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還能天天下蛋?其他鳥類可以做到嗎?

2021-01-15 騰訊網

我們知道,雞屬於有性生殖的生物,只有公雞和母雞交配之後,才能繁衍後代,也就是產下受精卵。然而我們知道,在養雞場,尤其是蛋雞養殖場,很少能夠見到公雞的身影,清一色的都是母雞。但是這些母雞仍舊能夠正常下蛋,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雞蛋

雞屬於鳥綱,然而鳥綱中的其他生物只有在繁殖季節時才會下蛋。似乎只有雞是非常特別的生物,它們不僅能夠常年下蛋,還能夠不經過交配就產蛋。

其實它們之所以有這種天賦,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人為選擇的結果。

首先,鳥綱中的其他生物也有即使不交配也產蛋的生物,而且非常常見,比如:家庭飼養的寵物鸚鵡,在繁殖季節時即使它們沒有接觸過公鸚鵡,也會產蛋,只是產下的蛋沒有受精,所以無法孵化。

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些鳥類在繁殖季節時會產下沒有受精的蛋,但這種情況比較少,原因是它們在野外會經常遇到異性,並且在基因的驅使下與異性交配,所以我們在野外觀測到的蛋通常是受精卵,都能夠孵化出幼崽。

也就是說,雞之所以不交配也能產蛋,其實並不是它們有特殊技能,而是這本來就是鳥綱家族的常規操作。不過,如果沒有公雞,那麼母雞產下的蛋就無法孵化,所以公雞的存在仍舊非常有必要。

另外,相對於母雞而言,公雞的體型可以更大,生長速度較快,所以作為肉雞飼養時,農場主一般會選擇飼養公雞,而非母雞。

母雞為什麼能每天產蛋?

儘管鳥綱裡的其他鳥類也能夠不交配就產蛋,但是很少有物種能夠像雞鴨鵝等家禽一樣經常產蛋,其他鳥綱生物只是在繁殖季節裡產蛋,這是因為產蛋是一件非常耗費能量的事情,如果保持高頻次的產蛋,那麼許多生物將會因能量缺乏而死亡。

另外,許多鳥類有明顯的發情期,這是因為它們生活的環境並不像家禽一樣舒適,它們的食物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幼崽出生在寒冷的季節,那麼由於食物短缺,會導致幼崽成活率下降;而出生在食物豐盛季節的幼崽則會成活率變高。

正是因為鳥類具有明顯的發情期,所以它們只要在發情期裡產蛋就可以了,這既可以節省能量,又可以幫助它們撫育後代。

但是以雞為代表的家禽則被人類馴化了,最開始雞也只在繁殖季節才會產蛋,但是人類有意無意間充當了自然選擇,在遠古時期的女人們就懂得保留下蛋較多的雞,吃掉不喜歡下蛋的雞,久而久之,下蛋較多的基因就會被保留下來。

而現如今,自從孟德爾揭開生物遺傳規律後,一大批遺傳學家因此而誕生了,他們專門研究生物的性狀與遺傳關係,並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培養了一大批產蛋較高的雞。

比如:海蘭褐殼蛋雞,這種雞就是專門為產蛋而生,只要能夠滿足它們的能量供應,它們就能夠多下蛋,據統計發現,80周齡的海蘭褐殼蛋雞大約能夠產蛋344枚。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專門提供肉類的品種,比如:白羽雞,它的特點就是生長周期短,能夠快速出欄,滿足人們的需要。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育種師專門培育的這些雞,所產的雞蛋營養價值不如土雞,其實現如今研究發現,只要是科學養殖,即使是蛋雞產的雞蛋,營養價值和土雞也不相上下。

只是土雞價格昂貴,人們很難負擔得起,而洋雞蛋價格低廉,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對蛋白質的要求,因此培育雞品種的育種師和袁隆平一樣,都是消滅饑荒的戰士。

總結

針對雞為什麼不交配也能產蛋,這一點其實是雞綱家族的老傳統了,只是很少有生物會像以雞為代表的家禽一樣產蛋那麼頻繁而已。

而它們產蛋頻繁的原因,也是因為人類的馴化,以及人類為它們提供穩定且充足的能量。當然,古代時的雞產蛋頻率並不如現如今的雞產蛋頻率高,而發生這樣轉變還要感謝現如今育種師們的努力。

相關焦點

  • 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公雞存在的意義並不是讓母雞產蛋,而是讓母雞繁衍後代。沒有公雞,母雞自己也能夠生蛋,但沒有公雞,母雞生的蛋就沒有靈魂,就不能孵出小雞寶寶。卵生VS胎生我們先來看看雞屬於哪一種生殖方式。「卵生」和「胎生」是自然界最常見的動物生殖方式。
  • 母雞為什麼不需要公雞也能下蛋?公雞存在的還有意義嗎?
    但是,我們飼養下的母雞就是個例外,它不管受精與否,幾乎每天都在產卵,而且它們甚至不需要異性就能產卵。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樣的話公雞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但是,人工飼養下的母雞卻天天能夠產卵,甚至產下的都是未受精的卵,它們也毫不在乎。這就是原雞和家雞繁殖習性的差異。為什麼家雞可以天天產卵?這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根據科學家在早期人類的遺址中發現的雞骨來看,我國是最早將原雞馴化為家雞的,馴化史已經有了4400多年。
  • 為什麼母雞和公雞不交配就能下蛋?那公雞存在有什麼意義?
    既然母雞不用與公雞交配就能下蛋,那麼,公雞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呢?人類養雞已經有十分漫長的歷史,它們最初從野生的紅原雞馴化而來,時間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而紅原雞的來頭不小,它們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恐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吃的雞肉可謂是「恐龍肉」。
  • 母雞為什麼可以自己下蛋?難道不需要公雞嗎
    平時養的雞產出的雞蛋,既能滿足家人食用,多出來的雞蛋還可以拿去賣錢。而且,餵養雞是比較省事的,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可能吃上一隻。不知道那些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有沒有注意到,農民在家裡養的雞,一般都是公雞和母雞都有。但是在養殖場裡,卻只有母雞,沒有公雞。那麼沒有公雞,母雞要怎麼下蛋呢?是不是因為養雞場的母雞比較特別?其實不是這樣,任何一隻母雞都是能夠自己下蛋的。
  • 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忙,卻能天天下蛋,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歡吃肉,中國人也不例外,簡直就是肉食動物,甚至無肉不歡。比如雞肉就是大家經常吃的,畢竟雞肉的價格非常便宜,可以說所以肉類裡最便宜的了。而且雞還會下蛋,下的雞蛋也是大家經常吃的,就算沒吃也會放在冰箱裡面備用。
  • 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助也可以下蛋,這是什麼原因?雞蛋有什麼不同
    文/玉濁清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助也可以下蛋,這是什麼原因?雞蛋有什麼不同很多人都覺得農村的生活非常的無聊,因為沒有過多的娛樂方式,也沒有娛樂場所。還能夠欣賞到美好的環境,同時隨時隨地都洗滌心靈,這無疑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是讓城市人望塵莫及的事情!老師群的人在閒暇之餘也會養一些雞鴨鵝等牲畜不僅是為了打發時間,同時也為了自己在吃的時候比較方便。比如說再次家的院子裡養一些雞,還能夠生出一些雞蛋,這些雞蛋吃的時候也特別的放心,因為是自己家飼養的。不過,人們對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總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疑惑。
  • 沒有公雞,母雞為何也能下蛋,為什麼雞和雞蛋總是這麼的神奇?
    以前就有一個令人非常矛盾的問題,那就是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難題存在了幾個世紀,同樣也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這雞下蛋是很正常的事情,小雞會在雞蛋會在經過孵化最終破殼而出。但是有的家裡餵養的只有母雞,沒有公雞,但是母雞也一樣天天下蛋,有人就會納悶了,沒有公雞的幫忙,雞蛋是怎麼生出來的呢?想要了解雞蛋從哪裡來的,那肯定就要先了解一下母雞了。
  • 十萬個為什麼 | 為什麼公雞打鳴、母雞下蛋?
    我們先來講講,公雞為什麼會打鳴?其實啊,公雞打鳴是對於光刺激的一種本能的反應。為什麼這麼說?原來,除了貓頭鷹、鵠等少數鳥類外,其它的鳥類在夜間都是看不到東西的,所以在夜間鳥類通常在睡覺。或者呢,咱們之前講過,如果給鳥籠蒙上一塊不透光的布,鳥兒們會覺得夜晚來臨了,也會睡覺。公雞也是一樣,在夜裡,它們感覺隨時都有可能受到攻擊,所以常常感到非常不安。而到了清晨,天亮了,公雞的眼睛又能夠看到東西了,於是變得很興奮,而為了表達這種興奮的心情,就高興地打起鳴來。
  •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了?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雞生蛋,蛋生雞」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但是讓我們了解的很清楚,母雞產蛋蛋孵小雞,整個過程貌似沒有公雞啥事,因此有的小夥伴就好奇了,公雞的存在有何意義?當然也有部分簡單的生物,它們採取的是無性生殖,只通過分類自己誕生後代,這個過程就不需要另一半的參與了。但是無性繁殖得到的後代基因型和親本是相同的,這不利於生物的進化,生物的進化本質上來說就是基因突變和變異,最終被自然環境所選擇。而對於恐龍的後代現代的一些鳥類自然都是有性生殖的,它們需要親本雙方都提供一半基因。
  • 為什麼母雞有沒有公雞都能下蛋,難道是雌雄同體嗎?怎樣區分?
    這個問題也成為了一個千古難題,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不過也是一個奇葩的問題,但是細心的朋友們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那麼母雞為什麼沒有公雞也能夠下蛋呢?難道是雌雄同體嗎?其實在我們所認知的範圍內,是需要雌性和雄性交配以後,才能夠受精從而產生卵,然後才會有結晶,可是有些母雞根本就不需要公雞也能夠下蛋,這不禁讓人感到驚訝,也讓人感到好奇。
  • 公雞被宰殺後母雞不再下蛋 每日寂寞打鳴終變性
    嬌媚母雞變成公雞 不下蛋只打鳴  大邑縣一村民家中母雞突現變性特徵,專家稱,母雞變公雞古已有之  春晚上,趙本山說,公雞下蛋,那它怎麼能去見過去那些相好的小母雞?下蛋公雞如何見母雞倒不知道,但大邑的陳文元卻知道,變性母雞如何與同籠姐妹相處!這隻母雞(該叫公雞還是母雞,記者很為難)先是不下蛋,然後變羽毛,現在學打鳴……但這隻怪雞卻沒因此飛黃騰達,反而差點遭來殺身之禍!這些天,當地村民說這不吉祥,建議主人殺了它!
  • 母雞不下蛋怎麼辦 家養老母雞不生蛋怎麼辦
    後來母雞開始生蛋了,就沒有殺她們,而是用閒置的籠子養了起來。兩隻母雞一隔一天就生一隻正宗的土雞蛋,然後就開始不生了,光吃東西不下蛋。為了讓她們恢復下蛋,小編也徹底學習了養雞的知識。母雞不下蛋怎麼辦?家養老母雞不生蛋怎麼辦?
  • 農村母雞生蛋後為啥大聲叫喚?是炫耀,是屁股疼,還是提醒收蛋?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多數的母雞生蛋以後,都會大聲的「咯哆咯哆」的叫喚,吸引主人其他雞的注意,這是為什麼呢?一、母雞生蛋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許有人說,母雞是天生下來就會下蛋的,這是一個不用爭議的事情,母雞不下蛋,難道公雞下蛋?
  • 公雞的存在到底有沒有意義?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很多雞的養殖場當中,一般都是母雞,公雞是很少見到的,沒有公雞,這些母雞居然可以輕鬆地下蛋,這是為什麼?既然如此的話,公雞在這個過程中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雖然雞這種生物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非常不起眼,處處可見,但它的祖先卻是非常厲害,因為它們的祖先很有可能是恐龍。
  • 受精的是雞蛋,不受精也是雞蛋,母雞沒有公雞也能生蛋?
    接下來就很關鍵了,如果此時遭遇了公雞的交配,那麼公雞的精子將會在跋山涉水後來到輸卵管的漏鬥部分相遇並且結合,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受精卵的第二極體。和隨後輸卵管中形成的蛋清在輸卵管的膨大部部分相遇並包裹。
  • 從生物進化來講,母雞不受孕就能下蛋不科學,是專門為給人吃嗎?
    後來發現,養它們還可以吃雞蛋,這樣的方式何樂而不為。雞的卵細胞成熟速度很快,當雞成熟後(開張)大約每24個小時就會下一次蛋,當雞蛋聚集到一定數量(至少20顆以上),母雞會進入「開掛模式」,它們的身體體溫增高,不會不喝的趴在雞窩裡進行孵化,大約21天左右就會有小雞出殼。當然有些雞蛋不會孵化成功,可能是沒有受精的雞蛋,當然也可能是孵化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 定遠一隻雞有「公雞頭 母雞身」 不會下蛋會打鳴
    動物一般都分公母,例如公雞母雞,就比較好區分:公雞體型較大,毛色鮮亮,而且有高高的雞冠,和長長的墜子。而母雞體型相對較小,毛色和雞冠,也沒有公雞那麼明顯。然而,在定遠縣倉鎮的倉南村,村民王朝安家卻養了一隻「怪雞」——它有公雞的腦袋,母雞的身子,雖說不下蛋,偶爾卻會打個鳴,你說奇怪不奇怪。
  • 公雞連「作案工具」都沒有,它是怎麼讓母雞生蛋孵小雞的?
    母雞能生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如果只是生蛋的話並不需要公雞的存在,要不然那麼多產蛋的母雞,公雞都要累死了!為什麼母雞獨自就能生蛋,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為什麼還需要公雞這個物種呢?各位熟悉公雞和母雞其實都是正兒八經的鳥類,它們源自於野生的原雞,這是鳥綱、雉科的一種走禽,體重550-1050克,體長在0.4-0.7米之間,一般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帶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與繁衍。
  • 俗話說:「母雞叫疼,公雞叫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母雞叫疼大家都知道,母雞的叫聲一般都比較低沉,「咯咯噠、咯咯噠」的聲音還時斷時續,一般情況下,母雞隻有在下蛋之後才會叫的。因此在母雞下蛋之後,主人就會專門給母雞撒一些糧食吃,也可以說是用來安慰母雞的下蛋功勞吧。因此人們就覺得母雞的叫聲是為了告訴主人下蛋了,向主人討要食物的聲音。
  • 學公雞打鳴 撫州一母雞成母雞中的「戰鬥機」(圖)
    本報撫州訊 記者周文平攝影報導:「不是它的活它也要幹,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這是趙本山、宋丹丹、牛群表演的春晚小品中形容「下蛋公雞」用的臺詞,這也只不過是一個令人捧腹的笑話而已。然而,在撫州市區城外河東灣前進路危女士家中還真出了一件稀奇事:一隻會下蛋的母雞竟然天天啼鳴報曉——咯咯打鳴。面對這隻母雞中的「戰鬥機」,大傢伙都說:「這隻母雞變態啦!」右邊的雞為天天報曉的母雞  21日,記者來到了撫州城外河東灣前進路危女士家裡。她指著一隻正在院內溜達的母雞稱:「就是它會打鳴。」聞訊趕來的其鄰居們也一眼認出了這隻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