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農村裡家家戶戶都飼養雞鴨。還記得有一年,母親讓一隻要孵蛋的母雞孵小雞了。
歷時3個禮拜時間,雞寶寶終於陸續地出殼了。
母雞出於天性,雞寶寶孵出來後,她就開始帶雞寶寶了。她帶著雞寶寶們四處覓食,時刻提高警惕、保護著它們。她無論什麼時候都會保護著雞寶寶,發現了一點兒可以吃的東西,她就會咕咕地連續呼喚雞寶寶們。只見她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讓雞寶寶們去吃。如果有別的雞來搶食,她一定會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她教雞寶寶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從不厭煩。遇到颳風下雨,她半蹲著,讓雞寶寶擠在她的翅膀下,為它們擋風遮雨,給它們溫暖。有時,她若伏在地上,雞寶寶們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可是她沒來不生氣。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她還特別警覺,隨時隨地保護著雞寶寶們。
依稀記得,大概一個多月後,雞寶寶們長大了,變成小雞仔了,它們自己能找食物吃了,這時她會讓他們自力更生,不再帶領它們了。如果雞仔仍然跟隨她,她便毫不留情地趕走它們,因為她要讓它們獨立去生存。
這些跟人類是何等的相似!動物們和人類一樣都會義不容辭擔當起扶養下一代的責任,同時也教給下一代生存技能和本領,只是動物們到一定時候選擇了絕情放手,那些絕情似乎也更顯理智。
可是,時代變了,當「速成雞」的出現,將帶給雞媽媽們更多的思考。為了讓自己的雞仔們順應主流,」絕情」的雞媽媽們必須及時轉變觀念了,需要延長對雞仔們的陪伴,需要繼續去給雞仔們找食,同時,「飼料」和「抗生素」也必須認真去面對並適當使用。只有這樣,雞仔們才能滿足主流需求。
當然,客觀條件和主觀努力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隨波逐流而迷失方向。「速成雞」固然直接,而且立竿見影,但是,拔苗助長也未必就是最好的。所以,不做純飼養雞仔,也不去做純散養雞仔,而去做一個半飼養型雞仔,這樣不僅順應主流趨勢,還更受大眾歡迎和喜愛!
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