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顆!AI用NASA老數據確認大批新行星;小豬佩奇?馬斯克展示「AI豬」|圖靈周報

2020-09-04 財視傳媒

01 歷史性突破:AI系統利用NASA老數據確認50顆新行星

天文學家戴維·阿姆斯特朗領導的研究小組,創建了一種機器學習算法,該算法可以利用已經確認的行星數據和NASA之前的克卜勒任務的誤報數據對其進行訓練,在訓練完畢之後,研究團隊讓該AI分析一組來自克卜勒的未經證實的候選行星數據,最後,AI系統確認了其中的50顆行星。

點評:宇宙中的行星可能數以百萬計,這套AI系統確認行星的速度將比現在人工更快,操作有望實現完全自動化,甚至能在輸入信息有限的情況下分析大量數據。從而幫助科學家們將人力物力用於對太空更有意義的研究中,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假」行星上。

02 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研究新成果

北京時間8月29日,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行現場直播,展示了一頭植入Neuralink設備的豬,名為Gertrude。它在兩個月前被植入Neuralink設備,目前狀態良好。

點評:這場期待已久的直播,承載了人類對AI世界的幻想:人機互動,腦機相連,人類與AI共生!Neuralink毋庸置疑是革命性的,不過這一場賽博朋克式的未來狂想將會帶來很多隱憂,將大腦計算機化引發了兩個明顯的問題:計算機可能崩潰,而更令人擔憂的是,計算機可能遭到黑客攻擊。如果大腦也遭到黑客的攻擊該怎麼辦?除非這個領域的安全管理達到一定標準,否則這項技術的商業化還面臨重重監管和困難。

03 華為將打造全球首個AR虛實融合5G智慧商圈

8月27日,在華為北京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高級副總裁、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宣布,公司將利用5G+華為河圖技術,與北京聯合在北京坊打造了全球首個AR虛實融合的5G智慧商圈。

點評:基於5G聯接,這個項目打造了全球首個商用上線室內室外融合定位與3D實景步行導航創新功能,全面刷新了信息獲取的方式,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全新商業體驗,開啟了與物理世界無縫融合的、不斷演化的數字新世界。值得期待!

04 阿里達摩院包攬AI領域六大權威榜單冠軍

8月26日,阿里達摩院語言技術實驗室取得一系列突破,斬獲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6大權威技術榜單冠軍。

點評:過去幾年,AI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方面已逐步超越人類水平,但在複雜文本語義的理解上,AI與人類尚有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傳統AI學習文本知識效率較低。而阿里參與競賽的6項自研AI技術均採用模仿人類的學習模式,全方位提升了機器的語言理解能力,部分能力甚至已超越人類。不久將來AI是否會全面超過人類?

05 谷歌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登上Science封面

8月28號,谷歌的量子計算機登上了Science封面,他們成功用12個量子比特模擬了二氮烯的異構化反應。

點評: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用量子計算機進行的最大規模化學模擬,揭示了通往量子化學系統逼真模擬的路徑。雖然結果不需要量子計算機就能模擬,但這項工作仍是量子計算向前邁出的一大步。未來可以將這種算法擴大規模,來模擬更複雜的反應。而要模擬更大分子的反應,還需要更多的量子比特。總有一天,我們甚至可以使用量子模擬開發新的化學物質。

相關焦點

  • 50顆!AI確認大批新行星;馬斯克展示「AI豬」|圖靈周報
    圖靈周報:精選AI行業一周大事件,從良莠不齊的行業資訊中挑選出最有價值的信息,配上專業點評,值得你細讀、品味。01 歷史性突破:AI系統利用NASA老數據確認50顆新行星,最後,AI系統確認了其中的50顆行星。
  • 歷史性突破:AI系統利用NASA老數據確認50顆新行星
    據外媒報導,我們的行星搜尋望遠鏡已經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它們的工作,它們已經確定了太陽系外數千個可能的行星位置。不過這意味著科學家們必須篩選大量的數據以確定哪些是真正的行星、哪些什麼是假扮的行星。由英國華威大學的David Armstrong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研究出如何利用人工智慧(AI)來處理一些繁重的行星確認工作,這給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幫助確認遙遠世界的新工具。
  • 歷史性突破:AI系統利用NASA老數據確認50顆新行星
    據外媒報導,我們的行星搜尋望遠鏡已經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它們的工作,它們已經確定了太陽系外數千個可能的行星位置。
  • AI首次「淘寶」宇宙:從NASA舊數據中確認50顆新行星
    可喜的是,英國華威大學已研究出一套計算機學習算法,可利用人工智慧(AI)來處理一些繁重的行星確認工作,毫無疑問,這給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有效減負、提升效率的新工具。該研究小組由天文學家戴維·阿姆斯特朗領導,他們通過創建計算機學習算法,讓AI對大量「候選行星」進行觀測。
  • 突破性:AI從舊NASA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
    英國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發現了50個新行星,這標誌著天文學的技術突破。研究團隊通過讓算法處理由美國宇航局現已退休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進行訓練,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深空進行了9年的全球狩獵任務。一旦該算法學會了準確地將真實的行星與假陽性的行星分開,它就可以用於分析尚未得到確認的舊數據集,這是找到50個系外行星的地方。
  • 人工智慧從開創性的NASA數據確認了50顆新行星
    我們的尋星望遠鏡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以至於它們已經將數千個可能的行星定位在太陽系之外。這意味著科學家必須篩選大量數據以找出什麼是真正的星球,什麼是偽裝者。英國沃裡克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小組研究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來處理一些繁重的行星確認工作,從而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種新工具來幫助驗證遙遠的世界。
  • 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
    來源:科技日報延伸閱讀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近日,由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NASA的舊數據中識別出該團隊已通過這一工具對一批潛在行星進行了識別,並從這些天體中確認出了50個新的行星。該研究的論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天文學家有2種方法可以用來探測系外行星。一種是徑向速度方法,它用來監測恆星是否有行星引力引起的小反運動。第二種是更敏感的技術, 也是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和克卜勒採用的技術, 它主要依靠宿主星的亮度變化。
  • AI 從 NASA 的舊數據裡識別出 50 顆新行星
    >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 AI 從 NASA 的舊數據裡識別出50 顆新行星。華威大學的天文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構建了一個機器學習算法,用 NASA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進行訓練,一旦算法學會區分真實行星和假陽性,他們將其用於分析尚未證實的舊數據集,識別了 50 顆新的系外行星
  • AI 找星星,發現了50顆
    他們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的存在,從海王星大小的氣體巨行星到比地球還小的巖石世界,無所不包。方法是,計算出每個行星的成為候選星球的概率。歷史上天文學家一般相信在太陽系以外存在著其它行星,然而它們的普遍程度和性質則是一個謎。
  • 英國科學家從NASA老數據中發現50顆新行星
    英國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識別出了50顆新行星,標誌著天文學技術迎來重大突破。英國科學家從老數據中發現50顆新行星來自沃裡克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天文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建立了一個計算機學習算法,來挖掘包含有數千個潛在行星的NASA老數據。
  • 該AI剛剛在龐大的NASA數據集中發現了50個新行星
    一種算法已經確認,存在世界上第50個新行星,用於天文學的機器學習。新系統旨在將這些誤報與對真實行星的觀測分開。[閱讀: 您可以變得更環保的4種簡單的方法 ]研究人員在克卜勒收集的兩個已確認行星和假陽性樣本上對該算法進行了訓練,該樣本 在TESS於2018年4月發射後幾個月就被美國宇航局退役。經過訓練,他們將該算法應用於另一個未經確認的行星候選數據集。
  • 「獨家」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出任Pony.ai首席顧問,將打造自動駕駛...
    今年,百度副總裁、AI技術平臺體系總負責人王海峰、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院長王永東等產業領袖已經確認出席大會並發表演講。谷歌、亞馬遜、BAT、訊飛、京東和華為等企業重量級嘉賓也已確認出席。9月裡北京的陽光並不比加州遜色多少,清華園裡色調溫暖而明快。樹蔭下斑駁的陽光半夢半醒地搖曳著,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 英國科學家開發機器學習新算法 已用其確認50顆系外行星
    新機器學習算法確認50顆系外行星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英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已用其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這是天文學家首次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潛在行星樣本,並確定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假」或假陽性,從而計算出每顆候選行星為一顆真正行星的概率。最新研究結果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該研究還首次對此類行星驗證技術進行了大規模比較。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結論為未來使用多種驗證技術(包括他們的機器學習算法)統計並確認系外行星的發現提供了堅實基礎。
  • 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 該研究的論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
    近日,由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NASA的舊數據中識別出系外行星——即太陽系外的行星。該團隊已通過這一工具對一批潛在行星進行了識別,並從這些天體中確認出了50個新的行星。
  • 新機器學習算法確認50顆系外行星
    2020-08-27 04:57:03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英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已用其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這是天文學家首次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潛在行星樣本,並確定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假」或假陽性,從而計算出每顆候選行星為一顆真正行星的概率。最新研究結果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該研究還首次對此類行星驗證技術進行了大規模比較。
  • 天文學家使用人工智慧算法確認了50顆新系外行星
    該算法旨在區分現實世界和望遠鏡數據中的假陽性,確認了總共50個系外行星,範圍從海王星大小的天然氣巨人到小於地球的外星球。華威大學物理系和艾倫·圖靈研究所的科學家建立了一顆系外行星發現算法,並通過向它提供了兩個現已被淘汰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捕獲的大數據樣本進行訓練。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七八月50餘項能力的開源開放及升級,是夏日火熱的積澱,希望可以幫助您更高效實現產業智能化應用落地,快來一同閱讀您最關心的內容吧。安全生產監控方案 視頻分析邊緣計算盒 EM-BOX 全新升級,上新5項分析功能除安全帽佩戴合規檢測、煙火檢測、電子圍欄外,支持技能增加:陌生人檢測、攀高檢測、睡崗檢測、離崗檢測、人流過密預警。充分利舊現有攝像頭,即插即用,提供可視化管理平臺,支持二次開發。
  • 人工智慧剛剛通過瀏覽NASA數據確認了50個行星的存在
    該算法背後的團隊來自華威大學,向其提供了龐大的數據集,這些數據集來自美國宇航局現已退休的克卜勒任務和2018年發射的過渡系外行星測量衛星。 科學家們希望他們的研究能夠為未來的行星驗證技術鋪平道路。當前的用於發現和確認其他行星存在的技術很容易受到噪聲,背景中物體的幹擾甚至相機誤差的影響。
  • 美國領跑AI創新?福布斯全球AI 創企Top 50
    為企業用戶提供免費易用的科學大數據預測性分析服務。41.TAMRTamr為企業數據提供結合機器驅動和人為引導的解決方案,這些乾淨數據對優化關鍵決策至關重要。大腦的智力中心,新大腦皮層,控制範圍廣泛函數使用一組通用的原則。 Numenta已經發展幾個HTM示例應用程式展示了廣泛的適用性的技術,並為開發者提供開源支持。25.COGNITIVESCALECognitiveScale為醫療保健、商業和金融服務市場創建機器智能軟體。
  • 美媒:天文學家利用機器學習算法確認50個新系外行星
    據美國新地圖集網站8月25日報導,該算法旨在辨別望遠鏡數據中的誤報,它已證實50顆系外行星的存在,它們之中既有與海王星大小差不多的氣態巨行星,也有比地球小的系外行星。隨著時間的推移,尋找行星的技術不斷發展,人類發射的專門望遠鏡,如克卜勒望遠鏡和後來的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在廣闊天空中尋找隱藏世界的證據。當一顆行星從恆星和觀測望遠鏡之間通過時,這顆遙遠的恆星發出的光線會周期性地顯著減弱,這就是行星存在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