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葉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潮溼蟲,因為三葉蟲和潮溼蟲非常相像。不過實際上三葉蟲早已滅絕了2億多年。三葉蟲主要生活2.48-5.2億年前,總共有超過15000種的三葉蟲。別看這些小東西不起眼,但是他們可是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哦。
三葉蟲體型懸殊巨大,最小的僅有幾毫米,而最大的體型可達80-90釐米。它們主要生活的海洋底部,有的善於遊泳、有的善於挖洞、有的渾身帶刺、有的可以像潮溼蟲一樣捲縮著身體。不得不說它們是個奇特的物種。
三葉蟲這種小物種主要以食物殘渣和更小的動物為生。因為它們處於食物鏈低端,所以進化出了堅硬的甲殼。儘管如此,它們還是會遭到魚類、鸚鵡螺以及奇蝦的攻擊。三葉蟲是早期動物中最先進化出視力的生物。它們眼睛結構非常複製,同時非常微妙,跟現在昆蟲的眼睛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是由很多微小的晶體透鏡構成。
雖然三葉蟲進化出了眼睛,但是它們視力並不好,就像我們現代高度近視的人一般。它們既看不到魚類,也看不到其他種類的脊椎動物。不過它們可以通過敏銳的洞察力來判斷運動的物體,通過這種能力,它們可以躲避很多危險。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三葉蟲都進化出了眼睛,有些穴居的三葉充由於無需用到眼睛,從而未進化出視力,如同瞎子一般。
三葉蟲在地球上是生活時間最長的物種之一,它們在地球上存活了至少2.7億年的時間。所以我們經常會在野外發現三葉蟲化石。這種生物也是比較悲催、悲情的。大約在3.6億年前,海洋中進化出了鯊魚和盾皮魚類,這些魚類主要以三葉蟲為食。一度使得三葉蟲數量開始變得越發稀少,最終在二疊紀晚期徹底滅絕,退出地球這個生物進化的大舞臺。
說起二疊紀,這是地質史上非常有名的時期。二疊紀早期時,熱帶森林和沼澤規模開始萎縮,蕨類植物和原始的針葉植物開始增長,蕨類植物和針葉植物的出現為爬行動物進化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基礎。值得一提,泛大陸便是在這一時期。
在二疊紀晚期,天氣開始炎熱,降水量也逐漸減少,出現了大範圍的沙漠地帶。因為環境惡化,可供動植物生存的地方越來越少,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各種物種為了生存,它們對空間和食物的競爭也愈發激烈,許多動植物因此而滅絕。因為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導致物種加速滅絕,大約在2.48億年前,地球上的物種滅絕率達到了95%,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