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刻蝕機生產企業調研

2020-12-04 網際網路周刊

中興通訊被美國禁運晶片事件爆發之後,中國在晶片全產業鏈上的一些弱點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出來,比如在光刻機與EDA工具上,中國本土企業幾乎是一片空白。但是,中國在整個產業鏈中,並不是沒有亮點。其中,在晶片刻蝕機的國產化上,中國企業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以中微半導體為代表的中國本土企業,在全球刻蝕機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晶片刻蝕機不是光刻機

刻蝕機是晶片製造的重要設備,不少人可能會將光刻機和刻蝕機混淆起來。

其實光刻機和刻蝕機是兩種不同的設備。光刻機的工作原理是用光將掩膜版上的電路結構臨時複製到矽片上。而刻蝕機的工作原理是按光刻機刻出的電路結構,在矽片上進行微觀雕刻,刻出溝槽或接觸孔。刻蝕利用顯影后的光刻膠圖形作為掩模,在襯底上腐蝕掉一定深度的薄膜物質,隨後得到與光刻膠圖形相同的集成電路圖形。

打個比方,光刻機的工作就好象木匠用墨線在木板上畫線,而刻蝕機的工作則是木匠在木板上按照墨線的痕跡雕花。

在晶片的生產過程中,首先要用到的是光刻機,隨後就要用到刻蝕機。

光刻機與刻蝕機的性能決定了晶片的工藝製程。晶片行業的國際巨頭制定了不斷提高其晶片的工藝製程的戰略,比如英特爾14/10/7納米、臺積電16/12/10/7/5納米、三星14/10/8/7/6納米、格羅方德14/7納米……

其中7納米已經成為一個關鍵的技術指標,而要實現7納米的晶片工藝製程,光刻機與刻蝕機都應該具有7納米的工藝能力。

刻蝕機分為幹刻、溼刻兩種。其中溼刻一般依靠化學方法,需要有化學液體的參與;而幹刻的過程則沒有液體參與。

其中,等離子體刻蝕是一種幹法刻蝕。

等離子體具備兩個特點:等離子體中的氣體化學活性很強,根據被刻蝕材料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氣體,就可以更快地與材料進行反應,實現刻蝕的目的(在矽片上的刻蝕就是等離子體與矽反應);另外一方面,等離子體是帶電的,因此還可以利用電場對等離子體進行引導和加速,使其中的離子具備一定能量,當離子轟擊被刻蝕物的表面時,會將被刻蝕物材料的原子擊出,從而依靠物理能量的轉移來實現刻蝕(這有點像汽車開過水坑,把水濺出來一樣)。

等離子刻蝕機正是利用等離子體在晶圓表面進行集成電路(晶片)圖形雕刻的工具。

但製造這種儀器卻具有很高的難度,比如有一種等離子刻蝕機需要用到電感耦合等離子體源,而這種射頻源的製造在電路設計上就很不簡單。而且為了保證等離子體的質量,還需要很高真空度。因此,綜合起來,這是一個有技術難度的高科技儀器。

國外晶片刻蝕機生產企業有哪些?

國外的刻蝕機在中國的售價一般是每臺幾百萬人民幣,屬於高端儀器。

這些外國公司開發的刻蝕機在中國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

在刻蝕機市場上,國外企業佔據統治地位。而且,這些巨頭們已經開始合併,謀取壟斷溢價。比如應用材料公司與東京電子已經合併;而泛林半導體與科磊也曾經謀求合併,試圖強強聯合打造聯合體。強強聯合能減少市場競爭,保持高額利潤,因此中國企業要在這個外國企業強敵環伺的局面中殺出重圍,必須依靠自己過硬的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於刻蝕機來說,其對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以16納米的晶片來說,等離子體刻蝕的加工尺度要達到普通人頭髮絲的五千分之一,而加工的精度和重複性更要達到頭髮絲的五萬分之一。因此,這類儀器對機械精度要求很高。而這與中國的精密加工工具機等設備相關,因此這是整個工業體系的問題,而不僅僅只是刻蝕機單一領域的問題。

中國國內的晶片刻蝕機生產企業

2017年3月,央視《中國財經報導》報導了中國國內的一家晶片刻蝕機生產企業: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

《網際網路周刊》查詢了中微半導體企業網站,據網站介紹,其自主研發Primo AD-RIE刻蝕機,可以用於22納米晶片刻蝕加工。

雖然與外國最先進的7納米工藝的刻蝕機相比,中微半導體刻蝕機的技術指標還停留在22納米處。但是,中微半導體顯然已經為中國人在這一核心技術領域爭得了一定的話語權。而這份成績其實來之不易。應用材料和泛林半導體等曾經相繼對中微半導體提起專利訴訟,試圖用智慧財產權官司壓制住中微半導體的發展。但基於自主研發的中微半導體拿出了關鍵性的技術專利證據之後,這兩次訴訟都以中微半導體獲勝告終。而且,最近上海海關還扣留了外國某公司涉嫌侵害中微半導體專利的晶片製造設備,切實維護了中微半導體的智慧財產權權益。

為什麼中微半導體可以取得成功?這離不開其創始人尹志堯博士孜孜以求的努力。尹志堯在回國創辦中微半導體之前,曾經在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擔任總公司副總裁,他親自參與了幾代等離子體刻蝕機的研發,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目前看來,中微半導體已經在刻蝕機核心技術上突破了外國企業的壟斷!這顯然已經成為中國晶片產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除了中微半導體,成立於2001年的北方微電子也正在積極研製高質量的刻蝕機,其也承擔了國家重大專項集成電路關鍵裝備研發和產業化項目。這也是一家不容被忽視的刻蝕機生產企業。

中國在晶片刻蝕機上正在不斷努力。雖然最近美國政府對中興通訊的晶片封殺禁令已經有鬆動的跡象,但中國人發展自己的晶片核心裝備的步伐不能鬆懈。只有像中微半導體等公司那樣,堅持走自主研發道路,才能掌握主動權,振興晶片民族工業,最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文/軒中)

相關焦點

  • 大國重器之國產刻蝕機:中國晶片燎原火 - 刻蝕機,半導體,中微...
    在此前IT之家《兵進光刻機,中國晶片血勇突圍戰》一文中,有網友表示除了光刻機,對刻蝕機也比較感興趣。今天汐元就和大家講一講刻蝕機的那些事吧。在開始之前先統一一下名稱,「刻蝕機」和「蝕刻機」都是正確的叫法。
  • 全球AI晶片企業華為排12,中微5納米工藝,我國晶片到底如何?
    這兩天我國在晶片半導體的新聞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先是ARM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又是中微掌握5納米工藝的刻蝕機,華為在全球AI晶片企業排名12.好像給人一種感覺,我國的晶片半導體實力,很強大,已經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了,那麼我國的晶片領域到底是處於什麼水平?
  • 科創板受理企業透析|中微半導體:7納米晶片刻蝕機第一梯隊
    中微半導體生產的是製造晶片的關鍵設備——刻蝕機。由於西方國家對刻蝕機產品出口中國進行管制,一些最先進的刻蝕機無法第一時間出口到中國。中微公司是我國半導體設備企業中,極少數能與全球頂尖設備公司直接競爭並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的公司,是國際半導體設備產業界公認的後起之秀。
  • 科技日報:國產刻蝕機很棒,但造晶片只是「配角」
    科技日報:國產刻蝕機很棒,但造晶片只是「配角」 近來有網絡媒體稱,「中微半導體自主研製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性能優良,將用於全球首條5納米晶片製程生產線」,並評論說「中國晶片生產技術終於突破歐美封鎖,第一次佔領世界制高點
  • 大國重器之國產刻蝕機:中國晶片燎原火
    在此前IT之家《兵進光刻機,中國晶片血勇突圍戰》一文中,有網友表示除了光刻機,對刻蝕機也比較感興趣。 在開始之前先統一一下名稱,「刻蝕機」和「蝕刻機」都是正確的叫法。國內兩家重要的廠家中微半導體和北方華創用的都是「刻蝕機」,本文也統一使用「刻蝕機」。 一、刻蝕機是用來做什麼的 刻蝕機,顧名思義,對應的是晶片製造中的「刻蝕」這一步。
  • 中國排名第一的晶片設備公司:老闆60歲回國,刻蝕機做到全球領先
    眾所周知,限制我國晶片產業發展的,並不是集成電路的設計,而是與晶片生產相關的半導體設備。在晶片設計方面,比如華為海思,基本上已經追上了全球領先的水平,而在半導體設備方面,我國仍然依賴於進口,因此難以實現晶片的規模化生產。
  • 晶片的雕刻刀!半導體設備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半導體產業之風已至,政策環境利好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向大陸轉移的過程中,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刻蝕機是用來做什麼的刻蝕機,顧名思義,對應的是晶片製造中的「刻蝕」這一步。在晶片製造中,「光刻」和「刻蝕」是兩個緊密相連的步驟,也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光刻」就相當於用投影的方式把電路圖「畫」在晶圓上。注意,這個時候,電路圖其實不是真的被畫在了晶圓上,而是被畫在了晶圓表面的光刻膠上。光刻膠表層是光阻,一種光敏材料,被曝光後會消解。而「刻蝕」,才是真正沿著光刻膠表面顯影的圖案,將電路圖刻在晶圓上。晶片的雕刻刀!
  • 國產5nm刻蝕機問世,但這並不能突破華為晶片封鎖!
    而這也標誌著國產蝕刻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內已具備組件5nm製程工藝生產線的能力,也不能從根本上幫助華為突破晶片封鎖。不少自媒體對此誇大其詞,與其說是為了熱度炒作,不如稱其是謠言,其實一直以來就有對國產5nm刻蝕機的熱炒,中微半導體公司對此也異常的反感。
  • 網傳尹志堯回國,帶回30多位晶片認為和5nm刻蝕機,是真是假?
    而5nm刻蝕機是光刻機嗎?讓網友那麼興奮,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昨天小編寫過一篇晶片的製造過程,在這小編在簡單的說一下,手機晶片製造過程可分為前道工序晶圓製造、後道工序封裝與檢測等。因生產工藝複雜,工序繁多,所以生產製造過程當中需要種類繁多的設備。
  • 國內最具優勢的半導體設備——刻蝕機的突圍
    前一段時間《每日財報》用系列文章對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現狀做了介紹,在設備領域重點剖析了技術難度最大的光刻膠,今天就帶大家深入了解國內最具優勢的半導體設備——刻蝕機。在晶片的製造過程中,有三大關鍵工序,分別是光刻、刻蝕、沉積。這三大工序在生產的過程中,不斷的重複循環,最終製造成為晶片。而在這三大關鍵工序中,要用到三種關鍵設備,分別是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
  • 又一中國半導體巨頭崛起,5nm刻蝕機到來,再次領先世界
    對於晶片製造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晶片製造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設備,一個是ASML的EUV光刻機,另一個就是刻蝕機,而這兩個設備佔據了晶片製造工序的70%,所以,缺少任何一種設備就會導致晶片製造產業備受限制。
  • 中國最強刻蝕機,每臺售價2000多萬,正在研發3nm技術
    而日本3家,荷蘭一家,歐洲一家,而中國沒有企業能夠上榜。也正因為有這個底氣,所以這次美國才將華為的晶片禁令升級,要求所有使用美國半導體設備的晶片製造企業,幫華為生產晶片時,需要美國的許可證。不過,雖然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中沒有大企業能夠排進全球前10,但在刻蝕機領域,卻領先於全世界,目前中微半導體生產的刻蝕機,已達5nm水平,並且現在已經被臺積電用於蘋果A14,華為麒麟1020這樣的5nm晶片的生產。不僅如此,中微半導體目前正在研究3nm的刻蝕機,比起國際頂尖大廠應用材料來,進度也一點也沒有落後。
  • 十年磨一劍,國產5nm刻蝕機研製成功,晶片製造前進一大步
    隨著摩爾定律的發展,同樣面積的晶片內部所容納的電晶體越多,它的性能就越強。而想要在晶片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電晶體數量就需要提升它的製造工藝,從最初的24nm、16nm再到7nm和5nm,晶片性能強大的同時它的製造難度越來越高,不少代工企業面臨淘汰,留到最後的就只有臺積電和三星這樣的老牌代工廠商,大陸的代工企業已經沒有了核心競爭力。
  • 國產刻蝕機的「突圍」之路
    半導體產業三大生產工藝環節分為:IC設計(電路與邏輯設計)、IC製造(前道工序)和IC封裝與測試環節(後道工序)。IC製造環節又分為晶圓製造和晶圓加工兩部分。晶圓加工則是指在製備晶圓材料上構建完整的集成電路晶片的過程,包含鍍氧化、擴散、退火、離子注入、薄膜沉積、光刻、刻蝕、化學機械平坦化(CMP)等十餘道工藝,其中最關鍵的三類主設備是光刻機、刻蝕機和薄膜沉積設備,價值佔前道設備的近70%。光刻機已經成為最具關注的話題,其實刻蝕機同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刻蝕是在襯底上留下需要的圖形電路。
  • 刻蝕機國產化率迅速提升,長江存儲2020年達30%
    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由北京七星華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方微電子基地設備工藝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戰略重組而成,是目前國內集成電路高端工藝裝備的先進企業。北方華創成立後就開始組建團隊鑽研刻蝕技術,2004年第一臺設備成功起輝,2005年第一臺8英寸ICP刻蝕機在客戶端上線,並於2007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領先世界,中國造出5nm刻蝕機,已供貨臺積電
    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在晶片製造設備上領先世界。因生產工藝複雜,工序繁多,所以生產過程所需要的設備種類多樣。 其中,在晶圓製造中,共有七大生產區域,分別是擴散(Thermal Process)、光刻(Photo- lithography)、刻蝕(Etch)、離子注入(Ion Implant)、薄膜生長(Dielectric DeposiTIon)、拋光(CMP)、金屬化(MetalizaTIon),所對應的七大類生產設備分別為擴散爐、光刻機、刻蝕機、離子注入機、薄膜沉積設備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如果把晶片比作一幅平面雕刻作品,那麼光刻機是打草稿的畫筆,刻蝕機則是雕刻刀,沉積的薄膜則是用來雕刻的材料。光刻的精度直接決定了元器件刻畫的尺寸,而刻蝕和薄膜沉積的精度則決定了光刻的尺寸能否實際加工,因此光刻、刻蝕和薄膜沉積設備是晶片加工過程中最重要的三類主設備,佔前道設備的近 70%。
  • 中微5nm刻蝕機問世,中國半導體實現彎道超車?真相讓國人清醒!
    大家都知道,半導體晶片行業發展,我們起步的很晚,技術積累也很薄弱,一直是我們國家的「心病」,這麼多年來一直依賴於別人,始終不能獨立自主生產,這也是中國人心中的痛。近期美國的打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自己獨立生產不了,就容易被人家卡脖子。
  • 國產集成電路設備重大突破 中微半導體5納米刻蝕機通過臺積電驗證
    刻蝕機是晶片製造的關鍵設備之一,曾一度是發達國家的出口管制產品。中微半導體聯合創始人倪圖強表示,中微與泛林、應用材料、東京電子、日立4家美日企業,組成了國際第一梯隊,為7納米晶片生產線供應刻蝕機,如今通過臺積電驗證的5納米刻蝕機,預計能獲得比7納米更大的市場份額。
  • 自研出首臺5nm刻蝕機,確立了技術地位領先
    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蝕刻機設備,國內晶片企業所自研的蝕刻機已打破海外的技術壟斷。 很多人都不清楚,蝕刻機的重要性並不低於光刻機,兩者皆是生產高端晶片的重點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