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電子設備,特別是以手機為主的智能設備,帶給大家生活的便利。
不過作為智能設備,內部的核心就是晶片了。
而現在我們的手機包括電腦晶片大多數是來自外國的,例如高通驍龍晶片,以及英特爾或者英偉達的晶片。
一顆真正屬於自己的」中國芯「,還需要時間打磨。
為什麼呢?原因在於晶片的整個產業鏈,是遍布世界各地的。
晶片的EDA軟體設計主要來自美國,晶片生產又是臺積電和韓國三星等工廠完成。
因為晶片是無法由一家公司完整的掌握所有工藝,技術,和設備的,都是分散開來,交給專門做其中一個部分的龍頭公司,最終才能生產出真正的晶片。
而提到晶片代工,就要說起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
說實話,臺積電在華為之前晶片被斷供之前,也算是一個好的合作夥伴,盡力生產,而且還在申請許可,希望給華為繼續供貨。
但是由於生產先進的7nm甚至是5nm工藝製程的晶片,需要用到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 。
但是荷蘭ASML公司的三大股東卻是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他們三家享有優先提貨權,而且需要用到美國的技術。
相比之下,中國目前最好的的光刻機廠商,是上海微電子公司,他們的90納米光刻機已經量產,而28納米的光刻機正在緊張攻克中,預計年底拿出樣機。
不過我們也不是什麼設備都被」卡脖子「。
這裡就要提到晶片生產過程中,重要性僅次於光刻機的設備:蝕刻機。
蝕刻機佔比晶片製造設備金額總量的2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一家國產龍頭廠商已經在刻蝕機方面,不但是技術取得了突破,成為全球第一梯隊,而且某些性能甚至已經領先世界。
為什麼這麼說,臺積電曾宣布要組件全球第一條5nm的製程晶片生產線,而中微半導體公司自主研製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已經通了臺積電驗證。
在晶片製造供應商名單的排名也僅次於荷蘭光刻機設備巨頭ASML!
蝕刻機有多重要?
蝕刻機也曾經一度被列為出口管制名單,但是隨著中微半導體公司的技術突破,打破壟斷,這個設備就從名單消失了。
正所謂「只要中國攻克的技術,都不是核心技術」,因此現在大家的關注重點都在光刻機上,而忽略了蝕刻機。
而且一臺先進的ASML光刻機,價值超過一億美元,而一臺先進的刻蝕機只要500萬美元左右。
那麼我們的國產光刻機要多久呢?
這就要從」摩爾定律「說起,因為現在晶片的發展是往越來越小的nm工藝發展,而實際上這也不是一項物理定律,而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的經驗之談,其核心內容為: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
說簡單點,隨著摩爾定律達到極值,我們的進步也能更快趕上。
在蝕刻機領域,中微半導體的創始人尹志堯博士也是本身屬於半導體專家,有技術積累。
而對於光刻機,中科院院長也宣布要入局,把光刻機,航空輪胎,等核心技術作為科研任務清單逐步攻克。
雖然蝕刻機我們已經成功達到領先地位,但是還沒有壟斷,外國的幾家蝕刻機巨頭依然實力很強,所以我們不能反過來向對方」卡脖子「。
說了這麼多,總的來說我們還是必須堅定步伐,繼續向產業鏈的頂端爬升。
中微半導體也算是給了我們一個榜樣,即便很多人說光刻機的零部件多達10萬個,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技術集中起來,才能造出來。
難道我們就不去造自己的光刻機了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們現在半導體產業已經在發展,對於這些技術的差距也在縮小。
既然我們的國產蝕刻機能夠打破壟斷,不再被限制,那麼無論是光刻機,還是晶片設計軟體或者更多的其他領域,都會能夠有希望。
相信未來,有著更多像是中微半導體公司的創始人尹志堯博士一樣的頂尖科技人才的帶領下,科技實力會進一步!
你覺得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