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為何頻繁發現「角石生物化石」?背後原因在這裡!

2021-01-16 河青新聞網邯鄲新聞

河青新聞網訊 近日,各大媒體爭相報導邯鄲龍湖公園發現的「魚化石」,網友對此表示出了極高的關注:這是什麼化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化石?河青新聞網邯鄲頻道記者為此進行了實地探訪,並採訪了相關專家。

邯鄲龍湖公園出現「魚化石」

據報導,7月30日上午的時候,河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的教授級地質礦產工程師孔令海一行在接到反映後前往龍湖公園鑑定,如果新發現的化石真的是「魚化石」,那將會是邯鄲地質史上的一項重大新發現。

經過認真的查看與仔細的鑑別後,最後孔令海確定此「魚化石」實為「角石生物化石」。孔令海介紹,真正的魚類出現於晚古生代泥盆紀,距今約4億年,而這幾塊石頭形成於距今約4.7億年的早古生代中奧陶世。所以這塊石頭不是魚化石,根據化石上的紋路,可判定這塊化石為角石類化石。

現場又找出多個類似化石

專家表示,這些角石生物化石在龍湖、叢臺公園或者趙苑都有發現。果真是這樣嗎?記者帶著疑問來到了現場細細尋找。

(經專家鑑定,上圖同為角石生物化石)

經過幾番尋找,記者又在附近的石頭上發現了疑似角石生物化石的石塊,經過孔教授的鑑定,確實為角石生物化石。

邯鄲多地出現過此類化石

記者搜索發現,角石生物化石不光是在邯鄲多處公園存在,而且在磁縣、峰峰、武安、涉縣等地的山區也多有發現。

早在2016年的時候,河北地質勘察隊曾經在磁縣都黨鄉附近山上發現大量且多種類古生物化石,化石主要以頭足類角石和腹足類動物蛇卷螺為主,另外還有腕足類的貝殼、海百合以及筆石等海洋生物化石,其中部分角石化石保存完整,頭和身子都清晰可見。

河北地質職工大學教授齊紀抗介紹,「磁縣都黨鄉的巖石形成於距今4.9億—4.3億多年以前的奧陶紀,該區屬於碳酸鹽巖為主的穩定型沉積,為濱淺海沉積環境。古時候,都黨鄉在內的磁縣地區均屬於海洋環境,後來由於地質變化,這些海洋中的生物被埋在了地下。」

何為「角石生物化石」?

上面多次提到角石生物化石,那到底何為角石生物化石呢?據介紹,角石是奧陶紀海洋中分布最廣的頭足類生物,由於它具有堅硬的外殼,而外殼的形狀又酷似牛或羊的角,地質科學家們給它起了一個形象化的名字「角石」。

那奧陶紀又是什麼時候呢?

奧陶紀,地質年代名稱,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原始的脊椎動物出現),開始於距今5億年,延續 了6500萬年。

奧陶紀在地質學上,是古生代中5.1億年至4.38億年前這段時間,可分為三個時期:奧陶紀早期 (5.1億年——4.78億年前),奧陶紀中期(4.78億年——4.53億年前)和奧陶紀晚期(4.53億年—— 4.38億年前)。

奧陶紀是歷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世界許多地區都廣泛分布有海相地層。奧陶紀氣候溫和,淺海廣布,世界許多地區(包括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被淺海海水掩蓋,海生生物空前發展,較寒武紀更為繁盛。化石以三葉蟲、筆石、腕足類、棘皮動物中的海林檎類、軟體動物中的鸚鵡螺類最常見,苔蘚蟲、牙形石、腔腸動物中的珊瑚、棘皮動物中的海百合、節肢動物中的介形蟲和苔蘚動物等也很多。節肢動物中的板足鱟類和脊椎動物中的無頜類(如甲冑魚類)等均已出現。低等海生植物繼續發展,淡水植物據推測可能在奧陶紀也已經出現。

為了一探究竟,記者來到了孔令海教授所在的河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孔令海教授及地質學家專少鵬一同為我們解答了相關疑問。

邯鄲曾是汪洋大海

(孔令海 右 專少鵬 左 解答記者的疑問 )

孔令海介紹,雖然這些化石被一定程度地風化了,但是紋路還是很明顯的,細分的話就是出現在磁縣組二段石灰巖的。「這些化石其實原本並不在邯鄲這些公園裡,這都是當年建設的時候從磁縣、武安等地拉過來的,所以很容易和那些地區的化石劃為一類」,當問及為什麼邯鄲各大公園都出現這種化石時,孔令海解釋道。

(資料圖片)

「邯鄲以前也是海,和我們說的喜馬拉雅山一樣,太行山也是因為後期地質構造運動形成的,太行山地區有很明顯的不同的煤層,有多層,有的是海陸不斷地交替形成的,邯鄲太原組就是海陸交替形成的,海進海退,淺海濱海,那個時候就是3億年的時候了」,孔教授繼續解釋道。

「至於為什麼沒有魚化石,是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魚,後來形成魚的那些地層就是泥盆紀形成的比較多,都剝蝕了,剝蝕得快,沉積得慢,風吹日曬的都沒了,包括華北基本上都缺失,咱們缺了兩個紀」,孔令海和專少鵬道明了為何邯鄲遲遲沒有發現魚化石的緣故。

說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明白了邯鄲頻繁發現角石生物化石的原因。滄海桑田,世事巨變,化石的發現道盡了歲月的變遷。這不僅證實了遠古生物的種種足跡,也說明了真正地追溯到過去,邯鄲其實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相關焦點

  • 河北邯鄲發現早古生代奧陶紀「角石古生物化石」
    原標題:河北邯鄲發現早古生代奧陶紀「角石古生物化石」 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日前發現了「角石古生物化石」,這是距今4.38至5.1億年奧陶紀的角石古生物化石,對研究古地理有重要意義。這一化石嵌在叢臺區龍湖公園的一塊石灰巖內,殘片長約6釐米、寬約3釐米,灰褐色,體管、橫紋等結構較為清晰。
  • 邯鄲龍湖公園驚現化石 地質一隊專家破解身世
    勘測現場長城網邯鄲訊(記者霍文龍)近日,有不少群眾向媒體反映在邯鄲龍湖公園發現了「魚化石」。2020年7月30日上午,地質一隊接到了邯鄲市龍湖公園管理處、邯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和邯鄲廣播電視臺民生大視野欄目組的求援,希望派專家前去鑑定。受領導委託,教授級地質礦產工程師孔令海一行懷著激動的心情趕往現場,因為如果真的是「魚化石」,將是邯鄲地質史上的一項重大新發現。專家組經過認真查看與仔細鑑別,最後確定此「魚化石」實為「角石生物化石」。
  • 河北邯鄲發現早古生代奧陶紀「角石古生物化石」
    新華社石家莊8月4日電(記者白明山)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日前發現了「角石古生物化石」,這是距今4.38至5.1億年奧陶紀的角石古生物化石,對研究古地理有重要意義。這一化石嵌在叢臺區龍湖公園的一塊石灰巖內,殘片長約6釐米、寬約3釐米,灰褐色,體管、橫紋等結構較為清晰。
  • 今秋颱風為何「頻繁上線」?專家詳解背後原因
    今秋颱風為何頻繁「上線」?對秋冬季氣候狀況有何啟示?圍繞這些問題,中央氣象臺相關專家進行了解讀。  颱風「扎堆」背後:副高和南海季風「珠聯璧合」  在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玲看來,今年10月以來颱風頻繁「上線」,與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脊線位置偏北、西伸脊點偏西的環流背景密切相關。
  • 劍靈南天三角四角屬性石 南天三角四角屬性石攻略
    劍靈南天三角四角屬性石,不知不覺國服劍靈已經快迎來4周年紀念的日子,伴隨著這個版本到來的,除了繽紛多彩的活動之外,還有新一波的裝備更新,熾熱八角彩虹石走下神壇,新的南天三角、南天四角作為它的繼任粉墨登場劍靈南天三角四角屬性石。
  • 邯鄲歷史人物——後趙太祖石虎
    邯鄲歷史人物——後趙太祖石虎 2020-03-16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邯鄲這裡有「園」來相會
    當我們的祖先還處於懵懂時代,這裡,曾河流歡騰,鳥語花香,山林豐饒,但他們衣不遮體,葉片加身,物資極度匱乏,甚至戰爭不斷,吞噬彼此的血肉。由此想像得到,但凡能夠走到今天的人類,經歷了多少次基因的傳承,戰勝了多少次生存的兇險,適應了多麼難的人居環境,才跨越了「歷史」這條偉大的河流,將亞當和夏娃的後代們帶到今天。
  • 即墨-鰲角石村
    ,當目光聚焦在這裡的時候,四面環山的鰲角石村用一片片茶園與樹苗詮釋了成長的道理。通過黨員課堂、農村知識講座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村民樹立「住鰲角石、愛鰲角石、建鰲角石」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在村內形成講文明、樹新風的好風氣。村莊建有文化廣場,內設老年人門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安裝了健身器材等。還建立了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有藏書6000餘冊,建立了圖書閱覽制度,有專人負責,定期開放,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質,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 賈長青先生發現火星生物化石隕石
    日前,內蒙古著名隕石收藏家賈長青先生委託檢測的一塊疑似火星的樣本,經過莒南圖森隕石文化交流中心隕石鑑定工作室檢驗鑑定,該樣本屬於極其罕見的火星生物化石隕石
  • 加彭發現21億年前地球最早多細胞生物化石(圖)
    這些古生物化石有21億年歷史,它們將不僅僅幫助科學家理解高等生物何時出現,還有為何出現的問題。  由法國等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7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稱,他們對來自加彭的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多細胞生物起源於21億年前。研究團隊由法國普瓦捷大學的阿伯德拉扎克·阿爾巴尼教授領導。據研究人員介紹,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跡象出現於35億年前,是現存生物中最簡單的一群。
  • 安慶市黃鏽石石淺析風化的原因
    安慶市黃鏽石石淺析風化的原因 ,「15t3erer5」 安慶市黃鏽石石淺析風化的原因酸性的清潔劑和酸性的飲料等。以上四種不同的加工工藝被廣泛的應用在各個石材企業,具體怎樣加工還依據石材本身的形態再進行定奪。
  • 沉睡4億年,震旦角石依然光彩照人(組圖)
    三峽晚報訊 遊覽三遊洞,與嵌在人行道上的震旦角石不期而遇。這是一種古生物化石,形似細長的竹筍,二三十節環狀圈紋清晰可辨。導遊說,這是景區開建時,嵌在這裡做裝飾的。  震旦角石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它們有著怎樣的生長習性?又為何會變成化石,出現在三峽的群山裡?
  • 疊層石: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居然還有活的
    今天我們就走進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疊層石,透過這種古老的生物化石,窺一窺地球的秘密。據研究發現,這裡的疊層石,以每年0.4毫米的速度生長,有一部分年齡在1000—1250歲之間。這裡的疊層石非常壯觀,甚至整座山都是疊層石。在這些疊層石中,發現了至少有16個屬、28個種的微生物群,其數量之多,打破了寒武紀之前缺少生命的猜測。
  • 疊層石: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居然還有活的
    今天我們就走進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疊層石,透過這種古老的生物化石,窺一窺地球的秘密。攝影/王金成 地球上第一批製造氧氣的微生物製造了疊層石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盤古開天的故事,盤古從沉睡中醒來,發現大地一片混沌,於是用斧頭劈開了天地。混沌的大地,其實是地球產生之初的真實寫照。地球大約誕生於46億年前,這之後很久,地球上都沒有生命跡象,這裡到處充滿了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那時候地球上還沒有氧氣。
  • 火星疑似發現生物化石:一隻巨大的蜜蜂,NASA卻一言不發
    有昆蟲學家稱在火星表面發現昆蟲化石。對於這位穿著赤紅色衣裳的鄰居,人類有太多疑惑,它真的孕育過生命?火星是一顆讓人「又愛又恨」的星球,它常給人們帶來驚喜,但這個驚喜並不純粹,往往夾雜著失望與無奈。早在幾十年前,科學家便確定了火星的地理位置,它出現在地球身旁,它與地球和金星一同居住在太陽系宜居帶內,生活環境可謂優越舒適。
  • 生物化石珍藏熱門 三葉蟲化石
    在生物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三葉蟲繁衍了近3億年,而且是遠在距今2.5億年前就已經絕滅 了的一大門類,在世界上雖廣為分布,但保存完整、栩栩如生者並不多見;其形貌體徵千變萬化,且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是愛好大自然及生物化石收藏者的一大珍藏熱門。目前,全球發現的三葉蟲化石已超過1500個屬種。
  • 邯鄲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
    邯鄲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 2018-08-14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是為何?背後有什麼原因?
    但是在光鮮亮麗的背後也是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那麼太空人他們在太空中完成任務之後,在返回地面上的時候是不允許見人的,這背後有什麼原因,大家知道是為什麼嗎?在太空人返回地面之後,那麼如果有一些領導想要慰問這些太空人們也需要等待一定的時間。科學家們也是表明這是非常必要的,大家知道這是為何嗎?
  • 輝縣盤上發現大量角石化石,堪稱「稀世珍寶」
    13598683658生活.新聞.活動.美食.玩樂.公益.推廣近日,我市劉先生在南旋風風電項目施工過程中發現大量分布的距今約4.8億年的角石化石。當地的趙先生說,這裡比較偏僻,一般很又少有人上來,由於這裡建風力發電設施,修了路才發現這裡有這麼多這樣的石頭。
  • 意想不到,粉筆竟是由上億年前的生物化石製成的!
    但是事實確實是這樣:粉筆是由上億年前的生物化石製成的。白堊一般主要是指分布在西歐的白堊紀的地層,主要是由單細胞浮遊生物(球藻)的遺骸(顆石)構成。其中含有海綿骨針、浮遊性有孔蟲殼、菊石、箭石、海膽和貝類化石等海生動物的殼。白堊是一類特殊的石灰巖,是普通石灰巖的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