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擴大藏系羊犛牛保險範圍

2020-11-23 中國政府網

記者從青海省保監局了解到,今年我省將藏系羊犛牛保險在原有6個縣的基礎上,新增玉樹市、曲麻萊縣和剛察縣,涉及全省5個州9個縣市,計劃承保數量達470多萬頭。同時,保險責任範圍進一步擴大,疫苗免疫應激反應納入保險責任範圍。

為進一步提高藏區牧民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和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效防範和化解因災害造成的風險。近日,青海省保監局會同青海省農牧廳、青海省財政廳聯合印發《2017年青海藏區藏系羊犛牛保險實施方案》。方案較過去,除了保險範圍有所擴大之外,還將保險責任範圍進一步的擴大,疫苗免疫應激反應納入保險責任範圍,並將傳統狹義的「狼害」修改為「野生動物傷害」。預計擴大保險範圍後,保費規模2.97億元,新增保費1.4億元,增長幅度接近50%。

據介紹,自2011年在我省黃南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試點以來,按照「試點一個、總結一個、推動一個」的原則,我省逐步擴大到2013年的河南、澤庫2個縣。2016年,新增治多、稱多、都蘭、甘德,達日6個縣,全年共支付賠款1.14億元,8.6萬戶(次)牧民受益。(記者 花木嵯)

相關焦點

  • 青海為犛牛、藏羊辦理「身份證」
    、藏羊耳標佩戴和溯源信息採集上傳工作,其中有犢犛牛5.75萬頭、藏羊羔6.68萬隻。」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長才仁太22日表示。  據悉,全世界現有犛牛約1500萬頭,其中,中國有犛牛1400多萬頭,佔世界犛牛存欄量的94%以上。青海犛牛存欄量約佔中國的38%,居中國第一。2019年,青海省在興海、祁連、剛察等10個縣200個合作社(規模養殖場)和10個屠宰加工企業開展犛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試點工程,這也是中國首創開展犛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的省份。
  • 讓青海犛牛真正「牛」起來——專訪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
    然而,好東西卻藏在深閨人未識,青海犛牛肉近90%是省內自銷。如何讓它走出青海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近日,記者帶著疑問專訪了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馬清德表示,長期以來,如何讓犛牛產品走出青海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一直是我們發展犛牛產業的難題之一、也是重點工作之一。犛牛是天地精華、高原之舟,應該也必須成為青海特色產業一張靚麗的名片。
  • 通訊:藏系羊「兩年三胎」點亮青海牧民致富夢
    通訊:藏系羊「兩年三胎」點亮青海牧民致富夢   中新社青海海晏3月5日電 題:藏系羊「兩年三胎」點亮青海牧民致富夢  作者 羅雲鵬  3月的青海湖北岸草原,依然乍暖還寒,春寒料峭。
  • 調研|平均海拔4200米的農險「真空」地帶如何保險創新?
    &nbsp&nbsp&nbsp&nbsp在農險領域,有些產品不同於嚴格意義上的保險產品,創新或許首先帶來的更多是社會效益。上述「藏系羊犛牛降雪量氣象指數保險」便是中國太保在業內首創的一款普惠型產品,結合青海果洛州的氣象數據,給農牧民帶來風險保障。
  • 我州三項保險業務助力脫貧攻堅
    一是農業保險助產業扶貧。指導轄內人保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平安財險、中航安盟、太平洋財險等5家公司不斷探索農業保險服務,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助推全州脫貧攻堅。全州農業保險覆蓋範圍不斷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達12種,開展了犛牛、藏系羊、藏豬、青稞、木耳等地方特色種養植業保險。截至目前,農業保費收入0.49億元,提供約128.3 億元的農業風險保障。二是「扶貧保」、「住宅地震巨災保險」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督促各保險機構落實金融扶貧要求,充分發揮保險在助力脫貧攻堅的保障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持。
  • 青海省加快推進犛牛產業煥發新活力
    原標題:我省加快推進犛牛產業煥發新活力 4月2日,全省加快推進犛牛產業發展動員部署大會在西寧召開。青海省農牧廳將犛牛產業作為突破口,力爭用3年時間取得實質突破,重點建設三大基地、完善三大體系,制定一套標準和一套機制,全面補齊犛牛產業發展短板,抓好薄弱環節。
  • 【海南州】打造農牧品牌樣板 創建青海省犛牛產業聯盟海南示範區
    、品牌體系、銷售體系全產業鏈為重點的創建青海省犛牛產業聯盟海南州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並於7月3日在貴南縣召開青海省犛牛產業聯盟海南州示範區啟動大會。  ——加快促成犛牛加工企業聯盟。貫徹落實《青海省加快推進犛牛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積極引導州內犛牛肉、乳加工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按照「統一規劃育種、統一飼料供應、統一技術規範、統一品牌策略、統一加工標準、統一市場銷售及各企業按分散經營」的經營管理模式,組建州縣耗牛產業協會和鄉鎮犛牛產業發展聯合體,形成犛牛產業聯合、抱團、集約、規模發展新機制。
  • 青海省打出組合拳宣傳推介青海犛牛品牌
    「野生野長、營養美味,青海犛牛——天地精華、高原野味。」11月25日,一段展現青海省區域公用品牌「青海犛牛」的10秒廣告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1綜合、CCTV-13新聞兩頻道中午12:00-12:30的《新聞30分》欄目,及CCTV-17農業農村頻道中同時播出。這是「青海犛牛」首次登上央視,拉開了我省在全國宣傳推介青海犛牛品牌的序幕。
  • 犛牛上保險 一頭只需牧民交24元
    犛牛上保險 一頭只需牧民交24元     本報訊 (貢波華清 馬寧 記者松濤)11月25日一大早,紅原縣瓦切鎮色永村遠牧點,鄉上的幹部、村保險協保員,還有來幫忙的牧民小夥就忙開了,套牛、打耳標
  •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 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   原標題: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
  • 減畜增效:青海省犛牛繁育實現革命性突破
    2011年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副研究員於明勝負責的三人科研團隊,以「青藏高原犛牛現代養殖與生態協調技術組裝模型研究」為課題,從生產到加工,經過4年的研究探索,實現了母牛24月齡即可投入產犢產奶生產,且一年一胎,繁殖率高達88%至94%。 「這一模型在世界犛牛產區屬首創,生產效率屬領先水平。」
  • 3000米以上高寒地區,成就每一頭青海犛牛
    而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青海是犛牛養殖大省和犛牛資源大省,存欄近500萬頭,佔世界犛牛的38%,居全國首位。 在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制高點,號稱 「世界屋脊」 的青藏高原上,刻畫了青海省72萬平方公裡的疆域。青海犛牛主要分布在玉樹、果洛、海南、海北、黃南州等以 「三江源」 為中心輻射的周邊草原牧區,放牧區域佔青海總面積的一半。
  • 青海省玉樹州:犛牛馱起致富路
    犛牛在玉樹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社會、經濟地位,犛牛產業是玉樹藏族自治州畜牧業經濟的基礎支撐。全面推進犛牛產業發展,建設具有高原特色、玉樹特點的現代犛牛產業體系,實現犛牛產業提質增效,加快推進玉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 1萬多頭野犛牛,10萬多隻藏羚羊,8萬多頭藏野驢,這處草原很熱鬧
    尤其是個子小巧,屁股處有塊心形的白色印跡,的藏原羚最為顯眼。它們被人類稱之為「愛心屁股羊」,這是藏原羚最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有一塊兒愛心形狀的白色屁股,那麼,它有什麼用呢?當然不是為了賣萌啦,是用來逃命的!
  • 青海省枸杞犛牛等優勢特色產業地方標準 覆審工作正式啟動
    12月3日,青海省特色優勢產業地方標準集中覆審會在省農業農村廳召開。省市場監管局、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處室業務工作負責人,省畜牧獸醫科學院、省畜牧總站、大通種牛場等單位專家學者及省質監信息中心有關人員共15人參加會議。
  • 多彩中國之大國崛起——世界最大犛牛氈黑帳篷
    2019年7月15日上午,中國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經世界紀錄認證(WRCA)官方工作人員現場測量審核,該帳篷面積為1838.37平方米,最高度達6米,被確認為「世界最大的犛牛氈黑帳篷」。草原牧民擇草而牧擇水而居的遊牧生產方式,決定了頻繁遷徙和居無定所,帳篷這種易搭易拆,方便實用的居住,成為牧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的最好選擇,逐水草而遷,跟牛羊畜群走動,擇一塊向陽臨水,避風平坦的草地,搭一頂帳篷隨地而棲,體現出了遊牧民族珍惜土地,熱愛草木,重視生態,崇尚天、地、人與萬物和諧共生的優良傳統。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在青海培育成功
    星辰在線7月5日訊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西寧7月4日電(記者張蘊)近日,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在青海培育成功。
  • 坐著高鐵看中國丨西藏那曲:趕著犛牛奔小康
    進入藏北草原,飛馳的列車外出現了一群新的朋友,一頭頭憨態可掬的犛牛。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那曲市色尼區更是有著「中國犛牛之鄉」的美譽。如何保持犛牛與自然和諧相處,怎麼樣在帶動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一起去那曲看一看。
  • 青海省科技廳與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開展科技合作
    為加快省優勢特色資源開發利用,提升省內特色食品加工行業技術水平,優化地區產業結構,實現特色資源可持續利用,2011年9月20日,青海省科技廳周衛星副廳長帶領相關處室負責同志,組織玉樹藏族自治州三江源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