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了?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2020-12-01 科學黑洞

「雞生蛋,蛋生雞」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但是讓我們了解的很清楚,母雞產蛋蛋孵小雞,整個過程貌似沒有公雞啥事,因此有的小夥伴就好奇了,公雞的存在有何意義?

看「眼神」,竟然說公雞沒用

從常規道理來講地球上數百萬個物種發展進化到今天,形成了統一的繁殖模式,都是雌雄分別提供一半基因進行基因上的交流,最後誕生擁有親本雙方基因的後代。當然也有部分簡單的生物,它們採取的是無性生殖,只通過分類自己誕生後代,這個過程就不需要另一半的參與了。

但是無性繁殖得到的後代基因型和親本是相同的,這不利於生物的進化,生物的進化本質上來說就是基因突變和變異,最終被自然環境所選擇。而對於恐龍的後代現代的一些鳥類自然都是有性生殖的,它們需要親本雙方都提供一半基因。

我們家裡養的雞大多數都是紅原雞的亞種家雞,它們的馴化歷史已經超過了4000年,現在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來源,誰家早上還不吃點雞蛋的,可能只有灣灣某些目光短淺譁眾取寵的人才認為我們吃不起茶葉蛋。因此說雞蛋每天的消耗量都十分的巨大,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能拒絕這個簡單易得的美食。

【「我們不一樣」,並非所有雞蛋都能孵化出小雞】

一般來講,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大部分雞蛋,它們都是無法孵化出小雞的,它們的主要作用就是給我們提供營養了。因為我們吃的都是專業養雞場出售的雞蛋,這些小雞自從可以下蛋之後就被關在狹窄籠子裡,上下左右前後都是母雞,沒有公雞的參與自然雞蛋是無法孵化出小雞的。

而一些家裡散養的雞,沒事的時候出去閒逛尋找食物,因此即使家裡沒有養公雞,但也有可能在外尋覓到如意郎君,共同度過快樂時光,此後母雞產的蛋就都能孵化出小雞了。

很多鳥類都是為了使收益最大化,它們需要產一定數量的蛋之後才進行孵化,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如果蛋太多了,後期孵化後難以全部養活,如果太少了孵化一個周期太不值了。因此當雞窩裡雞蛋積攢到一定數量,母雞會進入孵化模式了,身體溫度升高不吃不喝的開始「趴窩」。因此為了不讓它們進入這種孵化模式,只需要每天把它們產的蛋收走就行了。

【公雞到底做了什麼?才能讓雞蛋孵化出小雞?】

公雞雖然沒有小丁丁,但是它們擁有洩殖腔,是可以和母雞進行交配的。公雞踩到母雞身體上,洩殖腔相對,把生殖細胞傾瀉到母雞體內。這些精細胞會儲存在母雞輸卵管的精窩處,並且在那裡的保質期大約是24-25天,這也就意味著它們的一次交配,就可以保證母雞連續二十多天都產下能孵化小雞的雞蛋。

雞蛋有著堅硬的外殼、兩層卵殼膜、蛋白部分、卵黃膜、卵黃,如果是受精後的雞蛋還有胚珠。雞蛋的這些結構它們都是在母雞身體內,像流水線作業一樣,在它們不斷向下移動的時候形成的。

整個過程需要大約24個小時的時間,最終蛋殼才能硬化產出體外。在整個「流水線作業」中就有一個步驟經過精窩處,如果有精細胞存在,就會完成受精。如果沒有,雞蛋依然會繼續行程。這也就導致了雞蛋和雞蛋之間的不同,有的可以孵化出小雞而有的不能。

能孵出小雞的雞蛋,對著太陽光或者暗室燈源看,能在雞蛋中心看到胚珠的存在。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公雞存在的意義並不是讓母雞產蛋,而是讓母雞繁衍後代。沒有公雞,母雞自己也能夠生蛋,但沒有公雞,母雞生的蛋就沒有靈魂,就不能孵出小雞寶寶。卵生VS胎生我們先來看看雞屬於哪一種生殖方式。「卵生」和「胎生」是自然界最常見的動物生殖方式。
  • 母雞為什麼不需要公雞也能下蛋?公雞存在的還有意義嗎?
    但是,我們飼養下的母雞就是個例外,它不管受精與否,幾乎每天都在產卵,而且它們甚至不需要異性就能產卵。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樣的話公雞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但是,人工飼養下的母雞卻天天能夠產卵,甚至產下的都是未受精的卵,它們也毫不在乎。這就是原雞和家雞繁殖習性的差異。為什麼家雞可以天天產卵?這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根據科學家在早期人類的遺址中發現的雞骨來看,我國是最早將原雞馴化為家雞的,馴化史已經有了4400多年。
  • 為什麼母雞和公雞不交配就能下蛋?那公雞存在有什麼意義?
    既然母雞不用與公雞交配就能下蛋,那麼,公雞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呢?人類養雞已經有十分漫長的歷史,它們最初從野生的紅原雞馴化而來,時間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而紅原雞的來頭不小,它們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恐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吃的雞肉可謂是「恐龍肉」。
  • 公雞連「作案工具」都沒有,它是怎麼讓母雞生蛋孵小雞的?
    母雞能生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如果只是生蛋的話並不需要公雞的存在,要不然那麼多產蛋的母雞,公雞都要累死了!為什麼母雞獨自就能生蛋,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為什麼還需要公雞這個物種呢?各位熟悉公雞和母雞其實都是正兒八經的鳥類,它們源自於野生的原雞,這是鳥綱、雉科的一種走禽,體重550-1050克,體長在0.4-0.7米之間,一般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帶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與繁衍。
  • 母雞為什麼可以自己下蛋?難道不需要公雞嗎
    不知道那些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有沒有注意到,農民在家裡養的雞,一般都是公雞和母雞都有。但是在養殖場裡,卻只有母雞,沒有公雞。那麼沒有公雞,母雞要怎麼下蛋呢?是不是因為養雞場的母雞比較特別?其實不是這樣,任何一隻母雞都是能夠自己下蛋的。我們應該都知道,動物繁衍是需要一公一母才可以的,既然母雞可以自己下蛋,那公雞還有必要嗎?
  • 公雞的存在到底有沒有意義?
    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噢耶!這個以公雞為題材的小品讓我們捧腹大笑,回味無窮,甚至想吃一個雞腰子。那麼公雞存在有什麼意義呢?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很多雞的養殖場當中,一般都是母雞,公雞是很少見到的,沒有公雞,這些母雞居然可以輕鬆地下蛋,這是為什麼?既然如此的話,公雞在這個過程中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雖然雞這種生物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非常不起眼,處處可見,但它的祖先卻是非常厲害,因為它們的祖先很有可能是恐龍。
  • 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助也可以下蛋,這是什麼原因?雞蛋有什麼不同
    文/玉濁清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助也可以下蛋,這是什麼原因?雞蛋有什麼不同很多人都覺得農村的生活非常的無聊,因為沒有過多的娛樂方式,也沒有娛樂場所。不過,人們對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總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疑惑。但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眾說紛紜。同時也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我們並不討論這個問題的答案,反而要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很多人都不明白母雞不需要公雞的幫助,自己也能下蛋,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雞也是一種動物,和其它的動物一樣也需要進行交配,然後才能生下來小動物。
  • 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忙,卻能天天下蛋,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歡吃肉,中國人也不例外,簡直就是肉食動物,甚至無肉不歡。比如雞肉就是大家經常吃的,畢竟雞肉的價格非常便宜,可以說所以肉類裡最便宜的了。而且雞還會下蛋,下的雞蛋也是大家經常吃的,就算沒吃也會放在冰箱裡面備用。
  • 公雞沒有生殖器,那公雞和母雞,到底是怎樣進行交配的呢?
    這我們日常生活中,雞的存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我們不但要吃雞肉,也是要吃雞蛋的,其實雞也是一種十分神奇的生物,在我們糾結是先有了蛋還是先有雞這個問題之後,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問題,就是其實公雞是沒有生殖器的,那麼公雞和母雞怎樣進行交配的呢?
  •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還能天天下蛋?其他鳥類可以做到嗎?
    我們知道,雞屬於有性生殖的生物,只有公雞和母雞交配之後,才能繁衍後代,也就是產下受精卵。然而我們知道,在養雞場,尤其是蛋雞養殖場,很少能夠見到公雞的身影,清一色的都是母雞。但是這些母雞仍舊能夠正常下蛋,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公雞會打鳴,而母雞不會,這是為什麼?
    公雞打鳴是一件在我們看來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同樣是雞,為什麼母雞不打鳴呢?公雞又為什麼要打鳴呢?難道只是為了當個「鬧鐘」?答案顯然並不是如此的簡單。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公雞打鳴的目的。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公雞會鳴叫,而母雞不會?
  • 沒有公雞,母雞為何也能下蛋,為什麼雞和雞蛋總是這麼的神奇?
    以前就有一個令人非常矛盾的問題,那就是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難題存在了幾個世紀,同樣也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這雞下蛋是很正常的事情,小雞會在雞蛋會在經過孵化最終破殼而出。但是有的家裡餵養的只有母雞,沒有公雞,但是母雞也一樣天天下蛋,有人就會納悶了,沒有公雞的幫忙,雞蛋是怎麼生出來的呢?想要了解雞蛋從哪裡來的,那肯定就要先了解一下母雞了。
  • 公雞沒有丁丁!原來母雞是這樣受孕的
    公雞沒有丁丁 小時候就見過兩隻狗屁股粘在一起,長大後才知道這是他們在交配,但是。我們經常吃的老母雞是怎麼交配的呢?原來公雞是沒有丁丁的。 雞的交配方式比較特別,公雞沒有突出的生殖器官,公雞壓在母雞身上,公雞和母雞的洩殖腔孔的口對著。
  • 十萬個為什麼 | 為什麼公雞打鳴、母雞下蛋?
    我們先來講講,公雞為什麼會打鳴?其實啊,公雞打鳴是對於光刺激的一種本能的反應。為什麼這麼說?或者呢,咱們之前講過,如果給鳥籠蒙上一塊不透光的布,鳥兒們會覺得夜晚來臨了,也會睡覺。公雞也是一樣,在夜裡,它們感覺隨時都有可能受到攻擊,所以常常感到非常不安。而到了清晨,天亮了,公雞的眼睛又能夠看到東西了,於是變得很興奮,而為了表達這種興奮的心情,就高興地打起鳴來。這就是公雞對於光刺激的一種本能反應。經過很長時間,早上打鳴就成為公雞的一種習性延續下來。
  • 公雞是如何讓母雞懷孕的?很多人還不清楚,現在漲知識了!
    對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千古謎題,至今也有很多人心存疑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公雞和母雞打架?
  • 受精的是雞蛋,不受精也是雞蛋,母雞沒有公雞也能生蛋?
    雞蛋其實就是母雞受精失敗的月經和哺乳動物一樣,母雞也有卵巢,與大家想像的有差別的是,母雞在性成熟前卵巢中就存在雞蛋的最早期期:卵泡了,但它的生長很緩慢,等母雞逐漸長大,逐漸接近性成熟時,卵巢中的卵泡開始發育
  • 為什麼母雞有沒有公雞都能下蛋,難道是雌雄同體嗎?怎樣區分?
    這個問題也成為了一個千古難題,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不過也是一個奇葩的問題,但是細心的朋友們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那麼母雞為什麼沒有公雞也能夠下蛋呢?難道是雌雄同體嗎?其實在我們所認知的範圍內,是需要雌性和雄性交配以後,才能夠受精從而產生卵,然後才會有結晶,可是有些母雞根本就不需要公雞也能夠下蛋,這不禁讓人感到驚訝,也讓人感到好奇。
  • 家中養一隻大公雞後,母雞們為什麼就跟著公雞跑,不會走丟了呢?
    導讀:家中養一隻大公雞後,母雞們為什麼就跟著公雞跑,不會走丟了呢?文|當你停下腳步的時候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閱讀由當你停下腳步的時候提供的資訊。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家中養一隻大公雞後,母雞們為什麼就跟著公雞跑,不會走丟了呢?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正題。大家好,在農村養過雞的都知道,是有這麼個現象,公雞就是整個雞群的"領導者",雞群的"王者"。一般在農村養的都是以母雞為主,小雞仔在沒有長大前,很難分辨是公母的,這個只有特別有經驗的人才分的出。
  • 公雞是如何讓母雞孵小雞的?看完才明白,原來這麼多年想錯了
    現在基本上很多人都在城市裡面生活,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很了解,而且很多人知道就算沒有公雞,母雞也能下蛋,公雞好像沒什麼用,其實公雞用處也很大,農村人都知道,要是家裡沒有公雞,母親是孵化不出小雞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公雞是如何讓母雞孵小雞的?看完才明白,原來這麼多年想錯了。
  • 公雞被宰殺後母雞不再下蛋 每日寂寞打鳴終變性
    嬌媚母雞變成公雞 不下蛋只打鳴  大邑縣一村民家中母雞突現變性特徵,專家稱,母雞變公雞古已有之  春晚上,趙本山說,公雞下蛋,那它怎麼能去見過去那些相好的小母雞?  雞中有5隻大公雞,公雞們多,讓小母雞們很有安全感。但這些公雞總是打架,因為它們常常爭著與那隻土黃雞交配。主人陳文元曾經研究過,但研究過去研究過來,始終鬧不明白:這隻土黃雞也沒啥特別嘛!咋都喜歡與它交配呢?不過女主人倒是很樂意,因為這隻土黃雞下的蛋孵出來的小雞,個頭都長得很大。  按說,這日子就這樣過著。但天有不測風雲,主人的心思不好琢磨啊!這天早上,院外鞭炮聲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