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歷史性突破:AI系統利用NASA老數據確認50顆新行星
天文學家戴維·阿姆斯特朗領導的研究小組,創建了一種機器學習算法,該算法可以利用已經確認的行星數據和NASA之前的克卜勒任務的誤報數據對其進行訓練,在訓練完畢之後,研究團隊讓該AI分析一組來自克卜勒的未經證實的候選行星數據,最後,AI系統確認了其中的50顆行星。
點評:宇宙中的行星可能數以百萬計,這套AI系統確認行星的速度將比現在人工更快,操作有望實現完全自動化,甚至能在輸入信息有限的情況下分析大量數據。從而幫助科學家們將人力物力用於對太空更有意義的研究中,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假」行星上。
02 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研究新成果
北京時間8月29日,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行現場直播,展示了一頭植入Neuralink設備的豬,名為Gertrude。它在兩個月前被植入Neuralink設備,目前狀態良好。
點評:這場期待已久的直播,承載了人類對AI世界的幻想:人機互動,腦機相連,人類與AI共生!Neuralink毋庸置疑是革命性的,不過這一場賽博朋克式的未來狂想將會帶來很多隱憂,將大腦計算機化引發了兩個明顯的問題:計算機可能崩潰,而更令人擔憂的是,計算機可能遭到黑客攻擊。如果大腦也遭到黑客的攻擊該怎麼辦?除非這個領域的安全管理達到一定標準,否則這項技術的商業化還面臨重重監管和困難。
03 華為將打造全球首個AR虛實融合5G智慧商圈
8月27日,在華為北京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高級副總裁、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宣布,公司將利用5G+華為河圖技術,與北京聯合在北京坊打造了全球首個AR虛實融合的5G智慧商圈。
點評:基於5G聯接,這個項目打造了全球首個商用上線室內室外融合定位與3D實景步行導航創新功能,全面刷新了信息獲取的方式,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全新商業體驗,開啟了與物理世界無縫融合的、不斷演化的數字新世界。值得期待!
04 阿里達摩院包攬AI領域六大權威榜單冠軍
8月26日,阿里達摩院語言技術實驗室取得一系列突破,斬獲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6大權威技術榜單冠軍。
點評:過去幾年,AI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方面已逐步超越人類水平,但在複雜文本語義的理解上,AI與人類尚有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傳統AI學習文本知識效率較低。而阿里參與競賽的6項自研AI技術均採用模仿人類的學習模式,全方位提升了機器的語言理解能力,部分能力甚至已超越人類。不久將來AI是否會全面超過人類?
05 谷歌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登上Science封面
8月28號,谷歌的量子計算機登上了Science封面,他們成功用12個量子比特模擬了二氮烯的異構化反應。
點評: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用量子計算機進行的最大規模化學模擬,揭示了通往量子化學系統逼真模擬的路徑。雖然結果不需要量子計算機就能模擬,但這項工作仍是量子計算向前邁出的一大步。未來可以將這種算法擴大規模,來模擬更複雜的反應。而要模擬更大分子的反應,還需要更多的量子比特。總有一天,我們甚至可以使用量子模擬開發新的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