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氣候變化 俄羅斯北極地區苔原鮮花盛開

2020-12-04 中國青年網

在距離北極一千多英裡的俄羅斯北極地區,一片片色彩鮮豔的鮮花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這些北極的伊甸園裡,長滿了一排排的罌粟、蒲公英、雛菊和茂盛的綠草,更像是英國那種溫和的氣候。然而,在這些照片中看到的植被綠洲位於北緯70度,鮮花生長的土壤直到最近不久還是生硬的凍土。

據報導,這些引人注目的照片是託木斯克州立大學在前往亞馬爾半島旅行時拍攝的,那裡距離北極只有1043英裡。

高級研究員Sergey Loiko指出,北極的開花現象是所謂的「Khasyreys」的一個特徵,即凍土帶湖泊的乾涸。「通常情況下,Khasyreys的形成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實際上是幾十年,」這位科學家說,「然而,由於永久凍土層的融化,遠在北極圈之上的這一過程正在加速。」

被風吹來或由動物攜帶的種子正在富含礦物質的土壤中發芽,隨著凍土帶變得更暖和、更綠,土壤不再凍結。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偏遠的村莊附近,當地居民挖開永凍層獲取沙子用於建築。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幹擾的永久凍土層開始融化,土壤中的礦物質也從深層凍土中得到了豐富。

據《西伯利亞時報》報導:「這導致了土堆上鋪滿了藥草和鮮花,還有雛菊、蒲公英、極地罌粟、馬尾草、幾種苦艾、穀物,甚至還有生長在北極『綠洲』裡的柳樹。」研究人員說,隨著以前在北極地區從未見過的動物的到來,植物種類預計將會擴大。(中國青年網編譯報導)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由於氣候變化,北極苔原變成了鮮花盛開的草地
    北極充滿鮮花的草地草甸在曾經荒蕪的苔原上生機勃勃,這是氣候變暖的標誌。鮮豔的花朵超過一千英裡穿越俄羅斯北極地區如雨後春筍北極。在這些北極地區,罌粟,蒲公英和雛菊以及鬱鬱蔥蔥的綠草叢更像英國的溫帶氣候。然而,在這些圖片中看到的植被綠洲是在北緯70度的地方,令人窒息的花朵盛開在土壤中,在不久前,這些土壤都是硬咬的永凍土。報導稱,這些驚豔的照片是在託木斯克州立大學到距北極1,043英裡的亞馬爾半島的一次旅行中拍攝的。羊草花在空無一人的軍事基地盛開距北極僅1,000英裡 傳統上,此類景觀與苔蘚和地衣以及馴鹿放牧群相關。
  • 北極苔原
    苔原地帶沒有喬木,其他植物長得也很矮小。在苔原的沼澤地區,長滿了各種苔類,禾本科植物很少。 在苔原的其他地區,主要生長著石南灌叢、低矮的草本被子植物和地衣,其中地衣是極地苔原最典型的植物。北極苔原面積1300萬平方公裡,佔北極面積的三分之一。最大特點是有永久性凍土,厚達488米,最厚可達600米。是地球上既荒涼又富饒,氣候環境十分特別的地帶。
  • 苔原的「守護者」寒帶地區的標誌性植物——仙女木!
    在遼闊的北極凍土帶和高聳的長白山山頂上,就有這樣一種頑強的植物,被譽為寒冷氣候的象徵——仙女木。走近苔原在介紹仙女木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苔原。苔原,又稱苔原,是生長在極冷的永久凍土上的生物群落。主要是由地衣、苔蘚、多年生草本和小灌木組成的低植被。
  • 北極苔原,一個人跡罕至的神秘土領地,卻有別具一格生態圈
    北極苔原 ,它覆蓋了全球陸地面積的十分之一。這個冰雪的荒漠是地球上最寒冷、最乾旱的地方之一。零度以下的刺骨嚴寒和苔原上的強風,給地球上最堅韌的生物帶來了極大挑戰。在這種地理環境中,棲息著一些非凡的生物。他們在這篇極度寒冷的土地上,刻下了自己生存的印記。
  • 寒冷氣候的象徵,苔原上的標誌性「神奇」植物——仙女木!
    走近苔原在介紹仙女木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苔原。幸運的是,長期的進化使苔原植物具有了特殊的適應極地嚴酷環境的能力,使嚴寒苦寒地區具有了生命力。例如,苔原基本上是多年生常綠植物,可以充分利用短營養期,而不必花時間長出新葉,完成整個生命周期。然而,苔原植物營養期短,生長速度極慢。例如,北極地區的北極柳樹的枝條一年只長1-5毫米。換言之,一旦我們破壞了那裡的生態環境,恢復過程將非常困難和漫長。對於高山苔原來說,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 氣候變化影響深遠,木本植物向熱帶和北極地區擴散
    圖片:安迪·坎迪隨著氣候持續變暖,從大堡礁的「死亡事件」到喜馬拉雅山上遊的植被生長,各種方式正在改變著自然環境。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全球變暖也在推動熱帶稀樹草原和苔原上樹木的蔓延,這對環境是個壞消息。這項由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科學家領導的研究被稱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木本植物覆蓋變化研究」。它包括查看來自六大洲899個地點的1000多個木本植物覆蓋記錄,以及溫度和降雨量數據,以確定氣候變化如何推動景觀變化。分析還顯示了野火和動物放牧模式在這些變化中的作用。
  • 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是什麼樣的氣候?有哪些氣候類型?
    俄羅斯遠東地區主要就是指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地處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中東部地區,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西部與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相連。由於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北,緯度多在北緯50°以北,北極圈在俄羅斯的北部地區穿過,所以俄羅斯的氣候整體上十分寒冷。
  • 法媒:北極地區約200頭馴鹿餓死 或是氣候變化所致
    新華社北京8月6日新媒體專電 法媒稱,當地時間7月29日,挪威極地研究所指出,北極地區斯瓦爾巴群島發現約200頭馴鹿餓死,這個高得異乎尋常的數據是該地區氣候變化造成的。統計項目主管奧茜爾德·恩維克·彼得森從這一「極高的死亡率」中看出了氣候變暖的後果。氣候學家認為北極氣候變暖的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區的兩倍。彼得森還說:「氣候變化導致降雨大幅增加。雨落入雪中,在苔原上形成冰層,導致動物覓食條件非常惡劣。」
  • 問答 |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是什麼樣的氣候?有哪些氣候類型?
    由於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北,緯度多在北緯50°以北,北極圈在俄羅斯的北部地區穿過,所以俄羅斯的氣候整體上十分寒冷。從氣候類型的分布來看,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擁有俄羅斯所有的四種氣候類型,包括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氣候。
  • 基於多遙感產品和地面觀測的北極苔原春季返青期特徵研究
    近百年來地球氣候系統正在經歷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高緯度地區變暖程度比中低緯度更大。而氣候的顯著變化對相對敏感的北極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影響,主要原因是北極苔原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簡單,恢復力和抵抗力的穩定性較弱。
  • 「極地氣候」是高緯度寒冷氣候的總稱,包括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
    極地冰原氣候和極地苔原氣候「極地氣候」又可以稱為「寒帶氣候」,是對於地處高緯度地區各類寒冷氣候的總稱由於北半球高緯度地區主要分布的是北冰洋,所以極地冰原氣候在北半球分布面積較小,格陵蘭島是最為典型的代表。
  • 融化北極海冰的遠不只是氣候變化
    科普蘭德還指出,由於氣候變化的「北極放大」現象,過去30年中北極變暖速度為全球的兩倍。加拿大北極區域今夏平均氣溫比近30年平均值高5攝氏度,面積小一些的冰帽迅速融化,更多冰架底部裸露而加速融化。8月10日,《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發表的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的研究論文預測,若不採取措施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北極海冰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
  • 問吧精選丨那片32℃的北極地區並無北極熊,真相是什麼?
    段煦:發生高溫的地區是與北溫帶相接近的北極圈地區,那裡的冰雪本就不多,還有城市、牧場、森林和開滿鮮花的苔原;而北極地區的核心地帶,例如北極點、近極點地區、北冰洋夏季海冰區目前還是寒冷的冰雪世界。北極地區很大,縱跨20多個緯度。
  • 「新北極」形成,專家稱地球北極氣候「脫胎換骨」,原因讓人無語
    近幾年來,媒體一直在報導北極地區的溫度持續攀升,特別是今年以來,6月份的時候就有氣象組織宣傳北極地區的平均溫度比過去幾十年增加了5度左右,然而據《科學美國人》雜誌9月16報導,本周有一項關於北極地區氣候的最新研究證實,北極地區的氣候升溫幅度極大,根據挪威30年來的氣象觀測數據發現,迪納維亞半島
  • 俄羅斯北極苔原出現巨型深坑 由凍土中融化的甲烷爆炸所致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苔原出現了一個165英尺(50米)深的巨坑,這是該地區過去6年以來出現的第17個。人們對它的成因展開了各種聯想其中不乏外星人和各種陰謀論。一隊科學家考察後認為是「巨大的自然力量」造成的,凍結數千年的北極苔原永凍土開始解凍,埋藏其中的甲烷氣體釋放後發生爆炸,爆炸把土壤和冰塊拋離震中數百米。葉夫根尼·丘維林博士說「它的大小和壯觀令人震驚」。
  • 北極苔原的秋色
    北極苔原(Arctic tundra )8月就進入秋天,9月中旬進入冬天。北極圈以內,嚴格說沒有春夏秋冬的概念,只有生長期和休眠期。
  • 北極垂危!北極恐將夏季無冰,氣候變化重災區
    去年9月20日,"極星號"船從挪威特羅姆瑟出發,研究人員在低至零下42.3攝氏度的溫度下,收集了大氣、海冰、海洋等多領域的數據,並帶回1000多份冰塊樣本,以協助評估氣候變化對北極地區和整個世界造成的影響。探險任務領隊雷克斯說:"我們親眼見證了全球變暖對這個被視為'氣候變化重災區'冰層的巨大影響,見證了北極是怎樣的垂危。
  • 北極火災呈現新趨勢,將嚴重影響全球氣候
    「但火災的波及範圍不是唯一的擔憂點,」論文作者、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生態學家Merritt Turetsky博士說,「我們還通過衛星數據發現了北極火災新的特徵趨勢,這種變化將影響未來的全球氣候。」文章闡述了北極火災的兩種新特徵。其一是「殭屍火」(即殘存大火)的盛行。
  • 專家:高緯度地區對氣候變化更敏感
    而由於不是常態,故北極地區生態也不會因此發生驟然的改變,這是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的局地極端天氣現象。」換言之,氣候變化屬於人類議題、國際課題,其參與主體只能是國家與國際組織。全球變暖經過幾十年的媒體熱議,也成百姓日常議論的話題。但氣候變化實際上是個多維度、長時限、大空間的超宏觀題目,與某個地區乃至某些國家都不會直接關聯。
  • 探尋北極海洋環境與全球氣候變化關係
    中國自1999年組織實施首次北極科學考察以來,已先後實施了5個航次的北冰洋區域多學科綜合考察,重點開展極地環境研究,系統觀測海冰、海洋和大氣變化,探尋極地在全球氣候環境變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於提高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助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