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半導體晶片工藝中的刻蝕

2020-11-30 泰科天潤半導體

聊完光刻、摻雜,今天我們來簡單聊聊半導體工藝中的另一項工藝技術——刻蝕。

前面我們聊到光刻是將圖形轉移到覆蓋在半導體矽片表面的光刻膠上的過程。這些圖形必須再轉移到光刻膠下面組成器件的各薄層上,這一工藝過程我們稱之為刻蝕,即選擇性地刻蝕掉該薄層上未被掩蔽的部分。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聊聊光刻的兩種基本方法:溼法化學刻蝕和幹法刻蝕。

1、溼法化學刻蝕

我們先來看下溼法化學腐蝕的示意圖:

溼法化學刻蝕的機理主要包括三個階段:反應物通過擴散到反應物表面,化學反應在表面上進行,然後通過擴散將反應生成物從表面移除。

腐蝕液的攪拌和溫度將會影響腐蝕速率,在集成電路工藝中,大多是溼法化學刻蝕是將矽片浸入化學溶劑或向矽片上噴灑刻蝕溶劑。對於浸入式刻蝕,是將矽片進入化學溶劑,通過需求攪拌來保證刻蝕過程以一致或者恆定的速率進行;噴灑式刻蝕通過不斷向矽片表面提供新的刻蝕劑來極大地增加刻蝕速率和一致性,噴灑式較浸入式會更好一點。

溼法化學刻蝕較為適用於多晶矽、氧化物、氮化物、金屬和Ⅲ-Ⅴ族化合物地表面刻蝕。

2、幹法刻蝕

溼法化學刻蝕在進行圖形轉移的最大缺點是掩模下會出現橫向鑽蝕,導致刻蝕後圖形的解析度下降。為了達到較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工藝要求的高精度光刻膠抗蝕劑的圖形轉移,幹法刻蝕得到快速發展。

幹法刻蝕法包括等離子體刻蝕、反應離子刻蝕、濺射刻蝕、磁增強反應離子刻蝕、反應離子束刻蝕、高密度等離子體刻蝕等。

下面我們針對等離子體刻蝕簡單地聊一下。

等離子體是完全或部分電離的氣體離子,包括相同數量的正負電荷和不同數量的未電離分子組成。當足夠大的電場加於氣體並使其擊穿和電離時,就產生了等離子體。等離子體由自由電子觸發,這些自由電子可以由加負偏壓的電極發射或由其他方法產生。自由電子從電場獲得動能,在穿過氣體的運動過程中與氣體分子碰撞而損失能量。在碰撞中轉移的能量使得氣體分子電離,產生自由電子。這些自由電子又從電場中獲得動能,以上過程不斷持續。因此當外加電壓大於擊穿電壓後,就能在整個反應腔內形成持續的等離子體。用於幹法刻蝕的等離子體的電子濃度比較低,等離子體輔助幹法刻蝕是一種低溫工藝。

等離子體幹法刻蝕的幾個基本步驟的示意圖如下:

包括:刻蝕反應劑在等離子體中產生;反應劑以擴散的方式通過不流動的氣體邊界層到達表面;反應劑吸附在表面;隨後發生化學反應,也伴隨著離子轟擊等物理反應,生成了可揮發性化合物;最後,這些化合物從表面解析出來,通過擴散回到等離子體氣體中,然後由真空裝置抽出。

等離子體刻蝕技術基於低壓時在氣體中產生的等離子體,常用的兩種基本方法是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前者包含濺射刻蝕,後者包含純粹的化學刻蝕。

幹法刻蝕是等離子體輔助刻蝕的代名詞,用於高精度的圖形轉移。目前我國刻蝕工藝以及刻蝕設備相對於光刻而言,已經能夠達到世界較為前列的水平。能夠達到較高的刻蝕選擇性、更好的尺寸控制、低面比例依賴刻蝕和更低的等離子體損傷。

來源:功率半導體那些事兒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泰科天潤半導體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泰科天潤半導體對該觀點讚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泰科天潤半導體。

相關焦點

  • 「科普」晶片系列第二章第一節:晶圓的刻蝕
    晶片的製造分為四個階段原料製作,單晶生長和晶圓的製造,集成電路晶圓的生產和集成電路的封裝。前面兩個階段已經在上幾章帖子中給大家簡單說了說,現在給大家講述下集成電路晶圓生產的基礎知識。集成電路晶圓生產(wafer fabrication)是在晶圓表面上製造出半導體器件的一系列生產過程。整個製造過程從矽單晶拋光片開始,到晶圓上包含了數以百計的集成電路晶片。
  • 中微確立存儲晶片幹法刻蝕領域市場地位
    該設備能夠用於加工要求最為嚴格的半導體器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中微的Primo SSC AD-RIE™刻蝕設備在韓國領先的半導體製造企業中完成了20納米及以下關鍵快閃記憶體晶片的生產驗證。該韓國客戶已正式下單訂購,目前正在進行15納米晶片刻蝕的驗證。
  • 泛林集團在晶片製造工藝的刻蝕技術和生產率上取得新突破
    近日,泛林集團發布了一項革新性的等離子刻蝕技術及系統解決方案,旨在為晶片製造商提供先進的功能和可擴展性,以滿足未來的創新需求。隨著半導體器件的尺寸越來越小,深寬比越來越高,Sense.i平臺的設計旨在為未來的技術拐點提供支持。基於泛林集團的Equipment Intelligence®(智能設備)技術,具備自感知能力的Sense.i平臺使半導體製造商能夠採集並分析數據、識別模式和趨勢,並指定改善措施。Sense.i平臺還具備自主校準和維護功能,可減少停機時間和人工成本。
  • 科創板系列|中微半導體:刻蝕、MOCVD全球龍頭,深度受益大陸產業發展
    中微半導體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半導體設備公司,在刻蝕和MOCVD領域已經達到世界領先地位,公司的三大產品均位列全球前三:(1)介質刻蝕設備已經總計進入20餘條晶片生產線, 7nm製程已實現量產,5nm製程正在與龍頭代工合作研發;(2)中微在TSV矽通孔刻蝕設備方面,8英寸和12英寸設備國內市佔率超過50%;(3)中微的MOCVD打破了美國的Veeco
  • 中微推出用於3D晶片及封裝的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TM)
    中微開發TSV刻蝕設備恰恰滿足了這樣的需求。CMOS圖像傳感器、發光二極體、微機電系統以及其他許多裝置都離不開微小的系統級晶片(SoC),而3D IC技術則是實現系統級晶片的必要條件。隨著半導體關鍵尺寸日益縮小,採用新的堆疊處理方法勢在必行。先進晶片變得日益複雜,就要求必須在能耗和性能之間尋求平衡。
  • 半導體刻蝕技術新突破!泛林解決方案正式發布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近日,泛林集團發布了革新性的等離子刻蝕技術及系統解決方案Sense.i 平臺,旨在為晶片製造商提供先進的功能和可擴展性,以滿足未來的創新需求。泛林集團全新的Sense.i刻蝕系統提供行業領先的生產率和創新的傳感技術以泛林集團行業領先的Kiyo和Flex工藝設備演變而來的核心技術為基礎,Sense.i平臺提供了持續提升均勻性和刻蝕輪廓控制所必需的關鍵刻蝕技術,以實現良率的最大化和更低的晶圓成本。
  • 進擊的神工股份:刻蝕材料世界先進 晶片國產高速成長
    「刻蝕」指用化學和物理方法有選擇地從矽片表面去除不需要的材料,是晶圓製造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步驟。刻蝕技術按工藝可以分為溼法刻蝕與幹法刻蝕,其中幹法刻蝕是目前8英寸、12英寸先進位程中的主要刻蝕手段,幹法刻蝕又多以「等離子體刻蝕」為主導。
  • 大國重器之國產刻蝕機:中國晶片燎原火 - 刻蝕機,半導體,中微...
    國內兩家重要的廠家中微半導體和北方華創用的都是「刻蝕機」,本文也統一使用「刻蝕機」。一、刻蝕機是用來做什麼的刻蝕機,顧名思義,對應的是晶片製造中的「刻蝕」這一步。在晶片製造中,「光刻」和「刻蝕」是兩個緊密相連的步驟,也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回顧IT之家之前介紹光刻機的文章,我們知道,「光刻」就相當於用投影的方式把電路圖「畫」在晶圓上。
  • 中微半導體:大國重器——7納米晶片刻蝕機龍頭
    自成立以來,公司主要業務是開發大型真空的微觀器件工藝設備,包括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和薄膜沉積設備。等離子體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與光刻機一併是製造集成電路、LED 晶片等微觀器件的最關鍵設備。   中微公司基於在半導體製造設備產業多年積累的專業技術,涉足半導體集成電路製造、先進封裝、LED 生產、MEMS 製造以及其他微觀工藝的高端設備領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堅持自主創新。
  • 深度解讀晶片刻蝕:國產5nm機器就緒,全球銷售額破歷史新高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智東西內參 在晶片製造的眾多流程當中,刻蝕是其中重要的一步,目的是在襯底上留下需要的圖形電路。根據海通證券預計,2018年全球刻蝕設備市場規模將高達100億美元左右,並且隨著晶片工藝節點的縮小,刻蝕的步驟也進一步增多,對刻蝕機需求越來越大。
  • 中國在半導體材料和集成電路晶片行業發展
    現階段因為中微半導體材料研發的5納米技術蝕刻機早就根據臺積電的驗證,那麼在臺積電生產製造5氧化矽晶片時,生產流水線的一部分蝕刻機可能是中國生產製造。現階段中微半導體材料早已向臺積電的供應鏈管理出示5納米技術蝕刻機機器設備,而從臺積電的加工工藝路線地圖上看,在2020年第三季度臺積電可能應用全世界更為優秀的極紫外光刻機生產製造5氧化矽晶片。
  • 中微半導體:專注並提升電介質刻蝕設備技術
    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一個非常嚴重的衰退期,但中微公司把這波衰退期視為一個機遇,穩步地將我們的產品推向市場,並夯實客戶基礎。
  • 晶片的雕刻刀!半導體設備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半導體產業之風已至,政策環境利好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向大陸轉移的過程中,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刻蝕機是用來做什麼的刻蝕機,顧名思義,對應的是晶片製造中的「刻蝕」這一步。在晶片製造中,「光刻」和「刻蝕」是兩個緊密相連的步驟,也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光刻」就相當於用投影的方式把電路圖「畫」在晶圓上。注意,這個時候,電路圖其實不是真的被畫在了晶圓上,而是被畫在了晶圓表面的光刻膠上。光刻膠表層是光阻,一種光敏材料,被曝光後會消解。而「刻蝕」,才是真正沿著光刻膠表面顯影的圖案,將電路圖刻在晶圓上。晶片的雕刻刀!
  • 中微公司將發布新一代等離子刻蝕設備
    上海2012年10月22日電 /美通社/ -- 今年IC China(一年一度在上海舉辦的業內知名半導體展會和論壇)展會期間,先進的設備製造商 -- 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微公司」),將於本周三在上海世博展覽館,就其設計創新、技術領先的新一代刻蝕設備產品舉辦新聞發布會。
  • 晶片的雕刻刀!投入佔比超光刻機,揭秘走在國產替代前列的刻蝕設備...
    集成電路就在沉積、光刻、刻蝕、拋光等步驟的不斷重複中成型,整個製造工藝環環相扣,任一步驟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整個晶圓不可逆的損壞,因此每一項工藝的設備要求都很嚴格。如果把晶片比作一幅平面雕刻作品,那麼光刻機是打草稿的畫筆,刻蝕機則是雕刻刀,沉積的薄膜則是用來雕刻的材料。
  • 深度解讀晶片刻蝕:國產5nm機器已就緒,2018全球銷售額破歷史新高
    根據海通證券預計,2018年全球刻蝕設備市場規模將高達100億美元左右,並且隨著晶片工藝節點的縮小,刻蝕的步驟也進一步增多,對刻蝕機需求越來越大。目前,國內刻蝕設備供應商正在迎頭追趕,2018年12月,中微半導體的5nm等離子體刻蝕機宣布通過臺積電驗證,將用於全球首條5nm製程生產線。2020年刻蝕機國產率有望達到20%。
  • 電腦晶片材料與製作工藝
    在現今的半導體製造業中,CPU中央處理器晶片商兩大巨頭Intel和IBM已經縱橫半導體市場領域無數的年頭,無論是處理器架構的更迭升級還是處理器製作工藝納米技術的突飛猛進,首先是他們發明了應變矽技術,使得處理器製造技術走到了世界最前列。
  • 王曉東:幹法刻蝕引領半導體微納加工
    會議期間,中科院半導體所、集成電路工程研究中心的王曉東研究員做了題為《半導體微納加工中的矽幹法刻蝕技術》的報告。矽幹法刻蝕即等離子體刻蝕技術,相對於溼法刻蝕,具有更好的各向異性,工藝重複性,且能降低晶圓汙染機率,因此成為了亞微米下製備半導體器件最主要的刻蝕方法。在此次報告中,王曉東研究員介紹了三種不同的矽幹法刻蝕技術。
  • 半導體板塊分化或將到來,神工半導體成長難度不小
    2018年神工半導體的營收為2.82億元,但是其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13%-15%,即全球單晶矽材料市場總額在18.8億元-21.7億元之間,這意味著神工半導體的天花板就在眼前,所以這一次的ipo神工預計募資8.69億元用於投入8英寸半導體級單晶拋光片的生產建設項目。半導體單晶矽材料按照應用劃分可以分為晶片用單晶矽材料和刻蝕用單晶矽材料,目前神工的產品在刻蝕用單晶矽材料。
  • 怎樣在氮化鎵晶圓進行刻蝕工藝?
    為了了解這是如何實現的,下面具體看一個例子:一臺名為Versys®Kiyo45™的蝕刻機於10-15年前發布,它是半導體領域的不朽之作。它的設計初衷是為矽晶圓進行反應離子刻蝕(RIE)(也被簡稱為等離子刻蝕),可以迅速去除矽,以滿足大批量生產晶片的嚴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