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剛剛通過瀏覽NASA數據確認了50個行星的存在

2020-08-30 科技全頻

該算法背後的團隊來自華威大學,向其提供了龐大的數據集,這些數據集來自美國宇航局現已退休的克卜勒任務和2018年發射的過渡系外行星測量衛星。

科學家們希望他們的研究能夠為未來的行星驗證技術鋪平道路。當前的用於發現和確認其他行星存在的技術很容易受到噪聲,背景中物體的幹擾甚至相機誤差的影響。

該團隊通過傳授已確認行星與假陽性之間的差異來訓練算法。然後,他們將其釋放到一個尚未經過行星候選驗證的單獨數據集上。

研究小組說,該算法能夠確認50個新行星,這在天文學史上尚屬首次。

「我們開發的算法使我們可以跨越五十個候選行星進行行星驗證,將其升級為真實行星,」沃裡克大學物理系的戴維•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以及該論文的主要作者發表在《月刊公告》上。皇家天文學會上周在一份聲明中說。

行星有各種大小。有些像海王星一樣大,而另一些甚至比地球還小。

阿姆斯特朗解釋說:「我們現在不必說出哪些候選人更可能是行星,而是可以說出確切的統計可能性是什麼。」 「如果候選人被誤報的機率小於1%,則被認為是經過驗證的星球。」


它不僅非常有效,而且算法完全可以自己快速地工作。「我們仍然必須花時間訓練算法,但是一旦完成,將其應用於未來的候選人變得容易得多,」阿姆斯特朗補充說。

「我們希望將此技術應用於當前和未來任務的大量候選樣本,例如TESS和PLATO(行星軌道和恆星振蕩,這是一臺將於2026年發射的太空望遠鏡)。」


根據研究的作者,機器學習算法是完全自動化的,並且能夠以比原本更快的速度將假陽性從真實系外行星中分離出來。科學家認為,將來在確認發現時應組合多種系外行星確認方法,包括其自身的自動算法。

阿姆斯特朗博士解釋說:「迄今為止,僅使用一種方法就已經驗證了大約30%的已知行星,但這並不理想。」 「僅出於這個原因,就需要開發新的驗證方法。但是機器學習也使我們能夠非常快地做到這一點,並更快地對候選者進行優先級排序。」

展望未來,研究人員打算繼續訓練該算法,並希望將其算法應用於由TESS收集的更大的候選系外行星樣本,以及將來的任務,例如ESA計劃中的行星軌道和恆星振蕩(PLATO)任務。

獲取更多科技新鮮資訊,歡迎訂閱關注「科技全頻」。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從開創性的NASA數據確認了50顆新行星
    我們的尋星望遠鏡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以至於它們已經將數千個可能的行星定位在太陽系之外。這意味著科學家必須篩選大量數據以找出什麼是真正的星球,什麼是偽裝者。英國沃裡克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小組研究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來處理一些繁重的行星確認工作,從而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種新工具來幫助驗證遙遠的世界。
  • 該AI剛剛在龐大的NASA數據集中發現了50個新行星
    一種算法已經確認,存在世界上第50個新行星,用於天文學的機器學習。沃裡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分析諸如NASA克卜勒和TESS等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發現了這一發現。[閱讀: 您可以變得更環保的4種簡單的方法 ]研究人員在克卜勒收集的兩個已確認行星和假陽性樣本上對該算法進行了訓練,該樣本 在TESS於2018年4月發射後幾個月就被美國宇航局退役。經過訓練,他們將該算法應用於另一個未經確認的行星候選數據集。
  • 歷史性突破:AI系統利用NASA老數據確認50顆新行星
    據外媒報導,我們的行星搜尋望遠鏡已經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它們的工作,它們已經確定了太陽系外數千個可能的行星位置。不過這意味著科學家們必須篩選大量的數據以確定哪些是真正的行星、哪些什麼是假扮的行星。由英國華威大學的David Armstrong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研究出如何利用人工智慧(AI)來處理一些繁重的行星確認工作,這給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幫助確認遙遠世界的新工具。
  • 歷史性突破:AI系統利用NASA老數據確認50顆新行星
    據外媒報導,我們的行星搜尋望遠鏡已經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它們的工作,它們已經確定了太陽系外數千個可能的行星位置。
  • AI首次「淘寶」宇宙:從NASA舊數據中確認50顆新行星
    雖然行星搜尋望遠鏡們能夠非常出色地完成人類交託的工作,它們已成功確定了太陽系外數千個「候選行星」的位置。但這背後,還少不了科學家們從海量數據中進一步「去偽存真」——確定那究竟是真正的行星,還是小故障、小行星、塵埃或是碰巧遇上的雙子星。
  • 人工智慧的勝利!英國科學家從NASA老數據中發現50顆新行星
    英國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識別出了50顆新行星,標誌著天文學技術迎來重大突破。英國科學家從老數據中發現50顆新行星來自沃裡克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天文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建立了一個計算機學習算法,來挖掘包含有數千個潛在行星的NASA老數據。
  • 突破性:AI從舊NASA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
    英國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發現了50個新行星,這標誌著天文學的技術突破。,以挖掘包含數千種潛在行星候選者的舊NASA數據。研究團隊通過讓算法處理由美國宇航局現已退休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進行訓練,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深空進行了9年的全球狩獵任務。一旦該算法學會了準確地將真實的行星與假陽性的行星分開,它就可以用於分析尚未得到確認的舊數據集,這是找到50個系外行星的地方。
  • 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
    該團隊已通過這一工具對一批潛在行星進行了識別,並從這些天體中確認出了50個新的行星。該研究的論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天文學家有2種方法可以用來探測系外行星。一種是徑向速度方法,它用來監測恆星是否有行星引力引起的小反運動。第二種是更敏感的技術, 也是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和克卜勒採用的技術, 它主要依靠宿主星的亮度變化。
  • 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 該研究的論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
    近日,由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NASA的舊數據中識別出系外行星——即太陽系外的行星。該團隊已通過這一工具對一批潛在行星進行了識別,並從這些天體中確認出了50個新的行星。
  • 天文學家使用人工智慧算法確認了50顆新系外行星
    該算法旨在區分現實世界和望遠鏡數據中的假陽性,確認了總共50個系外行星,範圍從海王星大小的天然氣巨人到小於地球的外星球。這一證據是根據一顆遙遠的恆星發生的周期性,明顯的傾角而來的,該恆星發生在一顆行星在其圓盤與觀測望遠鏡的睜大的眼睛之間通過時發生的。這種系外行星發現被稱為過境方法。這些努力沒有白費。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4,200個繞太陽系運行的世界,以及5,000多個候選系外行星。
  • 50顆!AI用NASA老數據確認大批新行星;小豬佩奇?馬斯克展示「AI豬」|圖靈周報
    01 歷史性突破:AI系統利用NASA老數據確認50顆新行星天文學家戴維·阿姆斯特朗領導的研究小組,創建了一種機器學習算法,該算法可以利用已經確認的行星數據和NASA之前的克卜勒任務的誤報數據對其進行訓練
  • 人工智慧發現50個新行星,其中一個大如海王星
    導讀:最近,由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NASA的數據中識別出「系外行星」——即太陽系外的行星。該團隊已通過這一工具對一批「潛在行星」進行了識別,並從這些天體中確認出了50個新的行星,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天文學領域。
  • NASA發現20個全新行星位於適居帶 其中1顆超像地球
    >根據 NASA 資料,截至 2017 年 11 月 3 日,天文學家已發現逾 5,000 顆系外行星候選者,超過 3,200 顆已被確認(其中有 2,337 顆由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確認),如果這次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新發現的 20 顆系外行星最後都證實適合居住,則目前人類可居住的系外行星總數將達 50 個。
  • 美媒:天文學家利用機器學習算法確認50個新系外行星
    美媒稱,天文學家首次使用一種機器學習算法——一種自學的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分析現已退休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證實系外行星的存在。據美國新地圖集網站8月25日報導,該算法旨在辨別望遠鏡數據中的誤報,它已證實50顆系外行星的存在,它們之中既有與海王星大小差不多的氣態巨行星,也有比地球小的系外行星。
  • 人工智慧蘊含的潛力,遠比我們想像的強大
    最近,由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NASA的數據中識別出「系外行星」——即太陽系外的行星。該團隊已通過這一工具對一批「潛在行星」進行了識別,並從這些天體中確認出了50個新的行星,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天文學領域。
  • NASA剛剛公布10顆很像地球的類地行星
    其中10顆類地行星處在宜居帶上,這其中又有7顆很像地球。▲藝術家依據天文學家數據,描繪的克卜勒452b類地行星的可能外觀,這是一個處於宜居帶上的、最接近地球的外星世界。▲藝術家繪製的TRAPPIST-1恆星系統,7顆類地行星中,竟有三顆處在宜居帶上。
  • NASA免費開放軟體下載:從機器人系統到數據處理工具
    儘管有些代碼存在接入限制,但是,過去兩年來,NASA 自動化並更新了軟體發布過程,確保這個過程儘可能快簡單和直接。該目錄包括一系列軟體產品,可用於很多各類技術應用中,其中有幾個軟體是首次面向公眾發布。這份目錄分為 15 大類,包括可用於數據處理/存儲、業務系統、運行系統、推進研究以及航空技術(aeronautics)的軟體。所有軟體包括兩種提供方式:複製件和在線。
  • AI 找星星,發現了50顆
    他們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的存在,從海王星大小的氣體巨行星到比地球還小的巖石世界,無所不包。方法是,計算出每個行星的成為候選星球的概率。歷史上天文學家一般相信在太陽系以外存在著其它行星,然而它們的普遍程度和性質則是一個謎。
  • 科學家利用人工智慧,首次確認了50個新行星
    這項技術的空間解析度是通過繪製初級視覺皮層淺層和深層內類似於眼優勢(OD)柱的圖案來說明的。這些使用FUS的採集表明OD選擇性主要存在於第IV層,但延伸到第II/III層和第V層。這項成像技術提供了一種新的中尺度方法來繪製清醒受試者的整個皮層在高時空解析度下的腦活動圖。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Kepler-1649c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公轉周期只有19.5個地球日,這顆紅矮星儘管比我們太陽小很多,但由於Kepler-1649c距離其恆星很近,能獲得相當於地球75%的光照,這意味著這顆系外行星表面的溫度和我們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