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娘在家養了幾隻母雞,每逢春天母雞開始孵化小雞。因為此時溫度逐漸升高,食物逐漸增多;小雞孵化出來後,有足夠的食物,並且溫度不會太低,提高它們成活率。而現在人工養殖中,只要是完整的新鮮的受精過的雞蛋,一年四季都可以孵化。從孵化到小雞出殼需要21天時間。
母雞要孵小雞時首先母雞的體溫升高大約在38.5-39℃;這時我們可以看到母雞冠子比平時發紅並且有戀窩的現象還咯咯的叫。這就預示著母雞要孵小雞了。這個是俺家雞窩裡的大公雞,必須要有公雞才能成功孵化出小雞的。
趴窩後三天後母雞的體溫逐漸下降到36.5-37℃。母雞在孵化的過程中母雞會把蛋用翅膀和身體蓋住而且隔一段時間會把雞蛋翻一遍;每天要翻幾遍。母雞孵蛋時實在餓的受不了的時候會跑出去找吃的,此時母雞吃東西的時候是急急忙忙的吃,因為它知道還有蛋要孵化,要是在外面呆的時間太長的話蛋就可能涼了,那樣如果再孵的話蛋就壞掉了.
就這樣母雞在雞蛋上臥了有20天,在20天半時,突然雞蛋的殼裂開了一條縫。小雞快要出生了。每隻雞,在破殼而出前總要經歷一番磨難。它們要用細小的嘴一下又一下地啄破堅硬的蛋殼,甚至啄幾百下幾千下才能見到一絲光亮。整個過程,小雞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終來到這個世界上。看似這麼弱小的生物,卻擁有這麼大的力量。
小雞孵出不久溼溼的毛漸漸幹了,剛才是「醜小雞」,現在變得黃黃的很可愛。
有些小雞是無法孵化出來的。因為母雞在孵化時,離開雞蛋太長時間,造成雞蛋變涼,或有的雞蛋是壞的,或者沒受精. 真的是非常可惜啊!
俺爹把成功孵化的小雞放到盒子裡,準備餵些小米。
小雞剛破殼還很弱小,用小米泡在水裡,等小米吸收了水分,再給小雞吃。
小雞最怕冷了,到了晚上,母雞媽媽會把小雞們放到它的肚子底下,保持小雞們身體的溫度。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然後母雞就開始帶領著小雞們四處覓食了。母雞會給小雞找吃的,有什麼好吃的,雞媽媽先把大的食物啄碎後,再「咯咯咯」餵小雞吃,自己卻不吃或吃一點點。無私奉獻的母雞,就像是我們的母愛一樣,無私、平凡而偉大。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瞬間」用影像溫暖需要溫暖的人。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