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林集團在晶片製造工藝的刻蝕技術和生產率上取得新突破

2020-11-25 電子產品世界

近日,泛林集團發布了一項革新性的等離子刻蝕技術及系統解決方案,旨在為晶片製造商提供先進的功能和可擴展性,以滿足未來的創新需求。泛林集團開創性的Sense.i™ 平臺基於小巧且高精度的架構,能提供無與倫比的系統智能,以實現最高生產率的工藝性能,為邏輯和存儲器件在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打下了基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3/410639.htm

以泛林集團行業領先的Kiyo®和Flex®工藝設備演變而來的核心技術為基礎,Sense.i平臺提供了持續提升均勻性和刻蝕輪廓控制所必需的關鍵刻蝕技術,以實現良率的最大化和更低的晶圓成本。隨著半導體器件的尺寸越來越小,深寬比越來越高,Sense.i平臺的設計旨在為未來的技術拐點提供支持。

基於泛林集團的Equipment Intelligence®(智能設備)技術,具備自感知能力的Sense.i平臺使半導體製造商能夠採集並分析數據、識別模式和趨勢,並指定改善措施。Sense.i平臺還具備自主校準和維護功能,可減少停機時間和人工成本。該平臺的機器學習算法使設備能自適應以實現工藝變化的最小化,以及晶圓產量的最大化。

Sense.i平臺具有革命性的緊湊型架構,通過將刻蝕輸出精度提升50%以上,幫助客戶達成未來的晶圓產量目標。隨著半導體製造商不斷開發更智能、更快速、更精細的晶片,工藝的複雜性和所需步驟也在與日俱增。這需要晶圓廠擁有更多的工藝腔室,因此降低了有限空間面積條件下的總產量。Sense.i平臺的佔地面積更小,無論是新建晶圓廠或是正在進行節點技術轉換的現有晶圓廠都能從中獲益。

 「此次推出的是泛林集團20年來研發的最具創新性的刻蝕產品,」泛林集團刻蝕產品事業部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Vahid Vahedi表示,「Sense.i擴展了我們的技術路線圖,可以在滿足客戶下一代需求的同時,解決其在業務中面臨的嚴峻成本挑戰。每月有超過400萬片晶圓採用泛林集團的刻蝕系統進行加工,這一龐大的裝機數量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使我們得以研發、設計和生產出最佳的半導體製造設備。」

 

圖註:泛林集團全新的Sense.i刻蝕系統提供行業領先的生產率和創新的傳感技術


相關焦點

  • 半導體刻蝕技術新突破!泛林解決方案正式發布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近日,泛林集團發布了革新性的等離子刻蝕技術及系統解決方案Sense.i 平臺,旨在為晶片製造商提供先進的功能和可擴展性,以滿足未來的創新需求。泛林集團是全球半導體產業創新晶圓製造設備及服務主要供應商,該款開創性的Sense.i 平臺基於小巧且高精度的架構,能提供無與倫比的系統智能,以實現最高生產率的工藝性能,為邏輯和存儲器件在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打下了基礎。
  • 泛林集團發布應用於EUV光刻的技術突破
    泛林集團研發的這項全新的幹膜光刻膠技術,結合了泛林集團在沉積、刻蝕工藝上的領導地位及其與阿斯麥 (ASML) 和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 (imec) 戰略合作的成果,它將有助於提高EUV光刻的解析度、生產率和良率。泛林集團的幹膜光刻膠解決方案提供了顯著的EUV光敏性和解析度優勢,從而優化了單次EUV光刻晶圓的總成本。
  • 泛林和ASML研發EUV新技術 可減少90%光刻膠用量
    近日,美國泛林公司宣布與 ASML 阿斯麥、 IMEC 比利時微電子中心合作開發了新的 EUV 光刻技術,不僅提高了 EUV 光刻的良率、解析度及產能,還將光刻膠的用量最多降至原來的 1/10 ,大幅降低了成本。
  • 晶片的雕刻刀!投入佔比超光刻機,揭秘走在國產替代前列的刻蝕設備...
    在光刻技術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想要繼續提升製程大體有兩個思路,即雙重光刻+刻蝕,或多重薄膜+刻蝕,無論用哪種思路都離不開刻蝕步驟的增加。晶片設計的變化帶來刻蝕設備需求的提升,近幾年來 3D NAND 等新結構的應用導致在存儲器製造過程中刻蝕步驟大幅增加。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東興證券的報告《半導體設備: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詳解刻蝕設備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刻蝕設備的逆襲邏輯。
  • 生產晶片,離不開三大工藝,中國和國外差距在哪裡?
    半導體領域的範疇是廣泛的,但總體而言 它還是可以分為核心專利,半導體設備製造和材料製造、IC設計 ,晶片代工和封裝測試等5大類,這其中半導體設備製造和材料製造以及晶片代工是一體的,也是半導體的核心領域,晶片代工簡單來說就是晶片量產,一個晶片通常來說都需要上千道工藝才能製造出來,自然就需要不同的設備和材料的支持,那麼晶片製造需要用到什麼設備呢,其實總共可以分為八大類,分別是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
  • 升級MEMS製造:從概念到批量生產
    這些傳統市場的發展也在加速催化對各種相關新應用的需求,包括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機器人技術、醫療傳感器以及更先進的汽車電子產品,而以上各種應用的發展又刺激了對各類半導體的需求,包括邏輯晶片、控制IC、圖像傳感器以及MEMS組件。
  • 泛林:業績不斷創新高,傾力中國半導體製造
    近日,晶圓設備製造商泛林(Lam Research)集團在京舉辦了媒體交流會,公司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劉二壯博士和中國區首席技術官周梅生博士介紹了公司的業績和當前半導體製程的趨勢等
  • 「上海製造」入選首條5納米晶片生產線
    刻蝕機是晶片製造的關鍵裝備之一,中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讓「上海製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走進位於金橋出口加工區的中微公司,就要換上公司提供的皮鞋,這家精密製造企業要求一塵不染。在潔淨室門外,記者看到身穿白色工作服,戴著白帽子、口罩和手套的研發人員,正在測試一臺大型設備,它就是全球屈指可數的5納米刻蝕機。
  • 中微突破了「卡脖子」技術,讓「上海製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最近,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收到一個好消息:其自主研製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經臺積電驗證,性能優良,將用於全球首條5納米製程生產線。刻蝕機是晶片製造的關鍵裝備之一,中微突破了「卡脖子」技術,讓「上海製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 中微確立存儲晶片幹法刻蝕領域市場地位
    中微第二代單反應腔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已在韓國領先的客戶生產線上得到驗證 用於20納米及以下關鍵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加工製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中微的Primo SSC AD-RIE™刻蝕設備在韓國領先的半導體製造企業中完成了20納米及以下關鍵快閃記憶體晶片的生產驗證。該韓國客戶已正式下單訂購,目前正在進行15納米晶片刻蝕的驗證。此前,中微雙反應臺刻蝕設備Primo D-RIE®已在眾多亞洲領先的存儲晶片和邏輯晶片生產線上確立穩固地位,而中微這款新刻蝕產品延續了Primo D-RIE®的創新性。
  • 國產刻蝕設備憑什麼後發趕超?(附廠商盤點)
    簡單來說,刻蝕機的作用就好像是雕刻中的刻刀一樣,利用光學-化學反應原理和化學、物理等刻蝕方法,將晶圓表面附著的不必要的材質進行去除,留下的就是所需的材質和附著在其上的光刻膠。然後再多次重複上述步驟,就可得到構造複雜的集成電路。S59esmc按照刻蝕工藝劃分,其主要分為幹法刻蝕以及溼法刻蝕(表1)。
  • 中微推出用於3D晶片及封裝的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TM)
    繼中微第一代和第二代甚高頻去耦合等離子刻蝕設備Primo D-RIE™ 和Primo AD-RIE™之後,中微的這一TSV刻蝕設備將被用於生產晶片的3D封裝、CMOS圖像感測器、發光二極體、微機電系統等。中微的8英寸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已經進入崑山西鈦微電子和江陰長電的生產線,以支持其先進的封裝生產製造。預計中微不久還將收到來自臺灣和新加坡的訂單。
  • 中微發布第一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刻蝕設備Primo nanova®
    該設備採用了中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刻蝕技術和許多創新的功能,以幫助客戶達到晶片製造工藝的關鍵指標,例如關鍵尺寸(CD)刻蝕的精準度、均勻性和重複性等。其創新的設計包括:完全對稱的反應腔,超高的分子泵抽速;獨特的低電容耦合線圈設計和多區細分溫控靜電吸盤(ESC)。
  • 搭一條沒有美國設備的晶片產線,可行嗎?
    應用材料、東京電子和泛林集團是提供等離子體刻蝕和薄膜沉積等工藝設備的三強。科磊半導體是檢測設備的龍頭企業。Pk8EETC-電子工程專輯在將單晶矽片做成晶片的製造環節,又稱為前道工藝,大體要經過氧化、塗膠、光刻、刻蝕、離子注入、物理氣相沉積、化學氣相沉積、拋光、晶圓檢測、清洗等環節。
  • 中微發布第一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刻蝕設備Primo nanova(R)
    該設備採用了中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刻蝕技術和許多創新的功能,以幫助客戶達到晶片製造工藝的關鍵指標,例如關鍵尺寸(CD)刻蝕的精準度、均勻性和重複性等。其創新的設計包括:完全對稱的反應腔,超高的分子泵抽速;獨特的低電容耦合線圈設計和多區細分溫控靜電吸盤(ESC)。
  • 取得突破!中微攻克5納米蝕刻機技術,通過臺積電的認證!
    取得突破!中微攻克5納米蝕刻機技術,通過臺積電的認證!各位小夥伴是否知道,除了光刻機對於晶片生產十分重要之外,還有蝕刻機也很重要,我國中微公司早在三年前就已經對外宣布已經攻克了5納米蝕刻機的製造技術,現在中微半導體研製的5納米蝕刻機通過臺積電的認證。
  • 半導體級刻蝕用單晶矽:晶圓製造的核心耗材
    晶片製造工藝繁多複雜,其中薄膜沉積、光刻、刻蝕是晶片製造三個主要工藝環節,刻蝕用單晶矽材料主要應用於加工製成刻蝕用單晶矽部件,刻蝕用單晶矽部件是晶圓製造刻蝕環節所需的核心耗材。半導體矽材料主要為單晶矽材料,按照應用場景劃分,半導體矽材料可以分為晶片用單晶矽材料和刻蝕用單晶矽材料。其中晶片用單晶矽材料是製造半導體器件的基礎原材料,晶片用單晶矽材料經過一系列晶圓製造工藝形成極微小的電路結構,再經切割、封裝、測試等環節成為晶片,並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下遊市場。
  • 晶片刻蝕機生產企業調研
    晶片刻蝕機不是光刻機刻蝕機是晶片製造的重要設備,不少人可能會將光刻機和刻蝕機混淆起來。其實光刻機和刻蝕機是兩種不同的設備。光刻機的工作原理是用光將掩膜版上的電路結構臨時複製到矽片上。晶片行業的國際巨頭制定了不斷提高其晶片的工藝製程的戰略,比如英特爾14/10/7納米、臺積電16/12/10/7/5納米、三星14/10/8/7/6納米、格羅方德14/7納米……其中7納米已經成為一個關鍵的技術指標,而要實現7納米的晶片工藝製程,光刻機與刻蝕機都應該具有7納米的工藝能力。刻蝕機分為幹刻、溼刻兩種。
  • LED晶片製造設備現狀及其工藝介紹
    而鑑於國內光刻設備生產企業的技術基礎和在翻新業務中取得的經驗積累,相信假以時日開發出國產的LED光刻設備的前景一片光明。納米壓印是通過模版熱壓的技術製備納米級圖形,在美國、臺灣等均有較深入的研究,工業化應用還不成熟,但仍存在較大的應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