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草蟲:大明名鼎鼎的三葉蟲你就了解多少?

2020-12-04 敏姐教跳舞

300多年前的明朝崇禎年間,有人在山東泰安大汶口發現了一種包埋在石頭裡的「怪物」,其外形容貌頗似蝙蝠展翅,於是他就為之命名為「蝙蝠石」。

到了20世紀20年代,我國的古生物學家對「蝙蝠石」進行了科學研究,終於弄清楚這原來是一種名為三葉蟲的化石。在距今5億多年以前的寒武紀時期,陸地上是一片荒涼,沒有動物,沒有森林,甚至連一根草都沒有,到處是光禿禿的巖石。

雖然陸地上毫無生氣,但海洋裡已經生氣勃勃了!海水裡充滿了海藻以及千千萬萬的動物,其中主要是無脊椎動物。因此,早期古生代被稱為「海生無脊椎動物的時代」。這時,統治海洋的是一種樣子像壞的原始節肢動物,它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尾部三個部分;

背面的甲殼堅硬,正中突起,兩肋低平,也形成縱列的三部分,按照其形狀特點,後來的人類給它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稱——「三葉蟲」。常見的三葉蟲一般長度都在310釐米,寬度在13釐米,超過20釐米的就算大型的了。別看三葉蟲體形不大,但卻是5億年前所有動物中最發達的。

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它們繁衍出了眾多的類群和巨大的數量,總計有1500多個屬,1萬多個種。三葉蟲的背殼成分為磷酸鈣和碳酸釣,質地堅硬,容易被保存成為化石,所以至今為止,世界上每年還有新的三葉蟲物種被發現。

在寒武紀早期,三葉蟲的種類數量就很豐富,因此古生物學家和生物學家都認為三葉蟲的遠祖早在寒武紀前就已存在,並在前寒武紀後期分化出了許多支系。通過對三葉蟲化石進行研究,專家們認為:寒武紀時期的三葉蟲經常與海百合、珊瑚、腕足動物、頭足動物等一起生活;

從三葉蟲的體形上判斷,它適於爬行,是海底生活的動物,它以原生動物、海綿、腔腸、腕足等動物的屍體,或海藻及其他細小的植物為食;三葉蟲在進化的後期,由於海中出現了大量肉食動物,如雙鳥鴉螺、原始魚類等,它們直接威脅了三葉蟲的生存,三葉蟲由此發展了捲曲能力,它們的頭部和尾部可以完全緊接在一起,僅將背部的硬殼暴露在外。

正因為三葉蟲擁有頑強的生命力並佔據了不同的生態空間,所以寒武紀的海洋成了三葉蟲的世界。在此後的奧陶紀,古老的三葉蟲種類絕滅了,新的種類興起進入第二個繁盛期,再往後,由於肉食性動物大量繁盛,在地球上生存了3億多年的三葉蟲急劇衰退最終滅絕了。

三葉蟲演化的種類多,分布海域廣,個體數量大,各屬、目之間界線清楚並隨年代依次出現,因此成為寒武紀時期全球性可對比的標準化石。我國是世界上產三葉蟲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研究時間早、程度深,僅寒武紀就劃分出29個三葉蟲生長帶,為亞洲提供了標準地層剖面,並為世界性的生物地理區劃分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相關焦點

  • 沉於時間長河的三葉蟲
    如果說巖石是一頁頁記錄著地球變遷的史書,那麼三葉蟲就是這本史書中的一個篇章 三葉蟲是距今5.43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就出現的最有代表性的遠古生物,屬於節肢動物。
  • 大明風華電視劇和小說一樣嗎?大明風華劇情簡介
    湯唯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終於要播了,這部劇原著小說其實和《羋月傳》有點像,有點大女主角的感覺,但感覺電視劇版應該弱化了不少,那原著和小說有哪些不同嗯?一起來了解一下。大明風華電視劇什麼時候播  2019年12月古裝劇真的是開始清庫存了,繼《慶餘年》、《鶴唳華亭》、《劍王朝》之後,湯唯壓了幾年的《大明風華》終於也要播了,還是上星播呢,播出平臺是湖南衛視,2019年12月17日起,周一至周四每晚20:00,周五至周日每晚19:35播出。網絡播出平臺是優酷。
  • 什麼原因導致了存活2.7億年的三葉蟲突然滅絕?
    高達95%的海洋物種屈服於二疊紀末的滅絕,也就是所謂的大滅絕,包括三葉蟲。霍普金斯研究三葉蟲體型和大小隨時間的變化,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它們的生存。霍普金斯說,當三葉蟲在寒武紀初期(5.41億年至4.85億年前)首次出現時,它們的種類極其繁多,可能是因為沒有那麼多的競爭對手。三葉蟲在寒武紀早期的適應性主要與生長發育有關,比如它們有多少節段或肢體的變化。
  • 三葉蟲化石
    本報訊 (記者李鳳虎 通訊員王曉慧)一塊距今約5億年的三葉蟲化石,5月18日在登封市民陳懷玉家中展出。  陳懷玉說,這塊化石是他前幾天在登封附近一處巖壁上發現的,後經專家鑑定為形成於距今5億年左右的寒武紀三葉蟲化石。
  • 天啟做木匠大明穩定,為什麼崇禎宵衣旰食,加速大明滅亡?
    網上常說明朝的皇帝不靠譜,一個個個性十足,就比如,稍微了解一點歷史的人,對於大名鼎鼎明朝「木匠皇帝」的名號,多少都有所耳聞吧?所以很多人對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多有輕視,反而對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的評價要高一些,覺得崇禎好歹算是這些朱姓皇帝裡勤政的一個。
  • 歷經6億年的三葉蟲化石上竟出現了人類的腳印
    人類的起源究竟從何時追溯,我們的地球自誕生到現在其中到底經歷過多少的更變,是我們拼盡全力也無法去宏觀的壯闊,那散落在歷史隱晦處的秘密,每一次發現歷史遺落下來的一點碎片性的線索,都會震驚世界,從而更加激發人們的鬥志去痴迷地探索未知的奧秘。
  • 為什麼三葉蟲滅絕後再也沒有從單細胞進化出新的三葉蟲?
    就好比為什麼三葉蟲滅絕後沒有從單細胞進化出新的三葉蟲?物種的進化道路是值得思考的,重複性的進化好像不符合世間法,雖然看是物種間沒有語言交流,智慧的生命已經寫滿了明天的繼續,進化是整個生物系統的事,是明確彼此關係的量化。如消滅四害,四害也會迅速進化。以至於跨物種的理念交流一直在繼續。進化的成功當然也屬於整個地球社會了。三葉蟲有化石,恐龍也有化石,可是這些都是地球的昨天了。
  • 三葉蟲化石:五億年前,翩翩燕子飛
    這是著名詩人範曾的一首詠題燕子石的詩,詩中所描述的燕子石,其實是一種叫做三葉蟲的古生物的化石。說到古生物,你可能會想到龐大的恐龍、神奇的始祖鳥,以及我們的老祖宗古猿……但還有一類不起眼的史前動物,不光資歷比上面這些明星都古老得多,而且知名度也毫不遜色:這就是三葉蟲,曾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顧名思義,三葉蟲的外表,就像是三片葉子組合起來一樣。
  • 生物化石珍藏熱門 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外形為向背部(上部)凸起的扁橢圓形,因背部具有容易形成為化石的鈣質硬殼——背甲,故成為早古生代最常見的重要化石之一。三葉蟲的背 甲被兩條「背溝」縱向分為中央「軸葉」及左右兩個「側葉」,因而得名。其背甲也可再分為頭甲、胸甲及尾甲三個部分。 三葉蟲是地球生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類古生物。
  • 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三葉蟲
    說起三葉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潮溼蟲,因為三葉蟲和潮溼蟲非常相像。不過實際上三葉蟲早已滅絕了2億多年。三葉蟲主要生活2.48-5.2億年前,總共有超過15000種的三葉蟲。別看這些小東西不起眼,但是他們可是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哦。
  • 三葉蟲愛排隊—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Mary Altaffer/ASSOCIATED PRESS 三葉蟲是化石獵人最喜歡的節肢動物
  • 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鞋印,誰留下的腳印?
    史前文明一直是現代人研究的課題,無獨有偶,1968年的6月份意外發現了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本以為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化石,沒想到在化石上竟然意外發現了人類腳印,讓很多人不了解,在5億年前已經有人類了嗎?答案肯定是沒有的,那麼這一腳印是誰留下的?眾人紛紛懷疑到了史前文明的頭上。
  • 【動物進化】節肢動物門|寒武紀海洋中的「小強」——三葉蟲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
  • 長得像,但三葉蟲和鱟不是親戚
    原標題:長得像,但三葉蟲和鱟不是親戚 長得像就是一家的?那可未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古生物所)近日通過研究寒武紀早期地層中的化石,發現已滅絕的三葉蟲和與節肢動物門有顎類的動物親緣關係更近,而不是傳統觀點所認為的與三葉蟲「長得像」的螯肢類。
  • 曾有多少人類?遠古昆蟲長啥樣?了解那些可能顛覆你世界觀的事兒
    曾有多少人類?遠古昆蟲長啥樣?了解那些可能顛覆你世界觀的事兒今天盤點寫可能會顛覆你世界觀的事兒~大約5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相當多的動物。與過去相比,現在留下的動植物種類減少了98%以上。然而,由於人類的巨大智慧和聰明,僅僅用了幾百萬年就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
  • 90後研究生用周杰倫專輯為5億年前三葉蟲命名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看著天馬行空的歌詞,耳邊傳來無與倫比的律動,沒錯,這就是周杰倫的經典專輯《範特西》中的主打歌曲《愛在西元前》。
  • 它叫範特西,來自寒武紀,是長著「兔耳朵」的三葉蟲
    寒武紀(距今5億年前)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峰,但相比較而言,寒武紀早中期的三葉蟲缺乏群落與生態分異,展現出較「保守」的形態面貌,直到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才隨著生態範圍的大幅擴張而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峰。
  • 三葉蟲的「兔耳朵」 或為迷惑天敵及捕食
    ,發現一類獨特的三葉蟲。但是在寒武紀早中期的數千萬年裡,很多三葉蟲卻是因循守舊的「保守派」,老祖宗傳給它們的形態基本沒什麼改變。「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峰,但是這一時期成百上千個種屬之間比較相似。一直到了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才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峰。」孫智新說,這種演化方式,讓人著實猜不透三葉蟲的「怪脾氣」。
  • 罕見化石讓科學家發現三葉蟲的眼睛結構
    古生物學家從一塊意外裂開的三葉蟲 化石裡面,發現一個保存完好的眼睛結構,發現原來三葉蟲的眼睛具有類似現代的蜜蜂、蜻蜓一樣的複眼 結構。 原封不動的化石是適合博物館展出的藏品,但是古生物學家需要的信息往往深藏在化石內部,而被科學家忽略。
  • 中國科學家發現寒武紀標誌生物三葉蟲的「現世親屬」
    新華社昆明5月18日電(記者 許萬虎)近日,中國科學家針對寒武紀早期三葉蟲——宜良紅石崖蟲的一項研究表明,三葉蟲與節肢動物門有顎類的親緣關係更近。這為長期存在爭議的三葉蟲演化問題提供了最新的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