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蟲外形為向背部(上部)凸起的扁橢圓形,因背部具有容易形成為化石的鈣質硬殼——背甲,故成為早古生代最常見的重要化石之一。三葉蟲的背 甲被兩條「背溝」縱向分為中央「軸葉」及左右兩個「側葉」,因而得名。其背甲也可再分為頭甲、胸甲及尾甲三個部分。
三葉蟲是地球生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類古生物。在生物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三葉蟲繁衍了近3億年,而且是遠在距今2.5億年前就已經絕滅 了的一大門類,在世界上雖廣為分布,但保存完整、栩栩如生者並不多見;其形貌體徵千變萬化,且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是愛好大自然及生物化石收藏者的一大珍藏熱門。
目前,全球發現的三葉蟲化石已超過1500個屬種。但從收藏、觀賞的角度來看,能作為化石觀賞石而收藏的,在自然界仍然不多見,尚屬稀罕之物,藏者應特別珍惜,這是幾億年前的地球生命傳承下來的「太鬥級古董」。
浩漢國際徵集展示的這組三葉蟲化石,重:973.4g,形態較為完整,出現頭部或尾部的形態。從完整的形態的三葉蟲化石中,可以區別各個各類的三葉蟲化石,分析其生活年代的氣候、地理、環境情況。這樣的三葉蟲化石,不僅有著觀賞價值,而且也有著很高的科研價值。
三葉蟲比較喜歡群居生活,當自然環境發生急劇變化時,它們的習性很難適應變化,於是大量死亡並直至滅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這一漫長過程中,三葉蟲也大量堆積,逐漸形成化石。
三葉蟲個體長數釐米,背部覆以幾丁質殼,此組大小化石就是三葉蟲背部殼形,分頭、胸、尾三部分,如此完整的三葉蟲化石目前較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