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對我們來說總是神秘而未知的,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宇宙的起源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宇宙的奧秘。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本身就在預言:時空在大爆炸奇點處開始,並會在大擠壓奇點處(假如宇宙在坍縮)或在一個黑洞的一個奇點處結束。
任何落進黑洞的東西都會在奇點處毀滅,在外面只能繼續感受到它的質量的引力效應。另一方面,當考慮量子效應時,物體的質量和能量將會回到宇宙的其餘部分,黑洞和在它當中的任何奇點會一道蒸發掉並最終消失。
在大爆炸時,宇宙體積被認為是零,所以無限熱。但是溫度隨著宇宙的膨脹而降低。大爆炸後約一秒鐘,溫度降低約為100億度,這大約是太陽中心溫度的1000倍,即氫彈爆炸達到的溫度。
這時的宇宙主要包含光子,電子和中微子與它們的反粒子,還有一些質子和中子。隨著宇宙的膨脹,電子與反電子對在碰撞中的產生率就落到它們的淫滅率之下。這樣,大多數電子和反電子相互湮滅掉了,產生出了更多的光子,只剩下很少的電子。
但是中微子和反中微子並沒有相互湮滅掉,因為這些粒子和它們自己以及其它粒子的作用非常微弱。這樣的話,直到今天它們也仍應該存在,但是它們現在的能量太低了,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
宇宙在大爆炸後,主要分為了以下幾個時期——大統一理論時期;夸克——反夸克主導時期;質子,中子和介子形成;質子和中期束縛(形成氫,鋰,核);物質和輻射耦合時期;當電子與核結合後,物質和輻射去耦,此時宇宙的溫度已經降低到了3000度;物質團形成類星體,恆星和原始星系,此時宇宙溫度降低至20度;太陽系圍繞著恆星凝結,原子連接形成複雜分子和生命物質,此時的宇宙溫度為3度。
本篇文章到此就結束了,如果大家有什麼想要了解的,可以關注作者或在下方評論,我們一起來了解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