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能生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如果只是生蛋的話並不需要公雞的存在,要不然那麼多產蛋的母雞,公雞都要累死了!為什麼母雞獨自就能生蛋,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為什麼還需要公雞這個物種呢?
各位熟悉公雞和母雞其實都是正兒八經的鳥類,它們源自於野生的原雞,這是鳥綱、雉科的一種走禽,體重550-1050克,體長在0.4-0.7米之間,一般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帶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與繁衍。
人類馴化原雞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但歷經2000多年才將雞馴化成肉雞和蛋雞,所以喜歡吃雞肉和雞蛋的朋友,必須要感謝一下為此付出無數努力的先人!
母雞的身體結構與生殖系統
儘管已經被馴化,雞和原雞的身體結構上並無大的差異,兩者最大的差異是,作為家禽的雞已經不適合飛行,而原雞飛行能力仍然很強,而且為防止天敵偷襲,它們夜間棲息於樹上!
和哺乳動物一樣,雞也有一個卵巢,比較強大的是雞的卵巢產卵能力非常強大,但與各位想像的不一樣的是,雞在當天產的蛋並不是當天的卵,而是早在母雞性成熟前就產生了,隨著母雞逐漸長大,卵泡會逐漸開始發育,一般一個卵泡的成熟周期是7-10天!
母雞的生殖系統
母雞的生蛋過程
在母雞排卵前一周左右,母雞的雌激素就會形成並輸送至卵巢,卵黃物質會慢慢在卵母細胞周圍沉積,卵母細胞就會逐漸長大,不久將會形成蛋黃,等徹底成熟後蛋黃就會從卵巢脫落,開始進入輸卵管的漏鬥部,這個部位比較大,因為它要收集卵巢的所有位置脫落的成熟卵泡!
成熟的卵泡會經過漏鬥部和頸部,再經過膨大部到峽部,這個位置非常關鍵,因為在膨大部形成的蛋清並完成包覆,此時的雞蛋就是一個沒有蛋殼,蛋已經有蛋黃和蛋清,它會繼續往下到峽部包覆上雞蛋膜,再在蛋殼腺位置完成鈣質沉澱,形成一個完整的雞蛋!
最後在一個適當的時間裡,母雞會咯咯咯的叫聲中生下雞蛋,不過相信大部分人都信了這個邪!其實母雞生完蛋才叫的,因為母雞生蛋真的是件辛苦的事情!短的要10~20分鐘,長的要4~5個小時,這個時間裡都在咯咯咯叫的話,浪費的精力實在是太大了!
母雞生蛋從頭到尾,似乎沒有公雞啥事!準確的說,如果母雞隻是生蛋的話,還真不需要公雞幫忙,因此從理論上來看,蛋雞的養雞場根本不需要公雞,除非養雞場還有小雞孵化流程!那麼公雞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是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打水」的作用
其實打水就是公雞和母雞交配的過程,公雞的陰莖是看不到的,因為在發育之初就停止生長了,而且還會萎縮,最終連陰莖都找不到!但這並不妨礙公雞和母雞「合體」!交配時,公雞的洩殖腔會整體外翻深入到母雞的洩殖腔內,有點像人類脫肛的狀態,把精也直接排入母雞體內!
整個過程有點像水管放水的過程,所以有些農村地區就形象的將這個過程稱為「打水」!那麼「打水」後這些精子又是從哪裡和母雞的卵子受精的呢?就在生殖系統中卵巢進入漏鬥部的時候,在這裡精子和卵子相遇,完成受精並二次成熟分裂,此後的過程和未受精過程是一樣的!並且要命的是受精蛋和未受精蛋從外觀上根本就看不出來!
怎麼區分受精蛋和未受精蛋?
當然這難不倒勤勞的中華民族,據資料中國地區是最早完成原雞馴化的,這表示在將近1800年前的西漢時期中華民族就掌握了雞蛋甄別受精蛋和未受精蛋的區分標準!受精蛋在外觀上儘管沒有任何區別,蛋在漏鬥部已經和精子相遇並分裂發展到了囊胚期!
因此在受精蛋的蛋黃位置會有一部分已經發育了的,如果通過明亮光線透過來的暗影,那麼能看到囊胚像覆蓋在卵黃表面的圓盤,中央為明區,邊緣為暗區,這通常稱為胚盤。因此在背光下很容分辨出這個特徵,因此有經驗的繁殖場工作人員是不會判斷錯誤的。
胚胎逐日發育圖示
一般受精蛋經過二十一天左右即可發育成小雞,也有提早破殼的!一般民間又吃毛蛋的習慣,那個十八天的毛蛋就已經基本發育成熟了,能下口的人都是重口味的,而比較早期的只是初步發育的,尚未成型,各位要嘗試的儘量選早一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