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存在時間短暫 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

2020-11-25 驕陽網

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特立獨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兔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

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特立獨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兔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

科技日報記者11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發現一類獨特的三葉蟲。由於該三葉蟲具有特殊的頭部輪廓,酷似一對兔耳朵,因此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這個發現是出人意料的,它長得太奇怪、太令人驚嘆了。」孫智新告記者,耳形範特西蟲的「大耳朵」究竟是一種生活策略,還是走進了生物演化的「死胡同」,需要更多的證據進行研究,但是不管怎麼說,它都為探究寒武紀三葉蟲頭殼形態特化提供了重要案例。

因循守舊的「怪脾氣」讓人猜不透

三葉蟲是一種奇特的遠古動物,半圓形的頭部、紋理分明的肋葉,讓它們看起來就像戴著頭盔的武士。

它們是寒武紀的霸主,有科學家把寒武紀稱為「三葉蟲的時代」。從距今5.2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開始登場,到2.4億年前的二疊紀完全滅絕,三葉蟲前後在地球上生存了3.2億多年,可見它的生命力極強。

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它們演化出繁多的種類,有的長達70釐米,有的只有2毫米。但是在寒武紀早中期的數千萬年裡,很多三葉蟲卻是因循守舊的「保守派」,老祖宗傳給它們的形態基本沒什麼改變。

「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峰,但是這一時期成百上千個種屬之間比較相似。一直到了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才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峰。」孫智新說,這種演化方式,讓人著實猜不透三葉蟲的「怪脾氣」。

比如,寒武紀早中期多節類三葉蟲「三大門派」之一的褶頰蟲類,就是形態「保守」的代表。極盛時期,它曾經佔據整個三葉蟲家族多樣性的半壁江山,前後延續數千萬年,但是它們的形態往往大同小異,尤其是它們的頭部在演化過程中更加保守,這也讓科研人員為其演化歷史所困擾。

「過去,也曾發現頭部特化的褶頰蟲類,但是僅限於在頭蓋邊緣加厚並伸出一根或數根長刺,而且這樣的例子也是屈指可數。」孫智新說道,這或許與寒武紀三葉蟲缺乏群落與生態環境分異有很大的關係。

作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中「跑在最前面」的物種,三葉蟲剛出現時,周圍並沒有那麼多競爭者,它們大多也聚集在淺海生活。但到了奧陶紀,競爭和掠食者逐漸增多,為了適應環境,三葉蟲進入深海「跑馬圈地」,因此有一些三葉蟲進化出不同的眼睛位置、更硬的外骨骼以及必要的生存技能,這些適應能力讓三葉蟲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海底世界顯得更加遊刃有餘。

「兔耳朵」或為迷惑天敵及捕食

2018年,孫智新與導師趙方臣研究員等一行來到山東濰坊,這裡有一處地層剖面,屬於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是研究三葉蟲及其生態環境的優良地層,他們在此已發掘研究多年。

沒想到,這一次挖掘卻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我們首先是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三葉蟲幼蟲頭部,看起來像個『馬鞍』,而它們的周圍大多是傳統的三葉蟲,頭部是半圓形。」孫智新說道。

這些奇特三葉蟲數量並不多,而且化石顯得支離破碎。2019年5月,他們找到一枚完整的成蟲化石,直到這時,耳形範特西蟲才現出真容。

耳形範特西蟲的頭部狹長,其長度接近背殼總長度的一半;鞍前區向前延長,中部有一個凹口,使頭蓋前部形似一對「兔子耳朵」;由於特殊的頭蓋形態,活動頰特化成側邊緣平直的砍刀狀。

這些特徵及其特殊的眼脊和頭鞍特徵,使耳形範特西蟲不同於同時期的其他三葉蟲屬,成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的又一新成員,也成為褶頰蟲家族中罕見的頭部特化類群。

孫智新表示,和同層的其他三葉蟲相比,大部分範特西蟲頭蓋化石的前部已破損折斷,這說明與正常三葉蟲的半圓形頭蓋相比,耳形範特西蟲「異型」的頭蓋可能更加脆弱。因此,耳形範特西蟲獨特的外形可能與捕食、迷惑天敵等其他因素有關。

「生命演化史已證明,許多高度特化的類群在環境變化面前抗逆性較弱,耳形範特西蟲的頭部長成這個樣子,或許是三葉蟲在演化中走出的『勇敢一步』,但也有可能是不太成功的一步。」孫智新說,他們總共發現了50枚耳形範特西蟲化石,與同地層其它三葉蟲相比,數量很少,而且該地層屬於快速沉積地層,說明耳形範特西蟲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在此之後,再也沒有其它三葉蟲長出這樣的「兔耳朵」來,特立獨行成為生命的絕唱。

相關焦點

  • 三葉蟲的「兔耳朵」 或為迷惑天敵及捕食
    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特立獨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兔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科技日報記者11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
  • 只因一對「兔耳朵」,這種三葉蟲踏入進化「死胡同」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特立獨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兔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 科技日報記者11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
  • 5億年前的三葉蟲為何長著「一對兔耳朵」?
    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獨立特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免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記者11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
  • 沉於時間長河的三葉蟲
    它們在曾經生活的大海中留下的悠久印跡,成為了這本書中特殊的文字(化石)。全身明顯分為頭、胸、尾三部分;背甲堅硬,由一個軸葉和兩邊的側葉組成,因而得名三葉蟲。
  • 5種存在時間最久的動物,其中一個無限接近恐龍,瀕臨滅絕
    300萬年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長,其實和有些動物比較起來,太短暫了。在我們周圍就生活著許許多多比人類誕生時間存活時間更久遠的動物,它們究竟在地球上存活了多久呢?來和五雲車一起看看吧。1,哥布林鯊魚哥布林鯊魚又叫做精靈鯊,在地球上生存時間都要按億年來計算了。這種長相醜醜的鯊魚,是所有鯊魚的前輩了,可以在地球上存活這麼久的時間,當然要練就一身的本領,在水中,哥布林鯊魚表皮呈黑色,這樣的顏色,讓它們在深海中像是穿了隱身衣,讓人看不到它的蹤跡。
  • 今日科技話題:三葉蟲、嫦娥五號第一次軌道修正、反鐵電體、DNA...
    由於該三葉蟲具有特殊的頭部輪廓,酷似一對兔耳朵,因此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生命演化史已證明,許多高度特化的類群在環境變化面前抗逆性較弱,耳形範特西蟲的頭部長成這個樣子,或許是三葉蟲在演化中走出的『勇敢一步』,但也有可能是不太成功的一步。」
  • 山東濰坊,5億年前的「兔耳朵蟲」被發現,將是三葉蟲的新品種?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山東濰坊發現了一種長相怪異的「兔耳朵」蟲,它的外形輪廓很像一隻兔子,為了讓人們更好的記住他,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研究員趙方臣驚嘆,「這樣怪長相的蟲,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長達幾米甚至幾十米的遠古型巨蟲,很遺憾,這個小傢伙僅僅只有4釐米,不過它奇特的外表迅速吸引了研究者的興趣。
  • 科學家「透視」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它們已經進化出類似昆蟲...
    它是一種三葉蟲:一種有點像樹蝨(woodlouse)的海洋動物,與昆蟲和蝦有親緣關係。研究人員發現,孔鯛體積小,數量多,它們穿越溫暖的寒武紀海洋,眼睛有深色的環,這使它們能夠在大陸邊緣明亮的淺水中生存。他們使用數字顯微鏡,檢查了這隻三葉蟲眼睛化石的內部結構。
  • 花木草蟲:大明名鼎鼎的三葉蟲你就了解多少?
    300多年前的明朝崇禎年間,有人在山東泰安大汶口發現了一種包埋在石頭裡的「怪物」,其外形容貌頗似蝙蝠展翅,於是他就為之命名為「蝙蝠石」。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它們繁衍出了眾多的類群和巨大的數量,總計有1500多個屬,1萬多個種。三葉蟲的背殼成分為磷酸鈣和碳酸釣,質地堅硬,容易被保存成為化石,所以至今為止,世界上每年還有新的三葉蟲物種被發現。
  • 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三葉蟲
    說起三葉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潮溼蟲,因為三葉蟲和潮溼蟲非常相像。不過實際上三葉蟲早已滅絕了2億多年。三葉蟲主要生活2.48-5.2億年前,總共有超過15000種的三葉蟲。別看這些小東西不起眼,但是他們可是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哦。
  • 考古發現顯示:或許存在"時間倒流"現象
    >愛因斯坦本人也不相信時間倒流因此愛因斯坦又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來修正時間倒流BUG時間倒流是否存在呢我們來看看考古發現近代考古學家在史前地質層中發現了大量的人造工具及人類遺蹟並測定了它們的年代這些考古發現的年代測定結果表明這些來自於遠古世界的神秘物體其歷史要比我們原先想像的要古遠得多1817年考古學家在密西西比河西岸的石板上發現了兩個人類的腳印
  • 今日科技話題:三葉蟲、嫦娥五號第一次軌道修正、反鐵電體、DNA修復缺陷、新回收工藝、牙形刺
    由於該三葉蟲具有特殊的頭部輪廓,酷似一對兔耳朵,因此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耳形範特西蟲的頭部長成這個樣子,或許是三葉蟲在演化中走出的『勇敢一步』,但也有可能是不太成功的一步。」孫智新說,他們總共發現了50枚耳形範特西蟲化石,與同地層其它三葉蟲相比,數量很少,而且該地層屬於快速沉積地層,說明耳形範特西蟲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在此之後,再也沒有其它三葉蟲長出這樣的「兔耳朵」來,特立獨行成為生命的絕唱。
  • 發現一條5.5億年前的夷陵蟲 揭示動物早期演化史的巨大飛躍
    夷陵蟲實體(左)、遺蹟(右)和化石復原(中)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化石對稱、分節、運動……這些特徵對大多數現代動物來說,已經成為它們的「標配」。身體兩側對稱和分節現象的產生是動物演化史上極為重要的事件。該研究論文為探索早期動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5.5億年前的全新動物「寒武紀大爆發」中出現了大量的以三葉蟲為代表的具分節的兩側對稱動物,因此,寒武紀常被稱為「三葉蟲時代」。長期以來,大家推測在寒武紀之前的埃迪卡拉紀(中國稱為「震旦紀」,6.3億-5.4億年前),它們應該有更加古老的祖先,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可靠的化石證據。
  • 我們的時間是短暫的,永恆卻很長...
    上帝已經為這個宇宙定了界限,它是不會永存的。因此,每過去一天,就是上帝將地球向它不可避免的最終結局拉近一些。不僅這個世界是有限的,我們每個人在世上的時間更是短暫。正如雅各所提醒我們的那樣,我們的生命就像「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 罕見化石讓科學家發現三葉蟲的眼睛結構
    古生物學家從一塊意外裂開的三葉蟲 化石裡面,發現一個保存完好的眼睛結構,發現原來三葉蟲的眼睛具有類似現代的蜜蜂、蜻蜓一樣的複眼 結構。 原封不動的化石是適合博物館展出的藏品,但是古生物學家需要的信息往往深藏在化石內部,而被科學家忽略。
  • 最早稱霸地球的生物——三葉蟲,為何突然間全部滅絕?
    在那個時代,三葉蟲還沒有遇到有力的競爭對手,也因此稱霸了整個寒武紀,然而,它們卻在2.5億年前二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全部消失。這是為什麼?三葉蟲與蝦、蟹是同類,都屬於節肢動物,它們雖然體型不是很大,但是數量非常多並且分布廣泛。它們的身體背面的背甲是一種非常堅實的骨骼,腹部很柔軟,長有兩排細長的腳,就像今天的蝦一樣。
  • 90後研究生用周杰倫專輯為5億年前三葉蟲命名
    受訪者供圖長著「一對兔耳朵」的三葉蟲三葉蟲是一種奇特的遠古動物,半圓形的頭部、紋理分明的肋葉,讓它們看起來就像戴著頭盔、穿著鎧甲的武士。它們是寒武紀的霸主,有科學家把寒武紀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從距今5.2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開始登場,到2.4億年前的二疊紀完全滅絕,三葉蟲前後在地球上生存了3.2億多年。作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中「跑在最前面」的物種,在寒武紀早中期的數千萬年裡,很多三葉蟲卻是因循守舊的「保守派」,老祖宗傳給它們的形態基本沒什麼改變。
  • 生物化石珍藏熱門 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外形為向背部(上部)凸起的扁橢圓形,因背部具有容易形成為化石的鈣質硬殼——背甲,故成為早古生代最常見的重要化石之一。三葉蟲的背 甲被兩條「背溝」縱向分為中央「軸葉」及左右兩個「側葉」,因而得名。其背甲也可再分為頭甲、胸甲及尾甲三個部分。 三葉蟲是地球生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類古生物。
  • 三葉蟲化石:五億年前,翩翩燕子飛
    在各地的自然博物館裡,基本都能找到三葉蟲的化石。它們粗看如同鞋底,是帶有橫向條紋的圓形或橢圓形。再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身體縱向分為頭甲、胸甲和尾甲三部分,由一條突起的中軸貫穿,胸甲兩側則是一條條肋骨狀的體節。
  • 上面可能還有三葉蟲化石
    雖然它們看上去沒有任何用處,但是這些頁巖上卻存在著上億年前古生物。馮先生說:「這個地方荒廢了很久,很多開山的廢石都在這裡堆放著,人們一般也不會來這裡遊玩。這天我和兩位朋友在閒遊時便發現地上的巖石表面有著非常多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最多的就是三葉蟲。」「巖石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極其容易被風化,加之前段時間經常下雨,它們就更加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