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蟲愛排隊—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圖片來源:Mary Altaffer/ASSOCIATED PRESS

三葉蟲是化石獵人最喜歡的節肢動物,它們曾主宰地球古海洋數十億年。

現在,一項新研究顯示,三葉蟲會排著整齊的長隊在海底移動,就像很多現在的節肢動物一樣。

例如,一些龍蝦在春季會排著一條長隊向淺水區進軍,在那裡生育後代,然後在秋季排著長隊再回到深水區。

研究人員檢查了來自波蘭聖十字山的距今3.65億年的化石,發現了78個三葉蟲的隊列,每個隊中含有19個骰子大小的三葉蟲,它們是盲眼的物種Trimerocephalus chopini。

這些三葉蟲有時會相互觸碰甚至位於彼此的身體上,這表明這些節肢動物利用身體接觸和化學信號相結合的方式獲取信息。(今天,大螯蝦會利用觸覺及尿液的嗅覺在視線不佳的渾濁海水中保持聯繫。)

因此,此次這種盲眼三葉蟲的隊列代表了已知最古老的規模性遷徙,也代表了首個關於化學感覺探索的化石記錄,研究人員在近日發表於《古生物學》的論文中報告說。目前,這些三葉蟲遷徙的原因仍不清楚,但是與大鰲蝦一樣,它們也有可能為了繁衍後代而遵循季節性的遷徙模式。(晉楠)

《中國科學報》 (2016-08-29 第2版 國際)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三葉蟲遷徙時秩序井然:排隊比人類還要整齊
    億萬年前的三葉蟲遷徙時秩序井然,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大規模遷徙,這也為動物利用化學感應傳遞信息提供了新的線索。▲(圖片來源:瑪麗·阿爾塔夫/美聯社)三葉蟲,化石勘探者們最喜歡的節肢動物,這種動物「主宰」地球古代海洋長達億萬年之久。
  • 最早腕足動物在華南伴生最早三葉蟲—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在陝西鎮巴燈影組西蒿坪段發現了華南地區最早的三葉蟲和舌形貝類腕足動物。10月17日,該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地學綜合期刊雜誌《岡瓦納研究》上。 寒武紀大爆發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的兩側對稱動物爆發事件,在這次生命創生事件中,突然出現了具眼睛、帶附肢的三葉蟲。作為寒武紀演化動物群的典型代表,該生物也成為了傳統前寒武系—寒武系重要的分水嶺。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 ◆吳季(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報》是中國的科學事業和公眾的橋梁。
  • 三葉蟲化石
    本報訊 (記者李鳳虎 通訊員王曉慧)一塊距今約5億年的三葉蟲化石,5月18日在登封市民陳懷玉家中展出。  陳懷玉說,這塊化石是他前幾天在登封附近一處巖壁上發現的,後經專家鑑定為形成於距今5億年左右的寒武紀三葉蟲化石。
  • 植物愛吃太陽能電池的鉛—新聞—科學網
    植物或許也愛吃鉛。 近日,一項研究顯示,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鉛汙染相比,來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鉛進入部分植物體內的效率是前者的10倍。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念著念著,「上歲數」的人可能哼了起來沒錯,這就是周杰倫的經典專輯《範特西》中的主打歌曲《愛在西元前》。恐怕周杰倫也沒想到,近20年後,這張專輯的名字有了新的含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將近日在山東濰坊臨朐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並於3月14日在網際網路上率先推出在線訪談《聚焦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邀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主要參與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科學網知名博主曹俊、邢志忠兩位老師同廣大網友交流。
  • 山東濰坊,5億年前的「兔耳朵蟲」被發現,將是三葉蟲的新品種?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你對古生物感興趣麼?這些特徵及其特殊的眼脊和頭鞍特徵,明顯不同於其他任何時期的三葉蟲,這將是成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的又一新成員。該蟲子被歸類在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這個古老的種群在地球上生長繁衍了將近2.7億年,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隨著生態範圍的大幅擴張而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峰,可見它們的生命力之頑強。
  • 沉於時間長河的三葉蟲
    如果說巖石是一頁頁記錄著地球變遷的史書,那麼三葉蟲就是這本史書中的一個篇章 三葉蟲是距今5.43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就出現的最有代表性的遠古生物,屬於節肢動物。
  • 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2020-08-19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生物化石珍藏熱門 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外形為向背部(上部)凸起的扁橢圓形,因背部具有容易形成為化石的鈣質硬殼——背甲,故成為早古生代最常見的重要化石之一。三葉蟲的背 甲被兩條「背溝」縱向分為中央「軸葉」及左右兩個「側葉」,因而得名。其背甲也可再分為頭甲、胸甲及尾甲三個部分。 三葉蟲是地球生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類古生物。
  • 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三葉蟲
    說起三葉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潮溼蟲,因為三葉蟲和潮溼蟲非常相像。不過實際上三葉蟲早已滅絕了2億多年。三葉蟲主要生活2.48-5.2億年前,總共有超過15000種的三葉蟲。別看這些小東西不起眼,但是他們可是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哦。
  • 三葉蟲化石上的鞋印又是怎麼回事?
    三葉蟲,是一種節肢動物,他生存在古生代的寒武紀和奧陶紀,是一種約莫在六億年前生活在古生代淺海中的甲殼類動物。人類約莫在三葉蟲滅絕了二億多年以後的二百萬年才出現。而人類穿上鞋子的時間最多也只有三四千年的歷史。但是卻發生了一件使人難以假想的怪事!
  • 90後研究生將5億年前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
    用周杰倫專輯命名5億年前三葉蟲【哎喲,不錯哦!90後研究生將5億年前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這是周杰倫經典專輯《範特西》中的主打歌曲《愛在西元前》的歌詞,這張專輯的名字有了新的含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他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
  • 90後研究生用周杰倫專輯為5億年前三葉蟲命名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看著天馬行空的歌詞,耳邊傳來無與倫比的律動,沒錯,這就是周杰倫的經典專輯《範特西》中的主打歌曲《愛在西元前》。
  • 長得像,但三葉蟲和鱟不是親戚
    原標題:長得像,但三葉蟲和鱟不是親戚 長得像就是一家的?那可未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古生物所)近日通過研究寒武紀早期地層中的化石,發現已滅絕的三葉蟲和與節肢動物門有顎類的動物親緣關係更近,而不是傳統觀點所認為的與三葉蟲「長得像」的螯肢類。
  • 為什麼三葉蟲滅絕後再也沒有從單細胞進化出新的三葉蟲?
    就好比為什麼三葉蟲滅絕後沒有從單細胞進化出新的三葉蟲?物種的進化道路是值得思考的,重複性的進化好像不符合世間法,雖然看是物種間沒有語言交流,智慧的生命已經寫滿了明天的繼續,進化是整個生物系統的事,是明確彼此關係的量化。如消滅四害,四害也會迅速進化。以至於跨物種的理念交流一直在繼續。進化的成功當然也屬於整個地球社會了。三葉蟲有化石,恐龍也有化石,可是這些都是地球的昨天了。
  • 三葉蟲化石:五億年前,翩翩燕子飛
    這是著名詩人範曾的一首詠題燕子石的詩,詩中所描述的燕子石,其實是一種叫做三葉蟲的古生物的化石。說到古生物,你可能會想到龐大的恐龍、神奇的始祖鳥,以及我們的老祖宗古猿……但還有一類不起眼的史前動物,不光資歷比上面這些明星都古老得多,而且知名度也毫不遜色:這就是三葉蟲,曾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顧名思義,三葉蟲的外表,就像是三片葉子組合起來一樣。
  • 花木草蟲:大明名鼎鼎的三葉蟲你就了解多少?
    這時,統治海洋的是一種樣子像壞的原始節肢動物,它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尾部三個部分;背面的甲殼堅硬,正中突起,兩肋低平,也形成縱列的三部分,按照其形狀特點,後來的人類給它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稱——「三葉蟲」。常見的三葉蟲一般長度都在310釐米,寬度在13釐米,超過20釐米的就算大型的了。別看三葉蟲體形不大,但卻是5億年前所有動物中最發達的。
  • 三葉蟲的「兔耳朵」 或為迷惑天敵及捕食
    ,發現一類獨特的三葉蟲。但是在寒武紀早中期的數千萬年裡,很多三葉蟲卻是因循守舊的「保守派」,老祖宗傳給它們的形態基本沒什麼改變。「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峰,但是這一時期成百上千個種屬之間比較相似。一直到了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才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峰。」孫智新說,這種演化方式,讓人著實猜不透三葉蟲的「怪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