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西媒稱,白人老頭、頭髮蓬亂、擁有摧毀世界的能力,這是好萊塢電影中科學家的經典形象,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過去十年來,美國國家科學院一直在建議編劇和導演放棄電影中科學家固有的刻板印象,塑造更加多樣和不同的角色,例如大獲成功的電影《黑豹》中的女發明家舒莉。
據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12月27日報導,2018年有3部影片打破10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9元——本網注)的票房紀錄,分別是《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黑豹》、《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雖然它們的成功之道並不新鮮,包括巨額投入、聘用國際知名演員以及大量特效等等,但三部影片還擁有一個奇怪的共同因素,那就是主角當中都有科學家。
鋼鐵俠也是工程師託尼·斯塔克
在《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中,工程師託尼·斯塔克(鋼鐵俠)的創造者和另一個自我,是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團隊的領導者之一。其他復仇者,如布魯斯·班納博士(綠巨人),也有科學背景。
在電影《黑豹》中,女科學家舒莉是漫威公司虛構的非洲王國瓦坎達王國中未來技術的擁有者。最後,《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的主角也是三位科學家。
發明家和天才在電影中一直都存在,不過他們以前的代表形象是可能做出任何瘋狂或者邪惡行為,或者為達目標不顧一切的白人老者,近年來好萊塢卻選擇了更加多樣的科學家形象來支持它們的大片。
《黑豹》中的科學家舒莉
報導稱,電影《黑豹》中的舒莉是這種趨勢變化的最好例子之一。年輕、黑人、成功和善於交際的女人、臉上畫著部落圖文、沒有穿白色外套,她的形象與電影中傳統科學家的刻板印象形成鮮明對比。此外,鋼鐵俠的設計師是個「天才、億萬富翁、花花公子和慈善家」,與弗蘭肯斯坦博士(1818年的小說《科學怪人》的主角)一點兒也不像。
卡洛斯·埃利亞斯是馬德裡卡洛斯三世大學新聞學教授,也是科技與新聞交流問題專家,他指出,娛樂產業中科研人員的負面和刻板形象仍佔主導地位,而電影作為一種交流手段,會影響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科學的看法。
有理由認為,如果中學生經常看到科學家們表現得像個極端、瘋狂、邪惡的人,他們就不會願意跟隨他們的腳步。在西方文化中,關於律師、政治家或文科人士的電影或連續劇取得了更大成功。因此在電影中塑造形象、個性和人生目標更加多樣的科學家或有助於改善公眾對科學專業人士的刻板印象。
報導稱,如今導演和製片人正在拋棄過去關於科研人士的刻板形象,以使他們的故事更加真實。2008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創建了科學與娛樂交流計劃,將科學與好萊塢創作的角色連接起來,以為電影和電視帶來更多更好的內容。同時為了向女性在科學界中發揮的作用表示致敬,女性科學家角色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影視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