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原是寒帶植物的代表,它分布於北冰洋周圍沿岸。苔原也叫凍原,是生長在寒冷的永久凍土上的生物群落,是一種極端環境下的生物群落。苔原多處於極圈內的極地東風帶內,風速極大,且有明顯的極晝和極夜現象。
苔原植物多為多年生的常綠植物,可以充分利用短暫的營養期,而不必費時生長新葉和完成整個生命周期,但短暫的營養期使苔原植物生長非常緩慢。
苔原地帶沒有喬木,其他植物長得也很矮小。在苔原的沼澤地區,長滿了各種苔類,禾本科植物很少。
苔原生態系統的消費者主要有馴鹿、麝牛、北極兔、旅鼠、北極狐和狼等,還有一些鳥類。那裡幾乎沒有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昆蟲的種類也很少。
北極苔原面積1300萬平方公裡,佔北極面積的三分之一。最大特點是有永久性凍土,厚達488米,最厚可達600米。是地球上既荒涼又富饒,氣候環境十分特別的地帶。
在苔原上,經常看到白骨累累的屠鯨現場,這是十六世紀英國人捕殺鯨魚煉油的現場。由於時間久遠,鯨魚骨上已長滿了苔蘚。
苔原上空活動的北極燕,北極燕很有攻擊性,對侵入者毫不留情。
北極海鸚。
叢生虎耳草,植株矮小,叢生在苔蘚草甸中,花朵豔麗。
無莖蠅子草,墊狀植物,叢生,花粉色,長在乾燥、礫石邊。
北極棉花頂著白色的絨球,像無數的珍珠散落在苔原上。
這些花朵邊的植物長的像茅草,不過低矮纖細,與其它植物夾雜共生,5瓣的黃色小花在這裡格外地嬌豔欲滴。
北極的植物利用根莖往外擴展,盤根錯節,在凍土上形成薄薄的草皮。
雖然在北極地區生命活動十分活躍,生物種類十分豐富,但是由於全球氣候變暖、人類對森林的砍伐、海洋資源的過度捕撈、海洋環境汙染、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等等對北極地區的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