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書院雅士生活:弄琴飛瀑前之:秀秀老師
中國插花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文化現象,大多為滿足主觀與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插花源於古代民間的愛花、種花、賞花、摘花、贈花、佩花、簪花。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樸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採花風雅事之:秀秀老師
簡而言之,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攜琴挹青閒之:靜靜
琴乃伏羲氏所琢,見五星之精,飛墜梧桐,鳳皇來儀。鳳乃百鳥之王,非竹實不食,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
伏羲以知梧桐乃樹中之良材,奪造化之精氣,堪為雅樂,令人伐之。其樹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數,截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聲太清,以其過輕而廢之;取下一段叩之,其聲太濁,以其過重而廢之;取中一段叩之,其聲清濁相濟,輕重相兼。送長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數。取起陰乾,選良時吉日,用高手匠人劉子奇製成樂器。此乃瑤池之樂,故名瑤琴。
長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闊八寸,按八節;後闊四寸,按四時;厚二寸,按兩儀。有金童頭,玉女腰,仙人背,龍池,鳳沼,玉軫,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閏月。先是五條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內按五音:宮、商、角、徵、羽。
堯舜時操五弦琴,歌『南風』詩,天下大治。後因周文王被囚於羨裡,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謂之文弦。後武王伐紂,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發揚,謂之武弦。先是宮、商、角、徵、羽五弦,後加二弦,稱為文武七弦琴。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弄琴飛瀑前之:靜靜
習琴十善
淡欲合古,取欲中矩。
輕欲不浮,重欲不粗。
拘欲有權,逸欲自然。
力欲不覺,縱慾自若。
緩欲不斷,急欲不亂。
習琴七要
一曰:學琴者欲得風韻瀟灑,無塵俗氣,而與雅樂稱。
二曰:蓄琴欲其九德具備,無收庸材。
三曰:下指沉靜,而不得暴躁。
四曰:曲調雅正,不挾淫慾。
五曰:不為俗奏,以玷古人之高風。
六曰:聲無映奪,欲得純正。
七曰:聽欲靜慮,不逐聲色。
習琴十二欲
神欲思閒,意欲思定。
容欲思恭,心欲思靜。
聽欲思聰,視欲思明。
調欲養性,曲欲適情。
彈欲斷弦,按欲入木。
急欲思緩,緩欲思促。
此其所謂,十二之欲。
秀秀書院雅士生活:撫琴奉香茗之:秀秀老師、靜靜
終身難忘的學習之旅--書院修習茶道有感
戊戌年乙卯月癸亥日書院南山尋隱,踏青遊春圖
華嚴寺&淳風觀二月二日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