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合作社分紅現金擺放在桌子上。 孫睿 攝
中新網青海天峻12月2日電 (孫睿)「通過一年的努力,今年我們合作社共分紅了65.67萬元(人民幣,下同)。」2日,來自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木裡鎮佐隴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理事長奎知達傑一邊用麻袋裝錢,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
當日,由天峻縣14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跨鄉鎮聯合起來組建的縣級玉舟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聯合社進行了一年一度的分紅大會,分紅總金額達1304.4萬元,來自該縣的1400餘名牧民收到了20000元-70000元不等的現金分紅,牧民們用麻袋將錢背回家。
圖為合作社負責人給牧民分紅。 孫睿 攝
作為中國首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的青海省是中國五大牧區之一,素有「三江之源」、「中華水塔」之稱,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青海省天然草地面積達5.47億畝,佔青海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4.74億畝。
青海省農牧廳畜牧處處長王會林介紹,為實現中國草地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經濟協調發展,青海省從2008年起探索出適宜青海藏區的一系列試點方法,全面推進了青海省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建設,目前成效突顯。從最初的7個純牧業村合作社試點,到全省883個純牧業村全覆蓋,再到現在961個村、11.5萬牧戶受益。
圖為牧民將分紅現金裝進麻袋。 孫睿 攝
「玉舟聯合社從2014年成立以來,目前已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造10個,入社牧戶460戶,入股牲畜5.38萬頭(只),入股草場66.64萬畝。」天峻縣玉舟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彭措扎西說,2017年分紅資金達1304.6萬元,首次突破千萬元。
來自天峻縣木裡鎮佐隴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的達日傑今年43歲,幾年前一家人開車出遊時遭遇車禍,丈夫和孩子不幸遇難,孤身一人成為了當地鎮上的貧困戶,「由於家裡沒有草山和牛羊,只能靠打工維持生活,一年也只有5000元的生活費,後通過當地政府幫助投入2萬元現金入股合作社,進行放牧,如今一年也有4萬元的分紅,生活也變好了,『貧困帽』也摘了。」達日傑高興地對記者說。
圖為牧民將裝有分紅現金的麻袋背回家。 孫睿 攝
青海省農牧廳廳長王玉虎表示,股份制合作社是創新組織經營方式最有效的手段,在實現生態保護的同時也實現了生態畜牧業的良性發展。
數據統計,目前,青海省全省961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入社牧戶達到11.5萬戶,入社率達72.5%;整合牲畜1015萬頭只,牲畜集約率達67.8%;流轉草場2.56億畝,草場集約率達到66.9%,實現解放轉移勞動力超過兩萬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