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的電化學微區刻蝕方法

2020-11-22 引領科技風潮

長期以來 ,微加工研究主要是針對微電子工業的應用而開展的 ,其加工對象大都是半導體材料 ,如對 Si、Ge、GaAs 及各種金屬氧化物膜等材料的刻蝕 ,而關於金屬及其合金的刻蝕研究則相對較少. 最近幾年 ,隨著微機電系統(MEMS) 研究和應用的深入 ,金屬和合金的刻蝕研究顯得越來越重要. 金屬材料既具有良好的強度和韌性 ,又有良好的導電導熱 ,以及磁學性能 ,在微機電系統中自然也是主要的材料之一

目前 ,金屬材料在微系統中已有多種多樣的應用 ,如微傳感器和微執行器、微熱交換器、壓電陶瓷材料微加工、微 MEMS 器件 、用作微圖形或微結構加工的掩膜 、昆蟲神經記錄儀等等 ,有些微系統或微電子器件必須依賴於金屬微製造和半導體微製造組合加工才能獲得 . 與半導體材料進行微加工的方法相似 ,對金屬材料的微加工也可分為幹法刻蝕和溼法刻蝕兩種 ,幹法刻蝕包括等離子體刻蝕、電子束加工、雷射束加工和氣態反應性離子刻蝕等等,溼法刻蝕包括化學刻蝕和電化學刻蝕.

幹法刻蝕的最大優點是加工速度快 ,但設備成本高 ,缺乏選擇性 ,無法加工出複雜的三維結構(如球體、錐體等) ,其中的三束(雷射束、電子束和離子束) 加工 ,屬於逐點加工 ,無法在一次加工中獲得批量微結構 ,還存在被除去的物質在工件上再沉積的問題 ,並且過高的能量束可能會改變微結構底部被加工材料的原有特性. 化學刻蝕歷史悠久 ,最早出現在宏觀尺度的機械加工工業 ,即所謂的化學銑切 , 彌補了工具機加工的一些缺點 ,但當用於微觀尺度的加工時 ,由於它是各向同性的刻蝕 ,當刻蝕過程在掩膜下不斷往深處發展時 ,則難於嚴格限制在所要求的方向上進行加工 ,即出現所謂鑽蝕現象. 並且 ,如果要進行複雜三維結構的加工 ,必須採用複雜的套刻工藝 ,其影響因素很多 ,故加工精度很難控制. 另外 ,化學刻蝕使用的都是腐蝕性很強的溶液體系[11 ],大量廢液的產生無疑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汙染.

對比之下 ,電化學刻蝕可使用腐蝕性小的電解質溶液 ,且溶液使用周期長 ,容易處理 ,被認為是一種環境友好的加工工藝 ,而且刻蝕速度比化學刻蝕快得多 ,可加工出更高深寬比的微結構 ,有些電化學刻蝕方法還可方便地加工出複雜三維立體結構. 與 MEMS 相關聯的電化學加工方法有電化學沉積與電化學刻蝕兩種 ,如近幾年出現的 L IGA 技術和 EFAB 技術即屬於電化學沉積(或電鑄) 類. 本文將就當前所出現的幾種電化學刻蝕方法進行綜合評述 ,這裡所定義的電化學刻蝕是指在刻蝕加工過程中牽涉到溶液體系中電極反應的刻蝕技術.

相關焦點

  • 金屬的電化學微區刻蝕——掩膜法
    該法的要點是用絕緣掩膜(如光刻膠) 將被加工材料不需刻蝕的部分屏蔽起來而後進行陽極溶解.微加工刻蝕的步驟如下 :首先在被加工金屬表面塗上光刻膠 ,再將預先製作好繪有所需微圖形的玻璃板覆蓋於光刻膠上 ,對其曝光以使不需刻蝕的那部分光刻膠固化 ,洗去待刻蝕區的光刻膠 ,然後開始電化學刻蝕.
  • 金屬的電化學微區刻蝕---超短電位脈衝法
    2000 年 ,Schuster 等在《Science》上報導了應用超短電位脈衝加工金屬的方法[23 ],其基本原理即如圖 4 所示.刻蝕過程(圖 4B) 大致如下 :在 workpiece 和 tool 之間施加超短脈衝 ,控制脈衝寬度 ,使得在每個脈衝範圍內 ,處於 tool 正下方的 workpiece 表面(此處二者之間的溶液電阻最小) 充電到使其發生陽極溶解 ,而 workpiece 表面的其他部分則由於距離遠 ,電阻大 ,充電慢 ,而不發生陽極溶解或者是溶解量極微 ,這便產生了 tool 正下方工件表面的選擇性溶解(刻蝕
  • 基於ICP的金屬鈦深刻蝕
    摘要:MEMS應用領域的擴展要求開發矽材料之外其他新型材料的三維微細加工技術.為此,對金屬鈦這一新型MEMS體材料的三維加工進行了探索.金屬鈦不僅延展性和導電性好,且斷裂韌度高、高低溫特性以及生物兼容性好.採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源(inductivelycoupledpla蛐,I凹)技術對金屬鈦進行三雛深刻蝕,採用不同刻蝕掩模、氯基刻蝕氣體,研究了線圈功率、平板功率和娼流量對刻蝕速率和選擇比等工藝參數的影響
  • 兩種基本的刻蝕工藝:幹法刻蝕和溼法腐蝕
    在半導體製造中有兩種基本的刻蝕工藝:幹法刻蝕和溼法腐蝕。幹法刻蝕是把矽片表面曝露於氣態中產生的等離子體,等離子體通過光刻膠中開出的窗口,與矽片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或這兩種反應),從而去掉曝露的表面材料。幹法刻蝕是亞微米尺寸下刻蝕器件的最重要方法。而在溼法腐蝕中,液體化學試劑(如酸、鹼和溶劑等)以化學方式去除矽片表面的材料。溼法腐蝕一般只是用在尺寸較大的情況下(大於3微米)。溼法腐蝕仍然用來腐蝕矽片上某些層或用來去除幹法刻蝕後的殘留物。
  • 幹法刻蝕與溼法刻蝕有什麼不同?北方華創與中微公司技術一樣嗎?
    刻蝕是光刻之後的關鍵步驟,是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有選擇地從矽片表面去除不需要的刻蝕材料,進而形成光刻定義的電路圖形。說人話就是把想要的留下,不想要的清理掉:    幹法刻蝕主要包括金屬刻蝕、介質刻蝕和矽刻蝕,其中金屬刻蝕主要用於金屬互連線的鋁合金刻蝕、製作鎢塞及接觸金屬刻蝕;介質刻蝕主要用於製作接觸孔和通孔;矽刻蝕主要用於製作MOS柵結構的多晶矽柵和器件隔離或DRAM電容結構中的單晶矽槽
  • 路易斯酸熔融鹽刻蝕:一種製備MXene材料的普適方法
    MXene,即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碳氮化物,是通過選擇性刻蝕三元層狀結構(P63/mmc)Mn+1AXn相前驅體中的A層原子所得到的新型二維材料,其中M代表過渡金屬元素(鈦、釩、鈮等),A主要是第III~IV主族元素(鋁、矽等),X是碳和/或氮。
  • 小科普|半導體晶片工藝中的刻蝕
    這些圖形必須再轉移到光刻膠下面組成器件的各薄層上,這一工藝過程我們稱之為刻蝕,即選擇性地刻蝕掉該薄層上未被掩蔽的部分。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聊聊光刻的兩種基本方法:溼法化學刻蝕和幹法刻蝕。溼法化學刻蝕較為適用於多晶矽、氧化物、氮化物、金屬和Ⅲ-Ⅴ族化合物地表面刻蝕。2、幹法刻蝕溼法化學刻蝕在進行圖形轉移的最大缺點是掩模下會出現橫向鑽蝕,導致刻蝕後圖形的解析度下降。為了達到較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工藝要求的高精度光刻膠抗蝕劑的圖形轉移,幹法刻蝕得到快速發展。
  • CCS Chemistry | 金屬陽離子缺陷原位構築新方法
    氧析出反應可釋放四個電子用於金屬離子、氫離子或其他氧化性物質的還原,是水分解制氫、可充金屬空氣電池等電化學能源存儲和轉化體系中的核心反應之一。但四電子氧析出反應動力學慢、過電位高,需使用Ru或Ir等貴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尖晶石型過渡金屬氧化物是一類具有應用前景的廉價氧析出電催化劑,然而其性能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 「科普」晶片系列第二章第一節:晶圓的刻蝕
    晶圓廠商使用4種最基本的工藝方法,通過大量的工藝順序和工藝變化製造出特定的晶片。這些最基本的工藝方法是增層、光刻、摻雜和熱處理。如下圖所示是四種工藝如何形成一個半導體器件。摻雜工藝:摻雜加工用於在源極和漏極區域形成N型薄膜工藝:在源極和漏極區域生長一層氧化膜圖形化工藝:通過光刻、刻蝕和去膠工藝,分別在源極、柵極和漏極區域刻蝕形成孔,稱為接觸孔
  • 全球刻蝕設備市場深度分析與解讀!
    刻蝕是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有選擇地從矽片表面去除 不需要的材料的過程。刻蝕的基本目標是在塗膠的矽片上正確地複製掩膜圖形。刻蝕的 選擇性質來自於:紫外光會破壞抗蝕劑,而掩膜版會遮擋紫外光,這樣被掩膜版遮蔽的 薄膜層就會被保留。
  • 太陽能光伏刻蝕清洗設備
    去周邊用雷射切割的方法或等離子體刻蝕法。雷射切割可以在太陽電池電極印刷和燒結結束後進行。雷射切割去周邊時必須把雷射束照在背電極上,而且不能讓雷射把矽片擊穿,必須控制好雷射的強度和運行速度,才能做到去周邊時對太陽電池的P-N結無影響。
  • 波導SOl刻蝕工藝特點
    刻蝕即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去除非光刻膠或硬掩膜覆蓋區域的材料。通常有兩種方法,分別為幹法刻蝕和溼法刻蝕,它們各有優缺點。但對於工藝靈活性、刻蝕精確度和可重複性等方面來說,幹法刻蝕居主導地位。
  • 電路板刻蝕液中的銅萃取實驗及效果
    而在銅的消費和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含銅廢渣,如電鍍泥、電子廢料等,因此從各種含銅廢料中提取金屬銅的工藝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各個行業的重視。尤其是電路板刻蝕液的廢水,該類廢水的含銅量通常都比較高,如果不對廢水進行回收處理,刻蝕液中的金屬銅將會大量損失,並且生產成本也會明顯增加。
  • 預見2020:《2020年中國刻蝕設備產業全景圖》(附產業政策、市場...
    刻蝕即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有選擇地從矽片表面去除不需要的材料的過程,其基本目標是在塗膠的矽片上正確地複製掩模圖形。其是半導體製造工藝中重要的一環,微電子IC製造工藝以及微納製造工藝中的一種相當重要的步驟。刻蝕的實現需要依賴專業的刻蝕設備(刻蝕機),故刻蝕設備的製造也是IC製造中的重要環節。刻蝕設備產業鏈及刻蝕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環節如下所示:產業政策——扶植措施明顯從政策環境上來看,我國對於刻蝕設備行業較為重視。
  • 刻蝕設備國產化率達到18%,比率處於逐年上升態勢(附報告目錄)
    刻蝕(Etch)是IC製造中相當重要的工藝,成本僅次於光刻(刻蝕20%,光刻30%),與光刻相聯繫的圖形化處理。刻蝕,狹義上就是光刻腐蝕,先通過光刻將光刻膠進行光刻曝光處理,然後通過其它方式實現腐蝕處理掉所需除去的部分。刻蝕是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有選擇地從矽片表面去除不需要的材料的過程,其基本目標是在塗膠的矽片上正確地複製掩模圖形。
  • 國產刻蝕設備憑什麼後發趕超?(附廠商盤點)
    簡單來說,刻蝕機的作用就好像是雕刻中的刻刀一樣,利用光學-化學反應原理和化學、物理等刻蝕方法,將晶圓表面附著的不必要的材質進行去除,留下的就是所需的材質和附著在其上的光刻膠。然後再多次重複上述步驟,就可得到構造複雜的集成電路。S59esmc按照刻蝕工藝劃分,其主要分為幹法刻蝕以及溼法刻蝕(表1)。
  • 刻蝕及去PSG工藝及異常處理
    >去PSG原理:SiO2+4HF=SiF4+2H2OSiF4+2HF=H2[SiF6]SiO2+ 6HF=H2[SiF6]+2H2O去PSG工序檢驗方法:當矽片從HF槽出來時,觀察其表面是否脫水,如果脫水,則表明磷矽玻璃已去除乾淨;如果表面還沾有水珠,則表明磷矽玻璃未被去除乾淨,
  • 華慧高芯知識庫_刻蝕系列2:刻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過程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幹法刻蝕已經成為工藝步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由於幹法刻蝕對於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各項異性和選擇比,使得幹法刻蝕在納米級和微米級,尤其是小線寬的製程中的應用及其廣泛,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刻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過程。
  • 傅強JACS:金屬與惰性氮化硼載體之間的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組內的前期工作基礎包括氧化物/金屬催化體系中的界面限域效應,5金屬/碳化物催化體系中的SMSI效應,6以及金屬/h-BN體系中二維h-BN對金屬的限域調控作用7, 8等等,證明了在不同體系中催化劑中的界面效應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本工作一開始,我們希望通過「自下而上」的方法構建不同的金屬/h-BN界面結構,研究層狀的h-BN材料對金屬催化劑的修飾作用。
  • PERC鹼刻蝕拋光技術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1 常規刻蝕酸拋設備使用HF/HNO3混合溶液,要達到PERC電池的要求的0.3g以上的減重,平整度拋光度才能滿足要求,藥耗量增加,成本增加2-3倍。1.2 高濃度的含氮、含氟元素排放給廢水處理造成極大地負擔,光伏電池製造公司環保壓力日益增大,使用鹼刻蝕拋光是未來的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