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三葉蟲

2021-02-08 喵感數據

說起三葉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潮溼蟲,因為三葉蟲和潮溼蟲非常相像。不過實際上三葉蟲早已滅絕了2億多年。三葉蟲主要生活2.48-5.2億年前,總共有超過15000種的三葉蟲。別看這些小東西不起眼,但是他們可是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哦。

三葉蟲體型懸殊巨大,最小的僅有幾毫米,而最大的體型可達80-90釐米。它們主要生活的海洋底部,有的善於遊泳、有的善於挖洞、有的渾身帶刺、有的可以像潮溼蟲一樣捲縮著身體。不得不說它們是個奇特的物種。

三葉蟲這種小物種主要以食物殘渣和更小的動物為生。因為它們處於食物鏈低端,所以進化出了堅硬的甲殼。儘管如此,它們還是會遭到魚類、鸚鵡螺以及奇蝦的攻擊。三葉蟲是早期動物中最先進化出視力的生物。它們眼睛結構非常複製,同時非常微妙,跟現在昆蟲的眼睛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是由很多微小的晶體透鏡構成。

雖然三葉蟲進化出了眼睛,但是它們視力並不好,就像我們現代高度近視的人一般。它們既看不到魚類,也看不到其他種類的脊椎動物。不過它們可以通過敏銳的洞察力來判斷運動的物體,通過這種能力,它們可以躲避很多危險。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三葉蟲都進化出了眼睛,有些穴居的三葉充由於無需用到眼睛,從而未進化出視力,如同瞎子一般。

三葉蟲在地球上是生活時間最長的物種之一,它們在地球上存活了至少2.7億年的時間。所以我們經常會在野外發現三葉蟲化石。這種生物也是比較悲催、悲情的。大約在3.6億年前,海洋中進化出了鯊魚和盾皮魚類,這些魚類主要以三葉蟲為食。一度使得三葉蟲數量開始變得越發稀少,最終在二疊紀晚期徹底滅絕,退出地球這個生物進化的大舞臺。

說起二疊紀,這是地質史上非常有名的時期。二疊紀早期時,熱帶森林和沼澤規模開始萎縮,蕨類植物和原始的針葉植物開始增長,蕨類植物和針葉植物的出現為爬行動物進化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基礎。值得一提,泛大陸便是在這一時期。

在二疊紀晚期,天氣開始炎熱,降水量也逐漸減少,出現了大範圍的沙漠地帶。因為環境惡化,可供動植物生存的地方越來越少,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各種物種為了生存,它們對空間和食物的競爭也愈發激烈,許多動植物因此而滅絕。因為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導致物種加速滅絕,大約在2.48億年前,地球上的物種滅絕率達到了95%,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時期。

相關焦點

  • 山東棗莊發現長500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近日在當地水峪村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五百米、高五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為新發現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寒武紀(6億年)海底,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山東省浙蒙山區的三葉蟲化石分布很廣,費縣、平邑縣等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
  • 【動物進化】節肢動物門|寒武紀海洋中的「小強」——三葉蟲
    你不能預見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1958年4月15日,我國發行了一套《中國古生物》郵票,這套郵票共三枚,而其中一枚郵票為蒿裡山三葉蟲。(如圖)。這是世界上首枚以三葉蟲為主題的郵票,而郵票上的三葉蟲正是我國著名古生物學家孫雲鑄先生在1924年命名的蒿裡山蟲Kaolishania的頭部和尾部。
  • 只因一對「兔耳朵」,這種三葉蟲踏入進化「死胡同」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特立獨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兔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 科技日報記者11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
  •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又添一新成員:5億年前...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自己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孫智新在論文中寫道:屬名來自古希臘語phantasis,既英語fantasy的詞源,指的是這類三葉蟲奇幻的外骨骼,也是取材於歌手周杰倫的專輯《範特西》。
  • 為什麼三葉蟲滅絕後再也沒有從單細胞進化出新的三葉蟲?
    就好比為什麼三葉蟲滅絕後沒有從單細胞進化出新的三葉蟲?物種的進化道路是值得思考的,重複性的進化好像不符合世間法,雖然看是物種間沒有語言交流,智慧的生命已經寫滿了明天的繼續,進化是整個生物系統的事,是明確彼此關係的量化。如消滅四害,四害也會迅速進化。以至於跨物種的理念交流一直在繼續。進化的成功當然也屬於整個地球社會了。三葉蟲有化石,恐龍也有化石,可是這些都是地球的昨天了。
  • 一塊化石引發科學突破,三葉蟲的眼睛居然和蜜蜂類似!
    一塊完整的化石通常是為博物館裡熠熠生輝的展品,但對於生物學家們來說,化石並不是研究古生物的唯一依據。一些化石中可能保留了古生物比較主要的信息,但是有的時候,科學家們可以從其它方面揭示古生物更多的細節。在一個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中,一條裂縫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 南京古生物所專家將5億年前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
    三葉蟲是距今5.2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就出現的最有代表性的遠古動物,是節肢動物的一種,全身明顯分為頭、胸、尾三部分,背甲堅硬,背甲為兩條背溝縱向分為大致相等的三片——一個軸葉和兩個肋葉,因此名為三葉蟲。它們是寒武紀的霸主,有科學家把寒武紀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作為寒武紀多節類三葉蟲」三大門派」之一的褶頰蟲類,是寒武紀中期最繁盛的三葉蟲類群,也是眾所周知的「保守派」——因其形態大同小異,困擾了許多三葉蟲學者。相比較尾部,頭部在三葉蟲演化過程中更為「保守」,因此在寒武紀早中期的褶頰蟲類中,頭部特化的例子極為稀缺。
  • 什麼原因導致了存活2.7億年的三葉蟲突然滅絕?
    三葉蟲的消失與二疊紀末期滅絕(又稱二疊紀-三疊紀滅絕)同時發生,這是第三次也是最具破壞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副館長梅蘭妮-霍普金斯稱,西伯利亞的火山噴發噴出了約200萬年的巨量熔巖。根據2010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論文,這些熾熱的噴發將數萬億噸二氧化碳送入大氣層,引發海洋酸化,進而使海洋動物很難生存。
  • 三葉蟲的「兔耳朵」 或為迷惑天敵及捕食
    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特立獨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兔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科技日報記者11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
  • 2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足跡,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
    2億年前的三葉蟲,被殘忍踩死,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自從達爾文進化論提出之後就備受質疑。因為它的出現,打破了曾經人們對於神的信仰。更是因為在後世對達爾文進化論研究的過程當中,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正在推翻進化論。
  • 「三葉蟲化石」距今5億多年,上面為何會有人類腳印,誰能解釋
    ,學名叫三葉蟲化石。寒武紀(5.7億年),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消亡於二疊紀末期的自打達爾文進化論明確提出以後就深受爭議。因為它的出現,破除了以前大家對神的信奉。也是由於在後人對達爾文進化論科學研究的進程之中,發現有愈來愈多的直接證據正在不斷推倒進化論。依據如今人們已掌握的信息內容看來,人們在地球上的活動,最開始能夠上溯百萬年之前。
  • 它們存在時間短暫 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
    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特立獨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兔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科技日報記者11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
  • 5億年前的三葉蟲為何長著「一對兔耳朵」?
    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獨立特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免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記者11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
  • 它叫範特西,來自寒武紀,是長著「兔耳朵」的三葉蟲
    寒武紀(距今5億年前)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峰,但相比較而言,寒武紀早中期的三葉蟲缺乏群落與生態分異,展現出較「保守」的形態面貌,直到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才隨著生態範圍的大幅擴張而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峰。
  • 生物化石珍藏熱門 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外形為向背部(上部)凸起的扁橢圓形,因背部具有容易形成為化石的鈣質硬殼——背甲,故成為早古生代最常見的重要化石之一。三葉蟲的背 甲被兩條「背溝」縱向分為中央「軸葉」及左右兩個「側葉」,因而得名。其背甲也可再分為頭甲、胸甲及尾甲三個部分。 三葉蟲是地球生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類古生物。
  • 景區公然盜賣三葉蟲化石 網友預掀起保護熱潮
    然而最近一位網友爆料,許多小商販竟在金石灘私自販賣古生物化石,難道珍貴的古生物化石竟然允許私自販賣嗎?  「完整的古生物化石只需5塊?」  一位網友在金石灘遊玩途中,被一群兜售化石的小販圍住,卻發現這些小販手裡拿的竟然是珍貴的古生物化石!該網友形容說:這種化石在中學的地理書中見過,是珍貴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
  • 四川興文發現三葉蟲化石 專業人士稱有幾億年歷史
    10多天前,宜賓市興文縣居民楊先生路過石海鎮平寨村金家洞(小地名),看見路邊有很多帶有花紋的石頭,便隨手撿了一塊相對完整的石頭,他回家上網查詢,這塊石頭竟是幾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  專家確為三葉蟲化石  楊先生撿到的這塊石頭,是不是三葉蟲化石?是否很罕見?昨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諮詢了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二○二地質隊的專業人士。  「中國三葉蟲化石是早古生代的重要化石之一,是劃分和對比寒武紀地層的重要依據。
  • 今日科技話題:三葉蟲、嫦娥五號第一次軌道修正、反鐵電體、DNA...
    1  只因一對「兔耳朵」,這種三葉蟲踏入進化由於該三葉蟲具有特殊的頭部輪廓,酷似一對兔耳朵,因此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生命演化史已證明,許多高度特化的類群在環境變化面前抗逆性較弱,耳形範特西蟲的頭部長成這個樣子,或許是三葉蟲在演化中走出的『勇敢一步』,但也有可能是不太成功的一步。」
  • 長得像,但三葉蟲和鱟不是親戚
    原標題:長得像,但三葉蟲和鱟不是親戚 長得像就是一家的?那可未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古生物所)近日通過研究寒武紀早期地層中的化石,發現已滅絕的三葉蟲和與節肢動物門有顎類的動物親緣關係更近,而不是傳統觀點所認為的與三葉蟲「長得像」的螯肢類。
  • 三葉蟲化石:五億年前,翩翩燕子飛
    這是著名詩人範曾的一首詠題燕子石的詩,詩中所描述的燕子石,其實是一種叫做三葉蟲的古生物的化石。說到古生物,你可能會想到龐大的恐龍、神奇的始祖鳥,以及我們的老祖宗古猿……但還有一類不起眼的史前動物,不光資歷比上面這些明星都古老得多,而且知名度也毫不遜色:這就是三葉蟲,曾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顧名思義,三葉蟲的外表,就像是三片葉子組合起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