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起源與發展

2020-10-22 熱愛讀書跑步的大叔

宇宙的故事


我們所在的星系有四千億顆行星組成的銀河系。科學是一段充滿魅力的探索的旅程,它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給人回報的過程,它讓科學家們和周圍世界有了更好的聯繫,它也讓人敬畏,令人謙卑,讓人感到世界是如此不可想像的美麗,而我們身處其中,見證其存在,又是何等的榮幸。

宇宙大爆炸指的是在138億年前,組成可觀測宇宙所有物質以高溫稠密基本粒子離子體形式出現。而在此之前的宇宙是截然不同的,它是相對腳冷捂顆粒,而且本宇宙本身已非常快的速度在膨脹,也就是說,宇宙中包含的所有離子都是以高速彼此遠離,顆粒間的平均距離每10的負37方就增加一倍。宇宙學家稱這個快速膨脹的大爆炸前階段為暴脹時期。

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充滿了一種叫做暴脹場的東西。它就像有靜止的海洋構成的物質空間。爆炸場內的能量在引力的作用下,導致了宇宙的指數性增長,這也是它名字的來源,它就是導致宇宙膨脹的場。

當我們觀測到宇宙已經有一個瓜那麼大的時候,暴脹時期由於驅動能量的耗竭已經快到尾聲,但這個能量不是沒有了,而是轉變成大量的基本粒子。一瞬間,一個冰冷的空洞的宇宙變成了一個熾熱稠密的宇宙。膨脹就這樣結束了,大爆炸開始,形成一個新的宇宙,其中充滿了註定要進化成星系,恆星,行星和人類的粒子。那些最重的粒子很快就衰變生成的較輕的粒子,即我們所知的電子、夸克、膠子、光子、中微子以及暗物質等。

在大爆炸的百萬分之一秒之後,當熾熱的等離子體降溫到10萬億攝氏度時,夸克和膠子組成的質子和中子,即原子核的構成部分。在大爆炸一分鐘之後,宇宙溫度冷卻到約10億攝氏度時刻,一些質子和中子可以配對聚合形成氘核,以及少量的鋰核。

在接下來的10萬年左右的時間內,宇宙持續擴張和冷卻,除此之外沒有多大變化,然後在接近這時期尾聲時,暗物質逐漸開始聚集在爆脹場內波紋播下的種子周圍,宇宙中暗物質較多的地方變得略微稠密一些,而它們的引力也吸引更多的周圍的物質,這就是物質引力聚焦的開始,最終導致星系的形成。

38萬年以後,當可觀測宇宙達到現在的1/1000的時候,溫度已經降到太陽這類平均大小的恆星的表面溫度,冷到能夠讓電子被帶電氫核和氦核俘獲,並圍繞它們旋轉。剎那間,整個宇宙第一批原子誕生,宇宙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變化,從一團熾熱的等電等離子氣體變成了一團熾熱的電中性的粒子氣體。宇宙變得透明的,意味著光子不再進行之字形運動,而是開始做直線運動,其中一些以微波的形式達到我們今的地球。

這個宇宙的繼續膨脹,在引力的作用下,暗物質組成的稠密區變得越稠密了。直到最稠密的地方向內塌陷,增加內核的壓力和溫度,導致它們最終形成的核熔爐。氫聚合為氦的過程中被引發,恆星在全宇宙中誕生了。

大爆炸的1億年之後,恆星的氫燃料耗盡時,它開始元素聚變,產生了更重些的元素,如碳、氧、氮、鐵等。當燃料最終耗盡,這些恆星就瓦解成閃亮的行星或者是超新星。同時他們新造成的重元素散布到於宇宙空間各處。新的恆星從舊恆星的碎片中產生數千億計的恆星,在暗物質的引力的作用下,凝聚在浩瀚宇宙中如同蜘蛛網密布。

在46億年前的銀河系,一朵充滿恆星碎片的氣體雲瓦解,形成今天的太陽。不久後,地球從氣體雲的殘留物中產生。


大爆炸


如果宇宙不爆炸的話,現在觀測的宇宙為什麼是膨脹的呀?我們已經找到一個說明宇宙在擴張的證據,來自遙遠星系的光產生了紅移,根據廣義相對論,紅移的產生是因為宇宙的擴張導致關線扭曲,產生波峰波谷的結果。

測量遙遠星系的距離其中最準確的一種是北美天文學家塔利和費舍爾在1977年提出的方法,塔利-費舍爾法可以用測量螺旋星系,這種星系以其美麗的螺旋形狀得名,銀河系和仙女座都是螺旋星系。如果星體向地球運動,光會產生輕微的藍移,如果遠離地球,產生輕微的紅移。這種顏色(波長)的變化不是由空間的擴展引起的,它的產生就像是快速運動的救護車的高音警笛,經過你時音調變低,這就是都卜勒效應。警笛在靠近你時聲波受到壓縮波長變短,在離去時,受到拉伸波長變長,因為光也是波動的,所以也有都卜勒效應。

通過測量螺旋星系得出結論,在過去的3億年時間內,宇宙一直在勻速擴張。大爆炸核合成和宇宙微波背景的存在,為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宇宙在很久以前處於熾熱緻密的狀態。

後來發現的宇宙微波輻射背景,更是為宇宙大爆炸和宇宙膨脹理論的重要支持點。1964年,美國貝爾電話公司年輕的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調試他們那巨大的喇叭形天線時,出乎意料地接收到一種無線電幹擾噪聲,各個方向上信號的強度都一樣,而且歷時數月而無變化。

難道是儀器本身有毛病嗎?或者是棲息在天線上的鴿子引起的?他們把天線拆開重新組裝,依然接收到那種無法解釋的噪聲。這種噪聲的波長在微波波段,對應於有效溫度為3.5K的黑體輻射出的電磁波(它的譜與達到某種熱平衡態的熔爐內的發光情況精確相符,這種輻射就是物理學家說熟知的"黑體輻射")。他們分析後認為,這種噪聲肯定不是來自人造衛星,也不可能來自太陽、銀河系或某個河外星系射電源,因為在轉動天線時,噪聲強度始終不變。

後來,經過進一步測量和計算。得出輻射溫度是2.7K,一般稱之為3K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一發現,使許多從事大爆炸宇宙論研究的科學家們獲得了極大的鼓舞。因為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等人的觀測竟與理論預言的溫度如此接近,正是對宇宙大爆炸論的一個非常有力的支持! 這是繼1929年哈勃發現星系譜線紅移後的又一個重大的天文發現。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為觀測宇宙開闢了一個新領域,也為各種宇宙模型提供了一個新的觀測約束,它因此被列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於197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典科學院在頒獎決定中指出:這一發現,使我們能夠獲得很久以前宇宙創生時期所發生的宇宙過程的信息。

所有的理論都指向了大爆炸和宇宙膨脹理論,這些數據觀測也是客觀的。


銀河中的可用空間

在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


大爆炸的之後的38萬年間,宇宙主要是一團幾乎沒有這個特徵的炙熱的等離子體,其中包括電子、原子核和光子。這個時期暗物質成為宇宙的主角,那些比平均密度稍高的暗物質開始吸附周圍的物質,空間擴張的作用在稀釋物質。大爆炸之後的5萬年裡,空間擴張勝出,因為它的擴張速度太快了,物質無法聚集。之後那個小塊的暗物質開始變大,同時把周圍的普通物質也吸附上的,這樣一來大量原子核雲形成,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十億年崩塌形成星系 宇宙從一個幾乎平均的物質分布到塊狀分布進化,是引力作用不可避免的結果。


我們的世界

過去500年科學取得驚人的進展,每一代科學家都深深地受益於前輩的巨大努力,所以今天我們才能夠站在這個位置去思考和計算宇宙在誕生之時的形象。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並不神秘,其中的過獨立充滿浪漫。

相關焦點

  • 宇宙的起源與發展
    宇宙對我們來說總是神秘而未知的,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宇宙的起源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宇宙的奧秘。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本身就在預言:時空在大爆炸奇點處開始,並會在大擠壓奇點處(假如宇宙在坍縮)或在一個黑洞的一個奇點處結束。
  • 宇宙源頭真相篇---宇宙的起源是什麼?
    宇宙的起源是什麼,這是一個天大的數字和問題,因此,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宇宙,宇宙是幹什麼用的,如果不明白這兩點,光講宇宙起源
  • 宇宙的起源
    雖然起源問題無法直接用科學的方法重演,但科學家們仍在觀察、推理的基礎上對宇宙的起源提出各種假說。現在,大爆炸論被廣泛地接受。而且,宇宙這種「無中生有」的起源是與熱力學第一定律不相符的。  第二,前面提到,當一個過程處於初始階段時,冷熱不均衡,熵質很低,然後冷熱趨於均勻,熵值不斷增高。但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彭羅斯(Roger Penrose)卻提醒人們,原始爆炸的火球原是處於熱膨脹平衡狀態,具有極高的熵值。這又與熱力學第二定律尖銳地對立。
  •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學說
    雖然希臘哲學家曾經考慮過永恆宇宙的可能性,但是,所有西方主要的宗教一直堅持認為宇宙是上帝在過去某個特定時刻創造的。像歷史學家一樣,宇宙學家意識到開啟未來的鑰匙在於過去。而研究過去就得追溯到宇宙的起源,關於宇宙的起源,歷史上可謂眾說紛紜,而最具權威也被眾多 觀測所證實理論還是大爆炸宇宙學說。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爆炸後膨脹形成的。
  • 宇宙起源:宇宙大爆炸(2)
    宇宙起源:宇宙大爆炸(2)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宇宙膨脹,因為它引起了一個問題,是否最終所有事物都將遠離我們,像哈勃定律說的那樣,距離越遠移動越快。描述膨脹宇宙,這裡要使用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中涵蓋時空彎曲的概念,因為物質使得空間彎曲。
  • 宇宙的起源?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充滿了無盡未知與最深的恐懼,但即便是最深的恐懼也無法阻止我們對無盡未知的探索。我們好奇我們自己是從何而來?好奇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從何而來?好奇承載我們這個小世界的巨大空間又從何而來?這個巨大的空間,我們把它稱作——宇宙。何為宇宙?《尸子》:「古往今來謂之宙,上下四方謂之宇。
  • 宇宙的起源
    何為宇宙?《尸子》:「古往今來謂之宙,上下四方謂之宇。「《莊子·庚桑楚》:「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乎本剽者宙也。」由此我們知道宇宙就是天地萬物的總稱,包含無邊無垠的空間和無始無終的時間。宇宙從何而來?
  • 談談宇宙之外和宇宙起源之前
    自從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進行了一場時空理論革命之後,人類才開始認識到,原來宇宙不止一個,宇宙還有外面,宇宙起源還有起源之前。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宇宙就是時間和空間。愛因斯坦引力方程的史瓦西解出現黑洞。如果選擇克魯斯卡爾坐標系,就將消除黑洞視界半徑的奇性,結果出現四個片區:即第一片區(我們的宇宙)、第二片區(黑洞)、第三片區(另一個宇宙)、第四片區(白洞)。可見,只要相對論是正確的,白洞和黑洞以及兩個宇宙的出現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 宇宙起源可能不止大爆炸,還有另外的起源理論,你認可哪個?
    自從人類發展以來,儘管許多難題已經解決,但仍有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科學家稱這些問題為「終極問題」。在這幾個終極問題中,「人類從何而來,未來將走向何方」可以說是最受關注的問題。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和文明發展的不斷進步,「人從哪裡來,將來會去哪裡」的問題逐漸延伸到「世界從哪裡來,將來會去哪裡?」
  • 宇宙的起源,到底是誰創造了人類?
    ,而人類卻通過自身科技發展的進步逐漸發現了存在於宇宙之中的遠古造物者們,這雖然是電影中導演自身對宇宙及人類文明起源的一種理解,但是很多人也會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實中的我們,到底是如何存在或者說是誰創造了我們呢?
  • 宇宙起源並非只有大爆炸,還有兩種起源理論,你認同哪個?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文明發展的不斷進步,「人類從哪來、未來到哪去」這個問題,開始漸漸延伸為「世界從哪來、未來到哪去」。    顯而易見,這個問題並不是人類當下能夠解開的,但是人們並未就此停止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事實上,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他們將這個問題稱為「本源」問題。
  • 宇宙的起源是什麼?宇宙外邊有沒有另一個宇宙?科學家這麼解釋
    目前已經有一些科學家定義了宇宙的邊界,那麼宇宙邊界之外是什麼?  在這方面,科學家表示很可能是其他宇宙或平行宇宙,我不知道有多少網友還記得,科學家曾經在宇宙中發現了一些比宇宙本身還古老的天體,這可以充分證明其他宇宙的存在。
  • 宇宙第一推動力與宇宙起源
    而今天的我們當然不會有這樣的認知觀念,我們都知道宇宙來源於一場巨大的「爆炸」,也就是「大爆炸宇宙論」(The Big Bang Theory)。這裡的爆炸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爆炸一樣也不一樣,因為要具體來說的話,現今的我們仍然處於這一次的爆炸之中。
  • 宇宙起源被改寫,諾獎得主新觀點:宇宙不斷在循環
    地球是一個極大的球體,不過若是與宇宙相比,地球就是極小的了。宇宙極為廣茂,有著許許多多的天體並瀰漫著各種物質,地球的存在,只能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粒塵埃。可惜對於宇宙的起源,人類至今依然未能找到答案。經過現代天文的不斷觀測,也只能證明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
  • 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第1集——宇宙起源
    《宇宙時空之旅》(COSMOS:A SPACETIME ODYSSEY)是一部花費重金打造的科普巨製,由福斯廣播公司(FOX)和國家地理頻道
  • 科學與神話,宇宙起源
    關於宇宙起源有很多種說法,被二十幾世紀公認的說法是宇宙爆炸論。東西方的神創論都劃分在迷信裡。
  • 霍金稱宇宙大爆炸與上帝無關 宇宙無起源
    霍金在加州理工大學講宇宙起源。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8日報導,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本周在加州理工大學演講時表示,上帝沒有在宇宙大爆炸和宇宙膨脹中發揮作用。霍金說,相較於神的幹預,量子理論和相對論能更好地解釋我們的存在,暗物質和暗能量可以闡釋宇宙起源問題。霍金進一步表示,宇宙事實上沒有起源。
  • 宇宙起源的相關報告
    想要了解宇宙的起源,就是蛋的誕生,而蛋的誕生和哺乳動物。也就是地球剛開始誕生的生命有關,也就是細胞,而和細菌不同,細菌只是一個單細胞。當細胞想要誕生子嗣時,是沒有哺乳動物和蛋。因此想要有哺乳動物和蛋,必須有環境和變異讓他們開始進行演化,才能形成這種生命。而且還要讓他們保持這種變異的效果,這種變異效果的產生,和光子的二象性恰恰相同,所以我們覺得光子的二象性和宇宙的起源,形成的效果有關的。
  • 宇宙起源是一個怎麼樣的過程
    宇宙起源一直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追求問題。也曾有許多中理論和研究提出多種見解。我國也同過高海拔地區觀測站來觀測,並以此來解釋。
  • 腦洞宇宙——不科學的宇宙起源學說
    好了,大概說了爆炸和「坍塌」,那可以說我的宇宙坍塌論了。宇宙坍塌論,對,就是我經過科學(chedan)的研究(naobu)後,得出的結論。那麼宇宙的起源過程大概就是這樣:宇宙是由一個「虛無」物質坍塌形成。當然這個「虛無」就是前面我們說的的「什麼都沒有」。那麼就納悶了,什麼都沒有能憑空產生物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