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會養雞。一般情況下,我們家會養十多二十隻,雞少了雞生的蛋不夠拿來應付日常油鹽醬醋的開銷;雞多了,雞口糧又不夠,就要和人爭糧食了。
老母雞孵化小雞在農村又叫「抱窩」或「趴窩」。二三月,天氣漸漸暖和了,母雞下蛋也多了,一般每天一個。如果一個母雞下蛋後,趴在窩裡半天不動,你趕也趕不出,捉它起來它低聲嗚咽掙扎著不肯起來;或者一個母雞不怎麼愛吃食飲水,羽毛無光澤在那蝦著翅膀像生了病似的,不愛走動,被輕鬆逮著的它體溫很高,這都意味著這隻雞要抱窩了。
在家裡光線暗淡與安靜的房間一角,準備好一隻紙箱子或者籮筐,在底下鋪一層厚厚的稻草,將要孵化的雞蛋放在稻草上,再將抱窩的雞放在窩裡,後面的事情就是它的了。
窩裡的母雞先是慢慢挪動調整好自己的身體,接著開始環顧左右,用嘴輕輕地將露在身外的雞蛋往自己的腹翅下攬,使之完全覆於自己的羽翼之下,然後就一動不動的不分晝夜的在那開始其神聖的工作了。
一般過了二十天,你再去母雞那就會有新發現了。你會發現有些雞蛋開始出現小的裂縫。
又過幾天,會發現有些雞蛋開始裂開,口子越來越大,小雞的頭快要出來了。
也就這幾天,你會發現小雞都從啄破蛋殼從雞蛋裡出來了。
一般一個月左右,小雞都會從從雞蛋裡出來,如果雞蛋沒有反應,那這個雞蛋就不能孵出小雞了。
到此,母雞孵小雞的任務基本完成,在第一個月的時間裡,母雞要帶著小雞出去尋找食物,母雞要保護小雞。
一個月之後,小雞會慢慢不需要母雞,母雞也會儘快它的下蛋工作。
後續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成長中的農村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