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在各種3D科幻電影裡看過各種各樣的世界末日,不過今天GEO帶你看看科學家眼中的核戰爭是什麼樣的。最近,美國一組大氣學家和環境學家建造了一個模型,用來呈現一場「局部的地區性核戰爭」。不過對我們這些業餘人員來講,這場「核戰爭」的後果遠遠沒有大屏幕上面的震撼力——全球氣候下降兩三度,年降水量降低9%。不過,這些變化足以導致糧食大量減產和大規模災荒。地球的溫度也將會達到近1000年中的最低點。
首先,會發生什麼?
研究團隊假設這場戰爭雙方會發射100顆核彈頭,每一個的規模都和美國投在廣島的差不多,在印度次大陸引爆。其實研究組假設的是印巴之間的核戰爭,雖然這兩國的核武器儲備估計無法引發一場如此大規模的戰爭,不過科學家是這麼假定的。
這場戰役發生以後會改變什麼呢?
1.10兆噸炭黑立刻進入大氣層。這些碳黑來自於武器中的可燃物,在落到地表之前會吸收太陽所帶來的熱量,只會有一部分炭黑最後以雨的方式落到地上。
2. 一年以後,地表平均溫度會下降2華氏度(約為1.1℃)左右。五年以後,地球會變冷3華氏度(約為1.7攝氏度)。
3. 地球溫度的變化會減少地球的降雨量。戰後五年,降水量會平均減少9%。
4. 在之後的2-6年,農作物的無霜期會根據地區的不同縮短10-40天。
5. 大氣層上發生的化學發應會慢慢吞噬掉地球本就稀薄的臭氧層,也就是說我們以後就要暴露在純粹的紫外線照射之下了,五年的時間內大氣層會變薄25%。這對於人類健康來說就是更多的燙傷的皮膚癌,對於植物來說農作物的基因會變得更加不穩定。
6. 據之前一個研究稱,一次規模是100顆核彈的戰爭會導致全球20億人的饑荒。
其實,從幾十年前開始,科學家和藝術家就在絞盡腦汁的告訴我們一場核戰爭的代價有多高。1983年,一份由包括卡爾·薩根等科學家研究出的報告將「核冬天」這個詞帶入到大眾視野之中。
25年後的今天,環境學家開始利用現代氣候建模來搞清楚核戰爭的後果。雖然在這幾十年當中針對這個課題的建模方式和研究方向都有所差別,計算出的數字也有輕微差異,但是至少有一點的所有科學家都能達成一致的——後果很嚴重。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圖文,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將它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關注「GEO視界」的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