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海海晏3月5日電 題:藏系羊「兩年三胎」點亮青海牧民致富夢
作者 羅雲鵬
3月的青海湖北岸草原,依然乍暖還寒,春寒料峭。
5日中午,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青海湖鄉達玉日秀村牧民東智布正在自家的暖棚裡忙碌著給待產的母羊追加飼料。「再過十幾天第三胎羊羔就要降生了,這次可以產兩百多隻羊羔。」東智布笑著說。
東智布家所在的海北州平均海拔3100米,共有草場3981.56萬畝,存欄牲畜達333.28萬頭只,畜牧業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藏系羊作為中國三大原始綿羊品種之一,因毛量高、毛質優、皮質佳和肉質好等特點深受市場青睞。但因藏系羊產羔周期長、繁殖率低等瓶頸因素制約,效益不容樂觀。為增加牧民收入,青海省海北州自2012年起實施藏系羊「兩年三胎」科學養殖實驗,東智布成為了該項目的獲益者之一。
「海北州被確立為省級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養殖示範區之後,我們邀請了青海大學農牧學院和省牧科院的專家,開始著手實施藏系羊『兩年三胎』科學養殖的推廣項目。」海北州農牧局局長盧偉介紹說。
據盧偉介紹,「兩年三胎」是指在藏系羊在養殖過程中,首先通過營養調控方式,減少母羊的採食時間,達到優化母羊體質的目的。再通過實驗室胚胎培育、移植和電刺激採精提高母羊受精成功率。
「後期,對母羊臨產期、哺乳期適量補飼增加羔羊初生重量、斷奶重量和成活率。」盧偉說。
東智布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按先前的養殖手段,200隻母羊的年收入大概在2.5萬元人民幣左右,可現在母羊產羔快,僅去年一年就收入了6.2萬元,「等到今年7月這群羊羔出欄,我就可以買輛轎子車了」。
海北州祁連縣默勒鎮扎沙村牧戶旦抓西告訴記者,「今年的羊羔價格看漲,一隻六個月大的羔羊能賣到1000元,僅這一項就多了近5萬元的收入。」
「前期的項目實施讓一些牧民嘗到了『甜頭』,今後,將有更多牧民將參與其中。」盧偉說。
據了解,2013年,海北州10個示範點共產出羊羔3790隻,牧民戶均增收達8.5萬元。「不僅效益翻番,而且還填補了國內藏系羊繁殖領域的一項空白,今年,我們將會在全州範圍內進行推廣,讓受益牧民更多」,盧偉說。
「下一步我們還將和當地龍頭企業合作,讓羔羊產業形成一個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盧偉告訴記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