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沉甸甸的數字,更是一組令人倍感振奮的數字:2016年,全市畜牧業產值達到36.27億元;2017年,35.59億元;2018年,33.42億元;2019年,37.91億元,佔農業總產值52%。肉74177噸、蛋53082噸、奶49474噸,連續多年佔農業生產總產值50%以上,居河南省縣級前列。
我市是全國第一批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試點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等。2019年以來,我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恢復生豬生產的重大要求,以創建全國畜牧強縣為目標,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招大商、招龍頭,堅持龍頭帶動,推動畜牧產業快速發展,發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宏偉事業主力軍作用。
風生水起、高歌猛進的畜牧業發展,使汝州大地綠色牧歌嘹亮,唱響四方。
01.招大商招龍頭 插上騰飛翅膀
2019年以來,我市搶抓恢復生豬生產政策機遇,成立機構,出臺政策,苦練「內功」,打好「軟」基礎,引來「硬核」畜牧企業紛紛入駐,布局發展。截至目前,我市已與牧原股份、新希望六和、天康生物、禾豐牧業等畜牧龍頭企業、上市公司籤訂合作協議,並全面開工建設,累計投資額達132.9億元。東方希望集團、北京農信互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在我市投資發展正在洽談中。
牧原股份在我市註冊成立汝州市牧原農牧有限公司,在我市布局年出欄200萬頭生豬養殖體系項目和年出欄210萬頭生豬養殖綜合體項目。據牧原項目負責人姚寧介紹:「2019年10月,牧原進駐汝州之初規劃投資規模為年出欄100萬頭生豬養殖體系項目,因為當時對政府是否支持生豬養殖心存疑慮,但經過半年的交流對接,汝州市對我們項目的支持、關心和服務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集團在汝州投資規模也不斷追加,從年出欄100萬頭生豬到年出欄200萬頭生豬,再到目前的年出欄410萬頭生豬。我們現在認為,汝州是我們企業發展的『風水寶地』。」目前,汝州市牧原農牧有限公司一期在建項目有6個,設計產能年出欄285萬頭生豬、年產飼料42萬噸。
新希望六和在我市註冊成立汝州市全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年出欄1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近日,在臨汝鎮東營村項目工地,300餘名工人正在緊張施工,現場人頭攢動,熱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項目從4月15日舉行開工儀式後,各標段施工方全面入駐,同時作業工人超過300人。目前,工程整體進度已完成50%以上,推進速度好於我們預期。」全生農牧企業負責人邢銀濤自豪地說:「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預計7月30日東營場將全部建成投產。」
天康生物在我市註冊成立河南天康宏展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年出欄80萬頭生豬養殖全產業鏈項目。項目一場位於楊樓鎮渠莊村,年出欄生豬50萬頭,已竣工投產。記者通過無人機看到,場區內一棟棟豬舍映入眼帘,整齊劃一,一望無際。
「項目二場位於楊樓鎮大程村,規劃建設年出欄生豬30萬頭,4月29日破土動工,計劃9月份建成投產,一二標段施工方、打井施工隊已全面入駐,同時作業工人80餘名。」項目負責人王軍激動地說:「項目順利開工離不開汝州市委、市政府和汝州市畜牧局、楊樓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市領導汪聚濤,帶隊駐紮項目駐地10餘天,日夜不停解決項目遺留疑難問題,保障了項目的順利開工,真是一位務實高效的好領導。」
「在招引龍頭企業的同時,我市堅持培育本土優質企業。在政策、技術、資金上給予支持,扶持它們做大做強」。在市畜牧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河南華揚農牧有限公司黃溝項目現場。
據華揚農牧董事長魯高信介紹,河南華揚農牧有限公司是中丹合作的河南最大的丹系種豬培育基地。華揚農牧黃溝村項目總投資1.8億元,設計年出欄生豬14.8萬頭,去年10月份開工建設,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工期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項目目前封頂在即,預計7月份全面投產。另外,華揚農牧3個老場也基本改造完成,預計年底出欄生豬將突破30萬頭。
「汝州市本土優質畜牧企業除華揚農牧外,還有匯捷集團、金匯牧業等生豬養殖企業;中王生態農牧、雙峰牧業等蛋雞養殖企業;瑞亞農牧、億鑫源等奶牛養殖企業;坤元農牧、仟民合等湖羊養殖企業;啟航農牧、豐潤盛農牧等肉牛養殖企業;金順兔業等肉兔養殖企業。」說起本土企業,市畜牧局工作人員王帥濤如數家珍。
堅持外引內培,以大場帶小場,培養各畜種行業「明白人」,通過招商引資、政府引導、技術培訓、金融支持,實現了畜牧業發展的「四輪驅動」,我市畜牧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02.服務項目建設 發展妙招跌出
引進來是前提,落地見效才是硬道理。為服務好項目建設,我市在借鑑以往服務項目經驗基礎上,結合畜牧項目特點,探索出3條妙招。
首先是建立項目審批服務機制。鞏固「放管服」改革成果,轉變政府服務職能。項目建設之初,我市組織召開畜牧、發改、環保、水利、電業、交通、林業等部門和項目所在地鄉鎮政府召開項目建設專題協調會,在項目選址、水資源論證、項目立項、環評辦理等方面開闢「綠色通道」,加快推進項目手續辦理。同時,市畜牧局作為項目建設具體責任單位,明確6名副科級幹部,建立項目建設「一對一」分包服務機制,全力協調解決用地、用水、用電、通路等問題,小屯鎮、楊樓鎮、王寨鄉等項目所在地鄉鎮政府成立工作專班,為項目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其次是建立工作專班推進機制。我市成立畜牧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畜牧產業服務專班,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韓春曉任組長和首席服務官,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定期謀劃,統一畜牧產業發展思路,推動項目建設。記者了解到,在小屯鎮牧原養殖綜合體項目推進中,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李曉偉任組長的工作專班,多次深入項目現場辦公,極大加快了項目的推進速度。
同時建立項目推進周例會機制。每周召集畜牧、水利、電業、相關鄉鎮街道等職能部門以及企業負責人,召開碰頭交流會議,通報項目進度,協調解決疑難問題,及時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在「比學趕幫超」中調動職能部門積極性,推動項目建設。
「目前,汝州市畜牧重大項目遍地開花,點多面廣,發展勢頭喜人。與此同時,服務項目建設任務重難度大,畜牧局作為行業職能部門,如何服務好項目建設成為我們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畜牧局工作人員張旭陽接著介紹:「畜牧局領導班子經過深入討論,提出『金融跟著三農走、項目跟著產業走、領導跟著項目走、幹部跟著領導走』的工作思路,領導包鄉鎮、青年幹部包項目,每周至少深入項目工地2次以上,協調解決項目推進問題。在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增長了我們個人的本領。」
03.「1234」戰略 提供堅實支撐
生豬產業無疑是當前的「風口」產業、「明星」產業,豬肉價格頻創歷史新高,生豬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生豬產業的火爆,從萬科、碧桂園等房地產大佬紛紛跨界布局可見一斑。
我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恢復生豬生產的決策,立足資源優勢,以敏銳的嗅覺、有力的措施、果斷的行動牢牢抓住發展生豬產業這一「可遇而不可求」的歷史機遇,成為這一輪恢復生豬生產的有力推動者。
下一步,我市將在抓好項目落地的基礎上,紮實做好「四個拜訪」,重點圍繞智能化養殖設備製造、畜產品加工、生物醫藥原料提取加工、豬副產品加工、生豬電子交易平臺、食品產業園區、有機肥生產等高精尖領域招引龍頭企業。打破傳統養殖觀念,打造「網際網路+養豬」「智能化+養豬」,在打造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將更多的高新技術融入生豬產業,我市的畜牧產業發展線路越來越清晰。
根據我市畜牧產業發展規劃,結合重大項目推進情況,到明年年底項目滿產後,我市年出欄生豬將突破700萬頭,產值突破300億元;到「十四五」末,「飼料-養殖-屠宰-冷鏈-加工」全產業鏈運營後,畜牧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同時帶動就業15000餘人,實現利稅10億元以上,一舉成為全國縣域生豬產業的佼佼者。
藍圖繪就目標堅,廣邀英才創史篇。我市計劃通過3年的努力,集聚全國頂尖生豬產業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知名企業等優勢資源,建成區域性最具市場競爭力的食品產業園,努力將我市打造成全國畜牧經濟強市、全國畜牧產業發展高地。
「如何從生豬養殖的『大個子』成長為生豬產業的『制高點』,和『三起來』結合起來,我們正在積極探索畜牧產業發展的突破點。」市委書記陳天富豪情滿懷。
04.未來發展可期 「綠色牧歌」嘹亮
「市畜牧局局長李天璽多次帶我到農發行與行長對接,幫助我們取得銀行的金融支持,政府部門這麼支持、關心企業發展,我還是第一次遇見。」提起我市對企業的幫助和支持,汝州牧原農牧有限公司融資部負責人冉亞洲激動地說。
如他所說,目前我市相關金融部門已為全市20餘家畜牧企業提供貸款2億多元。同時,我市提出的「1234」發展戰略,也為企業的迅猛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1」———圍繞全國畜牧強縣發展目標。我市抓住恢復生豬生產的政策優勢,大力發展畜牧產業,把畜牧產業作為鄉村振興、富民強縣的重要抓手,立足資源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圍繞生豬產業做大文章,計劃利用3年時間實現由全國畜牧大縣向全國畜牧強縣、全國畜牧經濟強縣轉變,規劃建設區域性食品產業園、畜產品電子交易平臺,打造千億級畜牧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
「2」———抓住土地和資金兩個關鍵。企業發展基礎在土地、命門在資金。我市堅持「龍頭帶動、品牌培育」的發展思路,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緊緊圍繞土地和資金兩個關鍵要素,為畜牧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在用地方面,將符合養殖用地要求的土地列出清單,摸清家底,由鄉鎮進行統一流轉,目前初選養殖用地2萬餘畝,解決企業發展用地難題。在資金方面,發揮金融部門資金優勢,專門出臺了《汝州市畜牧局汝州市金融工作局中國人民銀行汝州市支行關於金融支持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通知》《汝州市畜牧局汝州玉川村鎮銀行關於支持畜牧企業全面復產融資保障的通知》《汝州市畜牧局河南汝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支持畜牧企業融資保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支持畜牧業發展,解決畜牧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發展瓶頸。
「3」———發揮產業基礎、土地資源、物流平臺三項優勢。一是發揮產業優勢,作為畜牧業養殖大縣,2019年我市共檢疫動物15512669頭(只),現有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41家,飼料加工企業5家、屠宰企業2家、獸藥生產企業1家,產業鏈條相對完整,通過以商招商,發揮本土企業作用,招引畜牧企業入駐。二是發揮資源優勢,汝州「兩山夾一川」地形結構,廣袤的虎狼爬嶺地,為畜牧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養殖用地。三是發揮物流優勢,我市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寧洛高速、二廣高速、林桐高速穿境而過,在1小時交通圈內涵蓋了鄭州國際機場、洛陽機場,2小時消費圈覆蓋人數超過5000萬人。同時,我市利用「網際網路+貨運」,建立大易物流平臺,註冊車輛突破18萬輛,全年交易額突破31億元,為企業運輸提供保障。
「4」———繪製「四張圖譜」,做好「四個拜訪」。今年以來,平頂山市委書記周斌、市長張雷明多次蒞汝調研,對我市畜牧產業發展給予充分肯定,要求我市把恢復生豬生產作為民生實事、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抓實抓緊。今年4月份,我市啟動了科學繪製畜牧產業鏈、企業分布、核心技術、市場需求「四張圖譜」;5月份,全面開展拜訪專家團隊、科研機構、知名企業、行業協會「四個拜訪」活動,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經濟社會新的增長點。
「汝州市要精心繪製畜牧產業發展『四張圖譜』,開展好『四個拜訪』,推動畜牧產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平頂山市委書記周斌在4月14日蒞汝調研產業發展時對我市畜牧產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汝州市要依託畜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生豬產業,力爭成為全國生豬養殖的一張名片。」平頂山市市長張雷明在2月24日參加我市2020年重大項目開工儀式時對畜牧產業寄予厚望。
「汝州市畜牧業發展起點高、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重視,是平頂山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2020年以來,平頂山市畜牧局局長趙志偉先後5次蒞汝調研畜牧產業發展,對我市畜牧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為國養豬、為民分憂。」我市市委書記陳天富指出,生豬產業就是民生產業。
「畜牧業發展要樹立市場理念、經營理念,打造畜牧經濟強縣。」我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鵬表示產業發展要樹立經營思維、經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