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世界,中國造出5nm刻蝕機,已供貨臺積電

2020-12-06 騰訊網

根據臺積電的工藝路線圖,2020年就要量產5nm工藝,而中微半導體的5nm蝕刻機已經打入臺積電的供應鏈。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在晶片製造設備上領先世界。

集成電路設備通常可分為前道工藝設備(晶圓製造)、後道工藝設備(封裝與檢測)等。因生產工藝複雜,工序繁多,所以生產過程所需要的設備種類多樣。

其中,在晶圓製造中,共有七大生產區域,分別是擴散(Thermal Process)、光刻(Photo- lithography)、刻蝕(Etch)、離子注入(Ion Implant)、薄膜生長(Dielectric DeposiTIon)、拋光(CMP)、金屬化(MetalizaTIon),所對應的七大類生產設備分別為擴散爐、光刻機、刻蝕機、離子注入機、薄膜沉積設備、化學機械拋光機和清洗機,其中金屬化是把集成電路裡的各個元件用金屬導體連接起來,用到的設備也是薄膜生長設備。

在晶圓製造中,由於光刻、刻蝕、沉積等流程在晶片生產過程中不斷循環往復,是晶片前端加工過程的三大核心技術,其設備價值也最高。

光刻就是把晶片製作所需要的線路與功能區做出來。類似照相機照相。照相機拍攝的照片是印在底片上,而光刻刻的不是照片,而是電路圖和其他電子元件,比如麒麟990擁有103億的電晶體,究竟是怎麼安裝上去的,電晶體就是用光刻技術雕刻出來的。

刻蝕是使用化學或者物理方法有選擇地從矽片表面去除不需要材料。主要有2種基本的刻蝕工藝:幹法刻蝕和溼法腐蝕。目前主流所用的是幹法刻蝕工藝,利用幹法刻蝕工藝的就叫等離子體刻蝕機。

在集成電路製造過程中需要多種類型的幹法刻蝕工藝,應用涉及矽片上各種材料。蝕刻機也分為三大類,分別是介質刻蝕機(CCP 電容耦合)、矽刻蝕機(ICP 電感耦合)、金屬刻蝕機( ECR 電子回旋加速振蕩),這主要是因為電容性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在以等離子體在較硬的介質材料(氧化物、氮化物等硬度髙、需要髙能量離子反應刻蝕的介質材料;有機掩模材料)上,刻蝕通孔、溝槽等微觀結構;電感性等離子體刻蝕設備主要以等離子體在較軟和較薄的材料(單晶矽、多晶矽等材料)上,刻蝕通孔、溝槽等微觀結構。

電子回旋加速振蕩等離子體刻蝕設備主要應用於金屬互連線、通孔、接觸金屬等環節。金屬互連線通常採用鋁合金,對鋁的刻蝕採用氯基氣體和部分聚合物。鎢在多層金屬結構中常用作通孔的填充物,通常採用氟基或氯基氣體。

所以按材料來分,刻蝕主要分成三種:金屬刻蝕、介質刻蝕、和矽刻蝕,它們彼此的應用並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因此。通過與光刻、沉積等工藝多次配合可以形成完整的底層電路、柵極、絕緣層以及金屬通路等。

整體看矽刻蝕最難,其次介質刻蝕,最簡單的是金屬刻蝕。目前從事刻蝕機研發的企業共有北方華創和中微。

中微主要攻關的是介質刻蝕工藝和矽刻蝕工藝,中微半導體於2004年由尹志堯博士帶領的海歸人才創辦,尹志堯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曾任職於中科院蘭州物理化學所,後來前往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留學,在矽谷Intel公司、LAM研究所、應用材料公司等電漿蝕刻供職16年。在半導體領域尹志堯個人擁有60多項技術專利,被稱為「矽谷最成功的華人之一」。

在一次世界半導體設備展上,尹志堯偶遇時任上海經委副主任的江上舟。江上舟仔細觀看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設備後說:「看來刻蝕機比原子彈還複雜,外國人用它來卡我們的脖子,我們能不能自己把它造出來?」

在江上舟的鼓勵下,2004年8月,時年60歲的尹志堯決定回國創業。與此同時,他還說服並帶回了一批在矽谷主流半導體設備公司或研究機構工作多年的資深華裔工程師,這些人一起創立了中微半導體。

尹志堯立下目標,要用15年時間追趕,20年時間超越。中微目前做出的5nm刻蝕機就是介質刻蝕機。除了介質刻蝕之外,中微在矽刻蝕上也做出了重大的突破,中微TSV刻蝕設備已經裝備了在中國市場佔有率超過50%。

中微目前還在攻破金屬硬掩膜刻蝕領域,從而實現了矽刻蝕、介質刻蝕、金屬刻蝕的全覆蓋。除此之外,中微還在研究MOCVD設備,MOCVD是1968年由美國洛克威公司提出製備化臺物單晶薄膜的一項新技術。MOCVD成為了目前半導體化臺物材料製備的關鍵技術之一。廣泛應用於包括半導體器件、光學器件、氣敏元件、超導薄膜材料、鐵電/鐵磁薄膜、高介電材料等多種薄膜材料的製備。

4月17日,尹志堯介紹了公司2020年度的八大主要目標。其中,在研發方面涉及到三點,一是開發CCP刻蝕機下一代新產品,聚焦邏輯器件大馬士革刻蝕及存儲器極高深寬比刻蝕等高難度的應用,以滿足客戶集成電路最先進器件加工的要求;二是ICP刻蝕機Nanova單反應腔系統完成多家客戶驗證,Twinstar雙反應腔產品在客戶完成初始驗證;三是Mini-LED MOCVD新設備和UV-LED MOCVD新設備各在兩家客戶驗證。

除了中微,北方華創在矽刻蝕、金屬刻蝕上達到了世界主流水平,目前在攻克7nm刻蝕設備。

也希望其他的廠商也可以不斷努力,在晶片製造設備上趕超世界。

相關焦點

  • 又一中國半導體巨頭崛起,5nm刻蝕機到來,再次領先世界
    不過就在今年的年初,中國率先製造出了與光刻機配套的5nm刻蝕機,佔領了全球5nm刻蝕機的制高點。這次的突破也意味著中國在刻蝕機領域達到了全球領先,而做到這一步的企業就是中微電子。 中微電子是我國唯一在晶片製造領域率先突破的一家企業,目前中微公司生產的5nm刻蝕機已成功進入臺積電產業鏈
  • 中微5nm刻蝕機問世,中國半導體實現彎道超車?真相讓國人清醒!
    近日看到了一則好消息,有媒體報導,中微公司的5nm高端蝕刻機成功問世,並且已經獲得了臺積電方面的認可,這個真的讓人很驚喜。我們知道,在晶片的製造過程中需要「光刻機」這樣的高端設備,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刻蝕機對於晶片的生產來說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晶片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刻蝕機的精度也必須達到很高的要求。中微公司CEO尹志堯之前說過,要做就做世界第一,做中國第一也會被別人替代!
  • 中微宣布5nm刻蝕機,臺積電第一個下單,ASML急眼了
    半導體工藝的技術水平主要由光刻機決定,中微半導體做5nm蝕刻機並不等於能做5nm光刻,但是這個領域的進展依然意義重大如果按照晶片從設計到生產,那麼可以簡單描述為華為設計晶片,中芯國際代工晶片,而中微半導體提供生產設備,主要為刻蝕機和MOCVD(薄膜沉積)設備。
  • 自研出首臺5nm刻蝕機,確立了技術地位領先
    近兩年,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速度很快,但和美國等科技巨頭相比較,技術仍是落後別人,但是國內產生所自研的技術、設備都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蝕刻機設備,國內晶片企業所自研的蝕刻機已打破海外的技術壟斷。
  • 國產5nm刻蝕機問世,但這並不能突破華為晶片封鎖!
    近日,中微半導體公司傳來了好消息,國產5nm蝕刻機已經完成最好的測試,並將交付臺積電使用。而這也標誌著國產蝕刻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內已具備組件5nm製程工藝生產線的能力,也不能從根本上幫助華為突破晶片封鎖。
  • 臺積電都採購了國產5nm蝕刻機,國產光刻機要多久?
    一顆真正屬於自己的」中國芯「,還需要時間打磨。為什麼呢?原因在於晶片的整個產業鏈,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晶片的EDA軟體設計主要來自美國,晶片生產又是臺積電和韓國三星等工廠完成。而提到晶片代工,就要說起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說實話,臺積電在華為之前晶片被斷供之前,也算是一個好的合作夥伴,盡力生產,而且還在申請許可,希望給華為繼續供貨。
  • 中國排名第一的晶片設備公司:老闆60歲回國,刻蝕機做到全球領先
    在晶片設計方面,比如華為海思,基本上已經追上了全球領先的水平,而在半導體設備方面,我國仍然依賴於進口,因此難以實現晶片的規模化生產。實際上,近些年來,我國也一直在努力的發展半導體設備相關的產業,至今也有部分企業在一些細分領域達到了全球領先的水平。
  • 國產5nm半導體設備已獲得臺積電訂單 5nm以下技術研發中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光刻機,半導體設備生產中還需要各種設備,國內的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已經能夠生產高端刻蝕設備,其5nm刻蝕機已經批量生產,用於臺積電的5nm生產線中。中微半導體上周末發布了2019年財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9.47億元,同比增長18.77%;實現歸母淨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107.51%。
  • 半導體巨頭崛起,突破5nm蝕刻機技術!中國芯有望突出重圍
    今年年初,中國還率先製造了配有光刻機的5 nm刻蝕機,佔據了全球5 nm刻蝕機的制高點。這次突破也意味著中國在刻蝕機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企業是中微電子。
  • 中微5納米等離子體蝕刻機已用於臺積電產線
    近日據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AMEC)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說明,國內設備廠商已經能夠生產高端刻蝕設備,其5納米刻蝕機已經批量生產,並用於臺積電的5納米生產線中。XtuEETC-電子工程專輯4月16日晚間,中微公司發布了2019年財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9.47億元,同比增長18.77%;實現歸母淨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107.51%。
  • 中微造出5納米蝕刻機,對中國半導體影響有多大?
    中國刻蝕機歷程在光刻機領域幾乎壟斷這個行業的霸主是一家荷蘭的公司,叫阿斯麥那麼對於刻蝕機來說呢?這裡介紹下中國中微半導體5nm蝕刻機。在2017年,該公司就成功研製了5納米等離子刻蝕機。這是第一臺國產的生產半導體晶片的設備,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臺5納米蝕刻機。這臺刻蝕機經過臺積電驗證後性能優良,將用於5納米製程生產線,當前已經供貨給了臺積電並且投入使用。
  • 國產5nm蝕刻機打入臺積電
    根據臺積電的工藝路線圖,2020年Q3季度就要試產5nm工藝了,這一代工藝會全面應用EUV光刻技術。除了光刻機之外,蝕刻機也是半導體工藝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在這個領域中國半導體裝備公司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中微半導體的5nm蝕刻機已經打入臺積電的供應鏈。
  • 大圖重器再攀高峰,5nm蝕刻機正式面世,對我國半導體有什麼影響
    近日,上海傳來好消息,中微5nm蝕刻機正式面世,並已通過臺積電驗證,計劃在今年用於臺積電5nm晶片的生產中。目前其生產的7nm刻蝕機已經用於臺積電的晶片製造中,像麒麟980、高通855,蘋果A12背後,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中微半導體的5nm蝕刻機,可以說是繼華為5G之後,完全自主研發的頂尖技術。
  • 中微半導體的5nm等離子體蝕刻機將用於臺積電全球首條5nm工藝生產線
    > 作為全球頭號代工廠,臺積電的新工藝正在一路狂奔,7nm EUV極紫外光刻工藝已經完成首次流片,5nm工藝也將在2019年4月開始風險試產,預計2020年量產。
  • 打破發達國家的壟斷,國產5nm刻蝕機實現突破,領先國際水平
    其實在國內在半導體領域還是有領先的產業的,目前我們的視野都離不開媒體每天報導的光刻機,因為現在的熱點都是開討論華為怎麼反超。如何通過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帶來的困境,但是我們有的技術還是通過了中國幾十年的高速發展,面對西方國家的封鎖。
  • 十年磨一劍,國產5nm刻蝕機研製成功,晶片製造前進一大步
    而想要在晶片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電晶體數量就需要提升它的製造工藝,從最初的24nm、16nm再到7nm和5nm,晶片性能強大的同時它的製造難度越來越高,不少代工企業面臨淘汰,留到最後的就只有臺積電和三星這樣的老牌代工廠商,大陸的代工企業已經沒有了核心競爭力。晶片的代工到底難在哪?
  • 國產晶片崛起,中微半導體CEO尹志堯:5nm蝕刻機已獲臺積電認可
    臺積電的工藝路線,明年第三季度就要試產5nm工藝,這一代工藝會全面應用EUV光刻技術。除了光刻機之外,蝕刻機也是半導體工藝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在這個領域中國半導體裝備公司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中微半導體的5nm蝕刻機已經打入臺積電的供應鏈。
  • 中國最強刻蝕機,每臺售價2000多萬,正在研發3nm技術
    而日本3家,荷蘭一家,歐洲一家,而中國沒有企業能夠上榜。也正因為有這個底氣,所以這次美國才將華為的晶片禁令升級,要求所有使用美國半導體設備的晶片製造企業,幫華為生產晶片時,需要美國的許可證。不過,雖然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中沒有大企業能夠排進全球前10,但在刻蝕機領域,卻領先於全世界,目前中微半導體生產的刻蝕機,已達5nm水平,並且現在已經被臺積電用於蘋果A14,華為麒麟1020這樣的5nm晶片的生產。不僅如此,中微半導體目前正在研究3nm的刻蝕機,比起國際頂尖大廠應用材料來,進度也一點也沒有落後。
  • 領先蘋果,華為將全球最先發布5nm麒麟處理器:臺積電正最後趕工生產
    8月23日消息,據產業鏈最新消息稱,華為將在下個月發布新的旗艦版麒麟處理器,其基於臺積電5nm工藝,而它也將會是全球最先推出5nm移動晶片的廠商,這要比蘋果至少快近一個月時間,
  • 國內最具優勢的半導體設備——刻蝕機的突圍
    臺積電正在向3nm及更高端製程進行研發,3nm 預計於明年進行量產。基於此,晶圓廠對於刻蝕本身的資本開支還將提升,在整體製造工藝未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晶圓代工廠中刻蝕設備的佔比也將持續提升。科創板上市的中微公司在業內較為領先,工藝節點已經達到5nm;北方華創目前能夠生產28nm的矽刻蝕機,14nm目前也在研發和小範圍試產過程中。在矽刻蝕機方面,北方華創在國內技術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是相比於海外廠商,仍有一定差距,所以我們重點介紹一下國內的龍頭中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