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子聊史前」之第六期——石炭紀

2021-02-21 星球大講堂

     泥盆紀結束了,魚類雄霸地球的時代也結束了。在石炭紀,一批新的陸地生命出現了。

       石炭紀是古生代的第六個紀元,始於3.58億年前,結束於2.98億年前。由於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中含有豐富的煤炭,因而得名"石炭紀"。前面五個紀元的名稱可謂是讓人「秒慫」,因為都是些從日語中音譯過來的!而「石炭紀」可總算是意譯了……在石炭紀,歐美大陸終於碰上了岡瓦納大陸,合體。而西伯利亞大陸已經和它倆遙遙在望。東方的華北華南、印度、馬來西亞也已靠攏。

       石炭紀的生物極其豐富,尤其是陸地,被一望無際的森林覆蓋,基本上都是些石松類、真蕨類、種子蕨類,動不動長到30~50米高。由於樹木太多,導致含氧量飆升,達到35%,使得昆蟲、蜘蛛什麼的節肢動物瘋長。它們不停地「練級」,成為史上最大的節肢動物,巨型馬陸能長到兩米多長!石炭紀也因此被稱為「巨蟲時代」

     石炭紀的氣候溫暖潮溼,大量兩棲動物誕生,它們在這個紀元成功佔領食物鏈的頂端。它們中最大的是引螈,有3米長,屬於已經滅絕的迷齒亞綱,很有「霸道總裁」的風範。此外,生物史上又一個裡程碑出現了——首批爬行動物誕生。它們產生於晚石炭世,林蜥是它們的老祖宗。爬行動物徹底離開了水,他們的卵和幼崽都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不像兩棲動物那樣,卵和幼崽還需要在水中才能生存。這主要是因為爬行動物的卵上包著一層硬膜,稱為「羊膜」,它能使卵保持溼潤。之後的恐龍、鳥類和哺乳動物也保留了羊膜,使它們真正主宰了陸地。

       石炭紀的海洋依舊熱鬧,各種珊瑚、腕足動物、海百合等「千年老油條」依然繁盛,但祖宗三葉蟲越發衰弱,所剩無幾。魚類中已由鯊魚稱霸,直到現在。在淡水中,沒有鯊魚,硬骨魚們就開始狂躁。在石炭紀時出現了如希氏根齒魚這樣的無敵大魚,它們甚至能長到7米長,可能是史上最大的淡水肉食性魚類!

       同時,石炭紀也是生成煤炭最多的紀元——最優良的煙煤和無煙煤,基本上都產自石炭紀。石炭紀的樹木繁多,在其死後沉入水底,經過擠壓反應,變成煤炭。穩定的氣候,導致樹木周而復始生長,死了一批又長出來一批。一代一代堆積,加上石炭紀的真菌細菌可能還沒有分解樹木的能力,所以植物越來越多,形成大量的煤炭。

       然而,石炭紀的生物們又開心不了多久了。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氣候變得乾冷,不適合熱帶雨林生長。因此,大片森林消失,從而導致生物也大量滅絕,大型節肢動物、兩棲動物幾乎團滅,全球近50%的物種消失,這被稱為「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而爬行動物成功邁過了這道坎,它們將在接下來的二疊紀中稱霸世界!

相關焦點

  • 「左子聊史前」之第四期 ——志留紀
    今天就讓左子來講講志留紀吧!     上次說了,在經歷了奧陶紀末期的大滅絕之後,地球生物好久都沒有緩過來。終於,他們迎來了古生代的第三個紀元——志留紀。      志留紀在群星璀璨的古生代中很不起眼,算是最不出名的一個紀元了。而且,它的時間非常短,只持續了2400萬年,是古生代中最短的。
  • 「左子聊史前」之第五期 ——泥盆紀
    泥盆紀從4.19億年前開始,到3.58億年前結束,與石炭紀、二疊紀組成了「晚古生代」。泥盆紀的地球,各個大陸越靠越近。勞倫古陸和波羅地大陸連在了一起,形成了新的大陸——歐美大陸。北方的西伯利亞大陸快和歐美大陸「親」上了,但中間還隔著一片海洋。歐美大陸東邊,星星點點有許多小型陸地,我們偉大的祖國也在其中。
  • 最兇猛的史前淡水魚,河中巨怪根齒魚稱霸石炭紀時代!
    在史前大型魚類中,人們所熟悉的巨齒鯊、鄧氏魚等頂級獵食者,都是稱霸海洋,卻忽略了淡水中的河中巨怪,這次來認識稱霸石炭紀時代的河中巨怪——根齒魚!在蘇格蘭,初次發現根齒魚的牙齒化石,有些牙齒化石長度超過20釐米,專家望著這樹根般的牙齒,都在研究這是什麼史前巨獸的牙齒,最終得出這些牙齒屬於一種史前魚類,命名為「根齒魚」,意思是牙齒像樹根一樣粗壯!
  • 遠古石炭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遠古石炭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在地球史中,恐龍我們最為熟悉的史前生物了,它們體型巨大種類繁多,但你知道嗎。在距今3億多年前地球葉增出現過巨型生物,當時的陸地並不像今天這樣分散,而是處於一個逐漸聚合的過程。
  • 石炭紀,碳與氧的盛宴
    櫛羊齒:石炭紀、二疊紀常見的真蕨類植物。種類繁多,「羊齒」是指羽狀複葉的細小葉片,在當時留下的煤層中常有他們的化石。石炭紀的大陸和海洋:在石炭紀,全球陸地被廣闊的森林覆蓋。當時的植物類群與之前的泥盆系相似。主要由楔葉類,石松類真蕨類,種子蕨類,和科達類等植物構成。在溼潤地區蓬勃生長,其實植物登陸才幾千萬年時間。但早石炭紀的森林已經可以用參天古木來形容了(在北美洲地質學家通常把石炭紀分為兩個紀,但是按目前國際地質學的標準石炭紀仍然是個正式的紀元)一些種類的鱗木,科達木等能長到30~50米高。
  • 遠古石炭紀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氣候溫暖潮溼,遍布著繁茂高大的樹木和沼澤地,在石炭紀,全球陸地被廣闊的森林覆蓋,當時的植物類群與之前的泥盆系頗為相似,主要由楔葉類、石松類真蕨類、種子蕨類和科達類等植物構成,在溼潤地區中蓬勃生長,事實上,此時植物登陸不過幾千萬年,令人詫異的是,早期石炭紀的森林就已經可以用參天古木一詞來形容了,畢竟,石炭紀是地球大氣含氧量達到巔峰的時期,
  • 希氏根齒魚:石炭紀的河中巨怪
    希氏根齒魚:石炭紀的河中巨怪提起石炭紀,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體型巨大的昆蟲,比如3米長的超級蜈蚣和像鳥一樣大的遠古蜻蜓。歐文在查看化石之後立即判斷出這些牙齒屬於一種史前大魚,於是他命名了根齒魚(Rhizodus),意思是「根一樣的牙齒」,模式種名為希氏根齒魚(Rhizodus hibberti)。
  • 石炭紀會出現身長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現在的蜈蚣根本算不上什麼
    當你抱怨餵蚊子咬時,要感謝今天的昆蟲比它們的史前祖先小得多。億萬年前的石炭紀,巨型昆蟲和節肢動物在地球上很常見。尤其是巨型蜻蜓和三米長的蜈蚣尤為出名。 從今3.59億年前開始,延續到2.99億年前的石炭紀是地質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因為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大部分煤炭都是這個時代所貢獻!
  • 歷史:二疊紀時期,二疊紀時期的史前生活!
    二疊紀是古生代最後一個時期,之前是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和石炭紀。氣候和地理。與前一個石炭紀時期一樣,二疊紀時期的氣候與其地理位置密切相關。大部分地球的陸地仍然被封鎖在Pangea超大陸,遠程分支包括現今的西伯利亞,澳大利亞和中國。
  • 追溯3.07億年前,史前雨林崩塌,一個奠定地球生物進化道路的過程
    亞馬遜雨林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因為這個雨林是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一個雨林地,總面積達到了700萬平方公裡,而且跨越了八個國家,佔了世界總面積的50%以上,在這裡也有很多的熱帶物種,而且這個特別的地方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被稱之為地球之肺。
  • 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身長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真是太可怕了?
    作為五毒之首的蜈蚣一般長度也就在10釐米左右,即便是這樣看上去也會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是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體長可達30釐米!然而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和地球歷史上的石炭紀額蜈蚣比起來可就差遠了。石炭紀的蜈蚣竟然長到了近3米長。真是太可怕了。
  • 史前動物普遍比現在大,是大氣含氧量高的緣故嗎?
    胡氏耀龍,最小的恐龍,出土於我國遼寧另外,史前是個很長的時間段,現在只是一個時刻。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從寒武紀大爆炸開始,後生動物已經演化了5.4億年,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大傢伙,我們拿地球各個時代的大傢伙和現在這一個瞬間去比是不公平的。
  • 為何科學界普遍否認史前文明存在?專家給出的答案,令眾人沉默
    有一些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期會達到幾十億年,但是到目前為止,卻沒有發現史前的放射性核廢料。還有一種可能是史前文明存在的時間太久遠,已經超過了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期,換一個角度看的話,經過了這些時間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留存下來了。
  • 如人巨蠍,揭示史前謎題(組圖)
    12月1日《自然》科學雜誌上報導了這一發現,再次向我們展示了史前大塊頭存在的事實。科學家研究表明,巨蠍的體形與當時大氣的氧氣含量有關。  這是一隻正常大小的蠍子,而此次發現的史前巨蠍大小是它的十倍。  進化一步  巨蠍揭開動物登陸之謎  蛛形綱動物多為陸生,其中也包括蠍子。但是來自古生物的研究卻表明蠍子適宜的環境是在水中。從海洋到陸地,其間經歷了怎樣變遷,這種變遷的年代究竟為何時?來自米德蘭峽谷附近的水生巨蠍的發現也揭開了這一時間之謎。
  • 石炭紀的蜻蜓賽老鷹,蠍子都有2米5
    「巨型蜈蚣」是石炭紀的霸主,就像如今地球上的人類一樣,那時候不僅「蜈蚣」很大,空中霸主蜻蜓都接近1米。它們源於3.6億到3億年前,大氣含氧量不斷升高,而脊椎動物還未「上線」,沒有競爭與氧氣,造就了「巨蟲時代」,就像白堊紀氧含量升高造就了恐龍一樣。
  • 揭秘,巨蟲時代,遠古石炭紀
    所以起名「石炭紀」!石炭紀是地球大氣含氧量達到巔峰的時刻,氧氣濃度幾乎是現在的2倍。受此影響,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許多節肢動物,體型也都是異常巨大。在這裡,我們平時一隻手就能捉到的蜻蜓,變得和老鷹一樣大。石炭紀的蠍子,如果放到現在,除了我們,可能很難遇到天敵。因為它們不但擁有堅硬的外殼,有力的鉗子,還有帶著劇毒的尾刺!巨型馬陸,體長可達3米,它們行動迅速,且全身覆蓋盔甲,是當之無愧的爬行霸主。
  • 史前蜻蜓大如鷹,為何如今動物普遍都很小?
    不過,如今像藍鯨一般大的生物絕對是鳳毛麟角的,除了藍鯨之外,陸地上現存最大的動物就是大象了,可是如果將大象放在史前時代,大象看起來就顯得很小了,要知道,在史前的地球上,就連蜻蜓最大都可以達到2米多長。那麼,為何如今的動物都看起來很小呢?有一種觀點認為,如今的地球上的生物進化越來越小,其實與白堊紀末期的恐龍滅絕有著不小的關係。
  • 史前巨獸"史前巨齒鯊"來襲,肆虐海洋!它真的存在嗎?| 史前最恐怖的五種魚類,巨齒鯊一口就可以吞掉霸王龍!
    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深海潛水專家喬納斯•泰勒受命前往營救,再度遭遇數年前曾在深海給自己留下終身難以磨滅記憶的史前生物巨齒鯊。喬納斯聯手科研項目中的中國女科學家張蘇茵成功營救了被困人員,但營救行動卻發生了一系列意外,當史前巨獸巨齒鯊逃離深海,眾人將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危機。
  • 《競然如此》第六期搶先看:柯潔斑斑「學霸戰爭」棋逢對手,高能...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不知不覺中2020《競然如此》已經上線了五期節目,第六期節目也將於1月7日本周四20:00,正式登錄騰訊視頻、騰訊體育,周五在企鵝電競、鬥魚直播、虎牙直播、bilibili與大家見面。
  • 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身長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
    對於人類來說,石炭紀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因為石炭紀的生物,大多體型龐大,那個時代的各種生物,哪怕是今天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昆蟲,在石炭紀都有可能是龐然大物。比如說石炭紀生活著翼展1米的蜻蜓、人頭大小的蜘蛛、巨型引螈(類似於今天的蠑螈)體長可達2.2米、還有我們今天要說到的石炭紀巨型蜈蚣,據說其體長可以達到3米,現在世界上體長最大的蜈蚣體長也不過才30釐米,但是看起來就已經足夠令人生畏了,而石炭紀的蜈蚣竟然達到了3米長,想想它具有厚厚的盔甲以及數不清的腳,那該是怎樣一種恐怖的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