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漫長時間長河的科學實驗,太陽黑子已被計算400多年

2020-08-28 芯星點燈

計算太陽黑子

維基百科解釋:太陽黑子(亦稱日斑)是太陽上的臨時現象,它們在可見光下呈現比周圍區域黑暗的斑點。

太陽黑子最值得我們關注的點是它帶來的影響,太陽黑子活躍時會對地球的磁場產生影響,從而造成惡劣的寒冷天氣。

我們知道當前的地球處於自全新世開始的間冰期之中,所以才有如今相對於古代而言較為穩定的季節性氣候。

什麼是間冰期?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冰期(又稱冰川期)了。

大冰期:是指地球大氣和地表長期低溫導致極地和山地冰蓋大幅擴展甚至覆蓋整個大陸的時期。

在已有的研究中,我們的地球至少經歷過5次大冰期。

1.新太古代大冰期(又稱休倫大冰期)出現於24億年前到21億年前

2.前寒武紀大冰期(又稱休倫大冰期)出現於8.5億年前到6.3億年前

3.早古生代大冰期(又稱安第斯-撒哈拉大冰期)出現於4.6億年前到4.3億年前

4.晚古生代大冰期(又稱卡魯大冰期)出現於3.6億年前到2.6億年前

5.第四紀大冰期(又稱更新世大冰期)出現於258萬年(另一說為2000萬年前南極大陸出現永久冰蓋之時開始),延續至今,所以又直接叫做叫做大冰期。

所以我們地球目前是處在第四紀大冰期時期,那為什麼又說間冰期呢?

因為在一次的大冰期時間跨度之中又分為幾次冰期與間冰期,而此次第四紀大冰期中,地球上的冰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上一次冰期是約1萬年前結束的,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生活著劍齒虎和猛獁象的時期,自然現在的地球就處在了間冰期。

在現有研究裡並沒有明確太陽黑子的周期性活動,會對冰期(大冰期裡的寒冷天氣)的開始有多大影響,但有研究顯示蒙德極小期(大約出現1645年至1715年,當時愛德華·沃爾特·蒙德(1851-1928)注意到太陽黑子非常罕見。因此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一段時期。以蒙德極小期內一段30年時間為例,天文學家只觀察到約50個太陽黑子,而相對於在平常的相同時段,可以觀察到40,000-50,000顆太陽黑子。),與16世紀持續到19世紀的小冰期符合得很好。

在這段時期,中國正處在明朝嘉靖到清朝道光年間,據史料記載太湖、洞庭湖、淮河等都曾有過結冰現象,就連現在的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半島都下過雪,看見天氣之寒冷。

所以太陽黑子的研究是有現實意義的。

說到這裡,為什麼我們能知道蒙德極小期,自然是因為我們從那時候開始天文學家就計算太陽黑子了。

天文學家託馬斯·哈裡奧特、ohannes、David首先在1610年後期使用望遠鏡觀察太陽黑子,並在1611年6月提出了相關報告。在這之後就連伽利略也為天文學家介紹過太陽黑子。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折射望遠鏡出現於1608年,可見科學儀器對實驗有多重要,僅僅2年後就有天文學家用望遠鏡發現了太陽黑子。

雖然然對太陽黑子認真地觀測和技術開始於1610年,但它的資料庫只延伸到1700年。

直到現在比利時天文臺還利用自1700年以來500多名天文學家觀察太陽表面活動留下的照片和手繪圖等數據資料研究太陽黑子,並且比利時天文臺的太陽黑子數據分析中心每個月都要從90名太陽黑子觀察者那裡搜集數據資料。

這樣一個持續了400多年的科學實驗,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無論是何種研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的,這就是科學的凝聚力。

不分如膚色,不分高低貴賤,為人類文明的偉大進程默默耕耘。

相關焦點

  • 跨越漫長時間長河的科學實驗,太陽黑子已被計算400多年
    計算太陽黑子維基百科解釋:太陽黑子(亦稱日斑)是太陽上的臨時現象,它們在可見光下呈現比周圍區域黑暗的斑點。太陽黑子最值得我們關注的點是它帶來的影響,太陽黑子活躍時會對地球的磁場產生影響,從而造成惡劣的寒冷天氣。
  • 太陽黑子周期
    太陽黑子很少單獨活動,通常是成群出現。倘若能把黑子單獨取出,一個大黑子便可以發出相當於滿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現的情況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太陽黑子的數量越多,代表太陽越活躍。太陽黑子的變化存在複雜的周期現象,天文學家從公元1610年起開始有系統地觀察太陽黑子的數量變化,發現太陽黑子活動有11年的周期,他們把這11年的周期稱為太陽活動周期。
  • 跨越500年的科學實驗
    在玻璃瓶中,是已被封存了500年之久的幹細菌,他們要將玻璃瓶打碎,然後培育這些細菌。當然,這所有一切的發生前提是,在500年後,愛丁堡大學依然存在、箱子沒有遺失、實驗沒有被遺忘、實驗說明仍然完整,以及科學仍以某種方式存在。那時,在2014年啟動了這項實驗的科學家們都已不在人間,他們永遠無法知道,他們在21世紀提出的這個與細菌壽命有關的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 太陽黑子上有恆星文明,恆星文明發展超越地球文明
    第一部:地球人類突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太陽的溫度突然降低了,最重要的原因,竟然是太陽上的黑子越來越多。隨後,人類發現,太陽上竟然有了一種奇怪的文明,這種文明把太陽黑子稱為綠洲——太陽表面溫度在5500-6000度,而太陽黑子的溫度在4000度,這個文明在太陽黑子中可以存活,而離開太陽黑子就會被熱死。
  • 太陽黑子周期與2020年投資思路
    其周期為兩個極小值之間的時間,長的約為14a,短的約為8.5a,平均長度為11.1a.開始4a中,黑子不斷產生,活動加劇,以後7a中,大黑子群逐漸減弱、消失.德國人施瓦布(Schwabe,S.H.)堅持17a對太陽黑子的觀測,於1843年發現太陽黑子的消長有約10a的平均周期.到了1848年,瑞士天文學家沃爾夫(Wolf,J.R.)整理了1609年天文望遠鏡發明以來的200多年太陽黑子記錄,證實了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的存在
  • 太陽黑子是什麼東西 太陽黑子有什麼影響
    黑子是太陽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現象。一個中等大小的黑子大概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黑子的形成和消失要經歷幾天到幾個星期不等。  當強磁場浮現到太陽表面,該區域的背景溫度緩慢地從6000攝氏度降至4000攝氏度,這時該區域以暗點形式出現在太陽表面。在黑子中心最黑的部分被稱作本影,本影是磁場最強的區域。
  • 用90年等9滴瀝青滴落 | 5大百年科學實驗
    然而,有些研究項目是不可操之過急的,例如研究人類壽命、地殼和太陽表面的變動情況,則需要花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本文列舉了5個耗時漫長的科研項目,其中有些項目的數據積累工作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有的每年產生數百篇論文,而有一項研究每十年才能獲得一個數據。
  • 太陽黑子是什麼?
    人們認為它記載的是公元前28年出現在太陽面上的一個大黑子群,這個記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可能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我國古書中曾有很多關於太陽黑子出沒的時日、在太陽面上的位置等方面的記載,還形象地描述了黑子像梨、像棗、像飛鳥、像長了3隻腳的「烏鴉」等形狀。歐洲關於黑子最早的記錄在807年。
  • 科學發現|太陽上為什麼會有太陽黑子
    太陽公公臉上的「小黑痣」,其實叫做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一般認為,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3000-4500℃。因為其溫度比太陽的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1000到2000攝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一個發展完全的黑子由較暗的核和周圍較亮的部分構成,中間凹陷大約500千米。
  • 太陽黑子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既然是太陽上物質的一種激烈的活動現象,所以對地球的影響很明顯。        當太陽上有大群黑子出現的時候,地球上的指南針會亂抖動,不能正確地指示方向;平時很善於識別方向的信鴿會迷路;無線電通訊也會受到嚴重阻礙,甚至會突然中斷一段時間,這些反常現象將會對飛機、輪船和人造衛星的安全航行、還有電視傳真等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脅。
  • 可真實地模擬太陽實時天氣,包括太陽黑子的出現!
    這一成果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它為未來的太陽模型提供了平臺,可以真實地模擬太陽自身的實時天氣,包括太陽黑子的出現,太陽黑子有時會產生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這些」火山式「的爆發會對地球產生廣泛影響,從擾亂電網和通訊網絡,到破壞衛星和危及太空人。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和洛克希德·馬丁太陽和天體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領導了這項研究。
  • 觀測顯示:太陽表面沒有黑子已達20多天
    觀測顯示:太陽表面沒有黑子已達20多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6日 10:3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南京4月26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來自江蘇省天文學會的觀測資料顯示:近一個月來太陽表面的黑子似乎全都不見了蹤影,其中4月1日至24日太陽黑子的數量均為零,太陽日面無黑子的連續天數達到了20多天。
  • 天地之靈,源於日輪|太陽黑子周期
    今日談太陽黑子周期。1875年,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在論文《商業危機和太陽黑子》中指出了10.45年的太陽黑子相對數的施瓦貝循環,與1721-1857年歐洲經濟危機周期的10.466相符。如圖1,三百多年以來,太陽黑子相對數保持了11年左右的周期循環。
  • 太陽臉上無「黑痣」已超半月,08黑子進入活躍期
    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 於飛金陵晚報報導每天早晨8點50分,只要有陽光,紫金山天文臺的吳琴娣副研究員就會準時地給太陽描上一張像,記錄太陽黑子的第一絲變化,前天8點50分,太陽的臉面上又是「留白」的,太陽黑子的記錄表上,太陽黑子的記錄個數為零。
  • 太陽周圍有黑子、耀斑、日冕和太陽風,那麼黑子是怎麼形成的呢?
    終於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時候,英國人的科學家卡靈頓他無意之中觀測到在太陽的一個黑子區的大爆發並將它準確無誤的記錄下來,這樣太陽黑子的神秘面紗才被慢慢的被揭開。並且從這個時候開始,科學家們真正的邁進了研究黑子的門檻,還發現了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在十一年左右。太陽活動持續時間最長的記錄是太陽黑子的變化。歷史上第1次,對太陽黑子的記錄是在西元前800年的古中國。
  • 「一寸光陰,一寸金」跨越歷史的長河,探尋古人是如何記錄時間?
    引言一頓飯的時間,一炷香的時間,一個時辰,這些都是描述時間的詞彙。一寸光陰一寸金,現在的我們越來越知道時間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珍惜時間,時間的流逝是我們永遠也追不上的。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時間的長河都不緊不慢的從上面流過,最後也經過時間的沉澱給人類留下了珍貴的寶物。
  • 科學找到鯨魚擱淺與太陽黑子之間的關聯!
    科學家們探索了黑子與擱淺事件之間的關係。黑子是恆星表面上的暗區,已知會伴隨太陽風暴。在太陽風暴期間,高能粒子從太陽的大氣中噴出,並向外衝入太陽系。這些粒子與地球的地磁場相互作用,有時會破壞到一定程度,以至於它會影響依靠它進行導航的生物的行為。
  • 太陽「前身」70年變化,數千天沒有太陽黑子,地球重現小冰河?
    根據科學團隊在1644年整合了的太陽黑子圖來看,我們太陽其實可能存在一個周期。這整合的圖像之中,隱藏了來自700個觀測站的數據,其中包含了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觀測站的圖像,估評太陽的歷史未來活動具有可靠性的價值,自從1612年以來,其實科學家們一直在監測太陽的活動,也就是說太陽的活動變化一直存在數據的保留。
  • 今年太陽黑子活動處於什麼水平?
    今年的太陽黑子處於什麼水平?在今年年初,天文望遠鏡觀測到太陽黑子出現了停止活動的情況,也就是現在到了太陽11年活動周期的低谷期(其實2018年春分就已觀察到太陽黑子降低的情況了)。科學家推測太陽活動在2020年停止,太陽將進入「活動低谷期」,可能會持續50年左右。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層活動的表現,是太陽表面的漩渦狀氣流,由於它溫度比光球層的溫度低1500℃左右(黑子溫度3000~4500℃,光球層6000℃),在地球上觀察它就像黑色暗斑。
  • 太陽黑子
    日斑[sunspot] 即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活動現象。一般認為,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4500攝氏度。因為比太陽的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太陽黑子很少單獨活動。常常成群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