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潘禧銘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11日訊(記者郭可瀅 通訊員王祥波)透過一塊化石看見了一對「母子」三葉蟲。11日,30名小學生來到武漢中華奇石館,參加「我在奇石館修化石」第三堂課,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院「地學之光」講師團程柳菱博士指導下,學習修復化石的基本方法,認識了三葉蟲的「基礎款」——張氏蟲。
「長形張氏蟲是常見的化石,一般在1釐米左右大小,產量大,是不錯的入門三葉蟲化石。」程柳菱老師回顧了第一堂課有關三葉蟲的知識點,重點講述三葉蟲中的張氏蟲,「張氏蟲雖然小,但規整的外觀,修長又緊密排列的肋刺,還是很漂亮的,不存在鑑別上的困難。」
認識了張氏蟲的基本特徵後,孩子們在程柳菱老師的指導下,用專業工具修復張氏蟲化石。「程老師,我發現我的這塊化石上不止一隻張氏蟲,有一個大的和2個小的。」來自洪山外校四年級的夏宇軒同學在修復化石的過程中發現了多隻存活於幾億年前的張氏蟲,結合程柳菱老師課堂所講解的知識,她推測這是一對母子張氏蟲。程柳菱老師表示,這個推測是很有可能的,根據形態特徵,這塊化石同時保留了成蟲三葉蟲「媽媽」和幼蟲三葉蟲「寶寶」。
「修復化石是一件細緻活兒,邊動手邊觀察邊思考,感覺學到了很多知識。」 夏宇軒同學連續參加了三次課程,她期待今後繼續能來參加這個系列課程。
【編輯:符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