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漢詩在另一個國度盛行,改頭換面的和歌,自有它的風雅

2020-12-06 染上世俗

高度精煉的語言,意境優美的文字,飽含豐富情感的內容,反映一定社會現實的文學體裁,中國的詩歌,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的驕傲。

當這種古老的文學在另一個國度盛行,再次掀起一場空前絕後的文化風暴,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漢詩早在魏晉時期就已傳入日本,日本貴族們常常在舉行正式的宴會活動時,模仿中國的五言、七言絕句,創作出五七調長短句形式的詩歌,並逐漸發展為日本本土的一種詩歌,也就是和歌。

日本和歌雖然是以中國文化為源頭而興起,但是終究是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它是日本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宗教等在文學上的藝術結晶。

成書於八世紀的《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和歌集。它的地位就如同《詩經》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且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始於民間。

直到日本第一部敕選和歌集《古今集》的問世,和歌才終於取代漢詩文,佔據日本文壇。可以說,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喜愛創作和歌。如今,許多和歌依然被人們爭相吟誦。

為了讓更多讀者了解和欣賞日本和歌,我國譯者鄭民欽編著了《風雅和歌》系列書籍。和歌雖然不同於俳句那樣有著明確的季語,但是仍可按照敕撰和歌集的四季形式進行編排。

因此,我們也就得以看到具有鮮明四季特色的和歌集。其中,《漫山秋色濃》正是《風雅和歌》系列中的秋卷。

「暮色小倉山,今宵不聞鹿鳴聲。秋夜靜入眠。」

舒明天皇的這首和歌是萬葉初期最具代表性的和歌之一。呦呦鹿鳴,在安靜的夜幕中,聞之悽然,然而歌人的思鄉戀妻之情於心中油然而生,今夜自然也就聽不到鹿鳴聲了。這是一首抒情性的敘事歌,表達了對人、對故鄉的深切眷戀。

「熊野海濱上,素靜文殊蘭。思如百重葉,不得到君前。」

柿本人麻呂的這首和歌是我比較喜歡的,它情感真摯而熱烈,描繪了陷入愛戀的男女,想念不能相見的哀嘆。「思如百重葉」,多麼形象的比喻啊,可是卻「不得到君前」,又是多麼地無奈,這讓我想起了宋詞中的那句「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心隨明月行,心如明月清。心月融一體,此心終迷濛。」

西行法師是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初期的歌人,他的和歌充滿了浪漫的精神追求。這首和歌表現了人的生命與自然的關係,「心」與「月」完美地融為了一體,猶如我國「天人合一」的思想。不過,大概不知道漂浮在天空中的月亮究竟會去往何處,歌人才會為之感到迷茫不安。

在我看來,和歌很美,就如同中國的詩歌一樣。它並不需要你花費什麼心思,只要你去認真地誦讀,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韻味。一遍不成,兩遍,兩遍不成,三遍……多讀幾次,一切就豁然開朗了。

相關焦點

  • 一場詩與歌的化學反應
    詩樂和鳴意蘊深遠 著名詩人呂德安最近一段時間從事藝術創作,在他看來,詩歌與繪畫是同源的。他上臺朗誦了他的詩作,即獻給他的朋友與靈魂摯友韓東的《鷹》,情真意切,才華橫溢。歌手溫立新將呂德安的《荷花別賦》改編之後,則帶來另一番滋味。這首詩歌仿佛一幅畫,有著悠遠的意境。 與詩相伴,與詩為伍。詩人朱慶和的詩歌裡蘊藏著自己對故鄉的眷戀。
  • 以詩言心,以詩明志,傳承詩詞歌賦
    今天跟大家聊的詩,不僅僅是詩歌、詩詞的詩,泛指中國古典文學裡的詩詞歌賦。我們現在人寫文章當然不會像古詩詞一樣之乎者也,都是白話文了,容易讀著理解。但詩詞歌賦過時了嗎?失去它的意義了嗎?古詩所能描繪出的景色、事情,或者所表達的作者內心的感情、志向,是現在白話文很難描繪和表達出來的,即使能表達出來也是長篇大論,失了氣勢和意境。
  • 李賀「鬼詩」中最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悽美!
    李賀,字長吉,唐朝著名的詩人,也可以說是天才詩人,他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卻同樣的創造出了奇蹟,特別是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鬼詩」,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而且很多的作品裡,自有一種鬼魅飄飄的感覺,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人們往往把他的這一類詩稱為「鬼詩」,然而他本人,也是被後世稱為「詩鬼」。
  • 採花風雅事,弄琴飛瀑前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樸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
  • 遇見這首歌|歌是流動的詩,詩是靜止的歌
    「人活在世界上,快樂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王小波最近幾天待在家,把王小波的幾本書又重溫了一遍……結果碰巧昨天又看到網上關於他的爭議。他不是俗人,他不會說那樣的話,純真如他。算了,也罷,熱鬧也像他。
  • 電視劇《破曉》裡的兩首歌和一首詩!
    電視劇《破曉》裡有很多地方很感人,給人的畫面也很震撼,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不止這些,裡面有兩首歌和一首詩特別讓人記憶猶新。第一首歌:劇中夜上海花魁許麗麗雖是風塵女子,但為了自己的愛人願意在背後默默付出,至於如何付出,想必大家通過劇中很多次「其對田繼業的或暗中或側面的幫助」就能看出,另外從她為田唱的一首歌也能略知一二。
  • 漢詩英譯 | 在老瓦山看見斑鳩
    在早晨第一縷陽光中,我看見斑鳩這些從暖巢中醒過來被一句成語所構陷並被莊子認為目光短淺的傢伙們正肥而不膩地坐在橡樹的枝上咕咕叫很長時間,我都沒有見到過體態如此可觀的斑鳩看來不用像從前躲著獵槍和彈弓後斑鳩們的生活變得滋潤了你看它們肥碩而笨拙的飛行盡在矮灌和橡樟之間跳上跳下似乎世界的高度就是它們騰躍的高度讓我這樣一個頹唐的中年人在幽暗的林中也有了歡快的腳步選自《詩刊》2018年1月號
  • 俏皮的漢詩:女詩人(之十四)|心跡未予他人閱,花枝一束獨自香
    俏皮的漢詩:女詩人(之十四)||心跡未予他人閱,花枝一束獨自香俏皮的漢詩平臺旨在交流推薦女詩人詩歌,本期特別推出的女詩人:翠兒,幸運相隨,冰潔,文子,真誠(丹丹),紫米,秦臻,紫雪,Ying deng-Klein鄧瑛 德國(櫻子毛毛),麥勝梅
  • 或許許嵩這首歌告訴我們愛一個人或許這樣是對的,可遇而不可求
    今天我給大家推送的是一首《如果當時》收錄在許嵩2009年發行的專輯《自定義》中,這首歌也是這張專輯的第一首歌。「嵩式"一貫簡單的編曲、略帶著中國風元素的歌詞讓這首歌成為一首朗朗上口又不失風雅的作品。「紅雨瓢潑泛起了回憶怎麼潛 你美目如當年流轉我心間,渡口邊最後一面灑下了句點,與你若只如初見何須感傷離別,入情的歌詞配,上幾張幻燈片,一不小心就勾起了很多人關於」許嵩」和"少年時」的回憶。
  • 詩是什麼?這是聽過最美的答案
    與你相約讀詩、寫詩、愛詩的你是否想過,什麼是詩?大舜說:「詩言志,歌永言」《詩大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十首現代詩,一起來感受現代漢詩中的古典之魂。
    今天選了十首現代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現代漢詩中的古典之魂。令我寶劍出鞘立下南旋贈與的承諾……誰知北地胭脂,齊魯衣冠誦詩三百競使我變成一個遲遲不返的儒者誰知我封了劍(人們傳說你就這樣念著念著就這樣死了)只有簫的七孔
  • 另一個國度
    這世界之外有另一個國度。那是所有人都不曾經歷的,那是無比美好超過我們最高想像的,或者正因如此,很多人無法相信或者不敢相信,甚至很多信的人也無法參透其美好豐盛或是停留在似是而非的模糊階段。親愛的你喜歡哪一個?毋庸置疑人類的共同內心動機一定是第一個,然而它真實嗎?你我又如何到達?
  • 以詩契心,以詞解情,讓心靈和真情共舞,唱響永恆的生命之歌!
    以詩契心,以詞解情,只有汲取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滋養美好的心靈之樹;和詩以歌,精神和鳴,只有讓心靈和真情共舞,才能唱響永恆的生命之歌。和詩詞的緣分,既是冥冥之中的註定,又是眾裡尋他後的驀然回首。去年年初,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用一整年的時間,沉心靜氣,讀詩品詞。於是,我選定了李白、杜甫、李商隱、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七位大家,按照他們創作的時間和順序,藉由「知人論世」的閱讀路徑,將作家作品貫通起來,一點一點讀進去,一點一點品出味。楊絳先生曾說:「世界上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 竹雕:以竹為紙,刀刻風雅
    竹,虛懷若谷,中通外直,其被賦予堅毅、正直、謙虛和廉潔的特性,也被視為高風亮節的象徵。竹為名人雅士所喜,「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於是他們以竹子為原料,創造出了與竹相關的各種雅致器物。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趙汝珍在《古玩指南?
  • 此特務「改頭換面」,騙過解放軍卻被百姓認出,前功盡棄長嘆一聲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個大特務頭子,他雖經過「改過換面」騙過了解放軍,卻被老百姓認出,最後被抓獲。這就是特務吳金榮。1950年初,蔣介石安排許多特務隱藏在福建沿海島嶼中,他們妄圖長期與我軍周旋,不定期出沒襲擾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所以,福建沿海的反特任務是非常艱巨的。
  • 一文讀懂詩詞歌賦,原來它們之間有這四層關係!
    中華名族可以說是一個詩詞歌賦的民族,儘管會作詩,能作詩,能做出好的詩詞歌賦的人不多。但是,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確是一個人流傳千古,登堂入室的敲門磚!可以說,中國人是最愛詩詞歌賦,也最會利用詩詞歌賦的民族。詩詞歌賦,其中有大米,有金銀,有功名利祿,有中高考分數,有悲歡離合,更有愛恨情仇!
  • 昨日之歌:詩的命運 | 思南經典誦讀會
    著有文集《既見君子:過去時代的詩與人》《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詩》,詩集《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等。據說,十六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查理五世曾揶揄道:「我用西班牙語和上帝說話,用義大利語和女人說話,用法語和男人說話,用德語和我的馬說話。」 這個俏皮段子有好幾個版本,在不少歐洲國家都有流傳。在幾乎所有版本中,德語都被貶損,或許因為它的輔音刺耳,喉音低沉,在門外漢聽來難免有失大雅。相比之下,義大利語聲調柔滑,如歌唱般優美,常被稱為愛情之語,因此適合用來對女人說話。
  • 杜牧很「帥氣」的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28字瀟灑俊爽
    文/顧無 【引觴漫談】 李白不僅詩寫得好,詞也同樣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不過受時代及文體的影響,他所寫的詞大多數也是婉約柔情之作,就中最豪邁壯闊的,該數《秦娥月》中的最後一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 給你的詩丨你我之間的愛,單純得像一支歌……
    詩人簡介2018年10月31日泰戈爾,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單純如歌的愛泰戈爾手牽著手,眼望著眼: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心路歷程。
  • 小柯在抖音彈琴讀詩:我是一個創作者,而非表演者
    小柯彈琴讀詩,復刻了古代文人雅興,鋼琴緩緩,聲音磁性,只一兩分鐘的時間,就把人帶入情境。像他創作的完整歌曲一樣,每一個短視頻都透露著極佳的審美和質感,一點也不冰冷。他讀趙野的《謝靈運》,醉臥白雲,契古人意趣,南山北山,皆是吾道。先君奮起拯救了南方,留下一地煙霞癖好,世不相遇,萬裡流濯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