,「這些化石是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山東搜集到的。找到這些我很開心,它們不僅豐富了我的收藏,還提高了我對地質變遷的認識。」
幼兒園時就愛撿鵝卵石
沈冠宇的母親董蓓蓓告訴記者:「在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家裡給他買了一本《巖石與礦物》的書,因為他對地質這塊很感興趣,所以這些年,我們又給他訂了一些相關的雜誌。每天晚上臨睡前,他都會獨自閱讀一會再休息。」
沈松華是蜀山區一中學的計算機老師,他和妻子都不是學地質出身,「剛開始我也不太懂這方面的知識。」沈松華回憶,兒子上幼兒園時,喜歡拿著塑膠袋在外面撿鵝卵石,「每次出差我都會抽時間在當地轉轉,找找好看的小石頭帶回來給他。」而沈冠宇也從撿漂亮的鵝卵石、
方解石開始,越來越感興趣;從利用普通周末休閒找石頭,到利用節假日擴大範圍找礦石、化石。
曾撿到一塊三葉蟲化石
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沈冠宇就經常在父母陪同下,去外地採集礦石和化石標本。」
2017年8月份,沈冠宇和父母自駕去湖北,「我們在湖北一個小村子旁邊的小河邊,找到了三葉蟲的化石,但當時我們都不太確定,於是拍照片發到微博上,結果有很專業的老師迅速解答了,確認我們找到的就是三葉蟲化石。」董蓓蓓說。
2018年暑假,沈冠宇第一次獨自報名,參加了去湖南郴州的地質研學遊。蓓蓓告訴記者,「我和他父親工作很忙,走不開,孩子說郴州是方鉛礦的原材料地,很想去看看。在他回來的時候,背了一大堆東西,有撿的,也有自己在當地買的。」2018年國慶,沈冠宇又報名參加了去山東濰坊、日照等城市的地質研學遊,慢慢地認識了不少有相同愛好的朋友。
寬容環境造就愛石男孩
「小石頭裡有大學問。」在2010年至今的九年時間裡,沈松華和妻子一直支持著兒子,「作為家長我們只是儘量給孩子創造興趣培養的機會。雖然這些年家裡在藏石上花費不菲,但我覺得很值。」沈松華說。
對於沈冠宇的愛好,董蓓蓓說,「從普通一點的石頭,到礦石、化石,他一步步從門外漢到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而這些知識大多是他看書查資料學到的,讓他的業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常誠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許佳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