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刷抖音、被迫「圍觀」視頻通話、被迫聽神曲……這些地鐵上的尷尬場景,不少乘客都曾遭遇過。4月1日起實施的交通運輸部制定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要求,乘客不得在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從12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明令禁止地鐵中電子設備聲音外放。那麼,南京地鐵「靜音」情況如何?昨天記者進行了一番實地採訪。
「使用電子設備時,請勿外放聲音。」記者昨天從地鐵2號線金馬路站上車,列車剛啟動,車廂裡就傳來廣播聲。車廂內,也張貼著「使用電子設備時,請勿外放聲音」的中英文提示。恰逢早高峰,車廂內比較擁擠,很多人都戴著耳機。此時,突然從一名男子手機中傳出響亮而魔幻的笑聲,驚得身邊乘客一抖,引來大家紛紛側目。他雖然立即調小了音量,但手機始終處於聲音外放狀態。該男子下車後,記者跟上前詢問他是否了解地鐵內不可以使用電子設備外放,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自己的藍牙耳機正好沒電了,並不是故意要把聲音放出來。
市民楊龍雪每天乘坐地鐵上下班,她說,絕大多數乘客都能夠自覺佩戴耳機或調小手機音量,但確實經常遇到個別人無視車廂內的提示,旁若無人地刷抖音、刷劇或者開免提通話。「早晚高峰期間,車內嘈雜,語音廣播聲音也不小,手機聲音外放問題還不算特別突出。但如果是在客流量較少的時段,手機聲音外放就會顯得特別刺耳,有時候太困了,路上想打個盹都不行。」楊女士認為,南京也應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約束聲音外放問題,但更需要每位乘客從文明角度約束自己的行為。
據了解,目前,北京、天津、合肥、武漢、昆明等地也都明文規定,禁止在軌道交通內使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南京地鐵交通設施運營保護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頒布實施後,地保辦專門組織了對交通部新規的專題學習,並將電子設備外放聲音等新增不文明行為納入日常巡查管理範圍,在巡查中一旦發現這類行為,都會嚴格按照《辦法》規定予以勸阻和制止,保證良好的乘車環境。從目前的巡查結果來看,廣大市民基本都能夠聽從執法人員勸導,自覺改正不文明行為。
記者了解到,於2014年5月28日由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實施《南京市軌道交通條例》,就已對多種常見的和公眾關注度高的不文明乘車行為進行了明確的規範。「近年來,隨著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市民的生活方式有了較大的變化,在地鐵運營管理中也遇到了類似電子設備外放等新情況新問題。對此,地鐵相關部門會在現行的法律規定下嚴格管理、強化宣傳,同時積極與立法部門溝通協調,提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見建議。」南京地鐵交通設施運營保護辦公室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