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排名第一的晶片設備公司:老闆60歲回國,刻蝕機做到全球領先

2020-12-03 網際網路老油條

眾所周知,限制我國晶片產業發展的,並不是集成電路的設計,而是與晶片生產相關的半導體設備。在晶片設計方面,比如華為海思,基本上已經追上了全球領先的水平,而在半導體設備方面,我國仍然依賴於進口,因此難以實現晶片的規模化生產。實際上,近些年來,我國也一直在努力的發展半導體設備相關的產業,至今也有部分企業在一些細分領域達到了全球領先的水平。

中國芯

在2019年5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10大(強)半導體企業」,在半導體設備企業中,國內僅有5家企業進入了榜單(原本是選10強的,但是最終只能選出5家企業,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國在半導體設備製造領域的薄弱),它們分別是中微半導體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方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盛美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瀋陽芯源微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微半導體設備位居第一位,也是我國排名第一的晶片設備企業。

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主要研發的產品是薄膜製造設備與等離子體刻蝕設備,這些設備都是半導體生產的關鍵設備。其中,在刻蝕設備這塊,從2007年首次推出介質刻蝕機之後,中微半導體又先後65-45nm的介質刻蝕機、32-22nm的介質刻蝕機、22-14nm的介質刻蝕機。而到如今,中微半導體的最先進的等離子刻蝕機已經做到了5nm,並且在2018年年底通過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臺積電的驗證測試,將被用於全球第一條5nm的半導體生產線。根據中微半導體公開的信息,5nm的等離子刻蝕機將在2020年實現量產,這也意味著,在半導體設備刻蝕機這一領域,我國終於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

等離子刻蝕機

而說到中微半導體,那就不得不說到中微半導體的創始人尹志堯博士,中微半導體能取得如今的成績,很大的原因要歸功於尹志堯博士。

尹志堯出生於1944年,大學本科畢業於中科大,隨後在中科院研究所工作了近10年。1978年,尹志堯選擇了繼續深造,先是考上了北京大學化學系,拿下了碩士學位,隨後又赴美留學,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拿到了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拿到博士學位後,尹志堯就進入了美國矽谷工作,先後在因特爾公司、泛林半導體公司、應用材料公司等工作了16餘年。這幾家公司可以說都是半導體行業中的佼佼者,其中,因特爾公司大家肯定比較熟悉,而泛林半導體公司與應用材料公司則是全球最大的兩家半導體刻蝕設備廠商,佔據了全球半導體刻蝕設備7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尹志堯在應用材料公司一路做到了副總裁、等離子刻蝕設備事業群總經理、亞洲首席技術官等職位。

尹志堯博士

2004年,在國家大力扶持半導體設備企業的政策響應下,60歲的尹志堯最終選擇了回國創業,創辦中微半導體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實際上,由於尹志堯擔任應用材料公司高管多年,掌握著許多的核心技術,同樣也是全球半導體行業中的領軍人物。因此,尹志堯的回國也頗費周折,甚至頗有風險。即使回國後,尹志堯創辦的中微半導體也被此前的老東家多次告上法庭。

2004年,尹志堯創辦中微半導體,2007年,推出了第一代介質刻蝕機。隨後,尹志堯此前就職過的應用材料公司就把中微半導體告上了美國法庭,認為其有竊密之嫌。這場官司打了兩年半時間,尹志堯聘請美國律師,對公司的600多萬份文件進行徹查,均沒有找到相應的證據,這場官司最終得到和解。隨後在2009年,泛林半導體又狀告中微半導體專利侵權,這場官司又糾纏了四年,中微半導體不僅取得了官司的勝利,還拿出了泛林半導體竊取機密的證據,反告泛林半導體,並取得了勝利。

連續2次的官司,也讓美國的半導體設備企業意識到,在技術方面,是遏制不了中微半導體的。於是,又開始從供應鏈上來遏制中微半導體的發展。2017年,美國的一家LED設備廠商Veeco狀告中微半導體的MOVCD石墨託盤供應商侵犯了其專利,要求其停止對中微半導體供貨,這一次的博弈,最終對方也妥協了。因為中國同樣禁止了這家供應商對美國廠家出貨。

實際上,縱觀中微半導體的發展,可以說充滿著艱辛與曲折。所幸的是,中微半導體在一系列官司糾紛中並沒有放下研發,如今的等離子刻蝕機更是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除此之外,中微半導體的設備,在國內已經擁有了中芯國際、長江儲存等客戶,並且得到了臺積電、SK海力士等全球知名的半導體生產企業的認可。

相關焦點

  • 60歲創辦中微半導體!自研出首臺5nm刻蝕機,確立了技術地位領先
    近兩年,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速度很快,但和美國等科技巨頭相比較,技術仍是落後別人,但是國內產生所自研的技術、設備都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蝕刻機設備,國內晶片企業所自研的蝕刻機已打破海外的技術壟斷。
  • 60歲美國博士帶15人回國,突破技術壟斷,為我國研發自主晶片!
    在科技方面,我國的進步是顯著的,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部分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國大量科學家們的努力。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就是一個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他60歲突然從美國回國,帶領15人團隊回國做貢獻,突破了技術壟斷!
  • iPhone XS裡的A12晶片,是用這家中國企業的刻蝕設備造出來的
    不過,國產設備廠商還是有爭氣的。在晶片製造中重要性僅次於光刻機的刻蝕機領域,中國有一家企業,技術不僅不落後,還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它就是我們之前提過的中微半導體。可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在自己 60 歲那年(2004年),毅然放棄百萬美元年薪,帶領 15 名矽谷資深華裔技術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回國,創立了中微半導體。 要知道,那時國內晶片領域可謂「一窮二白」,業內有這麼一句話:除了水和空氣,其他做晶片的東西都需要進口。
  • 中國傑出海歸博士尹志堯講述:自己為何要回國創業 研發5nm刻蝕機
    相信,網友們在看完了後面的內容後,會對半導體設備行業有更準確、全面的了解。2018年,在全球晶片製造設備前十大專業型供應商中,中微半導體排名第二。2018年,中微半導體入選全球值得信賴和推薦的供應商名單。
  • 領先世界,中國造出5nm刻蝕機,已供貨臺積電
    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在晶片製造設備上領先世界。目前從事刻蝕機研發的企業共有北方華創和中微。 中微主要攻關的是介質刻蝕工藝和矽刻蝕工藝,中微半導體於2004年由尹志堯博士帶領的海歸人才創辦,尹志堯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曾任職於中科院蘭州物理化學所,後來前往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留學,在矽谷Intel公司、LAM研究所、應用材料公司等電漿蝕刻供職16年。
  • 網傳尹志堯回國,帶回30多位晶片認為和5nm刻蝕機,是真是假?
    最近小編在某音上看見一篇消息,上面說矽谷晶片「大神」尹志堯回國,帶回30多位晶片人才,60多項個人專利,以及5nm刻蝕機。這一條小時得到了19W多的點讚,2萬條留言,裡面那麼這條信息是真的還是假的呢?首先這件事是不是真的?這件事是真的,不過不是現在,而是2004年就回國了。可以說是一篇炒的不能再炒的「冷飯」。只是再這個特殊時期誤導了網上的小夥伴。
  • 60歲美國博士毅然回國,帶領15人團隊為國貢獻,打破技術壟斷
    需要知道的是,當時全球六成左右的刻蝕機都是由英特爾內部的lam公司出貨的,一家獨大的情況一度令很多公司側目。然而,此後由於lam的內部管理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尹志堯轉而進入了應用材料,而在此之後,尹志堯竟然憑藉著一己之力,便將應用材料公司推上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如此成績,足以證明尹志堯的能力在當時達到了怎樣高的水平。
  • 中國最強刻蝕機,每臺售價2000多萬,正在研發3nm技術
    眾所周知,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美國最強,其次是日本,2019年全球10大半導體設備排名中,美國佔了4家,份額高達50%,佔統治地位。而日本3家,荷蘭一家,歐洲一家,而中國沒有企業能夠上榜。也正因為有這個底氣,所以這次美國才將華為的晶片禁令升級,要求所有使用美國半導體設備的晶片製造企業,幫華為生產晶片時,需要美國的許可證。
  • 又一中國半導體巨頭崛起,5nm刻蝕機到來,再次領先世界
    對於晶片製造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晶片製造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設備,一個是ASML的EUV光刻機,另一個就是刻蝕機,而這兩個設備佔據了晶片製造工序的70%,所以,缺少任何一種設備就會導致晶片製造產業備受限制。
  • 辭去美國百萬年薪,60歲博士帶60項世界專利回國,突破西方壟斷
    在某些高精尖的領域,我們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一切的一切,源於我們的努力,尤其是那些一生埋頭的科學家,時刻保有著火熱的心和無限的熱忱。而其中就有一位科學家,在60歲的年齡,辭去美國的百萬年薪,帶領15人團隊毅然回到祖國,突破西方的技術壟斷。
  • 他60歲被癌症患者召回創業 研發5nm晶片蝕刻機 迫使美國放棄封鎖
    同時半導體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幾乎任何一個電子設備都有半導體晶片的身影。中國每年的晶片進口額高達3000億美金,比進口的石油還要多。這背後的原因正是國內半導體行業極度落後的現實。從上遊的原材料、製造設備,再到晶片設計、代工生產、封裝測試,全都被國外巨頭牢牢壟斷。
  • 國內最具優勢的半導體設備——刻蝕機的突圍
    前一段時間《每日財報》用系列文章對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現狀做了介紹,在設備領域重點剖析了技術難度最大的光刻膠,今天就帶大家深入了解國內最具優勢的半導體設備——刻蝕機。在晶片的製造過程中,有三大關鍵工序,分別是光刻、刻蝕、沉積。這三大工序在生產的過程中,不斷的重複循環,最終製造成為晶片。而在這三大關鍵工序中,要用到三種關鍵設備,分別是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
  • 晶片刻蝕機生產企業調研
    中興通訊被美國禁運晶片事件爆發之後,中國在晶片全產業鏈上的一些弱點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出來,比如在光刻機與EDA工具上,中國本土企業幾乎是一片空白。但是,中國在整個產業鏈中,並不是沒有亮點。其中,在晶片刻蝕機的國產化上,中國企業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以中微半導體為代表的中國本土企業,在全球刻蝕機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 6旬老人回國創業,從65nm到5nm耗時11年,締造中國唯一刻蝕機巨頭
    文/BU 審核/有魚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刻蝕機作為晶片製造過程中的關鍵設備,重要程度不亞於光刻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讀完研的尹志堯,畢業後在英特爾工作一段時間後,便被Lam請去做刻蝕機研發工作。不過五年的時間,Lam便在刻蝕機領域躋身全球第一。不過,後來Lam出現了內部管理問題,於是應用材料看準時機挖走了尹志堯。
  • 科創板受理企業透析|中微半導體:7納米晶片刻蝕機第一梯隊
    3月29日,又有9家公司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列。中微半導體生產的是製造晶片的關鍵設備——刻蝕機。由於西方國家對刻蝕機產品出口中國進行管制,一些最先進的刻蝕機無法第一時間出口到中國。
  • 大國重器之國產刻蝕機:中國晶片燎原火 - 刻蝕機,半導體,中微...
    四、國產刻蝕機的發展情況從全球角度來看,刻蝕機市場雖然不像光刻機市場那樣有ASML這樣一家獨大的公司,但也相對比較集中。從一份對2017年全球刻蝕設備市場份額的統計中可以看出,美國Lam Research(拉姆研究)佔據了55%的市場份額,第二名東京電子也只有20%,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排第三。
  • 大國重器之國產刻蝕機:中國晶片燎原火
    在此前IT之家《兵進光刻機,中國晶片血勇突圍戰》一文中,有網友表示除了光刻機,對刻蝕機也比較感興趣。 四、國產刻蝕機的發展情況 從全球角度來看,刻蝕機市場雖然不像光刻機市場那樣有ASML這樣一家獨大的公司,但也相對比較集中。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海外龍頭企業的快速成長期伴隨著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高速增長。2000 年以後,全球設備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但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剛剛起步。2005 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約 13 億美元,2018 年上升至 131 億美元,全球佔比從 4%增長至 20%,尤以 2016 年以後投資增加明顯。
  • 晶片的雕刻刀!半導體設備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半導體產業之風已至,政策環境利好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向大陸轉移的過程中,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刻蝕機是用來做什麼的刻蝕機,顧名思義,對應的是晶片製造中的「刻蝕」這一步。半導體設備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在晶片製造中,有三個核心的環節,分別是薄膜沉積、光刻和刻蝕。刻蝕就是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對襯底表面或表面覆蓋薄膜進行選擇性腐蝕或剝離的過程,進而形成光刻定義的電路圖形。
  • 十年磨一劍,國產5nm刻蝕機研製成功,晶片製造前進一大步
    要是回到十年前,誰會想到在未來一部手機就能解決生活中的所有事,做到萬物互聯,這都是一顆小小的晶片帶來的功勞。可以說不管什麼時候,科技發展到那種地步,晶片都是一切的核心。其實國產晶片代工技術發展緩慢的一大原因是缺少頂級的代工設備。在晶片製造中有兩樣設備是無法避免的:1.EUV光刻機,光刻機是晶片製造的核心設備之一,在加工晶片的過程中,需要光刻機將線路圖按比例縮小後映射到矽片上,當然越頂級的光刻機的顯影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