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ern Capital集團主席陳仲憲(右一)和萊佛士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名譽研究員丘新坤(右二)欣賞剛運抵新加坡的弗萊明蝴蝶標本收藏。(曾道明攝)
據《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再次獲得「貴人」相助,收到一批稀有的蝴蝶標本珍藏。該博物館預計明年開幕,除了有美國出土的恐龍化石「鎮館」之外,這批稀有的西馬來西亞和本地蝴蝶標本,勢必進一步豐富博物館的收藏。
這批總計38箱8700多隻的蝴蝶標本於本月8日運抵新加坡,包含1000多個品種,是蘇格蘭人弗萊明(W.A. Fleming)1961年至1978年間的收集。他採集的標本普遍被蝴蝶專家視為兩地最完整的個人收藏,涵蓋了95%已知西馬和新加坡品種,其中還包括一些多年來不見蹤影的罕見品種。
弗萊明上世紀三十年代到雪蘭莪州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軍關押在樟宜監獄。戰爭結束後,他回到馬來西亞定居,1978年逝世。這批標本後來由他的妻子艾利克斯(Alix)帶回英國保管。後來,在馬來西亞富豪陳仲憲(69歲)積極安排下,艾利克斯同意出讓丈夫的珍藏。
陳仲憲是Southern Capital集團主席,曾在2009年《福布斯亞洲》馬來西亞富豪榜上名列第39。他本身也是蝴蝶迷,喜歡收集蝴蝶標本。博物館上周五舉行動土儀式時,陳仲憲受邀觀賞這些標本的風採。在陳仲憲看來,弗萊明採集的標本是本地生態遺產的「無價之寶」。
他說:「這是個無法複製的珍藏,即便有人想再收集這些標本也很難做到。原因很多,主要是因為這些蝴蝶的棲息地已不復當年,環境也被破壞。」
博物館名譽研究員丘新坤指出,博物館的館藏當中原本就有7000多隻蝴蝶標本,但由於欠缺專門的研究員打理,部分標本被錯誤歸類。他相信陳仲憲的捐贈將有助提升博物館的蝴蝶研究。丘新坤說:「有了這筆捐助設立特聘研究員的基金,博物館在這方面的研究就會有延續性。」
安古斯上周「護送」父親的珍藏來到新加坡。他受訪時說,母親的心願是把這批標本送回採集原地,而他們母子相信父親的遺產會得到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妥善照顧,並能發揮長遠的教育價值,讓更多人了解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