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高鐵看中國丨西藏那曲:趕著犛牛奔小康

2020-11-23 廈門網

  穿過草原、越過冰山,青藏鐵路仿佛一條巨龍,穿梭在世界屋脊。進入藏北草原,飛馳的列車外出現了一群新的朋友,一頭頭憨態可掬的犛牛。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那曲市色尼區更是有著「中國犛牛之鄉」的美譽。如何保持犛牛與自然和諧相處,怎麼樣在帶動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一起去那曲看一看。

  藍天、白雲、碧草,一頭頭犛牛在設定的區域裡悠閒地曬著太陽、吃著草。在那曲市色尼區嘎爾德生態養殖示範基地,600多頭犛牛有序地進行著半牧半圈飼養,早上7點出欄散步,中午12點迴圈休息,犛牛們既親近了大自然,又不會因為過度散養而破壞草場,這就是那曲市近幾年大力推廣的「草畜平衡」生態養殖模式。

  那曲市色尼區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全西藏生態最為薄弱的地區之一。自然環境使得這裡的土地難以種植作物,靠天吃草的犛牛和藏羊就成為當地農牧民主要的收入來源。

  西藏那曲色尼區牧民 普次仁:以前我們牧民是遊牧而生,養幾頭犛牛和藏羊,就是靠牛奶和羊毛賣些點錢,生活質量很差,在沒有加入合作社以前,我們全家四口人一年的收入不到9000元錢。

  今年51歲的普次仁,是那曲色尼區地道的牧民,他說過去遊牧式的養殖犛牛主要是自給自足,自己家守著兩百多畝的草場,因為人手不足,也很難維護草場的健康生長。2017年普次仁一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幫扶貧困牧民改善生活、提高收入,2018年當地進行了生態移民搬遷,普次仁一家和另外十多戶牧民從偏遠的山上搬到了鎮上。除了居住條件的改善,普次仁也見識到了犛牛養殖的新方法。

  西藏那曲色尼區牧民 普次仁:我們牧民以前住得分散,擠出的犛牛奶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到鎮上去買,很多時候就不新鮮了,現在我們住在鎮上了,家門口還建起了加工廠,這樣我們的犛牛奶就可以很快賣掉。

  2018年,搬遷到鎮上的普次仁把自家的兩百多畝草場入股合作社,交由村集體管理,因為有著豐富的養殖經驗,鎮上新建的生態養殖基地招聘他為養殖專員,他的妻子和孩子也相繼加入,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改善。

  西藏那曲色尼區牧民 普次仁:加入了嘎爾德生態養殖示範基地以後,我們全家每個月將近有8000左右的工資,然後一年的話差不多9萬多,比以前翻了10倍。

  像普次仁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嘎爾德生態養殖示範基地就有56人。當地大學畢業生南卡旺秋因為家人去世一度陷入困境,2018年他加入了生態養殖示範基地,在這裡他發揮了一技之長,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西藏那曲色尼區村民 南卡旺秋:我現在做了一個檢驗員,然後在我每個月收入的話3200左右,然後在公司上完保險,然後再上住房公積金,然後我現在也有一個穩定的工作,然後我繼續努力工作,繼續提高自己的收入。

  推廣合作社整合草場資源,解放勞動力的同時利用龍頭企業科學化養殖犛牛,那曲市通過精細化管理的方式,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加「特色幫扶」的犛牛養殖思路,目前,那曲市40餘萬農牧民中,超過80%都已經加入專業合作社,通過草場入股、牲畜入股等方式,提高收入,那曲市現已孵化出多家品牌企業,實現了犛牛養殖集約化、科學化發展。

  西藏那曲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石循凱:2019年我們全市的農牧民可支配收入是達到了12150元,同比2018年我們是增收增加了12.5%。(總臺央視記者白央馬力昱皓)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坐著高鐵看中國丨趕著犛牛奔小康!和「牛」朋友一起走向致富路
    進入藏北草原,飛馳的列車外出現了一群新的朋友,一頭頭憨態可掬的犛牛。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那曲市色尼區更是有著「中國犛牛之鄉」的美譽。如何保持犛牛與自然和諧相處,怎麼樣在帶動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一起去那曲看一看。
  • 曲地區那曲縣獲 「中國犛牛之鄉」稱號
    2011年8月12日,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向那曲地區那曲縣頒發了「中國犛牛之鄉」證書。????「中國犛牛之鄉」是中國犛牛產業的一個大品牌,那曲縣在中國的特產行業中也有了一個「戶口」,這是十分有利於促進西藏縣域經濟發展的一件大好事。
  • 「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
    在西藏,素有「藏北沒文化」的說法。1984年起,亞格博歷任那曲地區文化局副局長、局長。在「沒文化」的地區當文化局長,他不服氣,一心想撕掉這個標籤。蓋群藝館,建影劇院,辦那曲史上第一個攝影展,拍藏北史上第一部電影,提著一臺錄音機、兩箱大號電池請格薩爾民間藝人錄製格薩爾史詩,培養西藏本土文藝人才……「沒文化」的那曲,漸漸成為西藏文化氛圍最熱的地區和文藝愛好者的大本營。
  • 「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
    在西藏,素有「藏北沒文化」的說法。1984年起,亞格博歷任那曲地區文化局副局長、局長。在「沒文化」的地區當文化局長,他不服氣,一心想撕掉這個標籤。蓋群藝館,建影劇院,辦那曲史上第一個攝影展,拍藏北史上第一部電影,提著一臺錄音機、兩箱大號電池請格薩爾民間藝人錄製格薩爾史詩,培養西藏本土文藝人才……「沒文化」的那曲,漸漸成為西藏文化氛圍最熱的地區和文藝愛好者的大本營。
  • 「犛牛專家」巴桑旺堆:把論文寫在高原大地
    談起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作為代表之一的「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西藏自治區農科院畜科所所長巴桑旺堆難掩激動。 在高原從事畜牧業科技工作近30年的巴桑旺堆,接受記者採訪時顯得不善言辭,謙虛、樸實是他留給人的最大印象,也是他數十年如一日對待畜牧業科技工作的態度。出生於西藏日喀則薩迦縣一個農民家庭的巴桑旺堆,對犛牛再熟悉不過了。
  • 坐著高鐵看中國丨快旅慢遊 美麗中國
    【坐著高鐵看中國】快旅慢遊 美麗中國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隨著我國鐵路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特別是高鐵的飛速發展,「乘著高鐵去旅遊」成為很多人假日休閒的重要選擇之一。高鐵出遊,讓更多藏在「深閨」的旅遊資源得以開發,也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旅遊客流「井噴式」的增長,將「鐵路+旅遊」推向新高潮。  才飲珠江水,又賞洞庭月。武廣高鐵的開通,拉近了湖北、湖南和廣東三省的時空距離,成為串起珠三角、長株潭、武漢城市圈三大城市群的「黃金旅遊線」。中國之聲系列報導《坐著高鐵看中國》,10月3日推出:《快旅慢遊 美麗中國》。
  • 西藏這片神秘土地,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樂園,野生動植物的天堂
    圖源丨攝影部落 秋影隨行羌塘,藏語意為「北方的空地」。圖源丨攝影部落 秋影隨行羌塘高原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及岡底斯山脈環抱之中(為青藏高原裡的羌塘盆地),包括幾乎整個那曲地區及阿里地區東北部。圖源丨攝影部落 子禾乾淨純粹的山川湖泊色林措西藏第一大湖位於班戈和尼瑪縣交界處的色林措,是西藏第一大湖,中國第二大鹹水湖,僅次於青海湖,是青藏高原形成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大型深水湖
  • 生長周期要6年 這種高端那曲犛牛肉來杭州了
    在活動現場,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那曲犛牛肉走出西藏來到杭州,單單杭州聯華華商集團預計就從那曲地區購買了5000頭冷鮮犛牛肉及10000頭冷鮮羊肉產品投入杭州市場,訂單貨值達1.39億元。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是浙江省對口幫扶地區。犛牛是那曲市的主要特產之一,是高寒地區的特有地方品種,生長速度慢,生產周期普遍6年以上,遠超過普通肉牛1.5年左右的飼養周期。
  • 解析巖畫中的犛牛文化_資訊_中國西藏網
    11月16日,公益性學術講座《青藏巖畫的犛牛圖像分析》在西藏犛牛博物館舉辦,邀請了考古界著名學者、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李永憲對巖畫中的犛牛進行了一堂生動形象的「解剖課」。  在青藏巖畫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犛牛巖畫。記者在西藏犛牛博物館看到,由阿里地區日土縣群眾捐贈的犛牛巖畫犛牛圖像清晰可見,運用鑿刻製作手法創作的犛牛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形體渾圓飽滿,有的強悍威猛。
  • 生長周期要6年 這種高端那曲犛牛肉來杭州了 
    活動把那曲市優質畜產品推介到了杭州。在活動現場,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那曲犛牛肉走出西藏來到杭州,單單杭州聯華華商集團預計就從那曲地區購買了5000頭冷鮮犛牛肉及10000頭冷鮮羊肉產品投入杭州市場,訂單貨值達1.39億元。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是浙江省對口幫扶地區。
  • 藏遊記·探秘西藏:世界第三大陸地冰川—那曲普若崗日冰川
    作者:白玉芬編輯:李孝軍普若崗日冰川位於西藏那曲市雙湖縣①,距縣城東北部90公裡之處。屬於羌塘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6600米。它是除南極、北極以外的世界第三大冰川,冰川面積422平方公裡。普若崗日冰川他處於羌塘草原的核心地帶,沿途的風光即感蒼涼之美感,但是他的懷中有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等野生動物,不斷收復於你的眼中,給這蒼涼大地一份生機景象。在每年的11月份至4月份的前後來此地,你會看到高原之境的湖泊令戈措的冬冰牆、冰洞等奇景,使他更有一番風景。
  • 「活儲+寄養+犛牛租賃」見實效
    西藏日報訊:為積極響應黨中央援藏工作部署,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在區金融辦、銀監局和扶貧辦的指導幫助下,西藏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深入那曲地區索縣,因地制宜,推行 「活儲+寄養+犛牛租賃」的產業模式,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全面開展。
  • 二十年來西藏那曲藏羚羊數量上升至15萬隻
    原標題:二十年來那曲地區藏羚羊數量上升至15萬隻   位於藏北的那曲地區擁有著廣袤的草原,和人類一起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還有數量繁多的各類野生動物。從1993年在羌塘草原上成立羌塘自然保護區和色林措自然保護區,生長在這裡的野生動物得到良好的保護,數量也得到突飛猛進的增長。
  • 匯聚幸福路,脫貧致富奔小康丨肅北縣草原巧手奶食品技能培訓班開班...
    匯聚幸福路,脫貧致富奔小康丨肅北縣草原巧手奶食品技能培訓班開班啦~ 2020-11-20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吳英傑在那曲市班戈縣調研
    11月30日,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吳英傑來到自己的扶貧聯繫點——平均海拔4750米以上的那曲市班戈縣,親切看望慰問極高、極寒、極偏遠地區的幹部群眾,向大家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
  • 揭秘2020珠峰高程測量超豪華保障天團:藏族同胞趕著犛牛運送物資
    『群眾』力量保障 藏族同胞趕著犛牛運送物資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平均海拔廣大藏族同胞們、老鄉們趕著犛牛在各營地間運送物資,保障大家的飲食起居、營地搭建,為測量登山隊提前修路、充當嚮導、。  國測一大隊每年在西藏都有測繪任務,藏族同胞的熱情、淳樸、善良感動著每一個來這裡作業的隊員。藏漢一家,手足情深,這是中國人民的力量。
  • 犛牛老頭吳雨初(人民映像)
    西藏白朗縣境內,正在耕地的犛牛。2011年,回西藏籌建犛牛博物館。「我的藏文名字叫『亞格博』。『亞』,藏文意思是犛牛,『格博』,藏語的意思是老頭。」第一次見面,吳雨初這樣自我介紹。在西藏拉薩市西郊的犛牛博物館,觀眾絡繹不絕,吳雨初一身藏族打扮,甚至臉色都是棕紅色。1976年大學畢業從江西進藏工作的吳雨初,曾任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北京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
  • 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冬蟲夏草行情簡述
    【天地網訊】筆者總結了關於那曲冬蟲夏草近況,分享大家!1.那曲市場節後冬蟲夏草大體情況       雙節後,那曲蟲草走勢較節前放緩。當內地在節前後淡旺季轉換時,雖然那曲市場走量減少,但也有部分大戶來那曲市場掃貨,拉動價格小漲。
  • 西藏阿里:犛牛運輸隊帶來邊境小村巨變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西藏阿里見聞:犛牛運輸隊帶來邊境小村巨變【解說】崗莎村位於西藏阿里巴嘎鄉,地處中國、印度和尼泊爾三國交界處。當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機,1996年崗莎村犛牛運輸隊成立。當地牧民群眾開始用自己的犛牛和馬匹來為轉山者提供搬運服務。這為崗莎村村民的生活帶來了變化。【同期】西藏阿里地區巴嘎鄉崗莎村黨支部副書記 村委主任 久美多吉每年的收入是每人1萬元左右的收入。
  • 憶中國海拔最高縣歷史 西藏七旬老人搬新居
    中新社山南1月19日電 題:憶中國海拔最高縣歷史 西藏七旬老人搬新居作者 江飛波「大約是1976年3月,我們一家8人背著物資、趕著牛羊,從那曲申扎縣尼瑪區出發,穿過北面傳說中的『鬼地』,向著無人區挺進。